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11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性/痴呆无状B.后度/悉不记

C.客至/出陈之D.木枝/皆上生

1.(2分)B【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

后来想想都记不住。

“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蓄()

(2)举()(3)悉()

2.(3分)

(1)收养

(2)说出(3)全,都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后度悉不记(全,都)

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3.(4分)

(1)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

(2)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

4.结合以上三则短文内容,说说阿留是一个怎样的人?

4.(3分)痴呆无比,却给周元素一家带来了不少乐趣。

例如记不住熟悉来客的名字;

偷磨古董;

一整天砍不着根树枝。

【解析】阅读短文内容,从第一段的“性痴呆无状”可知其性格特征。

具体体现在第一段的具体事件,来的客人,即使很熟悉阿留也记不住名字;

第二段的说古董不是铜吧,这么黑?

然后用沙石磨古董。

让他去砍树枝,他说树枝都朝上长不朝下,惹得周元素一家哄堂大笑。

据此概括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黄鲁直得洪州解头①,赴省试,公②与乔希圣数人待榜,相传鲁直为省元③,同舍置酒。

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举三指,问之,乃公与同舍三人,鲁直不与④。

坐上数人皆散去,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⑤见于颜色。

公尝为其妇翁孙莘老⑥言,甚重之。

后妻死,作发愿文,绝嗜欲,不御酒肉,至黔州命下⑦,亦不少动⑧。

公在归州⑨日,见其容貌愈光泽。

留⑩县所累年,有见者无异仕官。

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⑪,非学而能之。

(选自孙升《孙公谈圃》)

【注释】①黄鲁直:

指黄庭坚。

洪州:

今南昌。

解头:

又称“解元”,乡试第一名。

②公:

此指孙升(作者)。

③省元:

省试第一名。

④不与:

不在其中。

⑤少:

通“稍”。

⑥妇翁:

谷指岳父。

孙莘老:

黄庭坚的岳父。

⑦黔州命下:

黄庭坚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有人指责《实录》有不实之处,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

⑧不少动:

不稍改变(绝嗜欲、不御酒肉之愿)。

⑨归州:

地名。

⑩留:

通“流”,流放。

⑪殆:

大概。

夙成:

长期养成。

【参考译文】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得了第一名,赶赴省城参加省试。

考完后孙升与乔希圣等数人等待公布录取名单,大家都在互相转告说黄庭坚得了第一名,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置办了酒席设宴庆贺他。

有童仆从外面披着头发大叫着进入旅馆,举起了三根指头(有三个人中了),大家问他是哪三人中榜了,竟是孙升与同住在旅馆的其他两个人,黄庭坚不在其中。

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有些还痛哭流泪,只有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孙升曾经对黄庭坚的岳父孙莘老说起这件事,都认为他性格十分沉稳。

后来黄庭坚的妻子死了,他写了《发愿文》,戒除一切嗜好欲望,不沾酒肉,就是被贬谪到黔州,也没有改变。

孙升在归州的时候,看见黄庭坚容颜相貌更加光彩。

被流放那么多年,有见到他的,都说他与做官时没有什么两样。

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鲁直/得洪州解头B.相传/鲁直为省元

C.坐上/数人皆散去D.有见者/无异仕官

1.(2分)C【解析】本句的意思是:

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

根据句意可知,句子停顿应在主语数人之前,故选C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置()

(2)被()(3)举()

2.(3分)

(1)置办

(2)通“披”,披着(3)举起

本题原句及解释

同舍置酒(置办)

或置酒而招之(置办)

(《五柳先生传》)

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通“披”,披着)

同舍生皆披绮绣(通“披”,披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

3.(4分)

(1)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2)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非学而能之。

(2)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4.在众人落榜的情况下,“坐上数人”与黄庭坚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4.(1分)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

5.结合选文,请你对黄鲁直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2分)

5.(2分)示例:

性格沉稳。

省试没有考中而能够做到神情自若,“不少见于颜色”;

妻死后,“绝嗜欲,不御酒肉”,经年累月;

留县累年,淡泊自如。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考生们在十年磨一剑的科举中没有考中,其他考生都是或散或哭,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而唯有鲁元直神情自若,直到“饮酒罢”,看榜后也“不少见于颜色”可见其性格沉稳。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能“绝嗜欲,不御酒肉”,并且一直淡泊自如。

一个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鲍子都之德义

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①。

子都下马,为摩其心。

有顷,书生卒。

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

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②者逐之。

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

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③。

由是声名大振。

(选自《刘氏耳目记》)

注释:

①心痛:

心脏疼痛。

②骢(cōng)马:

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③德义:

大仁大义。

【参考译文】魏国的鲍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书生,突然发作心脏疼痛。

鲍子都下马。

为书生按摩心脏。

不一会儿,书生就死了。

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兵书和十个金饼。

他便卖了一个金饼,用所卖的钱将书生安葬了,并将剩下的九个金饼枕到书生的头下,兵书放到书生的肚子旁边。

几年以后,鲍子都走在路上,发现有一个骑一匹黑白相杂的马的人追赶他。

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后,说他是强盗。

那人还问鲍子都他儿子的尸体哪去了。

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

挖开坟墓,将书生的尸体取出来,看到九个金饼仍在书生的头下枕着,兵书还在书生的身旁放着。

书生的全家都非常感谢鲍子都的大仁大义。

从此,鲍子都的名声也响了起来。

A.暮/行于野B.其余/枕之头下

C.有乘骢马者/逐之D.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1.(2分)D【解析】D项句子中“举家”指书生的全家,作主语,“感”是感谢的意思,作谓语,根据句子主谓之间要停顿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在“举家”之后,故选D项。

(1)置()

(2)逐()(3)感()

2.(3分)

(1)放置

(2)追赶(3)感谢

本题实词及解释

与教材关联句子及解释

置素书于腹旁(放置)

置人所罾鱼腹中(放置)(《陈涉世家》)

有乘骢马者逐(追赶)

故逐齐师(追赶)(《曹刿论战》)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2)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3.(4分)

(1)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兵书和十个金饼。

(2)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

4.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4.(3分)起先误解了鲍子都,后来在事实面前非常感激他。

【解析】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文段的后半部分文字。

不难发现,刚开始的时候,“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

当明白了真相之后,“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变成自己的话,由此加以概括即可。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

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①表其闾②曰“三俊”。

迁京东转运使。

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③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

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

又劾吏故纵,坐④免者数人。

数上章请老⑤,不允,移知凤翔。

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

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

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释】①里人:

乡里人。

②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③猾:

绰号。

④坐:

因,因为。

⑤请老:

告老还乡。

⑥腐败:

谷物受潮霉烂。

【参考译文】希亮幼时丧父,爱好学习,16岁时,准备拜师求学,他的兄长故意刁难他,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陈希亮把借钱人都召集来,烧掉债券后离去。

学业完成后,就召见兄长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学习,后来都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

乡里人称他们所在的里闾为“三俊”。

升迁京东转运使。

潍州参军王康赴任,路经博平,绰号“截道虎”的恶霸殴打王康和他的女儿几乎致死,官吏不敢过问。

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

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数人被免职。

多次上奏请求告老退休,未获允许,调任凤翔知府。

仓中粮食可供十二年之用,管事的官员担心会霉腐,发生饥荒,陈希亮拿出十二万石借给百姓。

有司官员担心害怕以擅自动用官粮获罪,陈希亮亲自负责此事。

当年秋天大丰收,以新换旧,官民两便。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治钱息∕三十余万B.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C.仓粟∕支十二年D.有司∕惧为擅发

1.(2分)A【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

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

“使”为谓语,之后的为宾语,故此句应在“使”字之后停顿。

(1)悉()

(2)数()(3)身()

2.(3分)

(1)全,都

(2)多次,屡次(3)亲自

希亮悉召取钱者(全,都)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

数上章请老(多次,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陈涉世家》)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

(2)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3.(4分)

(1)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

(2)当年秋天大丰收,以新换旧,官民两便。

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要概括。

4.(3分)对哥哥的刁难不忌恨,而是悉心教导他的孩子;

严惩恶吏;

借粮食给灾民。

【解析】概括时要先读懂全文,然后再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第一段讲哥哥对他的刁难,以及他对侄子的劝勉。

第二段写了两件事:

对恶吏潍州参军王康的惩戒,以及如何对待灾民的。

概括时语言要简洁,通顺。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①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②知郓州,徙青州。

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

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

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

从者如归市。

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

公傲然弗顾曰:

“吾岂以一身易六七十万人之命哉!

”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③也。

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④释。

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

“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减)

【注释】①坐:

犯罪。

石守道:

宋代散文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

②除:

任命官职。

③全活:

保全存活。

浸:

逐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河北宣谕使还B.公皆/招纳之

C.从者/如归市D.偶能全活/得数万人

1.(2分)D【解析】D项句意是:

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

可知此句为动宾结构,因此应在动词“活”后面停顿。

故D项划分不正确。

(1)会()

(2)始()(3)尝()

2.(3分)恰逢,正赶上

(2)才(3)曾经

【课内外链接】

教材相关句子及解释

会河北大饥(恰逢,正赶上)

会宾客大宴(恰逢,正赶上)

(《口技》)

始皆襁负而归(才)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满井游记》)

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曾经)

尝趋百里外(曾经)(《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

(2)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

3.(4分)

(1)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

(2)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

4.灾民涌入河北,富郑公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来应对?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3分)收容难民;

劝说大户出粮;

亲自安置难民。

(一点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

首先,在选文中找到对灾民涌入的描写“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后面就是富郑公采取的措施:

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

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

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山,乃坠大谷。

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①。

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②不得他逸;

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

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③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

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④,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

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

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诸人皆曰:

“此万竹蔽天处也。

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选自《游小谷盘记》)

【注释】①陂陀(pōtuó

):

倾斜。

②謦(qǐng)欬(kà

i):

咳嗽。

轻曰謦,重曰欬。

③阬(gāng)谷:

坑谷。

④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

茅庵,草屋;

团瓢,圆形草屋。

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参考译文】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

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

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

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

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

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

深潭中的积水,一直到山脚才停止。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

有人说:

“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

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

同行的人都说:

“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

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A.居民/以桂为业B.而/耳听常满

C.乃登/山循城而归D.此/万竹蔽天处也

1.(2分)D【解析】该句的意思是:

于是登山沿着城池而回。

因此词句的正确划分为:

乃/登山循城而归。

(1)蔽()

(2)业()(3)布()

2.(3分)

(1)遮蔽,遮盖

(2)职业(3)散布,分布

题目原句及解释

惟大竹蔽天(遮蔽,遮盖)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遮蔽,遮盖)《与朱元思书》

月光布其上(散布,分布)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散布,分布)

《小石潭记》

(1)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2)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3.(4分)

(1)听得犬吠声,于是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2)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3分)文章主要写了寻找小盘谷的经过,描写了小盘谷的优美景色。

【解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一行按照时间顺序,一起去探访小盘谷。

同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将小盘谷的景色一一描绘下来,展现给了读者。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

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

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

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

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甓为之。

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

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

西则连山宛宛而去。

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

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

盖天下之奇观也。

(选自明·

薛瑄《游龙门记》)

【参考译文】从东南山根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

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够得上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

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

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

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

庙门的西南面有一座石峰,高高地伸出到河流中间。

踏着石头台阶,登上极顶。

顶上有一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用木材建筑,用砖石砌成。

靠着阁门向下看,黄河急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令人疑心石峰是在摇晃。

北看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山崖,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一会散开,一会聚拢,(天色)一会阴暗,一会明亮,(真是)瞬息万变。

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延伸过去。

向东看那座大山,巍峨耸立,与天相接。

南望洪涛滚滚,(水中)石洲沙滩,高高的平原和弯曲的河岸,炊烟弥漫的村庄,雾气笼罩的树林,风里的帆,浪中的船,渺渺茫茫,时隐时现。

华山、潼关和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隐约可见。

这真是天下少有的景致啊。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濒河有宽平地B.大河奔湍

C.南望/洪涛漫流D.盖天下之奇观/也

1.(2分)D【解析】D项句子的意思是:

故此句的正确节奏划分应在“盖”字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濒()

(2)谒()(3)观()

2.(3分)

(1)靠近

(2)参拜(3)景致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开阖晦明,倏忽万变。

(2)风帆浪舸,渺茫出没。

3.(4分)

(1)(云雾)一会散开,一会聚拢,(天色)一会阴暗,一会明亮,(真是)瞬息万变。

(2)风里的帆,浪中的船,渺渺茫茫,时隐时现。

4.作者到达极顶后描写的景致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4.(3分)作者登顶后写了临思阁、奔腾的黄河、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山崖、云海以及山脚下的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作者登顶后看到哪些景致,“北顾巨峡”“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南望洪涛漫流”四句中从各个方位展示了山顶所见景致,对这些景致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加之末尾一句“盖天下之奇观也”可知这些景物给人的感受。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出夷陵州,治①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②。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③。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④。

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选自清·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注释】①夷陵州治:

夷陵州的州府。

②舆:

车。

③伛俯:

弯腰。

④钟磬:

指的是钟磬等乐器。

【参考译文】从夷陵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的走陆路二十里,在江的北岸,就是下牢关了。

路很窄,走不了,便舍弃车上了船。

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两崖间有水声传来。

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狭窄小路上去。

走到山顶,又从上面下去。

下面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当路挡住,就弯腰从石头下面过去。

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

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

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三部分,就像三开门的房子一样。

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

洞中间有一石钟乳下垂,敲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

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规则,敲它声音像磬声。

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发出“逢逢”的鼓音。

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

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

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

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声缕缕不停止。

A.濒大江/之左B.循仄径曲/以上

C.有大石/覆压当道D.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

靠近大江的北岸。

据此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为:

濒/大江之左。

(1)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