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16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反映的是曲辕犁,这种新式犁耕出现在隋唐时期,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和土地制度·曲辕犁

2.“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

”作者旨在说明()

A.大邑有唯一瓷窑B.制瓷技术的高超

C.城市经济的繁荣D.生活条件的艰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中“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

”主要是描述白瓷的制作过程,体现制瓷技术的高超,故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手工业·制瓷技术

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正确;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是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是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

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海禁政策始于明朝不是清朝,故排除D项。

其他三项均是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正确表述。

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5.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是指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据此可以知道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6.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

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中“各队正大摘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

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说明的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故D项正确。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探索·大跃进时期

8.邓小平指出:

“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

”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的是()

A.明确承包责任制B.多劳多得分配制度

C.增强企业的活力D.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娜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该项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故C项正确。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9.《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

“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相关内容。

由材料关键信息“罐头之品”“番餐之味”等,材料主旨,即体现“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A项“完全接受”,B项“公开赞成”,C项“无法融合”均与史实或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的变化·西方生活方式的逐步认同

10.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l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

“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甘薯B.小麦和水稻C.甘薯和小麦D.水稻和玉米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原产美洲大陆的玉米和甘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促使中国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口的增多,故A项正确;小麦和水稻都是中国早已有之的农作物,故B、C和D均错误。

11.《简明世界历史大全》:

“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

”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

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殖民扩张时期的三角贸易,它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正确。

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也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排除。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是对西欧的影响,故B排除。

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早在新航路开辟就已实现,故D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

12.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工厂”逐渐取代“工场”是历史的进步。

这一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A.资本积累的多少B.自由劳动力的丰富与否

C.生产方式的变化D.殖民扩张范围的大小

【答案】C

【解析】工厂是适用机器大生产,工场是适用手工生产,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生产方式的不同,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是本质区别,排除。

1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你认为促成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C.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加剧D.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D

【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大陆的大动荡、历史性变革,指的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扩展,故D项正确;工人运动是由于工业革命导致,故A项错误;B和C项也同样隶属于D项。

14.《资本的年代(1848~1875)》曾这样描述:

“资本的年代是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

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属于其“胜利时代”的是()

A.光荣革命B.麦哲伦环球航行

C.珍妮纺纱机问世D.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光荣革命。

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生于1519—1522年,资产阶级还没有开始“领衔主演”,所以B不符合题意;珍妮纺纱机是由工匠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故排除C;大功率发电机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D;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英国的专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并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英国开始迈入现代化大门,故选A。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光荣革命

15.《世界近代史》:

“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

”该描述可理解为()

A.形成了资本主义工厂制B.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C.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D.引发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资本主义工厂制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期间,故排除A;由“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可知并没有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根本变革,故排除D;由“1870年以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开始出现,故选C。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

16.下表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四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导致表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5%

32.0%

36.1%

 

A.二战的影响B.帝国主义分赃不均

C.经济危机的打击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答案】C

【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持续下降,故C项正确;二战是1939-1945年,故A项错误;B项和D项不是导致工业下降主要原因,排除。

17.1933年,美国90%的企业在其产品上印制了图所示标志,这表明这些企业愿意()

A.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制定的法规

B.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

C.承担救济和公共工程建设项目

D.全面执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复兴工业的蓝鹰运动,表明这些企业愿意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制定的法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没有出现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承担救济和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属于社会救济和兴办工程,而本题却是工业复兴方面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而本题却是工业复兴方面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判断出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复兴工业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去排除不合理的答案。

18.张定河在《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中说:

“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全面扩大,而州政府的权力日渐式微,不得不仰联邦之鼻息。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联邦政府利用宪法赋予的商业管理权,全面干预社会和经济领域里的各种关系。

”材料中“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指()

A.美国独立初期B.罗斯福新政时期

C.里根执政时期D.“新经济”时代

【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对国家经济实行全面干预,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美国独立指出中央政府权力较小,故A项错误;里根政府时期是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新经济”时代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19.1949年上台的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市场经济

C.市场主导型经济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答案】B

........................

20.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在二战前后发生的变化。

对此认识不准确的是()

A.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D.货币体系从无序到有序,美元中心地位确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战后货币体系的变化。

根据题干图片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和美元处于中心位置的内容可知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所以A不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排除B;货币体系从无序到有序,美元中心地位确立,故排除D;该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没有一直存在,故选C。

考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1.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7%的人口和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2%。

据此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

A.货币一体B.政治合作C.大国主导D.军事联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数据对比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实力不均衡,贸易区内事务基本由大国主导,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货币的情况,A不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合作,B和D不选。

考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北美自由贸易区

22.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

右图漫画《追不上了》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漫画反映了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AD;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没有体现“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排除C。

23.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们是()

A.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贵贱有序、有教无类

C.兼相爱、交相利D.无为而治、齐物我

【答案】A

【解析】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主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故A项正确;B属于学习方面主张;C是墨家思想;D是道家思想主张。

24.“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

题中的言论属于法家学派,A项与之相同;B、C、D三项分别属于道家、儒家和道家学派。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25.以下属于理学家朱熹的观点是()

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②认为学习要循序渐进,格物致知③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④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主张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故①正确;提出求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故②正确;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故③正确;④是心学的主张,排除。

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

26.姚茫父在《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的序中说王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这反映文人画的特点是()

A.讲究笔墨意趣B.追求形象逼真

C.强调通俗朴实D.注重工整细致

【答案】A

【解析】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通过其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故A项正确;形象不是文人画特点,故B项错误;强调通俗朴实和注重工整细致均不是文人画最大特点,故C和D项错误。

27.《诗经·卫风·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意思是一个人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哪里真是来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转回。

并非我约期又改悔,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材料反映的是谈婚论嫁。

《诗经》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A、C显然不符合。

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纲常礼教故D不正确。

从材料“抱布贸丝”可以判断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28.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

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对象。

这折射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B.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D.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答案】C

【解析】自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后,历朝历代都执行该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

市民阶层越来越多地进入文学作品,不能体现专制王朝的败落。

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之后,清朝继起,封建专制王朝还曾达到过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并未在明朝败亡,排除B。

宋明以前,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多是士人等“清高”人士。

宋明之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娱需求,越来越多的反映市民生活和商业情况的文学作品出现,C正确。

D项选项夸大了市民阶层的地位,明朝时期的中国还是以农业立国的,市民阶层并未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29.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

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推翻君主专制B.建立立宪政体

C.提出进化观点D.开展民众启蒙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的民智没开,“惟急从教育上着手”说明严复主张从启蒙角度开启民智,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推翻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立宪政体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故C项错误。

30.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B正确;明末清初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想,A项错误;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没有涉及思想,C项错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应该是思想方面,“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说明并不是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D项错误。

所以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魏源的主张

31.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大胆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的思想家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是李大钊提出的,故B项正确;A提出民主和科学;C主要是批判封建礼教;D主张文学革命。

32.1912年孙中山在《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说:

“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

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其中,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已经达到的理由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D.赶跑了列强的侵略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说明是清帝退位,民族主义得以实现,故A项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中华民国建立时间是1912年元旦,民国建立并不能说明民族主义达到,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D项错误。

33.以下不属于新旧三民主义共同点的是()

A.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B.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C.都明确主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D.都主张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口号,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提出了反帝的主张,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是新旧三民主义共同的特点,排除。

34.某部历史著作写道: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符合材料中“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内涵,故A项正确;B项是李大钊的文章;C是建国后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D项是大革命时期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

35.右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

他在这一时期()

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

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D

【解析】由图片地点可以看出邓小平时期的活动都在中国南方,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