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76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docx

通信工程公需课作业

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公需课程作业

1、什么是创新?

基本特性有那些?

举例说明

答:

(1)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务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

这一创新概念涉及三层含义:

一是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的形成、产生或引入;二是利用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设计生产或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流程或管理方式等新事物;三是通过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实现其价值,所追求的价值并不只限于经济价值。

(2)创新的特性

一是目的性。

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性贯彻于创新过程的始终。

二是变革性。

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

三是新颖性。

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

四是超前性。

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

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五是价值性。

创新有明显、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

(3)案例:

民用大飞机工程。

民用大飞机工程的目标即用6-10年的时间,研制拥有自主只是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逐步实现系列化;用整机批量化制造带动航天材料、发动机、机载设备及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培育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富有活力的我国航空制造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

150座级客机是未来国内民航市场主要机型,因此发展民用大型客机符合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民用大飞机工程经历了三起三落,在大飞机的三大关键技术上,工程的科研人员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开发出适用于民用大飞机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用大飞机发动机,复合材料构件及大飞机先进装配技术,使得民用大飞机工程成为我国创新工程的典例。

2、什么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

答:

(1)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

①研究开发创新能力,

②生产创新能力,

③投入创新能力,

④管理创新能力,

⑤营销创新能力,

⑥财务创新能力,

⑦服务创新能力,

⑧竞争创新能力。

3、什么是自主创新?

举例说明

答:

(1)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2)自主创新案例:

青藏铁路的建设

青藏铁路穿越了世界上最复杂的高原冻土区,许多冻土工程措施都是国内外首创,可谓集冻土工程之大全。

高原冻土被看成高原铁路的“杀手”,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一直是世界性工程难题。

冻土路段冬天冻胀,夏天融沉,很容易使线路失去平顺,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

而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青藏铁路要穿越长达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区,几乎占格拉段线路总长的一半。

能否征服高原冻土,是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关键。

为解答这一难题,铁道部和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广泛借鉴国内与冻土工程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勘察、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填补了我国冻土铁路建设技术规范的空白。

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刻苦攻关,组织探明多年冻土分布规律,明确多年冻土地温分区和冻土工程分类,为合理确定工程措施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科学地确立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使冻土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了由被动保温向主动降温转变,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由单一工程措施向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转变。

工程建设中坚持科研试验现行,有针对性地建设了5个冻土工程试验段,由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对39项科研课题展开联合攻关,用试验研究成果指导设计施工;工程建设中创新了片石气冷措施、碎石(片石)护坡或护道措施、通风管措施、热棒措施、路基铺设保温材料、路基边坡设遮阳棚、利用桥梁通过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地段等成套的冻土工程技术措施,使青藏铁路建设在冻土理论与冻土工程实践的结合上取得重要突破,全面提升了冻土工程施工水平。

青藏铁路建设依靠自主创新,在解决高原多年冻土区筑路关键技术难题中取得可喜进展,采取的工程措施安全可靠,在多年冻土工程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4、什么是模仿创新?

举例说明

答:

(1)模仿创新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模仿创新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

具体包括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完全模仿创新。

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

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完全使市场饱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使技术模仿成为可能。

但完全模仿本质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

第二种是模仿后再创新。

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

要求企业首先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在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2)模仿创新案例:

央视“赢在中国”:

模仿创新的典范

2006年3月29日,央视“赢在中国”开播,这档大型励志创业电视节目,是制片人王利芬根据在美国留学时看到的NBC的“学徒”节目样式模仿创新创办的。

这档每周二晚10点后播出的特别节目已播出三季,成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非黄金时段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特别节目。

“学徒”第一季15期节目就是一个完整的职场高端人才招聘过程,将平素只发生在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办公室里的面试情景放到了电视镜头下,增加了适合电视表现、更加富有现代商业竞争特点、也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激发最本能的职业素养的商业实战等环节,从而将商业的实用性、招聘的悬念感、竞争的激烈性与电视的叙事特征糅合到一起,被更广泛的人所关注。

同是职场选秀节目,“赢在中国”在模仿时跳出了招聘模式,将职场概念扩大到整个时代背景之下,提出了崭新的创业主题。

以“创业”为主题,节目的选拔对象也就有了明显的不同。

用一个中国的传统说法,“学徒”为特兰普商业帝国选拔一位年薪25万美元的职业经理人,是在招聘“将才”,“赢在中国”则是在遴选敢于冒险与勇于创新的创业者,是在选拔“帅才”。

    在“学徒”中,主持人不仅承担着主持人的功能,介绍节目规则,引领节目进程,掌握节目节奏,对选手进行评论,宣布去留结果,还承担了很多其他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否实际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节目制作者们要创造这样的效果——他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具有绝对权威和最终裁决权;他还是奖励者,胜出者获得的奖赏都是由他提供的。

“赢在中国”的情形截然不同,主持人只承担了主持人的这部分功能,除了观众投票,评判权同样交给了现实中国社会的商业成功人士,但他们是以集体的方式露面的,展示的是一个当下中国成功的商业领袖群像:

马云、熊晓鸽、吴鹰、宁高宁、柳传志、和张瑞敏等中国当代商业的领袖,颇有把中国的商业精英一网打尽的气魄和度量。

  进入“学徒”商业实战环节的16名选手竞争的标的物只有同属于一个人的一个职位和一辆跑车,选手之间竞争的“惨烈”,抑或“你死我活”是被规则预设的。

“赢在中国”不是这样,入围12强的选手,有5人可以获得5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的创业基金,即使没有进入5强,还有机会通过得到“联通世界风通行证”,获得300万元的创业基金。

“赢在中国”以励志做为主题词,正是在充斥着诱惑的社会中,追求高雅、深刻与创造性,努力重建励志文化,使这一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现代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建构生命精神和创造力量。

这既是时代精神的需要,也是中国主流文化价值的需要。

5、什么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举例说明

答:

(1)引进就是引进别人比咱们好的技术,消化吸收就是把别人的技术学会、理解透彻,再创新就是在消化吸收别人先进的技术后在其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在加以改进。

(2)案例:

和谐号动车组

和谐号动车组的创新实践可以说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案例。

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要实现铁路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有先进的动车组。

在发达国家已有先进成熟的动车组技术的条件下,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可以迅速提升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用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

动车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这一认识是完全正确的。

  近年来,我国从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美国GE、EMD等公司引进的当今世界一流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设计制造技术,以国内铁路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为主体,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合作,聚集国内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批量制造出和谐号动车组和和谐型大功率机车,使我国铁路技术装备一举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通过这一重大项目,在4年时间里,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集中表现在我国企业基本掌握了世界先进成熟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制造技术,正在成长为能够按照世界先进技术标准大规模生产先进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企业,并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的创造。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铁路已初步搭起了机车车辆主要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构造了一个在世界先进水平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的工作体系,锤炼了一支技术创新骨干队伍,使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铁路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成功探索。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国产化并再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为各行各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什么事产学研合作创新?

举例说明

答:

产学研就是企业依托大学或科研机构一同进行产品的开发,既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又可以反哺科学领域的科研经费,将科学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

就是生产企业、高校和研究所合作开展的技术创新,可以利用大家的互补性资源。

好处是:

提高创新成功率,加快创新速度,分担创新成本等。

比如RFID方面、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方面就存在产学研合作。

例:

贵州南海机电有限公司

(1)绝地求生

(2)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开放式技术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

机遇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

站在竞争第一线的是企业,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从整体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正确把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找准关键问题,突破瓶颈约束,破解合作难题,高起点开创产学研合作创新、互利共赢新局面,是各部门、各地区和产学研各界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经过近30年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回答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双管齐下、解决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

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始终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矢志不移的目标。

在过去30年中,从实行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放技术市场,改革科技拨款制度,鼓励从事技术开发型研究的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进入企业,科技系统的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所有上述改革举措,较多地还是在科技系统内部循环。

突出的问题是:

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尚未进入国家经济主流,还没有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并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

近10多年来,国际技术资源的快速流动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缩短了产业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一批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

但是,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并不能引进创新能力。

由于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

关键产业技术和重大装备依靠进口的状况没有改观,对外技术依存度仍在60%以上。

有些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落入外资设置的知识产权陷阱,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从国外引进的世界一流先进装备同其自身贫弱的创新能力形成强烈的反差。

今天,新的竞争形势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巨大步伐,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

我国创新型企业,包括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已经从外国企业的学习者,转变为强劲的竞争者,有些企业开始问鼎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向未来引领者的方向跃升。

像过去那样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的空间在缩小,难度在加大,代价越来越高。

至于产业前沿的关键技术,国外企业从维系其核心竞争力考虑,西方国家从实施战略图谋权衡,都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

在诸如微电子电路、集成式半导体产品、计算机软件、机器人、光学纤维、超导技术等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领域,发达国家动辄就以安全为借口,对向我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层层设卡,横加干预。

2001年美国商业部总共收到了1294件对华技术出口申请,其中72%被通过,3%被拒绝,25%不予受理。

在民用技术领域,跨国公司不仅对从合资设备和产品上可能发生的“技术溢出”严加防范,而且试图运用知识产权封杀我国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侵犯其知识产权、威胁美国本土产业”为由,对进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所谓的“337条款”调查案,我国高技术产品已经首当其冲。

截至2008年2月底,针对中国产品的调查案已达83件,约占全部调查案的12.7%。

其中,有涉嫌侵权问题,但在政策上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遏制我国企业的市场空间。

总之,在跨国公司和外国强势集团把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视为生命线的今天,我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把生存、发展、创新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创新理念和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整合资源、合作创新成为国际强势集团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科学研究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正在日益逼近极端和本原;高技术前沿在交叉和融合中孕育和催生一系列重大革命性突破,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以群体崛起。

创新的冲击波,其上游延伸到广阔的基础研究领域;中游覆盖了从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和产业化的全过程;下游推进到广告策划、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商业方法等诸多环节。

现代产业价值链已形成了两个高端:

一是产前研发,二是产后营销。

前者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扩大知识产权,占据科技制高点;后者通过营销和服务创新,打响著名品牌,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

在发达国家,导致技术飞跃和产业升级的成功创新,因其技术能力、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超越一两个企业或大学力所能及的范围,往往都是多个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成和提升。

美国硅谷风险投资专家

7、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答:

开展学术活动,大学的基本宗旨是发展学术、追求真理。

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早日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社团,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成立学生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实践的学分。

通过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助学助研活动。

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能使学生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如举办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二)、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

课堂教学直接反映创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要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应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可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提高。

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使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专业、学生、社会的关系。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

然而,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堆等待加工的零件,经过一道道程序,被铸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表象形成和语词的丰富更为容易,这样,学生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才会分化性强、细腻度高、节制性好。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容量大的课件和信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这些诉诸感觉的内容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学习经验。

(四)、培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各学科之间又存在着分化、综合,只靠学校阶段性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

新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不断出现,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

知识已成为社会的核心,学习已成为社会最基本的要求。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阿尔温•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主动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的束缚,在营造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即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并且明确学习是无墙的,随处可学。

因此,创新的关键就是学习——学习接受新知识,创造发展新知识。

学习是获得知识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进步的基础。

我们要研究大学生怎样学习和应当怎样学习,要教大学生“学会学习”。

要使大学生真正会学,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必须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学习。

因此,我们要普及“大学学习学”知识,进行整体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教学,进行分科学习素质教育。

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后备力量。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抓住发展机遇,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因为领导活动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领导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需要一个人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

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工作的多变性和动态性更加显著,形势复杂多变,机会转眼即逝。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就只能使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

    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时代在前进,处在这种时代潮流中的各级一个人,如果没有旺盛的进取心,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工作就自然没有起色。

有了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永不衰竭的进取心,任何艰难困苦,落后保守势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8、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

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

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

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

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

(1)信息:

是关于事务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信息就是用符号、信号或消息所包含的内容,来消除对客观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