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68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附表一**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附表二**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

规模及投资估算表

附表三**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清单

附图

附图一**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位置图

附图二**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规划示意图

附件

附件一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二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原生境保护点文件

附件三县级人民政府土地使用和维护经费承诺函

第1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

1.1.2建设地点

**省**县**乡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主管部门

**省农业委员会

1.1.5项目建设单位

**省**县农牧科技局

1.1.6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实施,在**省**县**乡快场村建立一个核心区面积为200亩、缓冲区300亩的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总面积500亩。

确保当地野生兰花原生境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防止野生兰花资源的丢失。

1.1.7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围栏、瞭望塔、看护房、工作房、活体标本陈列室、人工培育设施、保护点标志碑、警示标志、工作道路等保护利用设施,购置GPS仪、办公设施、实验分析设备、巡视工具、温湿度表、消防设备等必要仪器设备及必要生活设施。

1.1.8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入161.73万元,占总投资的80.87%;仪器设备购置投入20.97万元,占10.49%;宣传培训投入9万元,占4.50%;项目建设其他费用投入8.30万元,占4.15%。

申请中央投资18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00万元。

1.1.9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期为1年。

项目批复后的第1-2个月内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第3-10个月内完成建安工程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第11-12个月内竣工验收。

1.1.10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该项目是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设后不仅能够使**省**县**乡野生兰花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而且通过组织培养等人工培育方式,能够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基因、新材料及新产品,对兰花人工栽培技术探索,引导兰花市场理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完成后,将有效遏制**省**县**山区域由于原生境破坏和人工恶性采挖造成野生兰花资源的流失与灭绝,对提高社会公众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我国农业资源和生态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3、生态效益

**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防止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原生境破坏,维护野生兰花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由于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野生兰花资源丧失,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

1.1.12结论与建议

结论:

项目建设非常必要与及时;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要求,符合我国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战略的需要,符合国家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项目管理系统健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建议:

项目主管部门应在实施过程的监管、协调、控制上加大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资金额度,积极落实资金,并按实施进度及时到位。

同时,制定严格的项目保障措施,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安排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

技术依托单位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咨询与培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区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建议国家尽快立项,加快实施。

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温家宝总理指示》

2、《回良玉副总理批示》

3、《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4、《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

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6、《全国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

7、《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储备指南》

8、《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NYT1668-2008)》

9、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二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建设内容

1

核心区围栏

1600

2

缓冲区围栏

2400

3

瞭望塔

3

4

看护房

平方米

40

5

工作间

平方米

80

活体标本陈列室

平方米

100

6

人工培育设施

平方米

400

7

工作便路

2800

8

供水

500

9

供电

800

10

标志碑

1

警示牌

40

11

铁栅栏门

4

12

仪器设备购置

台(套)

10

总投资

万元

200.00

1

建安工程

万元

161.73

2

仪器设备购置

万元

20.97

3

宣传培训

万元

9.00

4

项目建设其它费用

万元

8.30

资金筹措

万元

200.00

1

中央投资

万元

180.00

2

地方政府配套

万元

20.00

第2章项目背景

2.1项目背景

2.1.1政策背景

我国是兰花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兰花分布中占据重要位置。

**山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和生态条件,蕴育了丰富的兰花品种。

一些珍贵品种,如铁皮石斛、**山石斛、细茎石斛、虾脊兰、斑叶兰、蕙兰、黄花鹤顶兰、厚唇兰、独花兰(新发现)等在**山均有较大居群数量的分布。

但由于近年来社会对兰花的不理智炒作和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偷采滥挖兰花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对一些珍稀品种的追逐,更是加重了野生兰花资源的濒危程度。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温家宝总理作出专门指示,要求: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力协作”,做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

“野生植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战略性资源,要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相继颁布了一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部也专门出台了《农业野生植物管理办法》,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山是地球同纬度唯一尚存的生态王国、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圈”区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保存良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的野生植物种类2000余种,动物1004种另4亚种。

珍稀树种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物种有兰花、**山冷杉、篦子三尖杉、光叶珙桐、钟萼木、连香树、杜仲、香果树、鹅掌楸、水青树等25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物种长苞铁杉、南方铁杉、柔毛油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厚朴、银鹊树、红花木莲、闽楠、白辛树。

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

是世界著名的规模宏大的“自然基因库”。

其中,兰花品种有春兰、寒兰、蕙兰、建兰、石斛、独花兰等20余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导致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生存空间日渐压缩,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许多珍稀濒危野生物种不断减少或消亡。

为保护珍贵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按照国家领导指示和法律法规要求,**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组织管理、宣传培训、资源调查和原生境保护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并细化了农业野生植物采集、经营和进出口行政审批制度和规范,开展了执法管理、资源调查以及宣传培训等工作。

在**等野生兰花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保护点,加强野生兰花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省野生兰花等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

2.1.2社会经济状况

**县位于**省东北部,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全县辖*乡*镇,***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1.80%。

2010年人均纯收入3151.00元,其中农业收入占82.95%。

**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山迎风坡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369.6毫米,全年日照1257.3小时,无霜期约289天。

受**山的影响,小气侯特点突出。

是全国的商品粮和畜牧业基地县,素以“渔米之乡、黔东粮仓”著称。

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6.40%,被国家授予林业绿化百佳县,堪称地球上同纬度的“绿宝石”。

**县资源丰富。

全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坝子居多,有耕地面积1.13万公顷,林地面积7469公顷,草地面积12.5万公顷。

土壤以黄、褐壤为主,山地面积、丘陵面积、平坝面积、其他面积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62.90%、26.10%、3.50%、1.20%。

目前,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只占总资源的20.00%左右,发展农、林、牧业和多种经营前景广阔。

县城距**市区50公里,距**机场82公里,距**火车站50公里,距**火车站110公里,县内的**火车站,距县城仅20公里,省道***线和***线横贯东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全县公路里程达98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

**山东西两条旅游线路正在改扩修建,东线将建成三级油路,国家投资兴建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

2.2项目必要性分析

兰花在植物分类上属兰科、兰属,是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大熊猫是世界最珍贵的野生动物之一,而兰科植物是世界最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之一。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兰科植物所有野生种都在保护之列,该公约保护的全球植物中,90%以上是兰科植物。

我国有兰科植物170余属、1200多种,其中特有种达500种左右,这在世界兰科植物分布国中是少有的。

但是,中国许多兰科植物目前却处于濒危状态。

偷采滥挖使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兰科植物遭到毁灭性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破坏了兰科植物的生存环境,部分特有种和珍贵种正在消失,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因此,如不赶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国家今后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像保护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那样,对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加强兰花研究,保护野生兰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我国生态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于兰花的生长,兰花在该区域的分布具有品种多,分布集中,药材、园艺两用名贵或珍稀品种多的特点。

已经发现的有28种之多,分别是黄花鹤顶兰(Phaiusflavus)、带唇兰(Tainiadunnii)、镰萼虾脊兰(C.puberula)、香花虾脊兰(C.odora)、三褶虾脊兰(C.triplicata)、剑叶虾脊兰(C.davidii)、三棱虾脊兰(Calanthetricarinata)、肾唇虾脊兰(C.brevicornu)、疏花虾脊兰(CalanthehenryiRolfe)、钩距虾脊兰(Calanthegraciliflora)惠兰(Cymbidiumfaberivar.faberi)、兔耳兰(Cymbidiumfaberivar.faberi)、石斛(D.nobile)、罗河石斛(D.1ohohense)、**山石斛(D.fanjingshanense)、广东石斛(D.wilsonii)、细茎石斛(D.moniliforme)、铁皮石斛(D.officinale)、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伏生石豆兰(Bulbophyllumreptans)、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micranthum)、春兰(Cymbidiumgoeringiivar.goeringii)、春剑(C.goeringiivarlangibracteatum)、寒兰(Cymbidiumkanran)、天麻(Gastrodiaelata)、独花兰(ChangnieniaamoenaS.S.ChieninContr.)、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Rchb.F.)。

堪称兰花生态王国,特别是一些中国特有品种和稀有品种如蕙兰、春剑、寒兰、**山石斛、独花兰、斑叶兰、虾脊兰、黄花鹤顶兰、铁皮石斛、厚唇兰、细茎石斛在该区域具有明显的集中分布特点,是其它兰花产区所不能媲美的。

同时,也因其分布集中的特点,人们在掠夺性采挖过程中,极易对兰花造成多品种、多类群的毁灭性破坏。

因此,对**山区域兰花资源进行保护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近期,**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与**科学院**山生态站专家***又在**山区域发现**新纪录种——中国特有单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独花兰(ChangmieniaamoenaS.S.ChieninContr.)。

独花兰的多数分布区由于其生境的破坏和过度的采挖,目前数量已十分的稀少,被国家列为濒危、稀有、二级保护植物,在**山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山在我国植物资源保护及珍稀植物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证明了**山生态系统对兰花生长的适宜性,同时更进一步的丰富了**省的兰科植物资源、**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资源,国家级保护植物资源,为我省植物区系的研究、野生花卉的引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乃至我国珍稀植物的保护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2.3项目可行性分析

**省十分重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积极采取措施,在法规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有国家政策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多次就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作出指示。

国家相继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从法律、组织管理、技术支撑等方面,为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是组织管理保障得力。

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文件要求,**省成立了“**省农委野生植物保护领导小组”、“**省农委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并聘请中科院植物所、**省林业厅、**省农科院、**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教授组建了“**省农业野生植物专家审定委员会”。

**省**县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

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省专门组织开展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摸底调查,并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了重点详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物种数量、分布、面积及濒危状况,拟订了地方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名录。

四是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培训,当地政府和群众对野生植物保护有了一定认识,县乡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为该项目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因此,实施**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切实可行。

第3章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3.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该项目建设单位为**省**县农牧科技局。

财政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6个股室,下设5个副科级机构,19个事业站(所、室),共有干部职工15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45人。

有办公楼3250平方米,植物原种场200亩,农科所实验场240亩。

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检疫、生物实验仪器设备。

近几年来,在省、地业务部门的支持下,每年承担实施的农业、畜牧业、科技项目10个以上,项目资金达5000.00万元以上。

多年的项目实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后续运行等方面的经验,有能力实施好兰花自然保护点建设项目。

3.2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站、**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站属于省农委二级机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负责全省农业环境执法管理,生态农业建设,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外来生物入侵防治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

**省农委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挂靠**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站。

该站现有干部职工18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技术人员专业涵盖农学、生物、环保、生态、土化等多个专业,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2人。

**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是隶属于**省农业科学院管理,经**省编委批准设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2008年9月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

负责开展粮、油、果、菜等主要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作物种质资源安全永久性保存技术、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以及数据库与信息化建设;开展中药材资源收集与保护、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产业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

编制数41人,已组建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作物种质资源和中药材专业研究技术团队。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博士2人,硕士5人。

**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是省直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现有职工87人,高级职称6人,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

多年来,**局从事**山土壤、地质、森林、植物、动物等调查研究,承担了三十余个重大课题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对黔金丝猴的人工饲养和人工繁殖取得巨大成功,对具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的研究和保护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山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县表彰。

具有成熟的野生植物保护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第4章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点选址原则

1、野生兰花天然生长状态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完好。

2、距离居民点、公路、工矿企业、放牧场等人畜活动密集区相对较远。

3、保护点周边区域没有在植物分类学上与野生兰花近缘的栽培植物分布。

4、远离受人类生产生活排污行为影响严重的区域。

5、面积至少在100亩以上,能够满足野生兰花正常生长和自然繁衍的最低需求。

6、项目点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具有一定的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意识,能够保持原生境保护点的可持续保护。

4.2项目点布局

野生兰花在**山区域分布广,居群集中,数量较大,其中尤以**乡**村**河区域分布品种最多,多样性突出。

该乡位于**县北部,海拔高度为400米以上。

**村距离乡集镇20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2412亩,总人口2063人,劳力862人,年农业总产值628.35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151.02元。

项目点位于快场村西部,与**山自然保护区接壤,四边均为国有林地,海拔620米至690米左右。

距**山环线公路4.3公里左右,距通村公路1000米左右;距农电网可搭火点500米左右。

区域内主要地形为丘陵,周边无2公里内无村寨、无耕作地,野生兰花密集分布其中。

生态保持完好,为原生态常绿阔叶林,生物物种分布典型,有青、栲、麻栗、丝梨、酸枣、冬青、松树及其它小灌木。

离项目区500米处有山泉水,水流不断。

初步调查该区域有野生寒兰、春兰、蕙兰、**山石斛、黄花鹤顶兰、三褶虾脊兰、疏花虾脊兰、钩距虾脊兰、铁皮石斛、斑叶兰的集中分布,是适合建设野生兰花保护点的最佳区域。

4.3项目建设条件

4.3.1自然条件

**县位于**省东北部,跨东经***°**′—***°**′,北纬**°**′—**°**′,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东邻**,南连**,西毗**,西北接**。

地处**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县处在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同季,受**山的影响,小气候特点突出。

年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时间1257.3小时,提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

**县复杂的地貌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构成。

生物资源和农林牧渔业物产及农业特产丰富。

4.3.2社会经济条件

**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5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7亿元,农业总产值2.5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151.00元,文化卫生和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4.3.3基础设施条件

**县城距**市区50公里,距**机场82公里,距**火车站50公里,距**火车站110公里,县内的桃映火车站,距县城仅30公里,省道302线和305线横贯东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全县公路里程达98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

**山东西两条旅游线路正在改扩修建,东线将建成三级油路,国家投资兴建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

4.3.4组织保障条件

**县委、县政府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十分重视,将野生兰花的保护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

为加强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申报、实施进行监管,积极开展野生兰花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为该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

5.1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省**县**乡建设兰花自然保护点核心保护区200亩,缓冲区300亩,确保当地野生兰花原生境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防止野生兰花资源的流失,通过保护不断扩大野生兰花种群数量,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5.2建设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重点保护原则。

针对**县野生兰花分布区周围自然环境状况、分布特点、当地生产生活习惯等确定隔离措施和保护方式,使该地野生兰花集中分布的自然栖息地得到保护,使野生兰花资源原生境不因人为影响而遭到破坏。

2、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原则。

遵循野生兰花授粉习性、分布状况,科学划定缓冲区与核心区,统一布局,不在保护点区域内进行任何农事操作。

3、坚持技术创新,提高水平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在保护原生境的同时,积极开展组织培养等人工培育技术探索和研究,加快野生兰花遗传资源的创新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5.3建设内容与规模

5.3.1建设内容

**省**县野生兰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设计面积500亩,分核心区和缓冲区两部分。

其中核心区200亩,缓冲区300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围栏,修建工作路、警示标志、保护点标志、工作间等保护设施,购置简单实验分析设备等必要仪器等。

其中,建成核心区围栏1600米、缓冲区围栏2400米;铺设工作路面1200米;建设看护房40平方米、工作间80平方米、活体标本陈列室100平方米、人工培育设施400平方米;瞭望塔3座、树标志牌1个,警示牌40个,建铁栅栏门4个;购置仪器设备10台套。

5.3.2建设标准

1、保护点围栏:

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

核心区四周用铁丝网做围栏,围栏标准为:

立柱高2.4米、宽20厘米方形的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4根直径为Ф12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Ф6毫米箍筋,水泥保护层1.5~3厘米,铁丝网为Ф2.5~3毫米镀锌丝+Ф2~2.5毫米刺。

立柱埋入地下40厘米,间距3米;铁丝网间距20厘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地面小于20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