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38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

心理健康与调适

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沟通我们共同关注的心理调试和心理健康的话题。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都在变革,各种利益格局在调整,人们价值观念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社会心态普遍比较浮躁,所以,对于各个阶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加剧,未来无法预期,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工作的问题、婚姻的问题、子女教育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可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导致我们内心的冲突增加,心理的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意义。

  心理健康是行为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基础,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心理健康对各项工作包括婚姻家庭有着重大的影响,从一个常规和常理的角度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会导致异常,或者偏执的言行。

领导干部由于承受压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旦达到抑制力无法控制的程度,那么轻则难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影响我们的工作成效,重的可能会导致贪污和腐化堕落。

大家也知道,近年来公务员和官员的自杀问题不断见诸于报端,香港《文汇报》就曾经引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邵道生提供的一个数据,就是说在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总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所以,现在人们把二十一世纪称为心理健康的世纪,早在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的年会就曾经指出,人类已经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这个可以从大学生退学原因的调查中看出来。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比如说肝炎。

现在,大学生由于心理疾病而退学的居多。

2003年的马加爵事件,使教育部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现在各个学校都搞心理评估和心理档案,每个学生必须建立心理档案。

当然,大学生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敏感群体,对于其他群体来说,这种心理疾患、,心理不健康的比例也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2001年定为精神卫生年。

我们来看看政府公务员系统,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有1253名党员干部自杀,心理承受能力实在是不行了,承受不了,自杀了。

在2005年的时候,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曾经对北京市的年龄35岁到45岁之间的200多名中青年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向精神检查检测,发现居然有一半的干部存在着精神不健康的倾向。

这些国家机关的处级干部、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国企的部门主管以上的干部,或多或少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等。

  造成领导干部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工作担子重,第二个是社会压力大,第三个是外界诱惑多,第四个是家庭压力大。

这被称为“四座大山”。

现在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转型期,各项工作都要创新,岗位本身带来的要求非常多;另一方面,自身的能力、所学的知识和岗位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工作上的压力非常大。

我们说,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很多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住房问题、待遇问题、劳保问题、养老保险问题等很多的现实问题。

就拿住房问题来说,你买了房子有压力,不买也有压力,为什么?

你不买,你一看,同学同事人家都到哪买什么房子了,自己还住着那么小的房子,一比较,心里不平衡,但是要买,房价又不断的攀升,所以就怎么着都有压力,心理都不平衡,所以说社会压力大。

另外,还有家庭压力。

大家知道,由于社会上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家庭情感、婚姻情感受到冲击,受到影响。

2004年北京的离婚率达50.09%,2003年的时候是40%,就同一年法院和民事登记处统计的结婚离婚对数之比来看,2004年是50.09%,现在全国的离婚率是20%,这样的话,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情感方面的冲击。

外面诱惑也很多,去年中国社会导刊就曾经讨论过“第四类情感现象”,请了很多学者去讨论去研究,包括北大社会学系的教授、还有中国社科院的、妇女研究所的,我是中华女子学院的,我们一起讨论对“第四类情感”到底怎么去看。

什么叫做第四类情感?

他们的解释就叫“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多一点”,说第四类情感有一部分人持赞同的意见,说第四类情感好,因为第四类情感不破坏你的家庭,只是在离你的不远处,在关注着你,注视着你,不像第三者,第三者是插足的,第三者一定要插足,他的最终目标就是他要跟你结婚,所以一天到晚逼着,你说什么时候跟她离婚,什么时候跟我结婚,她要破坏你的家庭,所以第三者往往是充当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所以,当时有人主张,好,这个在社会上要宣传、倡导这个第四类情感。

当时,对这个我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第四类情感实际上是第三者的另类包装,说不破坏家庭、不破坏感情是不可能的,无论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我说都是一种婚外情,只要是婚外情,对婚姻不可能没有破坏力,是不是?

现在社会的观念也是非常的混乱,社会的各种诱惑非常的多,导致我们的很多的情感世界出现空虚的状态,家庭伦理、家庭道德在滑坡,所以给我们带来了家庭情感方面的压力。

  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经启动一项对全国30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界的心理压力是非常普遍的。

87.4%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而且职位越高,压力越大:

烦躁易怒占70.5%,疲惫不堪占62.7%,心情沮丧占37.6%,疑虑重重占33.1%,挫折感强占28.6%,悲观失望占16.5%。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位居高位的经营者,在社会是属于收入比较高的阶层,在生活压力方面应该是比我们老百姓要小的多,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压力还是那么大?

这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现在拼命挣钱,是不是挣到钱了,就能幸福?

就能快乐?

金钱能带来什么?

实际上,你会发现,钱越多,你越是不快乐,你觉得你最快乐的时候,是你没钱的时候。

大家想想,你们最快乐最有幸福感是什么时候?

像我想起来,我最快乐、最有幸福感的是小时候,一年吃不到一次肉,当你吃到肉的时候,哎呀,那种幸福感无法形容。

现在我们什么都能得到,反而没有幸福感了,也就是说,大家物质水平上升了,幸福感、快乐感在下降。

2004年,北京益普索企业咨询服务中心联合《财富》中文版做了一项对1576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健康调查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很大,其中21%的人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这和我们把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是基本相符的。

  我们认为,人群中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不健康人群,60%到70%属于亚健康人群。

什么叫亚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代人心理疾患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呢?

当前世界上的主要疾病当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哪五种呢?

第一,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症上升的趋势非常快,现在抑郁症的年发病率在3%到5%之间,100个人中可能有3到5个人。

第二种叫重型精神分裂症。

第三种叫双向情感型精神障碍,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这个比抑郁症还麻烦。

第四个是酒依赖。

第五个是强迫性精神障碍,就是我们理解的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是强迫自己去想一些无关紧要的念头,或者从事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说强迫症患者老爱洗手。

2003年的“非典”就产生了很多强迫症患者,他老洗手,老觉得脏,坐公共汽车,这么一摸,他就想象,哎呀,不得了了,好家伙,这个手什么细菌都有,有肝炎的,有感冒的,有艾滋病的,还有SARS病毒,可能还有禽流感,那怎么办?

就洗手,洗洗洗。

洗完了以后,他还要到空气当中来啊,他觉得整个空气弥漫着细菌,他不可能真空包装啊,还脏啊,怎么办?

接着洗,洗完了还洗,他自己也知道毫无意义,但就是控制不住,所以从夜里12点一直洗到凌晨5点,还没洗干净,很痛苦。

有些强迫症病人是数电线杆子,强迫自己老数,一二三四,毫无意义,数电线杆子有什么意义,他就是没法控制自己。

回龙观精神病院有一个病人,每次进门一定是左脚先进,那么有时候比如说他走错了,右脚先进怎么办?

他一定要退回来,重新进,这样才行。

像这种强迫症的症状,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举个例子,早上上班,你把门锁了,可走了几步,你又回去了,你觉得哎呀,我这门锁没锁?

又回去看一看。

晚上睡觉,你躺在床上,越想越睡不着,为什么?

你觉得煤气没关,你一定要起来去看看煤气关了没有。

开车回来,明明已经锁车了,进屋以后,老不踏实,我这车到底锁没锁?

这是属于什么呢?

这是属于人们的压力和心理负荷太大,导致一些行为的反应。

当然,我们说,这种反应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反应如果是偶发性的,易过性的,没问题,但要是重复的出现,那就是有问题了,比如说你老去看这个门锁了没有,回头看了不行,又回来,那就有问题了,这是强迫性的精神障碍。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沟通我们共同关注的心理调试和心理健康的话题。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都在变革,各种利益格局在调整,人们价值观念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社会心态普遍比较浮躁,所以,对于各个阶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加剧,未来无法预期,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工作的问题、婚姻的问题、子女教育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可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导致我们内心的冲突增加,心理的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意义。

  心理健康是行为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基础,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心理健康对各项工作包括婚姻家庭有着重大的影响,从一个常规和常理的角度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会导致异常,或者偏执的言行。

领导干部由于承受压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旦达到抑制力无法控制的程度,那么轻则难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影响我们的工作成效,重的可能会导致贪污和腐化堕落。

大家也知道,近年来公务员和官员的自杀问题不断见诸于报端,香港《文汇报》就曾经引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邵道生提供的一个数据,就是说在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总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所以,现在人们把二十一世纪称为心理健康的世纪,早在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的年会就曾经指出,人类已经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这个可以从大学生退学原因的调查中看出来。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比如说肝炎。

现在,大学生由于心理疾病而退学的居多。

2003年的马加爵事件,使教育部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现在各个学校都搞心理评估和心理档案,每个学生必须建立心理档案。

当然,大学生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敏感群体,对于其他群体来说,这种心理疾患、,心理不健康的比例也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2001年定为精神卫生年。

我们来看看政府公务员系统,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有1253名党员干部自杀,心理承受能力实在是不行了,承受不了,自杀了。

在2005年的时候,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曾经对北京市的年龄35岁到45岁之间的200多名中青年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向精神检查检测,发现居然有一半的干部存在着精神不健康的倾向。

这些国家机关的处级干部、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国企的部门主管以上的干部,或多或少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等。

  造成领导干部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工作担子重,第二个是社会压力大,第三个是外界诱惑多,第四个是家庭压力大。

这被称为“四座大山”。

现在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转型期,各项工作都要创新,岗位本身带来的要求非常多;另一方面,自身的能力、所学的知识和岗位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工作上的压力非常大。

我们说,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很多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住房问题、待遇问题、劳保问题、养老保险问题等很多的现实问题。

就拿住房问题来说,你买了房子有压力,不买也有压力,为什么?

你不买,你一看,同学同事人家都到哪买什么房子了,自己还住着那么小的房子,一比较,心里不平衡,但是要买,房价又不断的攀升,所以就怎么着都有压力,心理都不平衡,所以说社会压力大。

另外,还有家庭压力。

大家知道,由于社会上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家庭情感、婚姻情感受到冲击,受到影响。

2004年北京的离婚率达50.09%,2003年的时候是40%,就同一年法院和民事登记处统计的结婚离婚对数之比来看,2004年是50.09%,现在全国的离婚率是20%,这样的话,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情感方面的冲击。

外面诱惑也很多,去年中国社会导刊就曾经讨论过“第四类情感现象”,请了很多学者去讨论去研究,包括北大社会学系的教授、还有中国社科院的、妇女研究所的,我是中华女子学院的,我们一起讨论对“第四类情感”到底怎么去看。

什么叫做第四类情感?

他们的解释就叫“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多一点”,说第四类情感有一部分人持赞同的意见,说第四类情感好,因为第四类情感不破坏你的家庭,只是在离你的不远处,在关注着你,注视着你,不像第三者,第三者是插足的,第三者一定要插足,他的最终目标就是他要跟你结婚,所以一天到晚逼着,你说什么时候跟她离婚,什么时候跟我结婚,她要破坏你的家庭,所以第三者往往是充当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所以,当时有人主张,好,这个在社会上要宣传、倡导这个第四类情感。

当时,对这个我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第四类情感实际上是第三者的另类包装,说不破坏家庭、不破坏感情是不可能的,无论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我说都是一种婚外情,只要是婚外情,对婚姻不可能没有破坏力,是不是?

现在社会的观念也是非常的混乱,社会的各种诱惑非常的多,导致我们的很多的情感世界出现空虚的状态,家庭伦理、家庭道德在滑坡,所以给我们带来了家庭情感方面的压力。

  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经启动一项对全国30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界的心理压力是非常普遍的。

87.4%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而且职位越高,压力越大:

烦躁易怒占70.5%,疲惫不堪占62.7%,心情沮丧占37.6%,疑虑重重占33.1%,挫折感强占28.6%,悲观失望占16.5%。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位居高位的经营者,在社会是属于收入比较高的阶层,在生活压力方面应该是比我们老百姓要小的多,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压力还是那么大?

这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现在拼命挣钱,是不是挣到钱了,就能幸福?

就能快乐?

金钱能带来什么?

实际上,你会发现,钱越多,你越是不快乐,你觉得你最快乐的时候,是你没钱的时候。

大家想想,你们最快乐最有幸福感是什么时候?

像我想起来,我最快乐、最有幸福感的是小时候,一年吃不到一次肉,当你吃到肉的时候,哎呀,那种幸福感无法形容。

现在我们什么都能得到,反而没有幸福感了,也就是说,大家物质水平上升了,幸福感、快乐感在下降。

2004年,北京益普索企业咨询服务中心联合《财富》中文版做了一项对1576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健康调查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很大,其中21%的人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这和我们把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是基本相符的。

  我们认为,人群中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不健康人群,60%到70%属于亚健康人群。

什么叫亚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代人心理疾患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呢?

当前世界上的主要疾病当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哪五种呢?

第一,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症上升的趋势非常快,现在抑郁症的年发病率在3%到5%之间,100个人中可能有3到5个人。

第二种叫重型精神分裂症。

第三种叫双向情感型精神障碍,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这个比抑郁症还麻烦。

第四个是酒依赖。

第五个是强迫性精神障碍,就是我们理解的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是强迫自己去想一些无关紧要的念头,或者从事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说强迫症患者老爱洗手。

2003年的“非典”就产生了很多强迫症患者,他老洗手,老觉得脏,坐公共汽车,这么一摸,他就想象,哎呀,不得了了,好家伙,这个手什么细菌都有,有肝炎的,有感冒的,有艾滋病的,还有SARS病毒,可能还有禽流感,那怎么办?

就洗手,洗洗洗。

洗完了以后,他还要到空气当中来啊,他觉得整个空气弥漫着细菌,他不可能真空包装啊,还脏啊,怎么办?

接着洗,洗完了还洗,他自己也知道毫无意义,但就是控制不住,所以从夜里12点一直洗到凌晨5点,还没洗干净,很痛苦。

有些强迫症病人是数电线杆子,强迫自己老数,一二三四,毫无意义,数电线杆子有什么意义,他就是没法控制自己。

回龙观精神病院有一个病人,每次进门一定是左脚先进,那么有时候比如说他走错了,右脚先进怎么办?

他一定要退回来,重新进,这样才行。

像这种强迫症的症状,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举个例子,早上上班,你把门锁了,可走了几步,你又回去了,你觉得哎呀,我这门锁没锁?

又回去看一看。

晚上睡觉,你躺在床上,越想越睡不着,为什么?

你觉得煤气没关,你一定要起来去看看煤气关了没有。

开车回来,明明已经锁车了,进屋以后,老不踏实,我这车到底锁没锁?

这是属于什么呢?

这是属于人们的压力和心理负荷太大,导致一些行为的反应。

当然,我们说,这种反应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反应如果是偶发性的,易过性的,没问题,但要是重复的出现,那就是有问题了,比如说你老去看这个门锁了没有,回头看了不行,又回来,那就有问题了,这是强迫性的精神障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各类精神卫生疾病非常突出,精神障碍的医药费占全部医药费的1/5,超过了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位居第一。

具体的数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象一下,精神疾患者的医药费比癌症的医药费还要高,比呼吸系统的还要高。

这已经很严重了,更严重的是,专家预计这个比例还得上升,到2020年,精神疾病的负担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也就是25%,而抑郁症是所有精神疾患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年患病率在全世界达到3%到5%,女性是8%到10%。

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最新调查表明,全球目前有3亿左右的人口处于危险的抑郁当中。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显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的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不在抑郁症本身,而在于它无法去识别,它不像感冒,如果是感冒,你嗓子会疼,你会流鼻涕,你会打喷嚏,你会发烧,你就知道,我感冒了,我要去看大夫,看医生。

可是,抑郁症这种东西没有很清楚的指标,你只是说我不快乐,我情绪很低落,我没有这种价值感,我没有快乐,我什么事也不想做,我的工作效率很低,我看书看不进去,看电视看不进去,我不想跟人说话,不想做任何事情,你怎么知道这是抑郁症?

你不知道,你没法鉴别。

所以,有很多的抑郁症患者由于忽略,由于没有及时的识别,导致病情的延误。

根据统计,抑郁症最大的问题是自杀,85%抑郁症的病人有过自杀的念头,大约15%的抑郁症病人会自杀成功,这是很麻烦的。

实际上,抑郁是很好治的,只要吃抑郁症的药,找医生做定期的心理咨询,很好治,但是你没有办法去识别它。

再有,你自己可能得抑郁症,但不好意思说,这不像感冒,说我感冒了,我去看医生,得抑郁症了,你说要看医生,就会有压力,你不知道同事怎么看你,别人怎么看你。

人家会说,这个人得精神病了,神经有问题了。

另外,你所得到心理支持也很少。

国外心理医生非常普及,1000个人里头有一个心理医生,社区里面是配备的,但是现在咱们国家没有,因此有了一些心理问题,不知道找谁去倾诉。

社会上没有这种支持系统,所以很多东西会积压,从而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我了解到有一个女学者,她到瑞典去访问,刚走了五天,上高二的女儿就跳楼自杀了。

家里一直不敢告诉她,过了几个月,才通知她回来。

假如这个母亲有一点常识,她女儿肯定会有一些征兆,母亲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就有可能挽救女儿的生命。

由于她不知道,只觉得女儿不开心,不高兴,小女孩嘛,会有什么心事,也没管,加上自己也忙,所以导致难以挽回的惨剧。

名人由于抑郁症出问题的也不少,大家知道,张国荣就是由于抑郁症跳楼的。

名嘴崔永元为什么离开“实话实说”栏目?

因为他当时有严重的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有人24小时监护。

他当时说,我只有死才能快乐,才能解脱,我不死不行。

最严重的五六天睡不着觉,头痛欲裂,炸开似的,所以,只有轮流看护他,不让他一个人呆着,最后还算不错,后来到外地呆了一段时间,调整回来了。

所以说,这是任何人群都可能发生的疾病,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莱温斯基案件之后也抑郁了好长时间。

抑郁症它问题在哪儿?

就是说,抑郁症严重到能够改变大脑的生化结构,把大脑里面主管积极思维的细胞抑制住,不让你去活动,消极思维占上风,所以你想什么东西都悲观,想什么东西都从负面的角度去想,别人看你挺好,自己觉得一塌糊涂。

抑郁症最可怕的结果是自杀,全球每年有81.5万人死于自杀。

  抑郁症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疾病,我们来看一看它有哪些症状。

第一,行为异于往常,而且这种异常的行为和最近发生的事情有关联,抑郁一定是源于挫折。

遇到比较大的挫折,内心无法排遣,才可能会导致这种情绪,如果什么都走得很顺,还抑什么郁啊?

或者情感出问题了,或者学业不成功,或者提拔仕途受阻,或者家里突然有人得重病,总之,一定是比较大的生活危机引发的。

第二,有持续的症状和伤心的感觉。

第三,感到焦虑、悲观、无助和没有希望。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最后会有自杀的行为,是因为他觉得没希望了,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实际上,我们用正常的眼光看,他可能前途一片光明,但他自己看不见,非常的悲观,对日常事务失去兴趣,原来很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现在没兴趣了;原来很热衷于朋友聚会,现在谁也不想见;原来很喜欢听音乐,现在根本听不进去;原来很喜欢看电视,现在看不进去了。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缺乏快乐,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有意思。

睡眠上也有困扰,或者是睡不着觉,或者是睡不醒,睡眠质量不好;饮食不正常,或者拼命地吃,或者就没有食欲。

疲倦,有自杀企图,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优柔寡断无法做决定,这时候各项功能都在下降,生理症状比如头疼,消化不良、慢性头疼医治无效等。

抑郁症必须同时具备以上症状,而且持续时间两周以上。

那么,抑郁和抑郁情绪是两个概念,比如,抑郁它是一种情绪,这两天我就郁闷,这两天我就什么话也不想说,什么事也不想做,这两天我就觉得委屈,这两天好像大家就跟我过不去,这两天我就觉得我怎么那么倒霉,我怎么那么无能,我怎么那么没有希望,这叫抑郁,这和抑郁症是两个概念。

抑郁是人的正常情绪,是七情六欲之一,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它不是病。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看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

什么叫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在它的宪章当中提到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是整体健康的概念。

以前说什么叫健康啊?

你去体检,体检表一拿回来,各项指标正常,这叫健康,从完整的意义上理解,这不叫健康,健康还包括除了躯体健康以外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际关系和谐,心理上能正确地认知识别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监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主要是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这三个方面。

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都是三种因素交替作用的结果。

  什么叫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你面对紧张、冲突和挫折事件,心里极度地不平衡。

当然这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每个人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理免疫力和调节能力是不同的,同样一件事情落在你身上,可能你没事,落在他身上,就不行了。

最关键的是提升我们的心理调节能力,来有效应对各种紧张冲突和挫折事件,因为我们的应对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生物因素,主要是个人方面的遗传因素,也包括身体健康的原因。

就是说,抑郁症有它的生物基础,就跟一个人的体质似的,你就比较容易得,别人不容易得,为什么?

你遗传基因里可能携带这方面的东西,如果母亲是抑郁型的人格,她的孩子将来得抑郁症的比例是其他正常的人好几倍。

有一些精神疾患,比如说像精神分裂症,这个与遗传的关系就更大了。

此外,生物因素也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比如说这段时间我正好感冒了,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