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9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版 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x

教师版4高2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方法

(1)看图—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2)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

(3)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最低点。

(4)看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①实例:

条件

其他条件一定,反应速率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条件一定,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图像

 

1实例:

条件

其他条件一定,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缩小气体容器的容积),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条件一定,增大气体容器的容积(减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图像

 

条件

温度、气体容器的容积都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气体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分别在较低温度下,和较高温度下反应,气态反应物的压强都逐渐增大的,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图像

 

 

【经典例题】1.速率--时间(图1、2)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如N2+3H2

2NH3+Q建立平衡后加热对速率的影响如图1。

2.浓度--时间图2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如A+B

AB反应情况如图2,此类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关系。

3.全程速率--时间图3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下情况如图3,解释原因:

AB段(v渐增),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渐增,导致反应速率的渐增;BC段(v渐小),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迸行,溶液中[H+]渐小,导致反应速率的减小。

故分析时要抓住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认真探究。

(图3)

4.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4)

常见形式有如下几种。

(C%指产物百分数;B%指某反应物百分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任一条件如:

使用催化剂或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都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这种图像的折点反映了速率大小——T(P)高低;水平线高低对应平衡移动方向。

(a用催剂,b不用)

(T2>T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T2>T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P1>P2,正反应为体积减小)

(P1>P2,正反应为体积增大)

5.恒压(温)线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有:

(图5)

6.速率——温度(压强)图6,这类图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隐含时间因素的速率——时间图,二是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时间图。

以2SO2(g)+O2(g)

2SO3(g);△H<0为例,v-t(P)图如。

v-t(P)图:

**(图6)

7.其它如图在一定条件下,将X、Y按不同的物质的量比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和Y的转化率(α)与起始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X)/n(Y)]的关系如图7,据此可推知X、Y的反应式系数比为3:

1。

(图7)

如图8曲线是其它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表示v(正)>v(逆)的点是3,表示v(正)

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二、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概念:

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够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

特点:

(1)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2)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同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但把反应物的转化率较大(大于95%)的反应作为不可逆反应。

表示方法:

采用

来代替反应式中的====,一般向右的反应规定为正向反应,向左的反应规定为逆向反应。

如:

注意:

1、

2、

3、

2、不可逆反应:

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如:

H2的燃烧:

酸碱中和:

生成沉淀的发应:

生成气体的反应:

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点睛:

能量转化类型互逆;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思考1:

对于不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吗?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考2:

什么是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三、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类比:

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蔗糖为例)

开始时:

平衡时:

结论:

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我们以CO和H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molCO和0.01molH2O(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CO+H2O(g)

CO2+H2

开始浓度0.010.0100

一段时间后0.0050.0050.0050.005

如图:

 

归纳:

反应开始:

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一定时间后:

肯定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浓度不变,生成物浓度也不变。

思考: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了?

1、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点:

(1)“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

v(正)=v(逆)。

(3)“动”:

v(正)=v(逆)≠0

(4)“定”:

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及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

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点睛:

(1)化学平衡状态,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一定条件”一般指的是“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等

(3)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状态。

(4)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浓度保持恒定”

(5)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即v(正)≠v(逆),直至v(正)、v(逆)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点睛:

(1)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v(逆),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生成速率,而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2)各物质的浓度和质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四、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化学平衡移动结果

浓度

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浓度↓,比原来大

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浓度↑,比原来小

生成物浓度↑

生成物浓度↓比原来大

生成物浓度↓

生成物浓度↑比原来小

压强

体系压强↑

向气体体积↓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比原来大

体系压强↓

向气体体积↑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比原来小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比原来高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比原来低

点睛:

1;V平衡移动看反应速度,速度增大则反应向速度快的一方移动

2;T平衡移动看温度,温度升高则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则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

3;K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看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平衡性正反应方向进行。

若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4;C平衡移动看浓度。

反应物浓度减小则正反应速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物浓度升高则正反应速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P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一般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B)。

2升温;②改变生成物浓度;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加压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2NO+2CO=N2+2CO2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3.设C+CO2

2CO-Q1,反应速率为υ1;N2+3H2

2NH3+Q2,反应速率为υ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A)。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

(C)υ1增大,υ2减小(D)υ1减小,υ2增大

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如图2-1-1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C)。

(A)①④(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5.煅烧硫铁矿产生二氧化硫,为了提高生成二氧化硫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B)。

(A)把块状矿石碾成粉末(B)向炉内喷吹氧气

(C)使用Fe2O3作催化剂(D)降低体系的温度

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O2

2SO3反应,现控制下列三种不同的条件:

①在4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②在400℃时,2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③在3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问:

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②_;正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③___。

7.对于反应

,采取下列措施时,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压强如何变化?

(1)缩小体积;

(2)保持体积不变,通入惰性气体He;(3)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惰性气体He。

【答案】

(1)加快

(2)不变(3)减小

8、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例7、在一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

解析: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即减小压强),假如化学平衡不移动,则各种物质的浓度都应是原平衡时的一半,但现在生成物B的浓度却是原平衡的60%,这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移动,A的转化率升高,所以化学计量数b>a,又由于B的物质的量增加,B的质量增加,物质B的质量分数必然增大(因为总质量保持不变)。

故本题应选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