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0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教学环节

驱动问题

与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能力发展)

环节一初步认识并运用“价一类”二维图试理铁及共重要化合物

你能想到哪步含快物质?

请特这些物质琪写到“价一类“二维图中读速你的感受。

【引入】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用建,你能想到哪些含饮物质?

【组织交流】将你想到的这些物质填写到二维认知模型中,读谈你的感受。

特合生活经验和初中已有知识独之思考合有铁元素的物质。

填写学案,对比运用“价一类”二维图前后的是开,交流感受。

初步认识开运用“价一类"

二维图,发展多角度、有序梳理物质的能力。

发展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环节二

初步运用“价一类”二维图实现物质性质预测功能.

硫酸亚铁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运用“价

类”二维图预

测硫酸亚铁可

能具有的化学

性质并阐述你

的预测依据。

【过渡】上述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在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展示图片】常见含有铁元素的物质与其用途.

【过渡】这些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我们先来研究亚铁盐,以硫酸亚铁为例。

【组织交流、板书】

请根据“价一类”二

维图预测硫酸亚铁可

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

阐述依据。

【追问】请具体举

例说明。

【组织讨论】硫酸

亚铁能与所有的酸、

碱、盐、金属发生反

应吗?

【提问】你将如何

来验证你的预测?

【追问】你将选取

哪些试剂?

说明你的

理由。

【追问】怎么能证

明你设计的实验中物

质之间确实发生了反

应呢?

倾听。

观看、思考。

明确学习任务。

回答:

从物质类别角度分析,硫酸亚铁是盐,能与碱、盐、酸、全属反应。

从元素价态的角度分析铁元素为+2价,既可升高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反应,又可降低具有氧化性与还原剂反应。

举例回答。

思考讨论:

反应发

是有条件的。

初步运用二维认知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发展多角度认识物质的能力。

初步整合从同类别物质的一般性质及从氧化还原的角度预测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方法:

面对一个物质,首先从化学组成上判断该物质属于酸、碱、盐、氧化物等中的哪种类别,再依据每种物质类别所具

有的一般性质测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在找具体反应物时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水等)。

再依据该物质中核心元素所处的价态,依据只能升高则只能做还原剂、只能降低则只能氧化剂、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则既能傲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的原则,预测物质具有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

环节三

初步形成设计物质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

设计实验方

案,验证预测。

阐述选取每

2种试剂的依据是什么,并不断完善方案。

【归纳板书】设计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

【展示】本次提供的实验试剂。

【组织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设计实验,

动手检验。

思考选取依据、阐

述原因,如选取氢氧化钠是为了验证硫酸亚铁能与某些碱反应

回答;

借助一些比

较明显的实验现象。

整理、内化。

观察、思考。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如实验目的:

验证硫酸亚铁能与某

些氧化剂反应;

实验试剂:

氯水和硫酸亚铁;

理论依据:

氯水能与硫酸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用化学用语表示,预期现象:

溶液变色。

师生进行充分交流。

教师追问选择试剂的依据,进一步落实通过“价一类”二维图预测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内化从物质类别及氧化还原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思

路和方法。

发展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的能力。

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实验探究核心素养。

发展运用化学用语表示反应原理的能力,能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发展与同学相互合作和有效交流,能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可以用恰当的形式对实验成果进行表达和展示的能力。

环节四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验证,初步形成预测并验证物质性质

的一般思路。

实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解释现

象,得出结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组织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汇报实验成果。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与预期现象不致的可能原因。

【指导阅读】查阅有关灵敏试剂KSCN的资料,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汇报交流。

分析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现象与预期不一致的原因:

可能被空气氧化。

发现硫酸亚铁与氯水的反应现象不明显的特点,借助资料再

次验证。

对于与预测现象不同的异常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意识到空气中氧气这一天然氧化剂的存在,强化学生从氧化还原视角认识物质性质。

发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环节五

反思研究过程,提炼研究方法,进步形成预测并验证物

质性质的

般思路。

回顾硫酸亚铁性质的研究过程,梳理预测并验证物质性质的一般思

【组织交流】回顾硫酸亚铁性质的预测和验证研究过程,谈谈收获。

通过回顾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等环节概括提炼预测并

验证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进而形成迁移应用的能力。

发展总结、归纳的能

环节六

自主运用

“价一类”二维图实现物质性质的

预测和实验研究.

价一类”二维图体会其对氯化铁性质预测的价值。

【过渡】虽然只研究了硫酸亚铁的性质,但其实它可以代表可溶性亚铁盐这一类物质的性质。

如果想研究可溶性铁盐的性质,以氯化铁为例谈谈应怎样研究。

【组织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预测氯化铁的性质、设计实验方

案并提供相应试剂进行实验验证。

自主迁移应用预测并验证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研究氯化铁。

从学生的交流回答中,教师关注从物质类别及氧化还原两个角度预测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的落实情况,关注学生的表达完整性和逻辑性,适时进行追问,使有关思路和方法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地。

发挥思维模型原型作用,理解其中的本质和原理,概括提炼进行研究物

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发展迁移应用的能力。

环节七

总结提升

以研究氯化铁性质为例再次小结感悟运用价一类”二维图实现无机物性质预测的价值。

【组织交流】回顾硫酸亚铁和氯化铁性质研究的整个过程,再谈谈又有了哪些不同的感受。

回顾、反思、归纳、交流,如掌握了以上思路和方法,就可以轻松地研究其他物质的性质

发展自我反思、归纳提升的能力。

【课堂达标练习】

1、“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是指()

A.铁单质B.铁元素

C.氧化铁D.四氧化三铁

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为Fe3+B、苹果汁含有Cu2+

C、苹果汁含有OH—D、苹果汁含有Na+

3、在含有较多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不发生反应的是()

AMg2+BCu2+CH+DFe3+

4、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ACuSO4BFeSO4CHClDFe2(SO4)3

5、在FeCl3、CuCl2混合液中加铁屑,反应后可滤出固体。

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A只有Fe2+BFe2+和Fe3+

CCu2+和Fe3+DFe2+和Cu2+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核心理念是以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载体,发展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和方法,提升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将具有相同价值功能的亚铁盐和铁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取具有核心价值功能的素材载体FeSO4和FeCl3。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价一类”二维图的内化,通过对典型物质性质的预测、验证的研究学习,辐射到含有该元素的其他物质,提高教学效率,也为后面其他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奠定基础。

2.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学科质和价值功能。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体是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透彻理解并发挥好每一节内容的核心素养培养功能。

不同的教学内容承载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功能价值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侧重的核心素养要求也会不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了如指掌,进行整体设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基于具体知识明线进行教学,又要把握住核心素养培养的暗线进行教学,两线合一提高教学效率。

 

《铁的多样性》学情分析

《铁的多样性》效果分析

用分类思想进行学习,将氧化还原理论贯穿教学始终。

首先,要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铁及铁的化合物有哪些,再用分类法进行分类学习,这样既巩固了分类法学习,又因为使用分类法使学习达到事功倍的效果。

其次,利用氧化还原的理论知识分析亚铁离子与铁离子之间的转化。

学生参与结论形成的过程,发挥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实验不断摸索、思考,促使学生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验前,教师就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亚铁离子与铁离子有什么样的性质,通过分组讨论,预测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并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验证它们的这种性质需要加什么样的试剂。

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而且让一个同学专门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后几个小组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组的做法,大家一起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论证了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

学生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使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得以有效提升。

由此,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还对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锻炼。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不仅应学握某个知识点,更应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化学的学习或研究奠定基础。

《铁的多样性》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联想·

质疑”栏目促使学生聚焦铁元素,初步认识实验室中含有铁元素的物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初步建立含铁物质与其应用的联系。

该节教材以建立无机物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思路为能力主线,首先通过实验探究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角度—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

然后应用建立的方法去自主学习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

最后让学生构建含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且运用转化关系解决真实复杂的问题—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

“联想·

质疑”栏目聚焦铁元素,让学生对含有铁与元素的物质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各类别的含有铁元素的典型物质。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中的存在,到实验室中的试剂,再到生产、生活的应用等多个角度认识含有铁元素的物质,促进学生建立含有铁元素的物质与其应用之间的初步联系。

“活动·

探究”栏目

承载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学生必做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该“活动·

探究”承载核心知识:

亚铁盐和铁盐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思路和方法:

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两个视角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具体思路和基

本方法。

本节教材之所以开始就研究亚铁盐和铁盐(常规先研究铁单质、铁的氧化物等),因为铁盐最能够承载和落实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两个视角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并且亚铁盐和铁盐是高中化铁及其化合物性质中重要的内容。

教材分别从物质类别和铁元素价态的视角,对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进行了梳理;

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分别进行梳理。

考虑到线路板制作中应用到的氯化铁与金属铜的反应,教材在正文中给出了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铁的多样性》评测练习

《铁的多样性》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要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推向深入,也就是“在做中学”。

《铁的多样性》课标分析

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有关主题

本节内容直接对应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中必修课程部分的“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并与“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和“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相关联。

1.对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1)本节直接对应“2.1元素与物质”: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2)本节直接对应“2.4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对于“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1)本节与“1.2科学探究过程”相关联: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

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硏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本节与“1.3化学实验”相关联:

认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初步学会物质检验、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检验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

(3)本节与“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相关联:

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对于“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本节与“5.1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相关联:

认识到化学科学与技术对我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发挥重要作用,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信念。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的不创新和发展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原理、化工技术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二)对应有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本节教学主要促进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中的“变化观念”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发展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实验探究能力、从能对单一物质的性质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发展到能对一组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转化进行多角度的探究。

能针对物质性质及其转化的问题,提出有依据的假设,选取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能应用物质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和探讨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物质及其变化。

具体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如下: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铁的典型代表物。

能分别列举、描述、辨识含有铁元素的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这些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别预测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分别利用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等简单任务的实验方案。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转化路径。

◆能分别根据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