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83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9 大小:30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9页
亲,该文档总共2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2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感情。

学会合作交流。

 

二、阅读教学指要: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

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小说《安恩和奶牛》、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从而使之更加热爱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

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

 

《安恩和奶牛》通过真实的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细腻丰富的心灵世界,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仁爱之心,安恩的形象,饱含作者的敬重之情。

这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

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时吐字清楚,读音准确的习惯。

明确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热爱读书,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1、先抛出一个问题:

文学是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各抒己见。

……

2、又抛出一个问题:

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

大多数学生说变成水,也有学生说变成春天。

老师总结:

如果说“雪融化了会变成水”是自然,是物理,那么“雪融化了会变成春天”,就是诗意,就是文学……

3、给出例子,让学生了解文学并不高不可攀,她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摸。

A、太阳公公感冒了,他的脸好白好白,没有一点儿血色……太阳公公戴上了小松鼠送的红帽子,喝了小猪送的姜汤,重重地打了个喷嚏,脸又红了起来。

B、《眼里的秋天》

咬一口苹果,秋天是甜的。

掰一瓤橘子,秋天是酸的。

剥一粒栗子,秋天是香的。

捡一片枫叶,秋天是红的。

摸一朵棉花,秋天是软的……

现在,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这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的一扇门,他将引领大家徜徉一片神奇快乐的园地。

大家想不想进入这扇大门?

明确:

(想)

板书: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面对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

说出自己由题目引发的疑问。

如:

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

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过渡: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2、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

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

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强调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3、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此为全文和整个第4段的中心句)

(三)初读课文,整理脉络

第一部分(1——2)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3——4)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引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怎样划分,怎样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用正楷钢笔字抄录: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3、复习本课生词,准备生词练习。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体会文学的深厚的内涵,理解文学阅读的意义。

2、学习本文优美、丰富、含义隽永的语言。

(一)复习检查

1、做生词练习。

2、齐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一部分(1——2)

1、女生读地第一部分,男生思考:

既然本文要为我们青少年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可为什么这一部分却围绕“门”展开?

“门”在这里含义是什么?

明确:

这两段文字是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作铺垫)

“门”的含义是指世界上种种未知的领域。

2、文章的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比喻。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3、对待这些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

第1段:

“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徘徊。

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4、第2段用了“只要……,只要……”句式,揭示打开“门”的条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5、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3——4)

1、仔细默读第二部分,找出并划下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写写精彩在哪里?

(自己分析、自己品味、自己赏析),呆会儿交流。

①第3句: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赏析:

既是排比,又是比喻。

把优秀文学作品比作“缩影”、“心声”、“风俗画”、“结晶”,从不同侧面表现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

比喻和排比结合,具有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②第5句: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赏析:

排比、反复结合。

由“历史”到“社会”,由“自然”到“人生”,由大处到小处,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

③第7句: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赏析:

反复、排比(加强语势)。

句式齐整,由实到虚,“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个“一种”,四个“积累”,十分有力地阐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④第10句: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赏析:

对立的概念,深刻的内涵,一语破的,道出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

(指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知识,而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

⑤第12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赏析:

“优秀”不可良莠不齐。

全文中心句,阐明了文学的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怪不得人们说文学即人学,文学与做人的关系密切。

表现人是文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影响人是文学的功能之一,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人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熏陶。

2、齐读第二部分。

(3——4)

3、标上句数。

(共13句话)

试着给第4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①句)文学的特征。

第二层:

(第②——④)文学的内涵。

第三层:

(第⑤——⑧)文学的功能。

第四层:

(第⑨——⒀)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4、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文章结尾用简洁的语言回应题目,收束全文。

(三)讨论

这篇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课外收集你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标题,谈谈这些标题好在哪里?

(即语文书P4第二题)

明确:

这篇课文的标题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标题醒目;二是恰当地运用了比喻;三是设置了悬念;四是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

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课外收集好的标题略,好在哪里略。

(四)总结课文

文学是我们真诚而忠实的朋友,它把我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光,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同学们,勇敢地踏进这扇大门,在这片文学的园地里,只要你辛勤耕耘,定会摘到累累的硕果。

(五)布置作业

1、以“我心中的文学”为题,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结合语文书P4第一题)

2、《为你打开一扇门》课后练习中说: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请你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至少5个,写清作品及相应的角色)

(六)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门————文学之门

议论大门    →     初识大门     →    打开大门

↓                 ↓                  ↓

(1、2)由门谈起    (3、4)打开文学之门的意义  (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教学反思

 

二、繁星

巴金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品味优美的文学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2、懂得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思考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观察兴趣,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一、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

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二、整体感知:

1、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

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2、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3、(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

月夜

4、(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

星天

5、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

   爱     但也爱

6、朗读总起句

7、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

(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③)“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

……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

    亲切

2.学习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

(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

  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④)“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

(读句子:

……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

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

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

  更亲切

四、作业:

如今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

你能自学领会吗?

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

请将你自学第三段的内容写出来。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听朗读。

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

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段写得好吗?

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

(板书:

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

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

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

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

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

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课堂完成)

8、自我评价:

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二、作业:

 A、练习:

一、二B、《训练册》

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时间地点情景感受

从前家乡庭院密密麻麻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南京菜园群星密布朋友(烘托)

如今海上舱面半明半昧睡在母亲的怀里

教学后记:

 

三、冰心诗四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

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

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

(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问:

《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主题?

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

(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

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

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

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

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

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写在练笔本上。

3、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

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

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

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

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

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为例,

 问:

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

4.投影句子比较:

  

A: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

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

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

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

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

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1、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二。

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母爱温暖宽广

《纸船》纸船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芽儿泪泉、血雨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人艰辛、牺牲(奋斗精神)成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