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1496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18′—108°

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

该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

同时大明山也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区域之一。

区内地貌复杂,土壤为赤红壤,微团粒性和渗透性较好。

气候条件多样,森林植被茂密,为众多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根据大明山气候特点,原生植被群落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现植被类型主要是以马尾松—桃金娘灌丛为主。

通过观测,山脚森林由于人类大面积栽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和生态结构植被,但植被生长良好,覆盖较好,但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森林植被优势种为马尾松,灌木层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则有铁芒箕。

  如今,大明山低海拔处退化的生态系统植被正处在恢复当中,处在马尾松先锋林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山原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天,我们在武鸣县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纬23度31分28秒,东经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

在样方面积为10_10㎡的观察内,我们主要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乔木调查表:

灌木层调查表:

草本层调查表:

层间层调查表:

乔木层的建群种是马尾松,郁闭度大约为

  0.5左右,层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层的优势种是桃金娘,郁闭度大约为

  0.38左右,层高

  0.2至

  2.0米左右。

  草本层主要代表植物为铁芒箕,其生长活力旺盛,郁闭度大约为

  0.1左右,层度多在

  0.1到

  0.6米左右,且多数处于孢子期。

  层间植物多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类。

层高遍布整个植物样方。

  6月17日,我们来到广西弄拉自然保护区。

弄拉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马山县东部,以古零镇为中心的喀斯特石山区,与大明山的不同,这里是由白云岩、龙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黑、棕色石灰土,有石漠化。

土壤淋溶等现象,属峰丛洼地型地貌。

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5公里,保护区总面积

  8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43.7%。

该保护区也是石灰岩地区适生树种造林技术推广示范区,该地石山区原生植

  植被类型属于,其中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

其中保护区海拔最高山峰为766m。

弄拉林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在保护区中有许多用材林、经济林和农作物。

蕴藏的生物种类较多,同时由于土壤性质特点,不利于植被的生态恢复,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原生态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植物,包括内容如下: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

  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

大都为草本,少部分为木本。

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

其中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蕨、乌蕨等。

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

种子的胚有两枚子叶。

  植物体各异,叶脉网状,花的各部多为五数。

保护区内包括的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豆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芸香科、蔷薇科等。

  单子叶植物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

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茎及根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叶一般为单叶、全缘,叶片与叶柄未分化,或已明显分化,井常有叶柄的一部抱茎成叶鞘。

区内包括的单子叶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龙舌兰科等。

  在保护区的山脚树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多为人工种植的用材树种,有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在山脚优势种主要是顶果木、狗骨木、围涎树、任豆、肥牛树、墨西哥柏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约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岩山地区,由于坡度变陡,植被开始发生变化。

主要的优势群落变成灌木层,优势种为老虎刺,还有吊丝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树、相思树、苦楝树等。

  海拔大约500m左右,山体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没有高大的乔木。

优势种是芸香科的芸香竹。

其他为五节芒、粽叶芦等。

这些植被都表现为矮小、茎细,适应土层薄的地方生长。

  因为石山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且总量较少,土壤堆积在石缝中,为提高存活率和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获取更多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在此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这在整个石山地区都比较普遍。

我们并没有到达入核心区,老实说该地区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经恢复成石山地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其中山顶以壳斗科青岗栎为建群种,而山腰以下则栽种较多的竹子、菜豆树、龙眼等经济林与用材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已经成为石山地区资源立体化应用的典范,对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护区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

保护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这些阔叶林水源涵养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进行科考等项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月18日,我们来到上林县,该县位于大明山的东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上林地区的大明山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植物种类。

我们跟随老师从山脚一路行走一路学校认识植物,直到到达海拔650米的缓冲区。

  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

  植被在山地垂直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

理论上大明山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事实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200-1400m以上的为山顶矮曲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明山现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

海拔200m以下多为人工农业植被,如:

水稻、玉米、甘蔗等;

  200-500m是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岗松等次生灌丛及少量的次生沟谷雨林;

500-800m主要是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阔叶混交林;

  800-1000m分布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局部的针阔混交林;

1000m以上为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及山顶苔藓矮林。

  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未能登上山顶。

但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发现大明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八角林。

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植被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将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人类的长期活动,会导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

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在四天的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植物实习报告2一、实习目的

  1、透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透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好处

  1、透过实习能够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能够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潜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潜力具有重要好处。

  三、实习收获透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

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

此刻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

  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

是教与学的互动;

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潜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用心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潜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

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植物实习报告3

  1、前言透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

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用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好处:

实习目的:

透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潜力。

  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

  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搞清_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习好处:

透过实习能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透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透过实习能够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利用野外实习能够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

  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用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

2021年5月20日至2021年5月25日;

2021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

5月20日~5月25日:

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

  6月29日~7月3日:

南_带植物公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

花卉公园;

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

湛江地处北回归

  线的南侧,为南_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

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_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

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贴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资料:

5月19日:

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5月20日:

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观察与识别。

  5月21日:

常见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2日:

山地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3日:

常见农田杂草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4日:

鉴定与整理标本。

  5月25日:

休息。

  6月30日:

热带经济植物种类识别7月1日:

了解当地种苗培养技术,参观花卉市场。

  7月2日:

红森林生态调查,参观渔港公园。

  7月3日:

温习寸金公园,校内植物的鉴别。

  7月4日:

植物鉴别考试,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识别,对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制作方法。

包括:

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整理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

  农田杂草的物种调查:

学习和掌握植物样方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

  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借助《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后期整理:

学习干制标本的后期制作,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整理。

  3、实习结果与分析:

到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内、南_带植物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

  2021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实习,对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考察,选取了寸金公园、森林公园、南_带植物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

透过这次实习,我们不论在知识面,还是在野外的生存潜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对_带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其中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园处于湛江市区内,座落在赤坎区西侧,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的_带园林式公园,是市区内保存得较有价值的“植物王国”。

2021年5月20日至2021年5月21日两天,我们分组对寸金公园的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

在寸金公园的两天考察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踏查,对公园里的植物进行全面的辨认,记录植物名称用途,且进行了全面整理。

进行了两天的寸金公园考察后,我们认识了寸金公园内众多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其植物分布:

公园里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道旁主要是高大树木,譬如棕榈科的砂糖椰子,油棕,乔木类的大叶榕,萍婆,黄葛榕,石栗等等。

湖里有睡莲,水棉等水生植物,阴暗潮湿的斜坡上长着密集的草本植物,蕨类……在这两天中我们也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压制标本。

透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寸金公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用途如下:

桃金娘科:

桃金娘,全株药用,果可食用和酿酒。

使君子科:

榄仁树,观赏植物,种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药,树皮与幼叶可作为染料。

棕榈科:

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绿化观赏树。

苏木科:

洋蹄甲,木材供农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绿化树。

苦楝科:

桃花心木,木材作农具及舟车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绿化观赏。

  考察完寸金公园后,我们去考察广东省湛江东海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我们听取有关人员作详细介绍和观察室内的红树林的模型、看到东海岛红树林的构成过程的录像对红树林进行了解。

  “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源于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能够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_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红树林是陆地过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

  “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

而海岛红树林是“海上森林”。

由于不同红树林种适应滩涂土壤条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阶段不同,各个种都有特定生长区域,分布在滩涂的不同部位,在滩涂平面上构成与海岸带相垂直的生态序列。

透过考察调查,我们得知红树林有红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白骨壤等品种。

  在2021年5月22日至2021年5月25日,我们还分别对森林公园、校周围植物进行了考察。

在这几天的考察中,认识了印度紫檀、金银花,虎刺梅,野生猪笼草等等。

6月30号我们对南_带植物园进行了考察。

导游带我们快速踏查了南_带植物园,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

绞股蓝,疯痳树,指甲花等。

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工培育品种,而且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品种,如印度紫檀、印度第伦桃、澳洲坚果、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听到音乐会跳舞的跳舞草,世界最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等等。

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个性是森林公园的植物、南亚植物园的奇花异果,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都不断称奇,都伫立在它们面前不想离开。

我们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匆忙,很多植物还没深入了解,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的异同,进而了解它们所属的科属的特征。

  透过这次实习,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科,因为它十分常见,又喜欢吃豆类食物。

从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

常有根瘤。

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

花_,5基数;

花萼5,结合;

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

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

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

荚果。

种子无胚乳。

  农田杂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周密的调查、细心的调查,我发现农田作物与杂草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

作物叶变黄,被虫子吃。

杂草分布过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生长状况不良。

我觉得,适当的除杂草、除虫能改善作物和杂草、昆虫之间的营养关系,缓和竞争关系。

这样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产量,更好的质量。

  标本的压制。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内含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1)标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项有:

①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

②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

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

  ③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④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⑤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

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整理干净后再压制。

  ⑥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

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⑦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

  2)标本压制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

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

在最初的几天,个性要勤换纸,每一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为止。

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

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项我们没有注意到,例如大叶片能够剪成几部分,大的果实可切成片,因此我们组几乎没有大叶子标本,大的果实没有切片,整个压制,干燥不了,发霉坏掉了,或不敢要植物的果实。

  压制过程,我们并没有对标本进行继续修剪,霉烂清除得也不够。

放假时,标本已基本干燥,但偏逢上南方的雨季,我们都回家去了,标本再没换过纸,一些标本因此坏掉了,但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4、实习收获和感受:

这次实习我们到达了预期目的,虽然说有点辛苦,但收获匪浅。

  透过农田杂草物种调查综合实验,进行农田杂草样方调查,农田杂草物种调查;

我大体上认识湛江周围的植物,尤其公园中的植物;

学会了透过辨认植物的科属,进而辨认植物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

在实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

培养了初步的野外工作潜力和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在野外工作中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潜力。

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品质。

提高观察潜力,动手潜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我还了解到:

每一种植物既有与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为这样我们能够透过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辨认它们,例如:

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气味:

木麻黄有退的鳞叶;

对于同一科的植物则能够透过比较法来分辨,例如短长鱼尾葵可透过是否是簇生来区别:

椰树树杆比假槟榔树杆光滑和节间较短等;

透过对湛江植物分布的观察能够得出亚然带地区的植物埀直分布规律:

阔叶林——灌木林——草甸区——水域;

对于采集标本必须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可持续地采集。

  整个过程,我一向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从没有把实习当作旅游,而是认真对待。

在实习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作记录,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请教老师。

采集植物回来以后认真辨认和压制标本,记好实习日记。

实习中,我认识了200多种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红森林的作用:

红树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环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

红树林生长茂密,根系发达,相互交错,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保护堤坝基围。

红树林能净化水源,防止赤潮发生。

丰富渔业区,这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腐生植物带给了栖息地。

药用价值:

因富含单宁,它有收敛、止血等作用。

食物利用:

海桑果实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经处理可食用、作软饮料等。

  旅游业开发:

由于红树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等。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透过植物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的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

透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