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91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中的答题妙招

http:

//www.chinagwy.org      2011-07-22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数学运算是行测中较难的一个模块,得分率较低,且考试做答题时普遍反映数学运算需要不少时间。

诚然,每年的数学运算都会有些新题出来,但大多数的题还是以往见过的类型,因此熟练掌握常规解法极其重要。

并且,如果能记住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结论,遇到适用的题型能直接套用公式的话,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也会有很高的正确率。

因此考生一定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

  在记忆这些常用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用的条件,最好是用典型例题进行训练;另外,公式结论的记忆准确性也极其重要,记错了当然得分就无从谈起了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公式和结论:

  一、三位数页码问题

  【例】(国家2008)

  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

  A.117B.126C.127D.189

  若一本书一共有N页(N为三位数,),用了M个数字,依上可知:

M=9+180+3x(N-100+1),得出N=M÷3+36

  结论:

  若一本书一共有N页(N为三位数,),用了M个数字,依上可知:

M=9+180+3x(N-100+1),得出N=M÷3+36

  套用公式可得,这本书一共有270÷3+36=126页。

选B

  二、余数问题

  【例】(国家2006)

  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2,除以4余3,这样的三位数有几个()

  A.5B.6C.7D.8

  结论:

  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

  根据结论,这个数除以20余7,和除以9余7又为余同问题,所以该数除以180余7,故可表示为180n+7(n为整数),这个数为三位数,所以共有5个。

选A

  三、星期日期问题

  【例】已知2008年的元旦是星期二,问2009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

  A。

星期二B。

星期三

  C。

星期四D。

星期五

  由结论可得,2008年到2009年过了一年,所以星期数加1,其中经过了一个2月29日,即2008年2月29日,再加1,共加2,所以星期二到了星期四。

选C

  四、等距离平均速度题

  【例】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它又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

  A.50B.48C.30D.20

  套用公式可得,平均速度为2x60x40/(40+60)=48。

选B

  五、几何特性

  【例】(国考200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0%后,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

()

  A.36%B.40%C.44%D.48%

  若将一个图形尺度扩大为N倍,则:

  对应角度不变;对应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

  面积变为原来的N2倍;

  体积变为原来的N3倍

  套用结论可得:

尺寸变为原来的120%,则面积变为原来的120%的平方倍,即144%,因此增加了44%。

选C

  六、几何最值理论

  【例3】(国考2008)

  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A.四面体B.六面体

  C.正十二面体D.正二十面体

  几何最值理论:

  1.平面图形中,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

  2.平面图形中,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

  3.立体图形中,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

  4.立体图形中,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小

  根据结论,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四个选项中显然正二十面体越接近于球。

选D

  七、错位排列问题

  【例】小明给5个国家的5位朋友分别写一封信,这些信都装错了信封的情况共有多少种?

  A.32B.44C.64D.120

  有n封信和n个信封,每封信都不装在自己的信封里,可能的方法的总数记为D,则:

  D1=0D2=1D3=2D4=9D5=44D6=265

  根据结论,可得5封信进行错位排列,为44种情况。

选B

  八、多人传球问题

  【例】(国考2006)

  4个人进行篮球传球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

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多少种传球方式?

()

  A.60B.65C.70D.75

  M个人传N次球,记X=(M-1)n/M,

  则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传给“非自己的某人”的方法数;

  与X第二接近的整数为传回到自己的方法数。

  根据结论,4个人传5次球,球回到甲手中,故答案为(4-1)5/4,=60.75,传回到手中,找第二接近的整数,为60。

选A

  九、数字组合

  【例】由1、2、3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所有三位数之和是多少?

()

  A.1222B.1232C.1322D.1332

  由a,b,c三个数字组成所有三位数的和=2×(各数字之和)×111,能被111整除;

  由a,b,c,d四个数字组成所有四位数的和=3!

×(各数字之和)×1111,能被1111整除;

  由a,b,c,d,e五个数字组成所有五位数的和=4!

×(各数字之和)×11111,能被11111整除

  因此,这些三位数之和能被111整除。

选D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难题熟练求解方法

http:

//www.chinagwy.org      2011-07-25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考生朋友们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和小学奥数试题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解公务员数学运算试题时,许多题目将因方程的引入而变得更为简单。

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方程将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

在备考中,考生不仅要有列方程的意识,还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解方程。

在此,介绍几种未知数的假定方法,与广大考生朋友分享。

  一、借助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

  例:

有一口水井,如果水位降低,水就不断地匀速涌出,且到了一定的水位就不再上升。

现在用水桶吊水,如果每分吊4桶,则15分钟能吊干,如果每分钟吊8桶,则7分吊干。

现在需要5分钟吊干,每分钟应吊多少桶水?

()

  A.8B.9C.10D.11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D。

解析过程如下:

本题属于“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是:

y=(N-x)×T。

设水井中原有水量为y,每分钟出水量为x,5分钟应安排N个水桶。

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组:

  y=(4-x)×15;------

(1)

  y=(8-x)×7,------

(2)

  y=(N-x)×5,------(3)

  方程

(1)

(2)联立解得:

y=52.5,x=0.5。

将结果带入方程(3)中,得:

N=11。

故选D。

  例:

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

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

  A.75%,60%B.68%,63%C.71%,73%D.59%,65%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A。

解析过程如下: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是:

混合溶液浓度=混合后总溶质÷混合后总溶液×100%。

根据题目所求假设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x、y,可列如下方程:

  (300x+250y)÷(300+250+200)=50%------

(1)

  (200x+150y+200)÷(200+150+200)=80%------

(2)

  方程

(1)

(2)联立得:

x=75%,y=60%。

故选A。

  点评:

上述两题分别借助了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和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了所需要的方程。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熟悉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公式,这是列方程的关键。

  二、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

  例:

一种打印机,如果按销售价打九折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售,就要亏损125元。

则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为( )。

  A.3400元  B.3060元C.2845元D.2720元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C。

解析过程如下:

题目假设了两种销售模式,很明显,这两种销售模式所对应的成本(成本=售价-利润)是一样的,可借助这个等量关系列恒等式。

假设售价是x元,则有:

成本=0.9x-215=0.8x-(-125),解得:

x=3400。

因此,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是0.9×3400-215=2845元。

故选C。

  例:

将大米300袋、面粉210袋和食用盐163袋按户分给某受灾村庄的村民。

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

3:

2,则该村有多少户村民?

()

  A.7B.9C.13D.23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D。

解析过程如下:

根据题目条件“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

3:

2”可知,“余下的大米+余下的食用盐=余下的面粉”,这个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的依据。

假设该村有居民x户,每户分得大米、面粉、食用盐各a、b、c袋。

借助题目的等量关系式可列如下方程:

(300-ax)+(163-cx)=(210-bx),方程化简为:

253=(a-b+c)x,根据题目条件“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可得(a-b+c)是整数,故253应为x的整倍数,用代入法,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

  点评:

上述两题均是结合已知条件,在题目中找到了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解。

尤其是例4,虽然假设了多个未知数,但是并没有将这些未知数一一求解,这一“设而不解”的做法是方程法的重要思想,值得重点关注。

当然,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不定方程和不等式也将会被引入到考题中,考生也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2012年公务员《行测》熟练求解行测运算难题

http:

//www.chinagwy.org      2011-07-26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考生朋友们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和小学奥数试题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解公务员数学运算试题时,许多题目将因方程的引入而变得更为简单。

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方程将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

在备考中,考生不仅要有列方程的意识,还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解方程。

在此,国家公务员网老师介绍几种未知数的假定方法,与广大考生朋友分享。

  一、借助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

  例:

有一口水井,如果水位降低,水就不断地匀速涌出,且到了一定的水位就不再上升。

现在用水桶吊水,如果每分吊4桶,则15分钟能吊干,如果每分钟吊8桶,则7分吊干。

现在需要5分钟吊干,每分钟应吊多少桶水?

()

  A.8B.9C.10D.11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D。

解析过程如下:

本题属于“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是:

y=(N-x)×T。

设水井中原有水量为y,每分钟出水量为x,5分钟应安排N个水桶。

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组:

  y=(4-x)×15;------

(1)

  y=(8-x)×7,------

(2)

  y=(N-x)×5,------(3)

  方程

(1)

(2)联立解得:

y=52.5,x=0.5。

将结果带入方程(3)中,得:

N=11。

故选D。

  例:

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

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

  A.75%,60%B.68%,63%C.71%,73%D.59%,65%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A。

解析过程如下: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是:

混合溶液浓度=混合后总溶质÷混合后总溶液×100%。

根据题目所求假设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x、y,可列如下方程:

  (300x+250y)÷(300+250+200)=50%------

(1)

  (200x+150y+200)÷(200+150+200)=80%------

(2)

  方程

(1)

(2)联立得:

x=75%,y=60%。

故选A。

  点评:

上述两题分别借助了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和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了所需要的方程。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熟悉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公式,这是列方程的关键。

  二、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

  例:

一种打印机,如果按销售价打九折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售,就要亏损125元。

则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为( )。

  A.3400元  B.3060元C.2845元D.2720元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C。

解析过程如下:

题目假设了两种销售模式,很明显,这两种销售模式所对应的成本(成本=售价-利润)是一样的,可借助这个等量关系列恒等式。

假设售价是x元,则有:

成本=0.9x-215=0.8x-(-125),解得:

x=3400。

因此,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是0.9×3400-215=2845元。

故选C。

  例:

将大米300袋、面粉210袋和食用盐163袋按户分给某受灾村庄的村民。

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

3:

2,则该村有多少户村民?

()

  A.7B.9C.13D.23

  答案及解析:

本题答案选D。

解析过程如下:

根据题目条件“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

3:

2”可知,“余下的大米+余下的食用盐=余下的面粉”,这个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的依据。

假设该村有居民x户,每户分得大米、面粉、食用盐各a、b、c袋。

借助题目的等量关系式可列如下方程:

(300-ax)+(163-cx)=(210-bx),方程化简为:

253=(a-b+c)x,根据题目条件“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可得(a-b+c)是整数,故253应为x的整倍数,用代入法,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

  点评:

上述两题均是结合已知条件,在题目中找到了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解。

尤其是例4,虽然假设了多个未知数,但是并没有将这些未知数一一求解,这一“设而不解”的做法是方程法的重要思想,值得重点关注。

当然,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不定方程和不等式也将会被引入到考题中,考生也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中的经典公式

http:

//www.chinagwy.org      2011-07-27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目中,最难完成的当属数学运算中的应用题问题,而且时间比较紧,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需要做大量准备才能在有限时间和考试压力下完成题目,同时还要求速度要快,这时候记忆相关的经典公式是比较现实的方法,总结的这几个公式都是目前在公考中出现过的题目,并且按照固定思维模式做题比较费时费力,计算过程也相当麻烦。

针对类似问题,总结出了相关公式,可以通过记忆的方式得到解决。

  第一:

两次相遇公式:

单岸型

  S=(3S1+S2)/2两岸型S=3S1-S2

  例1:

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米处相遇。

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400米处又重新相遇。

问:

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 )

  A.1120米B. 1280米C. 1520米D.  1760米

  解析: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       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   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第二:

十字交叉法:

A/B=(r-b)/(a-r)

  例2:

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

  解析:

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

  1.2X     75-X        1

      75               

  X       1.2X-75     1.8 

  得X=70女生为84

  第三:

往返运动问题公式:

V均=(2v1×v2)/(v1+v2)

  例3:

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

  A.24   B.24.5   C.25    D.25.5

  解:

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第四:

过河问题:

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

需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M-A)/(N-A)次

  例4:

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在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

  A.7   B.8  

  C.9    D.10

  解:

(37-1)/(5-1)=9

  第五:

牛吃草问题:

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

  例5:

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想把水池的水抽干,10台抽水机需抽8小时,8台抽水机需抽12小时,如果用6台抽水机,那么需抽多少小时?

()

  A.16   B.20  C.24   D.28

  解:

(10-X)×8=(8-X)×12求得X=4(10-4)×8=(6-4)×Y求得答案Y=24公式熟练以后可以不设方程直接求出来。

  第六:

N人传接球M次公式:

次数=(N-1)的M次方/N,最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他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给自己的次数。

  例6:

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

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  )。

  A.60种  B.65种 

  C.70种  D.75种

  公式解题:

(4-1)5/4=60.75最接近的是61为最后传到别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是60为最后传给自己的次数。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如何复习

http:

//www.chinagwy.org      2011-07-28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数量关系是行测的五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多数考生对数量关系复习的不得要领,在此,笔者总结一些学习数量关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参考真题,熟悉常考题型

  毫无疑问,真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进行公务员考试训练的最佳复习资料。

综合历年国考真题,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点会在不同的年份中屡次出现,甚至一些考题不止一次的以原题或者高度相似的变通题的形式出现。

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其他类型的考试,其出题点和考查点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国考和地方考试在一些经典题型上会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和创新,了解了这一特点,在备考中,就要高度重视真题的参考价值,将遇到的每一道真题尽可能地全面掌握,以期以不变应万变。

  建议考生将历年国考真题中的常考类型进行归类,会发现某些类型的试题是命题的重点,比如:

在连续多年的国考真题中,排列组合、容斥原理、鸡兔同笼等经典题型常出常新,考生应对这些题型重点关注、多加练习,做到题型会认、公式会背、试题会做,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地步。

  二、适度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但做题要适度,有时候“题海战术”对于“菜鸟”级考生不一定有用,反而会让其丧失信心。

所以,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真题试卷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额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

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一般只涉及简单的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在平常的做题中,一定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简单的加减乘除不能算错。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

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量关系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考出理想的成绩。

 

政法干警行测指导:

数量关系要高度重视思维训练

http:

//www.chinagwy.org      2011-09-02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2011年各地政法干警招录政策呼之欲出,虽然目前的行测考试大纲尚未公布,但是根据以往政法干警考试情况分析,今年政法干警的行测考察内容与以往的差别不大,仍将包括五个专项内容,若有变动也将是大专项中小题型的微调,大局不会调整。

在下面的论述中,将对行测五个部分之一的数量关系备考进行分析。

  数量关系是基层政法机关招录考试常考的题型,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数量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技巧,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方面。

在这一部分专科班和本、硕班没有明显区别,考察内容上基本一样,但是难度略有不同,本、硕班更注重深度挖掘考生的综合分析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专科更倾向于基础运算能力的考查。

  通常情况下,数量关系包括两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是数字推理,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

虽然在2011年的国考和上半年的4.24联考中未涉及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