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20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

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

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

2、测量长度

第二周:

2、测量长度3、测量质量

第三周:

3、测量质量4、测量温度

第四周:

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

国庆节

第六周:

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7、塑料

第七周:

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

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

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

11、冰和水

第十一周:

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

13、溶解的快慢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

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

16、弹力17、浮力

第十五周:

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

19、制作水火箭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记录测量结果。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由5个环节组成:

测量长度

测量体积

测量质量

测量温度

计量时间

本单元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希望学生能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并说一说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

希望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单元目标:

1.说出常见测量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知道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并比较。

2.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知道测量有误差,能区别误差和错误。

3.在进行测量长度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单元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

2.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课时安排:

1、测量长度………………………………………………2课时

2、测量体积………………………………………………2课时

3、测量质量………………………………………………1课时

4、测量温度………………………………………………1课时

5、计量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长度。

3.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知道测量有误差,能区别误差和错误。

5.在进行测量长度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刻度尺,活动手册

学生:

直尺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通过观察图片及实际的比较引出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或准确的,引出问题:

要想准确知道物体的大小或长短,应该怎么办?

二、讲授新课

通过教材图片,引入比较法,比较物体的长短,这些只能定性比较,要想准确掌握物体的特点,就要进行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长度的单位。

掌握人体各部位长度,进一步理解单位长度的大小。

引导学生估算常见物体的长度。

活动1:

认识刻度尺

阅读教材,认识各种常见的刻度尺

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

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分度值:

相邻的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或1cm。

活动2:

用刻度尺测长度

A、测量铅笔的长度

观察教材中的刻度尺,然后思考: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该选择哪一个刻度尺?

引导学生测量,讨论:

哪种测量方式是最好的?

观察多媒体图片,回答活动2中问题。

(1)刻度尺应该怎样摆放?

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想一想: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不清了,怎么办?

可以从整刻度线位置开始测量。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思考哪种是正确的测量方法?

B、测量书本的长和宽:

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测量误差: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测量误差概念;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习题练习

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倾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说明单位

2、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8.60cmB.1.60cm

C.1.6cm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板书设计:

第一课测量长度

1、长度及其单位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测量体积

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

3.认识测量体积的仪器。

4.知道体积单位——毫升。

5.在进行测量体积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知道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量杯,活动手册,胡萝卜,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置小场景:

天热了,玲玲原来的上学用的水壶小了,她想买盛水多的,你们认为他该买哪一个呢?

追问:

水的多少我们该怎么知道呢?

继续追问:

杯子盛水的多少,可以通过测量杯中水的什么进行比较。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测量仪器

1.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概念:

体积

体积的单位:

ml毫升

2.展示图片:

你认识这些仪器吗?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量筒和量杯,引导学生说出两种仪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

我们要想正确使用,我们还应该知道量筒和量杯的哪些方面呢?

5.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起始刻度、最大量程、最小刻度值

深入学习:

常用的量筒有10ml,50ml、100ml、250ml

二.测量方法

怎样正确使用量筒?

温馨提示:

1.选择合适的量筒,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

2.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平稳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3.出示不同读数方法,让学生判断。

三.使用测量仪器

将玻璃容器编号,用量筒分别测量容器中的水。

并记录交流测量结果。

2、测量胡萝卜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用量筒来测量。

学习固体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1毫升=1立方厘米

根据已有的经验测量胡萝卜的体积,并且能够计算出胡萝卜的体积。

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测量步骤:

我测量胡萝卜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立方厘米。

测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问题:

如果胡萝卜太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三、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制量杯。

依次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水倒入透明的杯子,分别在杯壁上

标记出水面的位置作为刻度,这个量杯就可以测量体积了。

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的量杯测量体积最准确。

四、习题练习

1.物体占有()的大小叫做()。

2.液体常用的体积单位一般是:

()、()。

3.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

板书设计:

第二课测量体积

1、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工具。

2、固体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液体体积单位:

毫升ml

1毫升=1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测量质量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2.通过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3.观察不同的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仪器测量相应的物品。

4.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5.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6.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7.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PPT、若干物品、托盘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一只长大的牛和一只长大的羊哪一个更重一些呢?

2.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哪一个更重一些呢?

追问:

怎样知道西瓜比苹果重多少呢?

引入“质量”的学习。

学生回答,牛会重一些。

学生会答西瓜更重一些。

学生发挥生活经验,用秤称一称。

二、认识测量仪器

1.科学认识“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特性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质量为重量。

2.有很多测量仪器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导说一说。

说一说你见过哪些测量质量的仪器

3.文字介绍秤的种类。

4.图片和实物介绍各种常见的秤

(1)杆秤是最早的

(2)磅是称量大重量的秤

(3)电子秤是最常见的秤,超市、市场等都可以见到

(4)天平是实验室常见的测量仪器。

5.提问:

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总结:

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

三、测量方法

1.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

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结构

出示图片结合实验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

3.怎样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呢?

4.五步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

 

四、使用仪器测量

1.引导学生使用天平

2.引导学生进行记录

小组合作,称一称你的文具——橡皮、铅笔有多重?

记录你所称的物品的质量

5、应用与拓展

设计一个方案,称量一杯水的质量。

6、习题练习

1.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仪器叫做_________。

2.常用的质量单位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板书设计:

第三课测量质量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认识天平:

托盘天平是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测量温度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4.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同一杯水的温度。

5.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6.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孩子对物体变化和热量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教学准备:

教学PPT、若干烧杯、热水、水温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师:

老师这有两杯一样的水(两个一样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一杯凉一杯烫),它们真的一样吗?

我请两位同学上来摸一摸。

生:

一杯烫的,一杯凉的。

师:

它们看着一样,但是摸着不一样,那它们的区别就是温度,请同学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做温度?

(引导学生总结概念)

生: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师: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呢?

是摄氏度。

2.师:

我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温度呢?

刚才同学用手体验的冷热的感觉,那么用手真的可以判断冷热吗?

准确吗?

我找两个同学上来再做一个小实验。

(一杯烫水、一杯冷水、一杯温水,让学生分别将两个手指放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拿出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体验两个手指对水温的感觉)

生:

畅所欲言。

师:

那么我们手对冷热感觉有时候是不准确的,那么怎么准确的判断水的冷热呢?

用什么工具呢?

生:

温度计。

3.师:

猜猜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

PPT演示,出示各种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

师:

不同的温度计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测量水的温度。

3.明确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

测量温度

二、尝试发现

1.师:

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样?

(要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PPT介绍温度计每一个刻度代表多少摄氏度,最大量程是多少)

2.师:

你准备选择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主要是考虑温度计的测量值区间,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

3.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

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4.师:

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

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提供正确操作的示意图,并用文字详例操作的方法及步骤。

5.学生阅读测量水温的方法。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说明:

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

教师如果操作不规范,学生就很难学会准确的操作方法。

对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条“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和第5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要求,学生往往会做到第3条要求却忘了第5条规定。

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测量时,注意观察,及时纠错。

7.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合作探究

1、每小组一杯温水、一个温度计,一个温度记录表。

2.小组合作测量水的温度,过两分钟再测依次测四次,记录在表格里。

时间

温度

现在

2分钟后

4分钟后

6分钟后

3.教师指导各小组使用温度计是否正确。

4.汇报交流所测得的数据,教师写在汇总表上。

5.对数据进行分析。

师:

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随着时间延长,水的温度越来越低。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6.引出: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再仔细分析每组数据,找找看,有什么问题?

四、联想拓展:

师:

随着时间的延长,水最终会变成什么温度?

它的热量去哪里了?

五、习题练习:

判断对错: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可以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

5.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的水。

()

六、课后拓展:

回家测量自己一天的体温并记录下来,观察一下我们的体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第四课测量温度

温度的单位:

摄氏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

温度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会使用停表计量时间。

2.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掌握制作与改良小水钟的方法。

3.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小水钟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水钟变慢的原因,掌握小水钟的改良方法。

教学准备:

师:

停表、小水钟、课件。

生:

笔记本、教科书、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跳绳比赛中,我们常常需要计量时间。

怎样计量时间呢?

二、学习使用停表

1.观察停表的结构,了解停表的使用方法。

2.先按复位键,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零。

按下起始键,停表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再按下停止键,停表停止计时。

3.你还知道哪些计时工具?

了解使用这些工具计时的方法。

三、做个小水钟

1.用身边常见的塑料水瓶做一个小水钟。

2.先将塑料水瓶从中间位置剪成两部分。

3.在瓶盖中间扎一小孔。

4.将水瓶的两部分组装在一起,向上面的瓶里倒满水。

5.用停表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标出下面瓶中液面的高度。

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根据1分钟和2分钟瓶中液面的高度,能标出3分钟、4分钟的刻度吗?

当水壶内水位较高时,水流得比较快;水位较低时,水流得比较慢。

采用多级漏壶的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漏壶水流的稳定,提高水钟的准确性。

四、应用与拓展

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测一测1分钟内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推测2分钟内我们能做多少事情?

时间由很多个1分钟组成,许多个1分钟能做出很多事情。

古代计时工具:

日晷(日规)、月晷、沙钟、圭表等。

板书设计:

5、计量时间

1.计时工具

2.小水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

第6课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不同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2.能用感官观察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能通过分析知道一些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之间的关系。

能通过观察物品的构成材料推断各材料的性能。

3.知道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多种材料制成。

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知道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教学重点: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

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今天老师特别打扮了一下来上科学课,谁能用简洁的语句来描述一下老师?

师:

谁能说说老师身上的穿戴分别是由什么制成的?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丝绸、布、皮、橡胶、金属、塑料等)像这些我们称为“常见材料”(板书课题)。

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

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构成的。

你们想研究一下吗?

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

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

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

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

三、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

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

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感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见材料,你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学生讨论汇报。

4.师:

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四、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

1.谈话: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吗?

五、了解一些新型材料

1.师:

刚才我们了解许多常见材料的知识,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查找有关材料的资料,你们说说都知道哪些新型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新型材料。

3.教师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让学生阅读、研究。

4.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许多东西不是用单一的材料制造的,而是用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

关于材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研究些什么?

六、课后延伸

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用来做什么?

课后习题: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设计: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天然材料:

2.人造材料: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塑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点:

塑料的优缺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课件、录像资料

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提问:

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

它呢?

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

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

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

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

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