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59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docx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汇总

前言

盐运四海,济千载兴隆,龙腾天下,啸亘古雄风,灯耀神州,照万世繁荣。

剪纸疏镂,描更迭沧桑,扎缬绚丽,染世间铅华,龚扇莹雅,舞岁月绵长。

盐都自贡,历史悠久,文明积淀深厚,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博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景观众多。

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15个点)、省级36处、市级50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9项、市级19项,省级非遗传承人13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省级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4个。

盐、龙、灯、佛、道、儒、扎染、龚扇、剪纸,川剧、杂技、曲艺……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丰富的遗存,凝聚了300万盐都儿女的血肉亲情,让我们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本次摄影展,由自贡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自贡市文物管理局)主办,围绕[定格岁月经典再现]主题,社会征稿与专业摄制并举,以纪实手法记录古建筑的独特风姿,聚焦珍贵文物的沧桑历史,捕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态,以期激发社会各界更多关注文化遗产,营造全社会携手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展览面向全市摄影爱好者征稿,共收到投稿2568余幅。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强调艺术与纪实并重,彩色与黑白共存,历史与瞬间交替,或直抒胸臆大气磅礴,或舒缓细腻娓娓道来,或隽秀飘逸轻灵洒脱;表现力彰显清纯激情四溢,艺术性凝炼厚重热情飞扬。

作者热爱桑梓家园、热情赞美文化珍宝之情跃然纸上,形神兼备地反映了文化遗产的动人风韵和精神内涵。

经精心筛选,取其中100幅作品在此展示,以xiǎng飨来宾。

 

自贡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夫盐,国之大宝也”——《三国志魏志卫觊传》

“盐者,国之重利”——《晋中兴书》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新唐书食货志》

“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元史》卷一百七十

 

中国井盐科技史

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卤有黄卤、黑卤、岩卤之分,盐有海盐、湖盐、井盐之别。

中国盐井生产,始于战国末期,历时两千余年,地跨二十余省。

历代盐工以自己的艰辛劳作、聪明才智、首创精神,发展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中国古代深井钻凿技术、采卤输卤技术、天然气开采和制盐技术,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为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

中国古代井盐科学技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记载着神州大地的文明,是世界科学文化宝库的珍品,熠熠生辉,光耀千秋。

 

盐矿种类

四川盆地储集的盐矿资源极为丰富,它的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三叠系岩层中,盐矿的种类有:

一、黄卤

陆相沉积物,分布于侏罗、三叠纪(原侏罗香溪统)砂石,距地表600米左右,呈液态,含盐分约13%,因含有较多的氧化铁,所以呈黄色。

二、黑卤

海相沉积物,分布于三叠系嘉陵江石灰岩,距地表约800米以上,呈液态,含盐分18%,因含有有机物和硫化物,所以呈黑色。

三、盐岩

海相沉积物,分布于三叠系嘉陵江石灰岩,距地表约900米以上,呈固态晶状,含盐分25%,因常与石膏等共生,所以呈灰白色。

海盐

海盐生产,起源于五六千年以前的宿沙氏煮盐,分布于我国沿海除上海以外的10省区市。

21世纪初,中国海盐产量已达到2600万吨,占我国盐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复州湾盐场

复州湾盐场建于1850年,地处辽东半岛西南沿海,占地175平方公里,素有“百里银滩”之称,是以海盐生产为主,集盐化工生产和水产养殖业为一体的国家大型盐业骨干企业,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南堡盐场

南堡盐场建于1956年,地处唐山市以南的渤海之滨,占地面积300平方公里,是以盐为主,盐、化、养综合发展的国家大型企业。

21世纪初,年海盐生产能力近20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场。

井的起源

中国井的起源很早,据考古资料,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掘出了井。

甲骨文中有“井方”,“帚井”之词,其中井字沿用至今。

人工挖掘井时期

盐井钻井技术,经历了人工挖掘井时期、顿钻凿井时期、现代钻井时期。

人工挖掘井时期的井盐生产者,主要用锄、chuí锤、chā锸、sì耜等铁工具破土碎石,挖掘井盐,以lù辘lú轳、jú桔gāo槔等将土石提取出地面,以石、木、砖等材料构筑井壁,开出的盐井为大口盐井,深度一般为数丈至数十丈;采卤器为皮囊与木桶,用辘轳、绞车或以人力直接提取。

卓筒井

卓筒井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自贡、乐山、遂宁,是11世纪以后四川井盐生产的主要方式。

卓筒井是一种全新的、有别于大口井的新型盐井,它的钻探工艺技术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套管护井法、单向阀提捞法三个方面具有世界级的原创性成果,成为世界古代科技成果的瑰宝。

燊海井

shēn燊海井凿成于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工程历时三年,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采用中国传统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

该井井口直径约为11厘米左右,井深1001.42米,是一口以产天然气为主兼产黑卤的生产井。

曾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日产黑卤14立方米,烧小圆锅80余口。

木质井架(天车)

燊海井木质井架(俗称天车)高18.4米,是由几百根圆杉木经辊工从下而上捆制而成,主要用来提捞汲卤。

天车有四个脚,顶上架设天辊,地上有地辊(天辊和地辊起定滑轮作用),四周拉12根风miè蔑稳固井架。

人工踩架

人工踩架由6根圆木架设而成,是锉井的重要设备。

踩架顶上安装有花辊子(用作绕蔑绳),下面正对井处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duì碓头通过连环、miè蔑绳和锉井工具相连,工人6至8人分成两组,每组3或4人同时踩上踩板,利用杠杆原理,碓头翘起,锉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冲击,如此反复击碎岩石,同时不断向井下灌水,将击碎的岩石混合成泥浆,用“扇泥筒”将泥浆提出。

锉井的主要工具:

下锉吊挽连环、梃子、把手、蒲扇锉、扇泥筒等。

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

1835年,自贡大安地区的shēn燊海井凿达1001.42米,这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燊海井的开凿成功,标志着中国古代顿钻凿开技术已臻完善,是人类钻井史上的一块丰碑。

中国历代井深表

时间

凿井深度

折合今制深度

东汉公元25-220年

临邛有火井,深六十余丈

138.24米

唐公元618-907年

陵井…深八十余丈

248.80米

宋公元960-1279年

蜀…地凿深至六七十丈

184.32-215.04米

明1368-1644年

浅者五六十丈…深者百丈

155.50-331米

清乾隆时期1736-1795年

老双盛井…井深160丈

513米

咸丰时期1851-1861年

德盛井…井深1045米

1045米

光绪时期1875-1908年

长发井…井深1119米

1119米

民国1912-1949年

双龙井…井深1250米

1250米

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

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

制盐的主要原料为黄卤、黑卤、盐岩卤三种。

燃料为燊海井自产的低压天然气。

制盐的灶型采用圆锅灶,又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

灶笠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

制盐工艺共分为四大流程:

一是提清化净。

将卤水排放入圆锅中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

二是提取杂质。

三是下渣盐、铲盐。

最后是淋盐、验盐。

燊海井生产的原盐氯化钠含量高、水份低、杂质少,具有外观色白,干燥、泡菜不生花等特点。

 

中国井盐赋

作者:

宋良曦

天人互成为xián鹹cuó鹾,百味之祖乃食盐。

宿沙煮海波,大舜歌南风,管仲正盐jiā筴,李冰创井盐。

夏禹王列盐为贡品,周天子以盐祀祖先。

盐与国用家需成通灵之物,盐与人类生息结不解之缘。

 

溯历史长河,观沧海桑田。

炎黄先民,茹毛而饮血;华夏先辈,觉味而知咸。

叩问天设之玄机,解读地藏之秘卷。

牧羊女酌流识盐脉,猎鹿人寻迹探盐源;得凿地汲卤之启迪,获熬波出素之灵感。

一泉流白玉而致利贯天下,万里走黄金而达福祉人间。

中国井盐,肇始四川。

地跨大江南北,时越两千余年。

其积厚流广之技艺绵延不绝,其累玉堆金之文化世代承传。

秦汉以降,盐井开凿甚苦,修治亦难。

靠鍤锄掘地,树楼架采卤,伐柴薪煎盐;汲井而岁gǔ榾榾,出车以日连连。

至张道陵斩毒龙,诸葛亮瞰盐井,高焰飞煽于天垂,火井沉荧于幽泉。

遂将此法传天下,釜底无薪火自燃。

宋仁宗庆历年间,新盐井问世川南。

苏东坡称为筒井,陆放翁誉作海眼。

用huán圜刃凿山之术,创顿钻凿井之法,开绳式机械钻井之先河,谱探索地下奥秘之新篇。

到清中叶而集大成,至自流井而臻大全。

选定井位犹如慧眼独具,开凿盐井实为技艺精湛;井下打捞堪称囊中取物,蒸云煮雾可谓神妙奇幻。

昔日之百里盐场,灶房鳞次而栉比,井架接踵而摩肩;河道中盐舟云集,山野上jiǎn筧管蜿蜒。

不战而嚣声贯耳,不雨而云雾蔽天。

凿千米之盐井,垒百仞之盐山。

人以是聚,国以是富,造就千载饮誉之盐都,绘成大气磅礴之画卷。

 

宏哉壮哉!

世界科技之jù鉅制;雄乎伟乎!

人类文明之奇观。

蜀盐说

作者:

苏轼

自庆历、皇祐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音环)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pìn牝mǔ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

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桶致水数斗。

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无人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