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18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docx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一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一)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2分)(2018·益阳)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慈详   憎恶(è)     推搡(sǎng)   鸦雀无声    

B.锤练   滑稽(jī)    残垣(huán)   祸不单行    

C.题词   窈窕(tiǎo)  契诃夫(hē)   黯然失色    

D.恳切   纶巾(guān)  针灸(jiù)    厉厉可数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筵席   隐匿   憋闷   威风凛凛    

B.勒断   尖锐   熏陶   腰缠万惯    

C.驾权   老茧   许愿   呱呱坠地    

D.元霄   绽裂   扎针   不同凡响    

3.(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4.(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心思却不在挖野菜,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

一会儿采野菜;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B.目前,很多商家和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推出发放消费券来拉动内需的举措,一时刮起“券风”,旅游、购房、家电和电影消费券等等,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偃旗息鼓?

C.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5.(2分)(2017九上·重庆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武汉,这是武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2分)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

“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

“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

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语言表达(共2题;共14分)

7.(4分)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豆大的小人能兴风作浪?

________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____

③他走路活像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

________

④爱情是什么?

是男人和女人的相互倾慕。

________

8.(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筷子,是中国文化代表符号之一。

古时称为“箸”,后流传到南方,因“箸”的谐音为“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

又多以竹子为做筷子的工具,所以给“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便流传开来。

《韩非子•喻老》载:

“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

”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子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蔡元培先生曾在招待法国客人时说: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过刀叉,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子的习俗皆由我国传入。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筷子”都蕴含哪些文化信息。

(2)请仔细观察下图,说说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提示:

①说明要素要全面;②思路清晰;③80字左右为宜。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9分)

9.(9分)(2020八上·贵阳期末)语言运用

(1)句子“侗族大歌是贵州侗族同胞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侗族是贵州同胞    

B.侗族大歌是文化遗产    

C.同胞是世界遗产    

D.贵州同胞留给的世界    

(2)小明想去采访侗族大歌的表演者,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

下列提问与采访目的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目前通过哪些方式传承?

    

B.传承侗族大歌会有哪些文化意义?

    

C.侗族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D.侗族年轻人愿意学习侗族大歌吗?

    

(3)根据下表内容,以“侗族大歌是一种少数民族合唱”开头,用连贯、有条理的语言介绍侗族大歌。

要求信息完整、顺序合理。

起源

春秋战国

伴奏、指挥

类型

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

演唱人数

至少三人

声部

高低音多声部

演唱特色

模拟虫鸣、流水等自然之音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8分)

10.(8分)(2020·海淀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春和景明/和颜悦色    

B.心旷神怡/怡然自乐     

C.不以物喜/拭目以待    

D.连月不开/开卷有益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翻译:

太阳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理解:

作者用一连串的四字短语,写天气恶劣,日星无光,使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境。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

“进”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前文的“处江湖之远”,进一步丰富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写出了古仁人的贬谪之悲。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的“忧乐观”。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范仲淹的“忧乐观”的内涵,并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是怎样践行这种“忧乐观”的。

【链接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③。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④有余而无穷。

屏⑤而家居俟代⑥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⑦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⑧,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⑨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⑩,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城郭。

②[常稔(rěn)之田]良田。

稔,庄稼成熟。

③[缣]这里指一匹丝织物。

④[沛

然]充裕的样子。

⑤[屏]退隐。

⑥[俟代]等待任用。

⑦[逮]达到。

⑧[殁(mò)]死。

⑨[位充]职位高。

⑩[敛]同“殓”。

【链接材料二】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6分)

11.(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

“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

“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

“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

“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听了,笑道:

“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

“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

“共记得多少首?

”香菱笑道:

“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

“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笑道: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笑道: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

“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1)林黛玉向香菱讲诗,强调了什么?

(2)林黛玉为香菱开了一个阅读书目,其目的是________。

(3)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林黛玉对香菱的热情鼓励?

(4)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5)林黛玉第二次指导香菱,主要是针对诗歌哪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的?

(6)文中哪些句子说明香菱在理解诗句上,已经倾注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12.(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

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

“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

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

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

“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

”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

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

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⑾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

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1)第④段中提到“我环顾四周竞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2)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②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

(4)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

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2019八下·朝阳期末)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一代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阅读这本书后,它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情节生动、曲折、感人的故事。

要求:

①请将完整的题目写在作文纸上。

②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语言表达(共2题;共14分)

7-1、

8-1、

8-2、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9分)

9-1、

9-2、

9-3、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8分)

10-1、

10-2、

10-3、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6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2-1、

12-2、

12-3、

12-4、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