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99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docx

有色金属市场报告

2010年国内外铜市场报告

  一、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国内铜精矿产量创新高,精炼铜生产、消费继续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主要铜产品产量跃上新的台阶,其中铜精矿产量为115.6万吨,同比增长20.2%,创历史新高;精炼铜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457.3万吨,同比增长11.3%;铜材产量达1009.3万吨,同比增长13.6%。

  由于国内外市场铜价震荡上行,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剧烈波动,刺激了国内铜矿山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促使我国铜精矿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另外,内蒙古、云南等地区新建矿山陆续达产等因素,也是2010年国内铜精矿产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

  2010年国内精炼铜生产在需求继续稳步增长的带动下,产能扩张势头不减,当年新增铜冶炼和精炼产能分别为23万吨/年和59万吨/年,年底总产能分别达到347万吨/年和588万吨/年,支撑了我国精炼铜产量的持续增加。

  2010年尽管国内电力行业投资出现下降,但2009年大幅增加的投资在2010年仍产生效果,继续对铜需求增长提供支撑。

空调制冷行业2010年也超预期增长,内需和出口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出口强劲,带动了铜产品的间接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主要用铜产品如汽车、交流电动机、冰箱冷柜、空调、电力电缆等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增幅。

这表明国内铜需求态势良好。

  

(二)铜精矿、废铜进口增长,精炼铜进口仍维持在高水平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为292.2万吨,同比下滑8.3%,但仍是历史第二进口高峰年。

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进口量过大,社会库存充裕,市场供应过剩。

此外,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铜价始终弱于国际市场,导致进口亏损较为严重。

但是国内铜供应虽然过剩,很多是民间库存或停留在保税仓库,并没有直接反映到现货市场中来。

另外,2010年下半年国内外市场铜价持续向好,在国内实体经济投资渠道有限、国家调控房地产投资、股票市场表现一般、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投资者出于对后市继续看好的因素,趁铜价相对低买入,也是推动精炼铜大量进口的重要因素。

  2010年我国铜原料进口继续稳定增长,其中废铜进口436.4万实物吨,同比增长9.2%;铜精矿进口646.8万实物吨,同比增长5.5%。

2010年第三季度后,进口铜精矿现货加工费的大幅反弹,对支持铜精矿进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结合国内铜精矿产量综合分析,2010年国内铜精矿供应出现小幅过剩局面。

  (三)国内外市场铜价震荡上行

  国际市场铜价创历史新高。

201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铜价呈冲高回落局面,在8000美元/吨附近有较大压力;下半年除8月、11月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时间几乎表现为单边上扬态势,年底接连刷新纪录高位,年末报收9660美元/吨,与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相比,上涨31%。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货铜价最低点是6月7日的6038美元/吨,最高点是12月31日创下的9687美元/吨。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当月和三个月期货铜平均价为7534美元/吨和7550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6.3%和46%。

  国内铜价走势弱于国际市场。

2010年国内市场铜价走势整体基本与国际市场一致,但下半年在国际市场铜价连创新高的背景下,国内价格滞涨明显。

虽然这与人民币升值有关,但也表明市场信心明显不如国际市场。

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三个月期货铜收盘价为71850元/吨,与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相比,上涨19.9%。

上海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价最低点是6月8日的48800元/吨,最高点是12月31日的71970元/吨。

2010年上海金属交易所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平均价为59225元/吨和59296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1.4%和43.3%。

  二、市场预测

  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会对全球铜价上行形成压力。

但是全球经济继续向好的趋势有望在2011年继续维持,使国内外市场铜的供需基本面良好。

预计2011年全球的铜消费增长速度继续大于供应,精炼铜市场将会出现约30余万吨的供应短缺,对铜价走势形成强劲支撑。

此外,国际市场铜ETF交易的推出,也会引发铜价的上涨。

在铜市场供应紧张以及中国大量进口的背景下,预计2011年国内外市场铜价运行水平将高于2010年,趋势将呈现前高后低,国内价格则有补涨希望。

  目前市场铜价已远高于生产成本,其走势更多的受到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

ETF交易基金的推出,使得铜商品的金融属性更为突出。

一系列新推出的上市交易基金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期货工具,进一步引发了投资者的热情,继续对铜价形成支持。

  价格的上涨将带动铜生产的发展。

但铜矿开发方面受缺乏大型项目投产、矿石开采品位下降以及罢工等因素影响,将限制产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全球铜精矿供应出现紧张。

2011年开始中国新建铜冶炼项目进入投产高峰期,但受原料供应限制,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降。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精炼铜消费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高铜价对消费也将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1年中国铜消费增长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电力行业投资萎缩预计将对2011年的铜消费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对机电产品出口形成压力,影响国内铜消费。

整体分析,2011年中国铜消费还会继续增长,但增幅将有所回落。

  2011年中国精炼铜供应缺口将较上年有所扩大,预计为244万吨左右,需要靠进口弥补。

虽然国内铜供应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过剩,但在市场对铜价后市看好的情况下,过剩量并未完全反映到现货市场上来。

特别是铜的金融属性日益显现,对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

这样,预计2011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此外,由于原料的对外依赖度高,进口铜精矿长单加工费有所提高,预计2011年我国铜精矿进口量仍将有一定增长。

 

 

 

2010年铝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0年铝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0年在国内外铝市场运行基本平稳,我国原铝进出口贸易比较正常。

当年原铝进口量22.9万吨,同比下降84.6%;出口量19.4万吨,同比增长321.6%。

进口铝合金13.5万吨,同比下降44.5%;出口铝合金56.1万吨,同比增加112.2%。

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需求持续回升的背景下,2010年我国原铝、铝合金出口保持增长态势。

     2010年受国内外市场氧化铝价格"外高内低"的影响,中国氧化铝贸易出现了将境外权益氧化铝转售其他国家和回购的现象,致使后三个季度的氧化铝进口量下降。

全年氧化铝进口量将在431万吨,同比下降了16.1%。

  2010年,我国进口铝材58.9万吨,同比增加1.6%。

其中,铝板带材进口42.6万吨,同比下降0.7%;铝箔进口5.4万吨,同比增加19.6%;铝挤压材进口9.5万吨,同比增加1.1%。

铝材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出口216.3万吨,同比增加56.3%。

其中,铝板带材出口94.9万吨,同比增长96.8%;铝箔出口49.9万吨,同比增加43.3%;铝挤压材出口69.5万吨,同比增加30%。

  二、国内外生产情况

  

(一)氧化铝生产

  2010年中国氧化铝生产状况良好,总体处于盈利状态。

下半年市场供应偏紧,氧化铝企业库存持续处于低位,对现货价格构成有力支撑。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氧化铝产量累计为2896万吨,同比增长21.7%,创历史新高。

其中,山西和山东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39.5%和36.9%;广西和河南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16.2%和12.4%;贵州氧化铝产量略有下降;重庆地区由于鼎泰拓源的停产,产量较上年下降了21.9%。

  

(二)电解铝生产

  2010年,国内原铝生产几经起伏,除铝价波动给生产企业的运营带来影响之外,电力价格变化、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等因素也是引发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电解铝产量累计为1619万吨,比上年增加26.1%。

  根据国际铝协统计,2010年除中国之外的世界原铝产量为2429万吨,同比增加了3.8%。

如果将中国产量包括在内,2010年全球原铝产量为4042万吨,同比增加6.6%。

  三、国内外铝市场价格情况

  国际氧化铝及原铝价格震荡上行。

2010年,由于中东地区氧化铝需求旺盛,国际市场氧化铝现货价格整体呈震荡上行走势。

年中时,随着市场原铝价格的不断下探调整,氧化铝现货价曾探底300美元/吨。

随后逐步反弹。

年末价格达到365美元/吨,较年初的335美元/吨上涨了9%。

印度国家铝业公司在2010年共进行8次氧化铝的招标出售,除其中一次因价格过低流标以外,年内共出售了21万吨氧化铝,价格由年初的325.3美元/吨上涨至年末的372美元/吨。

期间印度国家铝业公司还进行了3次2011年氧化铝长期合同的销售,长单价格区间为伦敦金属交易所铝价月度平均值的15.8%-16.3%,比2010年的长单比例15%有所提高。

  2010年.全球原铝价格整体呈现区间震荡运行特征。

一季度中旬,由于市场普遍对中国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产生担忧,加上累计涨幅较大且短期内涨速过快催生了获利回吐。

国际市场铝价一度跌破2000美元/吨整数关口。

之后,美国和中国在货币政策上的积极表态令市场信心得到一定恢复,但在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高盛集团欺诈等事件的影响下,国际市场铝价再度回调。

二季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商品市场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国际市场铝价继续维持低位震荡格局。

三季度以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复苏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铝价止跌回升,并将涨势延续至年末。

  2010年底,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月铝价和三个月期货铝价分别收于2468美元/吨和2459美元/吨,比上年底分别上涨了11.8%和9.7%。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铝现货平均价为2173美元/吨,同比增加30.5%;三个月期铝期货平均价为2198美元/吨,同比增加29.4%。

  国内氧化铝及原铝价先抑后扬。

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氧化铝现货价格呈先抑后扬走势。

一季度氧化铝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年初中铝公司氧化铝现货价格从2800元/吨上调至3000元/吨,其他氧化铝企业也同步将氧化铝价格提升至3000元/吨。

但随着原铝价格的冲高回落,以及春节前氧化铝需求的减少,其他企业的氧化铝价格下跌至2730元/吨左右。

二季度国内市场原铝价格节节下挫,中铝公司两次下调氧化铝价格,从3000元/吨降至2850元/吨,后又下调至2650元/吨,地方企业氧化铝现货价格在二季度也是一路下跌,至7月初已跌至2450-2550元/吨,较一季度的价格水平下跌10%。

自8月份以来,由于广西和河南地区个别氧化铝企业减产,市场供应紧张,现货氧化铝价格涨幅明显。

中铝公司将氧化铝现货价格从2650元/吨上调至2750元/吨,地方企业的氧化铝现货价格也开始快速上涨,在一个星期内由2450元/吨上涨至2700-2800元/吨。

四季度初,国内氧化铝价格上涨2900元/吨,重新回到年初的水平。

中铝公司也在11月将现货氧化铝价格上调至2900元/吨。

但受各地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限制电解铝厂生产影响,氧化铝市场对短期内需求反弹的预期落空,年末价格又回落至2800元/吨。

  与国际原铝市场相比。

国内原铝价格在2010年表现出反弹高度有限、整体成交活跃度偏低的特点。

年初跟随国际市场价格冲高回落,虽然出现过短暂反弹,但一季度国内市场铝价依然在供过于的制约下显出疲态。

4月中旬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行业调控细则更成为引发市场铝价阶段性下行的导火索,在国际市场铝价表现不佳的拖带下,国内市场原铝价格总体呈现下跌走势。

三季度是国内市场铝价走势的重要转折点,国际市场铝价强劲上扬,国内部分地区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对电解铝生产采取限制措施都对铝价上行带来了利好支撑。

2010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现货月铝价和三个月期货铝价分别收于16430元/吨和16790元/吨;较上年底分别下降了1.6%和1.7%。

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铝现货月平均价为15791元/吨,同比上涨16%。

三个月期货铝价为16104元/吨,同比上涨19.7%。

  四、未来产业发展预测

     2010年国内氧化铝产量在铝土矿大量进口的支撑下显著增长;原铝产量则在需求良好的支持下,创出历史新高。

当年国内原铝表观消费量达到1600万吨左右。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散去,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了复苏道路,这将使得我国铝产品出口情况大为改善。

不过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不均衡,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抗御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铝产品出口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针对中国铝加工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继续呈增加态势。

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加重,2011年我国铝产业发展仍面临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严峻挑战。

 

 

2010年铅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0年我国铅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矿山生产活跃,冶炼生产提速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铅精矿产量为185.1万吨,同比增加36.1%,增幅较去年增加近18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全国主要铅精矿生产地区中,除云南省产量略有减少外,其它地区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其中内蒙、湖南、广西、四川、广东等地区的铅精矿产量分别为42.6万吨、27.3万吨、23.8万吨、22.3万吨和12.9万吨,同比分别增加48.1%、84.1%、88.8%、29.3%和6.4%。

  矿山生产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一为铅价走势总体好于预期,刺激了生产的积极性;二为2009年新增冶炼产能较大,相关企业预先采取了扩大铅精矿生产的措施;三为2010年当年新增产能的原料增产配套。

此外,国内外市场铅精矿加工费处于较低水平,矿山生产利润空间加大,也刺激了铅精矿生产。

  2010年9月份前,由于赢利空间有限,国内铅冶炼厂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1-8月我国累计生产精铅255.4万吨,同比增加6.5%。

9月份后,受消费旺季到来,以及铅价持续走强等因素影响,国内精铅月度产量同比增幅基本均超过20个百分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累计生产精铅419.9万吨,同比增加13.3%。

  从分地区精铅产量看,安徽、湖南、云南、广西等主要生产地区精铅产量的增加弥补了河南、广东等地区产量的减少。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安徽、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的精铅产量分别为86.7万吨、82.7万吨、37.9万吨和14.8万吨,同比增加38.8%、29.9%、18.9%和7.6%;河南和广东的精铅产量分别为105.4万吨和11.2万吨,同比减少11.5%和15.6%。

河南、广东地区铅产量大幅度减少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部分铅冶炼厂。

此外,国内外市场银价倒挂,铅冶炼厂使用高银铅精矿无利可赚,也是河南地区精铅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精铅进出口趋于平衡,精矿进口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2010年国内外市场铅比价总体不高,全年比价平均约为7.5,低于上一年的8.5,影响国内精铅进口积极性。

另外,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铅消费明显增加,市场已经由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

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2010年我国精铅进口大幅减少,而出口有所增加。

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精铅2.1万吨,同比减少86.3%;累计出口2.3万吨,同比增加0.2%,净出口0.2万吨。

铅合金及铅材出口增加也较为明显,2010年我国累计出口铅材5.3万吨,同比增加29.1%,进口0.3万吨,同比减少51.6%;出口铅合金0.24万吨,同比增加34.9%,进口4.1万吨,同比减少12.8%。

  2010年进口铅精矿加工费较低,一般在50~70美元/吨之间,但实际进口量并未明显减少。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铅精矿160.3万吨,同比减少0.1%。

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国内新增铅冶炼产能较大,对原料的需求量大增。

  (三)精铅消费增长放缓

  据统计,2010年我国精铅表观消费量为413万吨,但实际消费量要远小于这一数字,初步估计为364.2万吨左右,同比增加9.4%,既远低于上一年近15%的增速,也低于市场预期的两位数增长。

国内精铅消费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汽车产量增速放缓。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汽车产量为1826.5万辆,同比增加32.4%,增幅较上一年减少近16个百分点。

  (四)国内外铅价呈V形走势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货铅价总体呈V形走势。

月均价由1月份的2392美元/吨震荡跌至6月份的1728美元/吨,跌幅达27.8%;之后震荡反弹至12月份的2408美元/吨,涨幅超过39%。

  国内铅价主要跟随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变化,但震荡幅度小于国外。

国内生资市场月均价由1月份的16480元/吨震荡跌至6月份的14519元/吨,跌幅为11.9%,远低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跌幅;之后震荡反弹至12月份的17184元/吨,涨幅为18.4%,也远低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涨幅。

总体来看,2010年国内外市场铅价走势更多受美元汇率等宏观环境因素左右,而供需基本面难以对铅价走势造成影响。

  二、我国铅市场未来走势分析

  

(一)精铅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原料供应依旧紧缺

  据统计,目前正在建设且将于2011年投产的铅冶炼项目产能合计达92万吨/年,其中包括本应2010年投产但被延迟的42万吨/年产能。

虽然这些新建项目未必能全部在2011年如期投产,但至少绝大部分2010年被推迟的项目顺利投产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方面将促使我国精铅产量稳步增长,另外一方面将继续增加对精矿原料的需求,进而导致铅矿进一步紧缺,对外依存度将继续上升。

  

(二)精铅继续呈净出口局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呈现良好态势,精铅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市场供应短缺的局面将得以延续。

发达国家铅供应短缺的部分需要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进口弥补。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铅产能及库存量均较大,需要通过一定的出口消化。

因此,2011年我国精铅将继续呈净出口的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一)铅冶炼产能增长过快,原料对外依存度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铅冶炼产能增长非常快,已经由2005年的300万吨/年增加至2010年的498万吨/年,净增加198万吨/年。

在新增产能中,利用再生原料的较少,多为使用矿产原料。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新增的44万吨/年产能中,仅有5万吨/年使用再生原料。

使用矿产原料的铅冶炼产能增长过快不仅导致了产能利用率下降,而且加剧了精矿的供应紧张。

  

(二)废旧蓄电池回收网络的不健全阻碍再生铅工业的发展

  实现以再生铅生产为主是我国铅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当前国内废旧蓄电池回收网络不健全(据了解,再生铅企业所需的废旧蓄电池80%从回收废品的个体手中购买),阻碍了我国再生铅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落后的作坊式再生铅生产企业与技术先进企业争夺原料,导致后者原料供应不足,正常生产受影响,且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再生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

 

 

2010年我国锌市场运行情况

  一、2010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价格宽幅震荡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货锌收盘价为2454美元/吨,与2009年年底相比下跌6%;年内最高价为2730美元/吨,最低价为1580美元/吨,年平均价为2185美元/吨,与去年相比上涨30%。

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锌主流合约年内最高价为21785元/吨,最低价为13480元/吨,收盘价19695元/吨,年平均价16690/吨。

  

(二)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

  2009年我国新增的66万吨/年锌冶炼产能在2010年得到释放,使国内锌产量一举突破500万吨,月均产量超过40万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锌产量为516.4万吨,同比增长20%,是近5年来产量增幅最大的一年。

其中12月份产量为47万吨,为历史最高月产量。

内蒙、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等主要生产地区的产量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

  2010年国内外市场锌价震荡上行,刺激国内矿山锌产量出现较大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我国锌精矿产量同比增长19.7%,达到370万吨,同比增长11.4%。

  (三)消费明显回升

  2010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锌需求持续旺销,消费稳步加速。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锌主要消费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支撑锌消费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国内镀层钢板产量达到2846.6万吨,同比增长37.6%;各类家电产量增幅大多超过了20%;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从而使2010年全国锌表观消费量达到533万吨,同比增长8%;实际消费量约475万吨,同比增长10%。

  (四)精锌进口明显下滑,锌精矿进口萎缩

  2010年我国进口精锌32.3万吨,比上年下滑52%%;出口精锌4.3万吨,比上年增长47.4%。

在进口锌锭中,0#锌锭约为23.5万吨;1#锌锭为5.5万吨。

国内外市场锌价差明显低于上年,是锌进口量与上年相比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

2010年我国锌进口大部分是以融资为目的,铜材、电池、镀锌行业和金属制品等主要消费领域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

在当前汇率和关税条件下,我国锌产品出口的难度仍然很大。

  2010年我国进口锌精矿324万吨实物量,比上年下滑15.9%;折合金属量约为160万吨,与上年下降16.2%。

锌精矿进口减少主要的主要原因是锌精矿进口加工费自二季度开始持续处于低位,且市场锌价变动频繁,进口经营难度加大。

同时,国内锌精矿供应量明显增加,使进口锌精矿在价格方面面临挑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氧化锌1.7万吨,同比下跌6%;出口氧化锌2.2万吨,同比增长38%。

进口锌合金15.4万吨,同比增长15.8%;出口锌合金252吨。

进口锌材3.3万吨,同比增长14%,出口锌材1.6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锌冶炼能力不断扩大,而国内锌精矿的产能增长远落后于冶炼产能的扩张,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未来这种趋势仍会逐渐加强。

我国锌精矿进口经营现状为多头对外,企业之间为了获得原料互相竞相压低进口加工费,导致国内锌冶炼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尽管我国是世界锌精矿进口第一大国,但在原料进口上没有话语权。

 

 

2010年中国锡市场运行报告

  一、行业运行特点

  

(一)价格创历史新高

  2010年国际市场锡价出现大幅上涨。

上半年国际市场锡价走势较为平稳,主要在15000-19000美元/吨之间震荡。

下半年以后,锡价出现大幅攀升,并创下历史新高。

导致2010年国际市场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消费大幅增长;而全球锡产量减少,造成供应出现较大缺口。

2010年在主要锡生产国中,仅中国的精锡产量有10%以上的增幅,其他国家产量均与2009年持平或减少,尤其是印尼,产量降幅约为14%。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锡现货及三个月期货年均价分别为20408美元/吨和20442美元/吨,同比上涨50.4%和52.8%。

2010年锡价涨幅在为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中居首位。

  国内现货市场上锡价走势大体跟随国际市场波动,但下半年国际市场锡价大涨后,国内市场锡价受限于大量的社会库存而逐渐滞后,远低于国际水平。

上半年,国内市场锡价震荡区间为13.3-14.6万元/吨;三季度锡价波动区间为14.5-15万元/吨,四季度为15.7-16.3万元/吨。

2010年国内市场锡平均价为14.6万元/吨,同比上涨34.3%。

  

(二)中国锡产量保持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锡精矿产量为83636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