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21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3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

2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的内容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利数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3、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掌握它,你们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很多时候我们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生进行数手指活动:

生伸出两只销售,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并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你满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生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数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根据学生回答,师在黑帮上贴一面国旗。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领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

(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的过程相似)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有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材第4、5页上的各种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三、认读1-10各数

教师领读各数

四、用数学

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书来表示呢?

学生用数说身边的事物。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事物的数量,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的数量。

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科书第6、7、8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

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

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

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

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

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

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

“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

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

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

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

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

(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

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

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

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随意比较)

2.操作。

(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

梨片有几个?

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

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

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

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4.操作。

(“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

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二单元

位置

本单元帮助学生学会辨别:

上、下、前、后、左、右。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适合学生又便于操作的情境,使学生一方面能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空间方位,另一方面又能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学生在本阶段对空间方位的知识具有需求性,且学生认知看空间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所以教材把有关空间方位的认识安排到本册,并按照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来编排。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从中感悟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课时

上下、前后

教材第9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

3.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多媒体课件、交通情景挂图、小动物贴图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谁最机灵,我们就奖他一个“机灵星”。

2、师喊口令,生快速反应。

小脚向上跳一跳;

小脚向下蹲一蹲;

小脚向前走一走;

小脚向后退一步。

3、(奖励“机灵星”)师:

刚才的口令中我们做了很多和“上、下、前、后”相关的动作。

今天我们还将围绕“上、下、前、后”来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师:

这是我们武汉市的长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

谁能说说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2、教学“上”、“下”

(1)你能看图说说汽车、卡车、火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师小结:

在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而且还用到了“上”、“下”这两个词来说明这些物体在什么位置。

(2)师:

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说它们的之间的位置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在…的上(下)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轮船的上面;

卡车在汽车的前面,汽车在卡车的后面。

(3)引导思考: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

但是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

就拿火车来讲,一会它在上面,一会却又在下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由于参照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位置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火车、汽车…)

对,火车、汽车…都在轮船的上面。

3、教学“前、后”:

(1)看到最上一层的小汽车、大卡车和公交车。

谁在最前面?

谁在最后面?

你怎么判断出小汽车在最前面的?

(2)你能用“前、后”来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学生继续用“…在…前(后)面”来准确描述。

(3)师:

公共汽车的前面是什么?

(小汽车、卡车)

对,小汽车和卡车都在公共汽车的前面。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教室里面上、下、前、后、的物体关系。

2、做一做:

以教室座位为例,听口令做动作。

请…前面的同学站起来,…后面的同学举手。

3、摆一摆:

先听教师口令摆语文书、数学书和铅笔盒;

同位之间互相发口令、摆物品。

4、找“前后”:

a.3位小朋友面朝黑板,说出前后、中间是谁;

b.再背对黑板,说出前后、中间是谁;

c.为什么有小朋友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

(小组讨论)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这四种位置。

我们要说一个人在前面,还是在后面,要看他和谁比较,和不同的人或物体比,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

上、下也是如此。

上、下、前、后

主题图

…在…的上面…在…的前面

…在…的下面…在…的后面

左、右

教材第10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1.让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左、右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多媒体课件、水果卡片

铅笔、橡皮、文具盒等学习用品。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1、活动一:

认识汉字“左”“右”

认识这两个字吗?

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你们真棒!

那么多同学都认识。

你们刚才举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你能用右手做什么?

2、活动二:

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

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可以帮助你做什么?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经常需要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好一件事情。

其实,在我们身上还藏着许多左、右这样成对的好朋友,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3、活动三:

“找朋友”游戏

原来我们身上有这么多是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

我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

说哪指哪,看谁的反应快、指的准。

4、活动四:

找位置

(1)师:

请每位同学分别拿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擦和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摆在课桌上。

(铅笔、橡皮擦、数学书)

(2)师:

最左边是什么?

最右边是什么?

从左数,数学书在第几个?

(3)师:

拿出铅笔,把橡皮擦放在铅笔的左边;

再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的右边;

把语文书放在铅笔的右边、数学书的左边。

问:

说说铅笔的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

5、活动五:

找邻居

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的邻居是谁,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教师解释“邻居”就是指你的前后、左右的同伴)

二、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指明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2、提问:

我们都是伸出的右手,可为什么我们的右手看上去是反着的?

是我们伸错了右手?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为什么?

因为我们之间是面对面的。

当两人面对面的时候,同时举起的右手,看上去是相反的。

三、巩固练习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和今天学习的“左、右”知识有关?

2、完成练习二第4、5、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铅笔、橡皮、笔盒图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数的加减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

3、能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通过情境演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1-5各数,并掌握1-5的加减法。

6、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12课时

1-5的认识

教材第14-16页,第18页练习三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顺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4、利用课件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能认识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5、使学生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使学生掌握1-5基数的含义。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出示课件)

1、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它的数量的。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看到的事物的数量是多少

3、小结

同学们摆出的圆片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5。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们能根据老师摆出圆片的个数,从你们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找一找,看谁找的对。

3、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

A、出示点子图,你们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B、师:

5前面的数是几?

C、同桌间互问互答。

(3)数一数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数学知识。

2、猜数游戏

1-5五个数内,有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还可能是几?

3、摆一摆,说一说

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灯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桌说说:

你摆得是什么?

用什么摆的?

用了几个?

4、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这5个数吗?

自己先来试一试,在教材上描红,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5、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认识1~5

12345

课堂反思:

比多少

教材第17页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6题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课件,猴子、桃、梨和香蕉图片若干

一、创设情境

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

一共有几种水果?

它们各有几个?

怎样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

观察摆放的图形,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梨、几根香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3=3

①师:

小猴可喜欢吃桃了,可每一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桃吗?

生回答,出示图片

②师:

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不多不少,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同样多,可以用“=”表示。

3=3)

③教师教读“3=3”

(2)教学“3>

2”

方法同上,告诉学生:

3比2多,可以用符号“>

”表示。

教师教读“3>

2”这个式子。

(3)教学“3<

4”

方法同上,让学生说一说“<

”的形状,与大于号的对比。

(4)区分“<

”“>

”和“=”

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

”和“=”的方法。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

”和“=”?

②以游戏形式,熟记三种符号。

看谁写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写出相应的符号

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总结归纳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来表示。

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四、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完成第17页“做一做”。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4、开放练习

有1、2、3、4、5、=、<

、>

这八张数字或符号卡片,用这些卡片组成不同的式子。

3=33>

23<

4

等号大于号小于号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第几

教材第20页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题

1、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主题图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星期日,科技展览馆有一个大型展示会,其中,有很多模型是中、小学生设计制作的,你们想去看吗?

2、出示排队买票图

吴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