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931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节金属价格回暖催生板块行情

一、金属价格回暖催生有色板块行情

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金属价格走势集中体现了宏观经济、供需关系、市场垄断、美元政策、期货市场行为等等多种因素的变动,因而,金属价格变动也成为有色板块指数走势最核心的驱动因素。

图表1:

金属价格指数与有色板块指数走势图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二、多因素共振推动金属价格回暖

总体来看,推动此轮大宗商品反弹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商品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大熊市,价格中枢已下移至底部并盘整许久,存在反弹需求;其次,在行业寒冬,由市场化方式及供给侧改革政策主导的去库存、去产能进程有一定进展,不少商品的供需关系呈现微弱改善;第三,从国际市场来看,绝大多数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走软以及货币超发的大背景下大类资产配置出现轮动。

1、漫漫熊途中的超跌反弹

自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与经济密切相关的金属消费也受到较大冲击,以铜为代表的基本金属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全球金属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尽管在2009年全球释放流动性的环境下,金属价格呈现一轮明显上涨行情,最高涨幅高达177%,且金属价格指数最高点甚至刷新2007年的商品牛市高点,但之后再次进入单边下跌的行情。

截止到2015年底,长达四年之久的商品熊市中,伦敦金属价格指数与2011年高点比较,下跌幅度达51%,与金融危机前后的商品周期最大跌幅64%相比,也仅有13%的差距。

在全球金属市场上,单边下跌调整的时间周期之长、调整幅度之大催生超跌反弹需求。

2、供给收缩叠加需求回暖的供需关系改善预期

一季度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的微弱迹象,其中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复苏势头稳固,而中国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也在回暖,欧元区也在大量释放流动性对冲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全球商品市场需求回暖企稳的预期开始升温。

与此同时,近四年漫长商品熊市中来自市场化和政策端共同推动的供应收缩也逐步呈现一定效果,再加上一季度以来自中国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持续发酵直接利好金属供应市场的收缩预期,在供需数据方面,全球金属供需市场上出现微弱的改善信号,短期内对金属价格的止跌企稳形成重要支撑。

3、流动性博弈,美元指数致大宗商品价格变动

由于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指数的走势已成为影响金属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美联储宣布自2015年12月17日开启六年来首个“加息周期”,并将渐进式收紧流动性。

但由于全球市场大幅波动和美国经济相对放缓导致美联储决议偏温和,市场不断下调美联储加息概率的预期,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弱,截止到2016年4月底,美元指数由最高100下跌至93,跌幅为7.1%,这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资产中,黄金呈现大涨,债市大涨,工业金属商品也呈现普涨。

图表2:

金属价格指数与美元指数走势图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三、长周期筑底完成or小周期复苏?

由需求因素决定!

一季度以来金属价格及有色板块反弹行情突出,那么,2012年后持续四年之久的工业金属价格单边下跌的漫长熊市是否已完成筑底调整?

还是仅为长周期筑底过程中的小周期反弹?

在判断商品周期中,我们认为需求是更重要的关键因素。

首先,短期价格变动并无法准确判定行业周期变动。

周期性行业运行的核心要素即为价格,工业金属价格主要有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两种,这两种价格的变动主要由供需关系、经济环境、生产成本、进出口政策、汇率变动、金融市场等因素综合作用。

其中,经济发展状况、供需关系和生产成本为金属价格的基本因素,也是长期因素,而进出口、汇率因素、金融市场波动等均是影响价格的短期因素,对价格变化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无法决定价格的长期趋势,却可在短期内导致金属价格严重偏离合理价位。

因此,仅仅由价格变动并无法准确判定行业周期的变动。

第二,需求是行业周期变动的关键要素。

需求的变动直接引领行业周期的更替:

一方面,全球各个国家或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进程并不同步,随着经济发展,工业金属的需求持续增长并伴随每一轮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发生变动,金属需求增速的变化相应带来行业周期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供应产能的相对滞后性,由需求导致的供应端的变动也是供需关系发生不均衡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不同品种供应端相对需求端变动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短期和中期金属供需关系发生结构性失衡,由此直接引发金属价格周期的变动。

历史规律总是预测后势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不同历史阶段各矿产资源消费的表现有差异也有共性,不同地域间的矿产资源消费表现同样如此。

掌握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周期性变化规律,对正确判断后期发展趋势、制定投资策略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从回顾历史规律着手,全面深度梳理长时间尺度下金属商品的消费特征及需求规律、价格规律、供应规律及再平衡进程等等周期变化规律,综合判定金属商品的周期更迭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相对准确地界定当前金属行业所处的周期阶段,并寻找当前中国经济全面转型阶段哪些大宗商品(尤其是金属商品)投资机会突出。

第二节经济周期及大国工业化共同决定资源的需求周期

长时间尺度来看,矿产资源的需求具有一定周期性变动规律,深究其周期变动背后的推动因素,主要有两个:

经济周期性变动和大国工业化过程的更迭。

一、金属需求与经济水平呈“S”形变动规律

1、金属需求趋势周期性变动规律明显

矿产资源需求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但根据全球经济复苏回暖状况并不能简单判定金属需求长周期或者短周期转换的动因。

我们以钢、铜、铅、锌消费为例,1950年以来全球消费趋势明显可划分为三个周期:

图表3:

长周期各金属品种消费量变动图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第一个周期(1950-1974年)消费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钢5.8%、铜4.8%、铅4.9%和锌4.5%。

第二个周期(1974-1994年)消费滞胀期,年均增长率仅分别为钢0.19%、铜1.8%、铅0.2%和锌0.9%。

第三个周期(1994-2014年)消费增长又一次加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钢3.9%、铜3.4%、铅3.5%和锌3.4%。

市场多将矿产资源消费的周期性变化归结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

然而,上述三个周期中全球经济平均增速(按PPP,1990年盖凯美元)分别为4.8%、3.0%、3.7%,显然与金属消费增长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第二个周期中金属消费增长几乎停滞,其中必然存在着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因素。

2、矿产资源需求与经济水平之间呈“S”形变动规律

宏观经济状况是矿产资源消费最直接的宏观背景。

首先,全球经济回暖带动各产业领域缓慢恢复增长,然而由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迁、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等等因素的变动都影响了全球矿产资源市场的供需及贸易格局,并不能简单依据经济周期更替来判定金属需求周期。

第二,每轮周期中矿产需求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无限的线性增长关系,当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时人均矿产资源消费达到顶点之后不再增长或呈缓慢下降态势。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大国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依照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消费“S”形理论,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源需求具有起飞(加速增长)——拐点(减速增长)—零增长的规律变化,即从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资源消费均呈现“低缓—加速—顶点—下降”的规律性变化。

图表4:

1974-2014年全球主要金属矿产消费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5:

资源需求的“S”形变动规律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二、大国工业化和经济周期共同决定金属需求周期

我们依据矿产资源消费“S”形理论基础,按照经济发展程度,把全球各国划分为四个集团:

第一集团由美、英、法、德等11个发达国家组成,第二集团由日、韩、中国台湾组成;第三集团由中国、墨西哥等6个发展程度相近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构成,并把影响全球资源消费较大的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单列。

以1950-2014年钢、铜、铅、锌消费量和GDP总量为对象,系统分析三大集团或国家在不同周期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资源需求弹性的变化规律,剖析资源需求周期形成的原因,进而判断未来全球资源需求的变化趋势。

1、各资源消费周期的驱动力不同

1950年以来,全球钢、铜、铅、锌消费增长三个周期的主要驱动力按第一集团——俄罗斯和第二集团——第三集团的顺序,发生规律性转变。

图表6:

各国家集团铜铝铅等消费趋势变动图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图表7:

各主要金属消费占比变动图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1950-1974年,全球钢、铜、铅、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8%、4.8%、4.9%和4.5%。

各集团资源消费普遍增长,第一集团主导全球增长趋势,对这一时期全球钢、铜、铅、锌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48.0%、41.2%和39.3%,其中1970年以前的贡献率更大。

尽管第一集团在全球资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直到1974年,钢、铜、铅、锌消费量全球占比仍分别高达42.6%、58.5%、55.6%和49.8%。

1974-1994年,全球钢、铜、铅、锌消费滞胀,年均增长率仅分别为0.19%、1.8%、0.2%和0.9%,各集团资源消费发生显著分异。

其中1974-1980年,第一集团钢、铜、铅、锌消费普遍下降,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5%、-3.1%、-82.9%和-347.4%,其动因符合“S”形规律,即第一集团集中完成工业化后资源消费越过顶点转入下降通道。

同时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1980-1994年,受前苏联解体影响,俄罗斯资源消费大幅下滑,从此一蹶不振,其中1990-1994年对全球钢、铜、铅锌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2%、-95%、-135%和-138%;第一集团资源消费基本平稳,第二、三集团增长加快,并支撑了全球消费量保持基本稳定。

1994年第一个集团钢、铜、铅、锌消费全球占比基本保持1980年的水平,俄罗斯占比从最高点15%-20%左右大幅下降到3%-5%的水平,第二、三集团占比持续提高。

1994-2014年,全球钢、铜、铅、锌消费年均增速再一次上升到4%、3.5%、3.5%和3.5%的水平,第三集团,尤其是中国发挥了绝对作用。

这一时期,第三集团钢、铜、铅、锌消费全球占比从23.1%、21.7%、13.7%和18.0%上升到52.6%、56.4%、46.9%和52.4%,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78.6%、100%、81%和89%,中国占据其中约90%的贡献。

第二集团集中完成工业化,资源消费量及全球占比从2000年代转入下降通道。

第一集团钢、铜、铅、锌消费量整体仍保持缓慢下降趋势,全球占比从1994年的35.6%、52.7%、57.5%和45.7%,进一步下降到2014年的16.9%、21%、28.5%和21.8%。

图表8:

全球主要金属消费增长贡献图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整个历史周期中,印度在全球资源消费增长中的占比较小,但自2000年以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资源消费弹性周期性变化

消费弹性是指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费的依赖程度,或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敏感程度,一般用弹性系数(资源消费增速/GDP增速比值)来表达,弹性系数越大,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越高。

资源消费弹性系数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一般呈现“小—大—小”的规律性变化。

二产比例越大,经济结构越重型化,弹性系数越大。

全球资源消费弹性变化则与全球整体工业化周期有关。

我们用区间资源消费增长贡献率/GDP增长贡献率比值,来表达不同阶段各集团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同样具有弹性系数的含义。

1950年以来,全球资源消费弹性系数明确反映了资源消费三个周期的变换特征,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目前正在步入新的下降周期。

图表9:

各金属品种的消费弹性比较图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1950-1974年,各集团资源消费弹性系数相对平稳于1附近,波动不大,与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和资源消费同步快速增长相一致。

1970—1990年代,各集团钢、铜、铅锌弹性系数发生剧烈分化:

主导全球资源消费的第一集团,弹性系数由正转负大幅下降,与这一时期经济结构向后工业化过渡,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密切相关;第二集团7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弹性系数快速上升,并在80年代早期达到顶点,之后快速下降;而俄罗斯和中国60-70年代弹性系数的大幅上升,与这一时期重化工业的畸形发展有关,后期分别走向不同的转型发展轨道——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迅速调整,弹性系数快速下降,俄罗斯90年代“休克疗法”后,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费双下滑,弹性系数大幅下降并剧烈震动。

1990年代中期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集团步入工业化快车道,对全球经济和资源消费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资源消费弹性系数稳步上升,并在2010年前后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下降。

这一时期,第一、二集团弹性系数大多延续负值,表明经济增长依然与资源消费脱钩,但近年有反弹之势。

三、全球矿产资源需求低迷态势仍将延续

全球资源消费周期受经济周期和工业化周期双重影响,每一个周期转换都与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工业化有关。

当前,随着主导全球资源消费的中国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转换时期,全球资源消费又一次面临周期转折的十字路口,调整的深度和广度可能超过上世纪70年代。

1、“中国需求”依然主导全球金属市场

首先,中国仍是全球经济新格局下主导者。

自2000年之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集团超越欧美等第一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因此,中国经济的复苏状况为全球金属消费周期(或上行周期)启动与否的直接宏观背景。

近几年中国经济步入慢车道,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档回落,经济结构面临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需要消化退出)新常态,而以2010-2014年这五年的经济贡献来看,欧美作用在减弱,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国家集团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49%,尤其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4%。

因此,新经济格局下中国仍是主导,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仍是全球金属消费周期的直接宏观背景。

第二,中国需求增速放缓,但仍是全球金属市场的主导者。

由图6、图7及图8清晰可见,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启动,经济进入腾飞阶段,金属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中国在全球金属需求市场逐步成为主导者,预计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动。

在2000-2010年的十年间,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增量中大约65%的粗钢、60%的铜、55%的铝和42%的镍都是由中国消费增长拉动的。

当前中国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转型不断深入,金属需求也开始大幅放缓,中国金属消费量的年增长率已从1995-2008年间的10.3%放缓至2010-2014年间的3.2%。

但即便如此,中国仍是全球金属需求市场的主导者,由2014年全球精炼铜、精炼镍的消费分布中可见,中国需求仍旧占据全球金属需求半壁江山的地位。

图表10:

2014年全球精炼铜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1:

2014年全球精炼镍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未来5-10年中国工业金属需求高峰逐渐到来

按照矿产资源的“S”形消费规律,由美日英法等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消费轨迹来看,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经济水平时大部分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开始起飞,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12000美元时,大部分国家的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区域,人均消费量的增速也达到拐点,由高增速时代转为低增速时代,直至人均消费量不断下滑。

由于不同种类的资源,由于其功能和左右不同,其达到顶点或峰值点的时间不同,如粗钢的消费与一个国家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密切相关,其消费峰值(消费增速拐点区)主要集中在人均GDP10000—12000美元,而铜和铝的消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广泛,其消费峰值区到来的稍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18000—20000美元区域。

能源由于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部分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峰值区集中在人家GDP20000—22000美元左右。

由中国当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费情况来看,粗钢消费基本已达到峰值区,需求增速达到拐点,能源远未达到峰值区。

但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基本金属消费也陆续增长至峰值区域,预计未来5-10年中国以铜、铝为代表的基本工业金属均将逐次达到消费峰值区域,金属需求增速即将达到零拐点处。

因此中国工业金属需求增速持续低增速时代,全球金属市场也将徘徊在滞涨期,由之带来的全球金属市场供应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等问题也将有待市场缓慢调整。

图表12:

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间的“S”形规律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3、印度金属消费量大增,但尚未接棒金属消费大国地位。

印度将是下一个工业化大国,经济发展虽已步入快速增长轨道,但由于其特殊的国情和较低的资源消费份额,短期内对全球资源消费增长贡献不大。

IMF对印度经济成长较为乐观,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7.5%,2015年经济实现增长7.3%。

虽然印度煤炭消费和进口均预期加速,但由于该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因素,其经济增长并不是金属价格的实质推动力。

过去20年,印度金属消费量几乎翻倍,但其全球份额仅从1.9%升至3.4%。

2010-2014年金属需求增量贡献中,印度占比11%,远远低于中国47%的份额,印度需求尚未成为立刻接棒中国成为全球金属消费增量的主要拉动力量,而弥补全球金属消费趋缓带来的空档期仍需时间。

四、不同商品周期下各品种消费弹性表现不同

长周期尺度看,各基本金属品种消费变动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弹性一般较为类似,即品种间同质性较为突出,然而由于资源禀赋、消费结构、供需关系、市场配置的全球化程度等等,各品种在不同周期下消费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特征。

我们以全球各个基本金属品种的消费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综合探讨品种差异。

首先,长周期尺度来看,铜锌铝锡等几个品种间虽存在消费弹性大小的差异,但基本同步与经济周期变动。

而镍是弹性最大的一个品种,并且铅和镍两个品种与经济周期变动存在明显的时间错位。

图表13:

铜铝锌锡消费周期与GDP周期的关系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二,铜消费相对经济周期变动的敏感度发生了改变。

相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动,铜的消费敏感度在2000年前后发生明显转变:

在2000年之前铜消费变动早于全球经济周期,而2000年之后铜消费变动基本同步经济周期,我们认为这与中国工业化启动并成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家,同时中国铜消费结构(以电力领域用铜为主)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铜消费以建筑等领域为主)明显不同等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图表14:

2014年全球精炼铜消费分布

资料来源:

CRU,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5:

2014年中国精炼铜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CRU,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三,铅的消费周期滞后于全球经济周期变动。

无论在经济由牛转熊,还是由熊转牛,铅的消费均存在一定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

与其他工业金属相比,铅的基本面受经济状况的影响要小很多。

我们认为这主要归因于铅的资源特性及其消费结构。

铅资源多于锌伴生,且铅需求结构较单一,全球约70%的铅均应用于制作铅酸电池,而铅酸电池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即使新增需求减弱,其替代需求也保持刚性。

铅消费弹性滞后的品种特征决定了其在商品市场由牛转熊过程中,可能是较好的投资品种。

图表16:

镍和铅消费周期与GDP周期的关系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四,镍是弹性最足的品种。

首先,镍消费弹性十分足。

相对于其他品种,镍消费弹性相对于其他品种均变动极其明显,在每一经济周期当中,尤其是经济周期转换时点的“波谷和波峰处”,镍的消费弹性波动极为突出(镍消费增速在每处拐点的波动均异常明显);其次,镍消费相对经济发展变动的敏感性十足。

20世纪70年末至90年之前,全球矿业滞涨期,跟钢铁有关的品种消费增速快速下滑,基本与经济发展脱钩,镍消费基本同步或略早与经济变动;而1995年之后至21世纪初,镍消费周期明显早于经济周期变动,即成为突出的早周期品种;2010年之后消费敏感度有呈现略晚于经济周期变动的迹象。

图表17:

2014年全球精炼镍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8:

2014年中国精炼镍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综合全球金属消费周期规律特征,我们认为:

1、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推动下一轮金属需求周期有重要作用,然而经济增长并不会简单推动金属需求的复苏及持续增长,这主要是由大国工业化和全球经济周期共同决定资源需求周期这一规律所决定的。

2、目前中国因素仍是全球金属市场的主要动力。

一方面,中国仍是全球金属市场主力,中国金属需求持续放缓导致全球金属需求低迷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下一轮工业化国家尚不明朗,“中国因素”尚未出现接棒者。

第三,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预计未来5-10年各金属矿产需求高峰逐步到来前,金属需求将处于高增速向低增速转变过程中。

因此,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低迷状态还将进一步深化,本轮需求周期筑底完成尚需时日。

3、按照长周期中金属品种的消费弹性大小,各品种排序依次为:

镍、铜、铅、锡、锌、铝。

4、相对经济周期变动,镍消费周期的敏感度最大,而铅消费最不敏感,也就是说,镍是典型的早周期品种,而铅消费明显滞后经济周期。

其他品种中,铝、锌、锡的消费周期也基本同步经济周期,铜在本轮工业化过程中由早周期品种转变成基本同步经济周期的品种。

第三节长周期价格筑底仍未完成

工业金属价格主要有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这两种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供需关系、经济环境、生产成本、进出口政策、汇率变动、金融市场等因素综合作用。

其中,经济发展状况、供需关系和生产成本为金属价格的基本因素,也是长期因素,而进出口、汇率因素、金融市场波动等均是影响价格的短期因素,对价格变化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无法决定价格的长期趋势,却可在短期内导致金属促使严重偏离合理价位。

一、长周期价格表现与需求周期高度一致

全球性经济格局、产业格局和市场体系的阶段性调整必然反映到资源价格的周期性调整。

我们以1990年以来的六种基本金属价格变动特征来看,金属价格的长期变动规律基本同步需求周期,而流动性主导的金属价格行情近年来也间断呈现,货币超发等短期因素反过来又对供需关系的再平衡及调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价格变动。

第一阶段(1980-2000年)的20年间是金属价格变动相对平稳的时期。

从供需格局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向后工业化过渡,资源需求趋稳,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尚未到来,全球资源整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此期间兴起的期货市场为代表的矿产品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使矿产品价格和市场体系处于相对成熟状态。

第二阶段(2000年—2007年)中国工业化开启至金融危机爆发前夜,为大宗商品的超级牛市,也是第一个价格牛市周期。

此阶段全球矿产资源的供需格局和价格体系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快速发展带动矿产资源需求,铁矿石、铜、镍、原油等资源品种在发展中国家需求巨大,但其供应却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集团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