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05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x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

中药鉴定学教案1

课程名称:

中药鉴定学

授课对象及时间:

一年级中药

授课题目(章节)黄连、川乌、草乌、何首乌

教具:

药材(原、饮片)

基本教材:

中药鉴定学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对上述药材的观察

掌握:

①以上药材的来源、入药部位、性状鉴别熟悉:

①附子的几种加工品

②白芍的多品种

③何首乌的性状、

①川乌草乌的区分

技能目标:

辨认药材

态度目标:

爱惜药材工作严谨

教学重点*、难点#

*①以上药材的性状鉴别、入药部位

②味连、雅连、云连的区分

③川乌、草乌的区分

教学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

1目视课堂,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

2检查学生预习和复习情况

①提问、过桥、

3实物辩认辨认上述药

4精讲点拔:

黄连的性状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产地:

云南、广西等

采收加工:

味连

 ①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单枝长3cm~6cm,直径3mm~7mm.

② 表面医学教育网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上部残留棕色鳞叶或叶柄残基。

③ 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或橙红色,木部金黄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棕色,有时空心。

④ 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略呈圆柱形,长4cm~8cm,直径0.5cm~医学教育网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多为单枝,较细小,长2cm~5cm,直径2mm~4mm.表面棕黄色。

有“过桥”,折断面较平坦,黄棕色。

  均以粗壮、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

川乌

【性状鉴别】

  ① 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基,长2cm~7.5cm,直径1.5cm~4cm.

  ② 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

  ③ 质坚实,不易折断。

  ④ 横切面粉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

  ⑤ 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草乌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块根。

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

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

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气微,味辛辣、麻舌。

何首乌

【性状鉴别】

 ①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5cm~15cm,直径4cm~12cm.

 ②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

 ③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④ 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⑤ 气微,味微苦涩。

 

查标补标检查认药情况检查显微认识情况

课程练习

1、何谓过桥、

2、川乌、草乌性状异同

课后作业:

1、味连、雅连、云连的区分

2、解释“云锦状花纹”

教学后记:

本节有大毒药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有毒性的中药,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毒性中药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绝对禁止工作中出现差错。

 

中药鉴定学教案2

课程名称:

中药鉴定学

授课对象及时间:

一年级中药

授课题目(章节)白芷、防风、独活、当归

教具:

原药材、饮片

基本教材:

大专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性状特征,达到能准确辨认药材,并能熟练区分

掌握:

(1)白芷、防风、独活、当归的性状鉴别

(2)技能目标辨认药材

熟悉:

白芷、防风、独活、当归的鉴别

了解:

远志的炮制态度目标爱惜药材工作严谨

教学重点*、难点#

*白芷、防风、独活、当归的性状辩认

教学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

1目视课堂,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1

2检查学生预习和复习情况

1、提问2、杭白芷的断面特征

3观看药材、白芷、防风、独活、当归

4精讲点拔

教学步骤

白芷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产地:

浙江、四川

性状:

长圆椎形,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支根痕有的排列成四纵列,质坚实粉性。

形成层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

气芳香,味辛微苦。

防风

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产地:

东北、内蒙

性状: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

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顶端有茎的残痕;根部外皮皱缩而粗糙,有不整齐的纵皱及细横纹,除散生污黄色的横长皮孔外,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也随处可见。

质松而软,易折断,断而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

气微香,味微甘。

独活

来源: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的干燥根

产地:

四川、湖北

性状:

本品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

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

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隆起的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

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皮孔。

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课堂练习:

分组检查辨认药材情况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

1蚯蚓头

2当归的三部分

②独活的气味?

板书设计:

白芷:

杭白芷方楞形、疙瘩丁四列、粉性大。

川白芷胡萝卜形

防风:

“旗杆顶”或“蚯蚓头”“扫帚头”

独活:

灰褐色、质硬、特异香气微麻舌。

当归:

归头、归身、归尾三部分,质韧。

有浓郁香气,味甘苦。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较多,但是学生对药材学习尽头很浓,通过课上练习及提问,学生基本掌握主要内容。

中药鉴定学教案3

课程名称:

中药鉴定学

授课对象及时间:

中药一年级

授课题目(章节)前胡、川芎、柴胡、防风、蒿本

教具:

药材、

基本教材:

中药鉴定学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能辨认药材的特点

掌握:

前胡、川芎、、柴胡、防风的性状鉴别和科属

技能目标区分前胡和柴胡

熟悉:

了解:

蒿本药材的辩认

态度目标认药积极爱惜药材

教学重点*、难点#

*前胡、川芎、柴胡、防风的性状辨认

教学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

1、目视课堂,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1

2、检查学生预习和复习情况5

提问:

①说说伞形科的科特征②何谓蚯蚓头

3、药材辨认

4、精讲点拔

 

前胡的鉴别

  【性状鉴别】

  白花前胡

  ① 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医学教育网圆柱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但支根多除去,长3cm~15cm,直径1cm~2cm.

  ② 外表黑褐色至灰黄色,根头部中央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部有密集的横向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纹及横向皮孔。

  ③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可见一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小油点,木质部黄棕色。

  ④ 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紫花前胡

  ① 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无纤维毛状物,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基部残留。

  ② 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油点少,放射状纹理不明显。

  均以根粗壮、皮部肉质厚、质柔软、断面油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医学教育网

防风

  

【性状鉴别】

  ① 根呈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cm~30cm,直径0.5cm~2cm.

  ②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

  ③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④ 体轻、质松,易折断。

  ⑤ 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

  ⑥ 气特异,味微甘。

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浅黄色者为佳。

 

川芎 

【性状鉴别】

  ① 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cm~7cm.

  ② 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③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

  ④ 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药材川芎】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柴胡的鉴别

  【性状鉴别】

  北柴胡

  ① 呈圆锥形,常有分歧,长6cm~15cm,直径0.3cm~0.8cm.

  ② 顶端多常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

  ③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④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

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⑤ 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① 根较细,多不分歧。

  ② 根头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

  ③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明显的横向疣状突起。

  ④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⑤ 具败油气。

  均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

 

藁本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状鉴别]:

藁本

(1)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

(2)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及残根。

(3)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状。

(4)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3①前胡的断面、油点、气味比较

②川芎的鉴定要点

③柴胡的鉴别要点

5、总结本次药材重点、难点

6、辨认观察药材

7、查标和补标

课程练习:

(1)辨认以上几味中药

(2)口述川芎、柴胡、防风的鉴别要点

板书设计:

前胡:

根头部中央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部有密集的横向环纹,

川芎:

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防风:

“蚯蚓头”

蒿本:

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较多,学生通过看标本,掌握良好

课后作业:

(1)何谓“蚯蚓头

(2)川芎与蒿本的异同点

中药鉴定学教案4

课程名称:

中药鉴定学

任课教师:

金月茹、匙钊、王亚静

授课对象:

中药班

授课题目(章节)龙胆、秦艽、丹参、紫草

教具:

药材、

基本教材:

中药鉴定学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

龙胆、秦艽、丹参、紫草药材辨认和科属来源

技能目标:

辨认药材讲述黄芩为什么中空的原因

熟悉:

紫草中软、硬紫草的区分

态度目标:

认真认药爱惜药材

了解:

甘肅丹参与丹参的工区分

教学重点*、难点#

(1)龙胆、秦艽、丹参、紫草的辨认

(2)黄芩的组织为什么中空

教学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

1、目视课堂,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

2、检查学生预习和复习情况

3、精讲点拔:

丹参

来源:

唇形科丹参干燥根

产地:

河北、山西、江苏等;

性状鉴别 

1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

长10cm~20cm,直径3mm~10mm.

  ②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

2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呈放射状排列的黄白色导管束。

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粗大肥实,直径0.5cm~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质坚实,断面较平整。

略呈角质样。

  以条粗壮、色紫红色者为佳。

紫草 

来源:

紫草科多年剩草本新疆紫草或紫草的干燥根。

前者为软紫草、后

者习称硬紫草

软紫草:

新疆

硬紫草:

主产东北、华北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秋季为好;忌用水洗

新疆紫草(软紫草)

 ① 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cm~20cm,直径1cm~2.5cm.顶端有时可见分歧的茎残基。

②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十余层重叠,易剥落。

3体轻,质松软,易折断。

4 断面呈同心环层,中心木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5气特异,味微苦、涩。

 紫草(硬紫草)

① 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2cm.

② 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

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离。

③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

  

  均以条粗大、色紫、皮厚者为佳。

龙胆

来源:

龙胆科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产地:

龙胆:

东北等、称关龙胆

坚龙胆:

云南、四川等、称川龙胆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

性状鉴别

  ①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cm~3cm,直径0.3cm~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

② 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cm~20cm,直径0.2cm~0.5cm;

  ③ 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

④ 质脆,易折断。

  ⑤ 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中心有数个筋脉点(维管束)。

⑥ 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

  表面无横皱纹,表皮膜质,易脱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或黄棕色,

木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均以条粗长、色黄或色黄棕者为佳。

秦艽

【来源】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产地】多为野生,亦有家种。

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四川等地。

小秦艽分布华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

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等省,

小秦艽主产河北、内蒙古和陕西。

  【性状】

  秦艽:

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

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

表面棕黄色。

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

断面黄白色。

4辨认药材

5、总结本堂课重点、难点

6、查标和补标检查认药情况

板书设计:

丹参:

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老根外皮疏松,常呈鳞片状剥落。

断面疏松,可见呈放射状排列的黄白色导管束。

栽培品:

粗大肥实,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质坚实略呈角质样。

紫草 忌用水洗

软紫草: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十余层重叠,易剥落。

质松软,中心木质部较小,

硬紫草:

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

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离。

木部较大

  

龙胆:

根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断面中心有数个筋脉点(维管束)。

味甚苦。

 坚龙胆:

表面无横皱纹,表皮,易脱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或黄棕色,

木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秦艽:

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

气味苦、微涩。

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

质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

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表面棕黄色。

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

课堂练习:

观察标本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叫多,通过观察标本,以及课上练习,学生基本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