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11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于清洁生产的精炼电炉技术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基于清洁生产的3×3500KVA精炼电炉技术改造

1.1.2项目建设性质:

原地技术改造

1.1.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企业类型:

建设单位:

**治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1.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市红花岗区南关镇

建设规模:

项目总体建设3500KVA精炼电炉3台

建设周期:

2009年1月——2009年12月

1.1.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申报单位:

**治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

1.1.6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1687.62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940.8万元

流动资金:

474.23万元

1.1.7项目的资金筹措:

自筹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

1687.62万元,

项目年总成本:

44614.36万元,

项目年销售收入:

46000万元,

项目年上缴税金:

505.6万元,

项目年创税后利润:

660.04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

49.58%,

项目投资利税率:

78.93%,

项目投资回收期:

3.76年(税后,含项目建设期12个月)。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2.1《铁合金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修订版)》(国家发改委,2008年);

1.2.2《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铁合金)》;

1.2.3《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国务院发布);

1.2.4《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

1.2.5《全国铁合金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秘书处,2007年);

1.2.6《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2006年);

1.2.7《铁合金行业产排污系数》(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湖北大学编制,2007年)。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1.12008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全球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中国钢铁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减缓,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中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措施,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

截止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此外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未来3至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将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等。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钢材需求。

另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对高品质钢铁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将扩大钢材产品的消费。

因此,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1.2为遏制铁合金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调整结构、有效竞争、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规定:

“中低碳锰铁、电炉金属锰和中低微碳铬铁等精炼电炉,必须采用热装热兑工艺,容量为3000KVA及以上。

按照“准入条件”的要求,为加快企业的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项目单位拟对原有的1200KVA精炼电炉进行就地扩容技改,建设3台3500KVA精炼电炉。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项目单位的发展;有利于**市铁合金行业的创新、进步和壮大。

项目执行期实施完成后,企业净资产总额将达1687.62万元,年销售收入至少应达46000万元,年净利润660.04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近百人(企业在册人数平均应达240人左右)。

为**市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2项目技术的可靠性

项目单位经过近20年锰系铁合金产品的生产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具有较好的中低碳锰铁产品生产基础。

项目以贵州大学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技术支撑,有生产锰系铁合金产品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现有从事中低碳锰铁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高级技师3人,是进行项目建设的技术基础。

项目技术成熟可靠,切实可行。

1.3.3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

本项目实施按照已论证确定的技术工艺路线执行,将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项目投资利润率为49.58%,投资利税率为78.93%,投资回收期为3.76年(税后,含项目建设期12个月)。

因此,项目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1.3.4项目论证结论

本项目是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国务院发布)、《铁合金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修订版)》(国家发改委,2008年)、《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铁合金)》的精神提出的,符合中央、省、市三级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实施本项目,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市铁合金行业的振兴有所推动,并能部份缓解就业压力。

根据财务分析,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好的,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还款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其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财务指标在本行业内均属较高的指标,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本项目在出现产品销售价格下调10%或原材料价格上涨10%的风险情况下,每年仍有可观的税后净利润,经济效益仍然很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2.1项目背景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钢产量由1978年的3717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4.89亿吨。

2007年中国生产粗钢48924.08万吨,比上年增加6625.22万吨,增长15.66%;生产生铁46944.63万吨,比上年增加6189.22万吨,增长15.19%;生产钢材56460.81万吨(含重复材),比上年增加10442.84万吨,增长22.69%,行业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

2008年我国钢产量突破了5亿吨,达到50048.8万吨,占全球钢产量37.6%,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7%。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拉动了中国钢材消费的持续增长,缓解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改变了世界钢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供求关系,由过去的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钢铁市场由低迷转为兴旺,钢材价格由长期的低价位运行转为高价位运行。

2001年至2007年,全球钢铁业重新恢复了活力,国际钢铁市场需求兴旺,钢铁企业利润丰厚。

2008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全球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中国钢铁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减缓,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中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措施,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

截止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此外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未来3至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将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等。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钢材需求。

另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对高品质钢铁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将扩大钢材产品的消费。

因此,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项目建设意义

锰系铁合金是由锰、硅、铁及少量碳和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主要产品有硅锰和锰铁。

锰具有脱氧、脱硫及调节作用(如阻止钢的粒缘碳化物的形成),还能增加钢材的强度、韧性、可淬性,在钢铁以及不锈钢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此类用量占到了锰需求的85%-90%。

锰铁总消耗量为钢产量的0.8-0.9%。

探明的80%以上的锰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南非及乌克兰。

其他主要的资源储藏地为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加蓬、印度及墨西哥,中国锰矿属于稀缺资源,储量只有7.11亿吨,约占世界5%。

我国铁合金产品品种较为齐全,除少数优级特殊品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尚不成熟正待研发外,几乎可生产所有脱氧剂、合金剂、孕育剂、粉剂和各类包芯线产品,基本能够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生产需要。

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3.435亿吨,比2006年增长7.5%。

这一数字创全球粗钢产量历史新高,同时也是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7%。

其中,2007年位居全球粗钢产量前三位的国家是:

中国,4.89亿吨;日本,1.202亿吨;美国,9720万吨。

2007年,中国钢产量为4.89亿吨,铁合金产量1746.7万吨,锰系铁合金产量650万吨,锰铁消耗数量460万吨。

我国的铁合金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铁合金工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铁合金总产能达到3400万吨/年左右,企业总数达2000家以上,平均每家企业产能仅为1.7万吨左右,产量不足1万吨,据统计,我国产能在10万吨以上的铁合金企业仅有28家,产能在20万吨以上企业仅有8家,产能在50万吨以上企业仅有2家,而产能在1万吨以下的企业多达近1000家,行业产能庞大,产业集中度低,并且大多未采用先进技术,导致全行业工艺装备水平较低,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缓慢。

纯净产品、氮化产品,炉外精炼产品、复合脱氧剂、多元合金剂、粒化和粉剂产品、包芯线产品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产量较少。

同时,由于我国小型电炉数量较多,工艺简单、设备简陋陈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仅为45吨/年左右,而国外同行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达300吨/年左右。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铁合金行业市场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铁合金)》等相关产业政策,对行业实施准入制度和逐步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整体装备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铁合金工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实施本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对项目单位原有的3台1200KVA精炼电炉进行就地扩容技改,按照“清洁生产标准”建设3台3500KVA精炼电炉并组织生产,提高项目单位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并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把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做到可持续发展。

项目单位决心把握发展机遇,以优良的品质,优惠的价格,优秀的销售和服务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3.1建设的规模和建设内容

3500KVA精炼电炉3台

3.2建设地点和建设周期

项目实施地点:

**市红花岗区镇隆村桑木桠组

项目执行期:

12个月

第四章项目技术来源,成熟性,可靠性

4.1项目的技术来源和主要技术工艺路线

铁合金生产采用的火法熔炼设备,国内外通常分为高炉法、电炉法、金属热法、转炉法和真空炉法等。

其中电炉产品约占铁合金总产能的90%以上。

电炉法包括还原电炉和精炼电炉两种。

还原电炉一般呈圆筒形,外部是用钢板制成的炉壳,内砌以耐火材料。

按封闭方式分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

冶炼用的主要原材料有矿石、炭质还原剂、熔剂与附加料等。

根据冶炼品种,从炉子顶部或炉旁装入不同的原材料,三根电极插入炉料中,实施埋弧操作,将炉料熔化和还原,随炉料熔化还原,连续加入新的炉料,从炉子下方的出铁和出渣口定时放出铁水和炉渣。

还原电炉法冶炼硅铁、高碳锰铁、锰硅合金、高碳铬铁铁合金产品。

精炼电炉主要采用电硅热法生产铁合金,通常采用热装热兑或冷装料工艺操作技术生产中低碳锰铁、低微碳铬铁铁合金产品,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精炼电炉生产中低碳锰铁产品工艺流程图

石灰

锰矿

烟气除尘器

配料站

 

计量

 

半封闭矮烟罩精炼电炉

 

中低碳锰铁

中锰渣

 

摇炉

 

富集锰硅合金

贫化渣

 

废弃

水泥厂

水淬渣

 

4.2技术成熟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自建国以来,我国在50年代初引进苏联铁合金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座大型铁合金厂吉林铁合金厂;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的需要,建成了一批较大型的铁合金电炉车间及钨铁、钼铁、钒铁、钛铁等多品种的铁合金车间。

随着世界还原电炉大型(封闭或半封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进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期间,除建设或技术改造一批新的半封闭及全封闭式还原电炉车间外,还建成了具有当今世界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大型现代化还原电炉车间,国有重点铁合金企业有十几家,地方中、小型骨干企业数十家以及小型企业千余家;形成多个品种、多种容量规模、多种生产方法的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行业格局,年设备生产能力约500万t,雄居世界首位。

国内铁合金产品已做到自给有余,不仅出口产品,而且还向菲律宾、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出口成套铁合金工程和技术设备。

20世纪末,我国铁合金产能约达700万t,实产约达500万t,其中出口约占1/3。

目前我国铁合金产能约2800万t,成为铁合金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贸易大国。

其中硅系约占30%,锰系约占44%,铬系约占11%,其它约占15%。

全国电炉约有3900座,其中矿热炉占89%,高炉占1%,其它占10%左右。

2007年全国实产铁合金1746.7万t,其中,硅系产品618.7万t,锰系产品481万t,铬系产品130.8万t。

截止到目前,我国铁合金生产技术最新进展情况如下:

①铁合金产品结构、品种面向多元化;

②铁合金生产精料技术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利用,如采用优质组合炭质还原剂、改善

入炉矿石制备技术等;

③采用高效率、大型化还原电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具体有:

还原电炉的大型化、

连续作业;采用全封闭式还原电炉并回收煤气;新建或改建半封闭还原电炉;应用电子计算

机控制电炉冶炼过程等;

④铁合金熔融还原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⑤中型还原电炉采用新型结构电极把持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⑥提高炉口、炉前设备机械化程度;

⑦电炉二次低压侧补偿技术;

⑧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技术,如半封闭式电炉的废气利用和除尘工艺技术、锰铁和铬铁全封闭式电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铬/钒化学污水、废渣、烟尘的处理技术;各类铁合金炉渣的综合利用技术等。

4.3精炼电炉生产中低碳锰铁产品清洁生产指标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电炉额定容量/kVA

≥5000

≥3000

2.电炉装置

半封闭式矮烟罩

3.精炼电炉铁水装炉

热装热兑工艺

4.除尘装置

原料处理、熔炼产尘部位配备有除尘装置,在熔炼除尘装置废气排放部位安装有在线监测装置,对烟粉尘净化采用干式除尘装置和PLC控制

原料处理、熔炼产尘部位配备有除尘装置,对烟粉尘挣化采用干式除尘装置和PLC控制

原料处理、熔炼产尘部位配备有干式除尘装置

5.生产工艺操作

原辅料上料

配料、上料、布料实现PLC控制

配料、上料、布料实现机械化

冶炼控制

电极压放、功率调节实现PLC控制

电极压放实现机械化

加料实现机械化

6.水处理技术

采用软水、净环水闭路循环技术

二、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

1.电炉自然功率因数COSφ

≥0.9

2.锰矿入炉品位%

Mn含量≥48

Mn含量≥46

3.锰(Mn)元素回收率%

≥84

≥82

4.单位产品冶炼电耗/[(kW·h)/t](热装)

≤580

≤680

≤700

5.综台能耗(折标煤)/(kg/t)

≤110

≤120

≤130

6.新水消耗(m3/t)

≤1.0

≤2.0

≤3.0

三、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水重复利用率%

≥95

≥90

2.炉渣利用率%

100

≥95

≥90

3.尘泥回收利用率%

100

≥95

≥90

注1:

电硅热法中低碳锰铁产品标准执行GB/T3795。

2:

中低碳锰铁产品实物量以含Mn78%为基准折台成基准吨,然后以基准吨为基础再折算单位产品能耗、物耗。

3:

入炉矿品位每升高或降低l%,相应冶炼电耗也降低或升高≤20(kW·h)/t。

a综台能耗计算过程中电力折合标煤按当量热值折算,取折标系数0.1229kg/(kW·h)。

四、环境管理要求

1.环境法律挂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

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2.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专门环境管理机构和有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环保和清洁生产有关工作

 

3.环境审核

 

按照《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了审核;按照IS014001建立并有效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

按照《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了审核;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

按照《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了审核:

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基本齐全

 

4.废物处理

 

对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的处置、处理符合国家与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

对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的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理。

应制定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拖),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产生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针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应当制定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1.每个生产工序要有操作规程,对重点岗位要有作业指导书;易造成污染的设备和废物产生部位要有警示牌;生产工序能分级考核。

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其中包括:

——开停工及停工检修时的环境管理程序;

——新、改、扩建项目管理及验收程序;

——储运系统污染控制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演练;

——环境管理记录和台账。

1.每个生产工序要有操作规程,对重点岗位要有作业指导书;生产工序能分级考核。

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其中包括:

——开停工及停工检修时的环境管理程序;

——新、改、扩建项目管理及验收程序;

一—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一—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

6.相关方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制度中明确:

——原材料供应方的管理程序;

——协作方、服务方的管理程序。

环境管理制度中明确:

——原材料供应方的管理程序

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以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为目标,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把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

对于国内铁合金行业中生产工艺装备先进、生产及环保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可以达到二级水平。

对于在生产工艺装备、生产及环保管理处于铁合金行业中游的企业,可以达到三级水平。

本项目已顺利通过**市红花岗区环保局和**市环保局的环境保护评审。

第五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5.1市场概述

5.1.1行业及市场概述:

锰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现代社会中,锰及其化合物在冶金、化工、轻工、电子材料、农牧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年来,我国在锰矿深加工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锰制品产量和质量都居世界前列。

锰铁合金产品是钢的主要脱氧剂、脱硫剂和合金添加剂,是炼钢不可缺少的合金剂,几乎所有的钢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锰。

我国铁合金产品品种较为齐全,除少数优级特殊品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尚不成熟正待研发外,几乎可生产所有脱氧剂、合金剂、孕育剂、粉剂和各类包芯线产品,基本能够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生产需要。

生产量和出口量同步增长。

2003年-2007年我国铁合金产量增长迅速,比粗钢年平均增长速度大约快10个百分点,国内铁合金产品供大于求,促使了铁合金产品出口不断增多。

从1981年铁合金产品开始出口以后,出口量逐年增多,1994年出口量接近百万吨,1995年-2002年略有起伏,年平均出口124.74万吨,2003年-2007年出口一直在递增,年平均出口226.23万吨。

我国既是铁合金生产大国,也是铁合金产品消费大国。

2008年,我国铁合金产业满足了国内5亿吨粗钢生产的需求,支撑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有1/6的铁合金产品在严格的出口政策限制下走出了国门。

这表明我国铁合金工业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供应能力,在国际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据中国铁合金网报道,目前中碳锰铁78C2.0主流报价贵州、湖南等地保持在11000-11200元/吨左右,现货资源较少,暂停报价的企业比较多,中钢集团广西铁合金有限公司,8月份中锰就一直暂停报价。

而78c1.5p<0.2报价则从11500-12500元/吨都有。

受钢材市场、锰矿和硅锰市场的影响,中锰涨势停滞,目前呈现盘整稳定态势。

5.1.2锰系合金市场展望:

2009年中国铁合金产品进、出口暂定税率保持不变。

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对钢材出口实行的许可证管理,钢材出口政策放宽,对铁合金市场产生利好效应。

国家从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了67个税号钢材出口关税,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

随着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投资支撑,在钢厂和其它下游企业的利好支撑下,锰系合金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2009年的锰系合金市场将以平稳和低位运行为主,高利润,高风险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善。

中国在进口锰矿方面的话语权期望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锰系合金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将延续。

5.2产品销售方案

5.2.1销售网络:

项目单位有近20年从事锰系铁合金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同时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使项目的销售风险小,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

5.2.2销售策略:

5.2.2.1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网络,随时把握市场变化动态。

5.2.2.2加强产品的规范化及标准化质量管理,认真做好质量检测,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形象。

5.2.2.3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既要降低固定成本费用,也要降低可变成本费用,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产品定价就可从成本费用中得到补偿。

5.2.2.4增大销售数量:

企业盈利是跟销售数量成正比的。

由于价格对需求存在的反向作用,而价格高导致需求下降,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必须扩大销量,才能保证企业盈利。

5.2.2.5控制需求弹性朝有利企业盈利方向发展,如因市场需求弹性使产品价格下降,必须采用以下措施:

①加大锰系铁合金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大其适应性和功能性;②提高锰系铁合金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锰(Mn)元素综合回收率、降低单位产品冶炼电耗和综合能耗、提高炉渣利用率和尘泥回收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