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40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 13.docx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ver13

1.0目的

明确SMT钢网检验项目及标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稳定,延长钢网的使用寿命。

2.0范围

适用于焊膏印刷钢网和印胶钢网的设计和制作。

3.0内容

3.1材料、制作方法、文件格式

3.1.1网框材料

钢网边框材料可选用空心铝框或实心铝框。

3.1.2钢片材料

钢片材料优选不锈钢板。

3.1.3张网用钢丝网

钢丝网用材料为不锈钢钢丝,其目数应不低于100目,其最小屈服张力应大于35N/cm²。

3.1.4封胶

在钢网的正面,在钢片与丝网结合部位及丝网与网框结合部位,必需用强度足够的胶水填充所用的胶水应不与清洗钢网用的清洗溶剂(工业酒精、二甲苯、丙酮等)起化学反应,并适合机器清洗要求。

3.1.5制作方法

客户有要求的按客户要求执行,无要求按此指引进行。

3.1.6文件格式

由RD提供产品的GERBER文件,拼板方式为整板并标注尺寸范围。

3.1.7钢网Gerber确认

钢网Gerber做好之后由工程师确认过后,再通知供应商制作。

3.2钢网外形及标识的要求

3.2.1外形图

钢网尺寸(单位MM)

 

 

 

 

钢网类型

网框尺寸

胶水内侧到网框的距离

网框厚度

可开口范围

备注

大钢网

550*600±3.0

最大70

30±1.5

330*380

 

3.2.2PCB位置要求

一般情况下,PCB中心、钢片中心、钢网外框中心需重合,三者中心距最大值不超过3.0mm;PCB、钢片、钢网外框的轴线在方向上应一致。

3.2.3钢网标识内容及位置

钢网标识应位于钢片T面的左下角(如图一所示),其内容与格式(字体为标楷体,)如下:

第一行:

前面为产品编号,中间为名称,后面为版本号

第二行:

钢网尺寸及厚度。

第三行:

制造日期。

第四行:

厂家生产流水号等

3.2.4钢网标签内容及位置

钢网标签需贴于钢网网框边上中间位置,如图二所示,标签内容需有机种名称、板名(TOP或BOT)、版本、制造日期、相应的PCB编号。

3.2.5MARK点

钢网B面上需制作至少6个对角MARK点,钢网与印制板上的MARK点位置绝对一致。

MARK位置周边1mm内不能有其它过孔、测试点等,Mark点表面要求尺寸在1.2~2mm之内。

对于激光制作的钢网,其MARK点采用双(上下)表面烧结的方式制作,蚀刻钢网彩用半刻加黑处理,大小如图三:

 

3.3焊膏印刷钢网开口设计(所有单位为MM)

凡灌胶产品IC引脚PITCH大于0.8MM以上时,锡膏印刷厚度不会导致产品短路、连锡等问题时,钢网厚度按0.15mm进行制作,并按下面要求进行开孔。

常规焊盘在保证内距时,可视焊盘大小(与标准大小元件相比较而言)做适当的内切,内加或移动处理。

1当焊盘内距小于标准内距时,如焊盘大于标准焊盘,则采用内切方式;如焊盘小于等于标准焊盘则采用外移方式.

2当焊盘内距大于标准内距时,如焊盘大于标准焊盘,则采用内移方式;如焊盘小于等于标准焊盘则采用内加方式.

一般常用CHIP元件内距如下:

10201元件的内距为0.23-0.25mm;

20402元件的内距为0.40-0.50mm;

30603元件内距为0.70-0.85mm;

40805元件内距为1.0-1.20mm;

51206元件内距为1.60-2.0mm.

钢网开口参考设计

3.3.1Chip料元件的开口设计:

 

3.3.1.10402元件

开口尺寸:

电阻:

防锡珠或焊锡过多X、Y方向切1/3或四角外切成圆形。

电容:

按1:

1开孔。

3.3.1.20603、0805、1206具体尺寸比例如下

开口尺寸:

防锡珠X、Y方向内切1/3

3.3.1.31206以上元件

开口尺寸:

一般不做防锡珠,按1:

1开孔。

3.3.2SOT、SOJ封装元件

3.3.2.1普通三极管

 

开口尺寸:

X1=XY=Y1+0.15mm

3.3.2.2四脚SOJ极管

 

开口尺寸:

内焊盘或外焊=B1+0.15、X1=A1,大焊盘D1内切30%

3.3.2.3SOT143

开口设计与焊盘的关系,如下图:

 

开口尺寸:

X1=X、Y1=Y+0.15mm

3.3.2.4SOT223

 

开口尺寸:

焊盘大于元件按1:

1开孔,元件与焊盘大小一致按:

X1=X、Y2=Y+0.15,Y3=Y1+0.15mm

3.3.2.5SOT252、SOT263、SOT-PAK、SOT-D2PAK类器件,各封装的区别在于下图中的小焊盘个数不同,开孔按以下的方式进行。

 

开口尺寸:

X=X1,Y1=Y+0.15~0.2,架桥0.4~0.5mm,A1、B1内缩0.1mm

3.3.2.6SOT5、6封装

 

对应尺寸关系:

X1=X、Y1=Y+0.15mm,两边Y方向外焊盘同扩0.15mm.

3.3.3晶振

 

开孔方式:

内外引脚倒圆角,X方向内缩0.05mm.

3.3.4排阻

开口设计与焊盘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开口尺寸:

W1=W-0.1mm.L1=L+0.05mm.

3.3.5周边型引脚IC

 

开口尺寸:

Y1=Y-0.1X1+(X2)=XX2=0.15~0.2mm

3.3.6双边缘连接器

 

开口尺寸:

X按1:

1开孔,Y+0.15mm

3.3.7BGA开孔规则:

 

开孔尺寸:

1.27pitchΦ0.50—0.68mm

1.0pitch开口Φ0.45—0.55mm

0.8pitch开口Φ0.35—0.50mm

0.5pitch开口Φ0.28—0.31mm

3.3.8QFNIC

 

开口尺寸:

钢网厚度0.12mm,元件接地加存0.02mm,开阶梯0.14mm。

接地十字架开0.45~0.5mm.A、B各内缩0.1mm防锡珠。

接地引脚按1:

1开孔,非接地引脚:

Y1=Y+0.1mm.X1=X-0.05

3.3.90207电阻、二极管、保险管。

 

 

开口尺寸:

X两边加0.1,Y方向外焊盘加0.2mm

3.10、连接器:

开口尺寸:

引脚寬内切0.1mm,長加0.15~0.2,固定腳寬X、Y外加0.2mm。

3.4印胶钢网开口设计:

3.4.1CHIP开0.18mm圆柱体二极管、0207电阻、圆柱体二极管局部加厚0.25mm

 

开口尺寸:

长条开孔宽度为内距的30-35%最小不小于0.28MM,长度为焊盘宽度的1.1倍

二极管开孔宽度为45%~55%,长度为焊宽度的1.1倍,圆孔开口不小于0.5MM

3.4.2小外形晶体

3.4.2.1SOT23、SOT223.

 

开口尺寸:

长条形W宽度为内距的30-35%最小不小于0.28mm,长度1:

1,圆孔D直径不小于0.6mm。

3.4.3SOT252

 

开口尺寸:

长条形宽度开口为A1的30-35%不小于0.3mm,圆孔直径不小于0.6mm

3.4.4SOT5、SOT6、SOT143

 

开口尺寸:

长条形W宽度为内距的30-35%长度1:

1.1,圆孔D直径不小于0.6mm

3.4.5SOIC:

 

开口尺寸:

阶梯钢网,钢网取0.18mm,开口厚度为0.25mm.直径为两排IC脚内距的30-35%,圆孔跟引脚安全距离为≥1MM两孔的内距离安全距离≥1MM.开孔后的总长L为IC总长度的80-85%。

3.5钢网检验(使用钢网检验台进行检验)

3.5.1网框尺寸

检验标准(单位:

mm,以下同):

见钢网制作表

3.5.2网框底部平整度

检验标准:

无曲翘

3.5.3中心对称性

检验标准:

PCB中心、钢片中心、钢板外框中心三者需重合,相差不能超过3mm,三者轴线角度偏差不超过2°。

3.5.4MARK点数量

检验标准:

参见3.2.5,不能少开。

3.5.5钢网张力

检验标准:

张力值应在35N/cm~50N/cm的范围。

3.5.6钢网开口

检验标准:

使用SMT模板制作要求表检验钢网开口方式,并用百倍放大镜检查开口有无毛刺。

修改记录

版次

修改日期

修改内容

1.1

2014-3-8

修改检验标准

1.2

2015-1-26

增加钢网开孔厚度要求

制定

审核

核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