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74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书馆设计》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有门厅、目录厅出纳台、各种阅览室、多功能厅,休息处和静电复印室等。

(2)书籍贮藏部分:

有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等。

(3)书籍内业部分:

有采购、编目、典藏及装订修复室等。

(4)行政办公部分:

有传达值班、馆长、党政、财会和会议室等。

(5)其他公用部分:

有卫生间、小卖服务部,开水房以及走廊、电梯等公共交通设施。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点,面积指标及有关等级规范

1特点:

本图书馆建筑属高校校极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除进行科技知识传播和文化思想教育外,还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2面职指标:

本校在校师生约2000人,根据1980年教育部制定的《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中规定:

书库藏书量约40万册,属中型规模的高校校级图书馆,其建筑面积规定1.8m2/人。

所以本馆建筑面积3600m2左右。

为考虑多种功能需要和今后发展前景,现增设多功能厅300—350m2。

因之需相应扩大或增添若干辅助面积,如休息厅、小卖部、厕所、储藏室、按待室等,所以建筑面积相应增加到4200m2~5000m2。

3建筑等级及有关规范

①建筑等级:

一般中型图书馆属二类建筑物,其使用年限按50年~100年考虑。

②耐火等级:

二类建筑物的图书馆,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③采光等级:

阅览室和装订修复间为Ⅲ圾,其窗地面积比为1:

5;

其他一般用房为IV级,其窗地面积比为1:

6;

而闭架书库、门厅、走廊、楼梯间、厕所和储藏室等定为V级,其窗地面积比可为1:

10。

三、图书馆建筑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

总的原则应符合“适用、经济和美观”。

具体体现在:

房间面积合适、空间关系协调、环境条件良好,且结构、构造和施工等要简单、合理而且方便。

1、藏书部分——书库设计

(1)藏书空间按其不同的收藏管理图书和为读者服务方式可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三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辅助书库是存放常用的、急需的参考书、工具书和最近出版新书、其特点是流动快速,借还频繁,所以常以半开架管理形式,方便读者自己选择,持证借阅。

此辅助书库最单独设置,但应与同层阅览室毗连相邻,其间隔墙上还可开设玻璃窗口或工作柜台,这样。

借还书籍和管理工作更为方便。

阅览室藏书,其室内书架可分散成周边式或凹室式布置,也可集中于一个区段成单层式或带夹层式书库,这些书籍的管理形式可用开架式或半开架式。

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的设计方法,可参考以下基本书库和普通阅览室的设计要点。

(2)基本书库又叫总书库或叫主书库,是图书贮存的最主要部门,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要求,设计时应仔细推敲。

周密考虑。

基本书库储藏量大,类型繁多,综合性强,有些书籍流通频繁,因此,所有书籍要按规定地点分层,分区贮放。

管理形式一般为闭架。

(3)基本书库平面位置。

首先要与目录厅出纳台密切相连,以便读者查检目录后即可借书外出。

还要对新书内业部分设置专用的出入口,且直接相通,以便新书人库上架或由提升设备把书籍运送到各楼层。

书库或出纳台附近要设有典藏间,以便管理和检索图书卡片和图书目录登记账本。

(4)书库平面布局和书架排列。

首先要有利于朝向、采光、通风和缩短提书距离,同时也要考虑结构型式和柱网尺寸的合理和经济性。

(5)书架高度与书库层高之间的关系是:

开架书架高度为1700~1800mm。

闭架书架高度为2000~2200mm,因此,书库层高≧书架高度+楼板层构造高度=2500mm(约)。

按规范规定:

书库内净高不应低于2400mm,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低于2200mm。

有时当各层阅览室层高较低(采用无梁楼盖),书库也为多层空间时,为使书库和阅览室二者在各楼层上能方便地直接相通,或因功能需要两者能灵活地相互调配使用,二者层高可取值相同,所以书库与阅览室层高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书库二层高=阅览室一层高

书库三层高=阅览室二层高

书库一层高=阅览宣一层高

(6)书库结构形式是图书馆设计的重要课题,不仅因其荷载重,主要是结构支承方式非常特殊,在多层书库中其类型有:

①叠架式(即书架承重式):

其各层书架位置上下相同,荷载传递是由上层书架→中层书架→下层书架→楼、地板层。

各书架层间的纵横通道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甲板铺设而成,这小方甲板荷载也是支承在书架的支柱上。

这种多层叠架,每个藏书空间内不得超过三个书架层(即内含两层甲板)。

②层架武(即楼板承重式):

其书架一般采用活动式,可随意移动位置,其荷载传递是由书架→楼,地板层。

有时也采用二阶层高固定的钢书架,此时要在书架边侧安置一些移动式小梯,以便登高取书。

③分层叠架式(即混合承重式)其上下层书架位置固定,并叠架传其荷载于楼、地板层,上下层书架层间也是铺设甲板作通道,甲板荷载仍支承在书架支柱上。

当书库为多层空间,这种形式多次重复出现,即上下层书架→楼板层,再次上下层书架→楼(地)板层,即为分层叠架式。

④悬吊式(即屋顶或楼板悬挂书架):

其上下层书架位置相同,且务必由钢材组成。

其荷载传递是屋顶(楼板)下吊上层书架下吊中层书架下吊下层书架,各书架层间的纵横通道也是铺设甲板,甲板荷载也由书架支柱支承。

这种类型的空间高度也不得超过三个书架层(即内含两个甲板)。

以上四种书库结构类型,请设计人自行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各自设计方案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7)楼层书库内设固定式工作钢梯,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800mm,踏步宽不应小于220mm,踏步高不应大干200mm,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楼层书库内应设有书籍提升设备,达四层时不宜少于两套,六层以上书库可另设专用电(货)梯。

提升设备是小型、简易可自制的,一般由运输箱,电动机,变速器和电动辘轳等组成(请参阅《建筑设计资料集》

(2)第307页)。

这些电机设备荷载不重,可固定于局部加厚楼板或特制承重小梁处。

其垂直运输通道平面净空尺寸约为1.0~1.1米正方形。

提升设备如能运行到主楼顶层,为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运送图书,则更为实用、方便、省力和利用率高。

(8)书库外墙和窗户,要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建筑等级来确定其构造、面积和形式,窗户一般宜采用竖向条形的狭长窗,并正对两书架间行道,既要避免遮光,也要防止直晒,一般东,西墙不宜直按开窗。

(9)一般书库均设有两个安全出入口,并安装防火门。

书库尽端要设安全疏散楼梯。

直通室外。

(10)书库应有良好的室内环境功能,要能满足防晒、防漏、防潮、防尘、防虫和防火等要求。

(11)书库内书架排列间隔代号名称标示图。

(12)书库内书架排列各部通道最小宽度,详见表3-3。

表3-3书库内书架排列各部通道最小宽度(单位:

m)

名称

代号

常用书架

非常用书架

开架

闭架

主通道净宽

a

1.50

1.20

1.00

次通道净宽

al

0.75

0.60

挡头通道净宽(即靠墙走道)

c

行道净宽

b

0.80

注:

(1)表中主通道宽度仅限于不设水平自动运输设备条件下使用

(2)双面书架深度按450mm计算

2、阅览部分——各种阅览室设计

(1)平面位置:

阅览室在图书馆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它和读者关系最为密切,使用人数最多,其总面积占全馆之首,且读者在内阅读时间长,是辛勤的脑力劳动场所,因此要将其安放在最良好的或最合适的位置上,要求有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要朝向良好,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避免眩光,且通风换气流畅。

(2)空间尺寸:

阅览室的开间、进深尺寸应满足在开架、半开架和闭架等不同管理方式下,家具设备均能合理布置。

开间尺寸常用4.8~6.6m,进深尺寸常用6.0~7.8m。

层高尺寸,一般认为:

超过50人不低于3.8m,超过100人不低于4.2m。

其净高尺寸,不低于3.6m。

当设有夹层书库时,其层高尺寸不低于5.0m。

阅览室内桌椅家具和书架的布置决定其开间尺寸参数,查相关资料。

(3)各种阅览室设计的具体要求:

①报纸阅览室:

因读者流动量大,尽可能靠近底层,井专设对外出入口,便于闭馆期间

单独开放。

在室内一角落要分隔出小工作室,并对内设工作窗或服务台。

②期刊阅览室:

此室位置在多层建筑中宜适中,既方便阅览,又方便管理,且要与装订修复间和书库联系方便。

③学生阅览室:

因其使用人数多,面积较大,宜集中于1~2个楼层内,再分成若干间布置。

④教师阅览室:

内设较多的参考书,藏书一般开架。

另外此室虽面积不大,使用人数不

多,但以较为重要,在位置上要给以优越条件,要求周围环境幽静、没有干扰,并有休息场

所。

若有条件,此室局部范围内可用轻质隔断间隔出研究室或研究厢,集体研究室房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单人研究厢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6m2。

⑤特种阅览室:

主要为缩微阅览和珍善本阅览。

可按需分若干小间:

有目录、出纳台、资料室和阅览室,相互联系方便。

此室的环境功能条件要求较高,如温度、湿度、采光等,所以房间朝向以北和南向为宜,避免西晒。

3、目录厅,出纳台

(1)目录厅和出纳台应紧密相连,且靠近门厅。

当二者处于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2)目录厅有时可设计成开敞式空间,但为管理要求,出纳台处需设有隔断(如卷闸门),这些设施要满足开启方便、关闭严密、构造牢固,且不影响读者借还活动。

(3)出纳台前要有足够面积以便于读者办理借还书手续,此活动区的深度应不小于3m。

出纳台内要留有足够的工作人员活动余地,以及存放读者借书卡片柜、运书小车和临时存放书籍的书架等设备面积。

(4)出纳台应毗连基本书库设置,二者之间应有方便的水平和垂直通联系。

在水平交通联系时,二者地面标高尽量要求一致,如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

10的坡道。

采用垂直交通联系时,书库内工作梯与提升设备应尽量靠近出纳台。

(5)出纳台宽度不宜小于0.6m。

(6)目录厅,出纳台与书库和阅览室在剖面上的位置关系,详见图3—5,

4、采编用房

(1)采编用房的位置应和读者活动区分开,井与典藏室、书库和书刊外入口有便捷联系。

(2)采编部分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顺序,可分组置于几个房间内进行,最后由典藏人员验收。

分别将书籍、卡片入库上架。

(3)由于打字机噪声较大,则可在打字机上或工作台上设隔音罩、挡板等以减少干扰。

(4)采编用房近邻要有供临时存放卡片,帐本等文具物品的储藏柜或小储藏室。

5、装订修复间

(1)此室应与期刊阅览室、书库有方便的联系。

(2)此主要求光线充足,并设有机械通风装置。

室内要设上、下水道和加热电源。

6、复印室

(1)为使读者能快速、方便地搜集图书资料,本馆复印室对师生服务,所采用设备一般为静电复印机。

(2)本室需布置出纳台以供读者办理登记、付印、交款等手续。

(3)本室地点位置要方便读者。

7、多功能厅

(1)本厅内设讲台、小储藏室、机房等。

除进行学术活动、展品陈列外,在节假日尚可开展文娱活动,所以应满足放映幻灯、录像等要求。

(2)本厅应与同层休息廊、小卖部、厕所以及其他可对外的房间,如会议室、接待室等联系便捷,以便观众休息、活动。

(3)多功能厅堂使用面积定额是每座不小于0.8m2,所以本厅堂可安放300人以上席位,要单设出入口,以满足人流安全疏散,又可便于闭馆期间单独使用。

(4)多功能厅为满足观众的视、听要求或便于开展其他文娱活动,此室内跨中不宜设立柱子,所以此室宜布置在建筑物顶层。

(5)机房:

为放映电视录像而设置。

8、门厅

门厅是读者出入必经之地,人流频繁,但并不集中,所以而积不必很大,设计时要考虑能满足较多功能,如验证、告示、收发、监理,陈列新书等。

根据其管理制度设置必要的岗位,房间和相应的设备。

门厅可直通传达值班室,并一般包含主楼梯在内。

9、读者休息处

(1)供读者中途休息、社交、饮水和吸烟等活动用。

(2)设计上可同时采用专用休息厅和楼梯处加宽式过厅,或室外小阳台、大平台等处理手法

(3)休息处除安设桌、椅、饮水设备外,还可适当安放报架和图片、新书展览橱窗等。

10、卫生间

(1)图书馆内宜分别设置公用卫生间和专用厕所。

(2)卫生用具按使用人数计算:

男厕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女厕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各厕所均设洗手盆,每60人设一具;

公用卫生间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3)男女厕所不必每层都设,也可仅设于低层部位。

要求其给排水管道左右、上下集中,并尽量避免影响邻室墙身的干燥。

(4)公用卫生间要设有前室,且其地面低于走廊。

(5)专用厕所仅供书库和内业工作人员使用,内设大便器、洗手池、挂衣钩等,其位置邻近书库,但不得设在书库内。

11、电梯

(1)按设计规范规定;

“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公用载人电梯”,故本馆宜设置公用载人电梯一台。

(2)所设电梯规格建议采用:

载重量Q=10kN,乘客人数约14人,速度V=1m/s;

井道净空尺寸B×

L=2200mm×

2150mm;

机房净空尺寸B1×

L1=4000mm×

4500mm;

门洞用双扇推拉门,门宽尺寸为1100mm;

电梯顶层高H1=4500mm,底坑深=1400mm,无隔声层。

以上尺寸仅供设计参考。

四、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设计

1。

总体布局的原则

(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按照人流和书流的活动路线,合理分区分层的安排房间并使各相关房间之间取得有机的联系。

(2)各主要用房的平面位置,要满足上述“设计要点”中所提出的环境条件要求,如朝向、采光和通风等。

(3)建筑布局和空间组合要紧凑、合理、简洁、经济,尽量缩短交通路线,提高平面系数,加大房间进深,选择合适的楼层数量,节约占地面积,减少管道线路和室外工程。

(4)建筑结构布置要合理、经济、要有简洁的平面空间形式。

结构传力体系明确。

柱网尺寸统一合理,开间尺寸尽量一致,以便减少构件规格的型号。

(5)空间组合要考虑建筑造型艺术,要对其内部空间处理、立面形式、体型组合、体量大小,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和协调等问题,均仔细推敲,妥善解决。

2总体布局的方法

总体布局是从全局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和组织安排建筑物室内外空间,其常用的方式有:

(1)分散式:

即把几个功能不同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书库、各种阅览室、书籍内业以及多功能厅等分成几个大体块,分散铺开,用连廊、过厅、楼梯间以及行政辅助用房,把那几个大体块相互连接起来。

(2)集中式:

即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安排在一个独立的体块中,并按要求分层布置,如底层设目录出纳厅、书库和书籍内业。

楼层设各种阅览室及一些办公用房。

顶层安置大空间的多功能厅。

(3)混合式:

是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

既有高大的主体,又有低矮的裙房相与连接,二者之间又往往夹着有假山水池、绿化的内庭院。

3平面布置的形式

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是指各用房之间采用的联系方式,常见的形式有六种:

(1)走廊式

(2)套间式

(3)大厅式

(4)单元式常以楼梯为中心,布置几个使用关系密切、功能设备完整、房间组合紧凑的成组用房,构成一个独立的基本单元。

再将这种单元重复联立地组织几个,即可形成一个较大的建筑物。

(1)庭院式或内天井式房间拟以走廊形式或套间形式联系,但主要特点是在各组房间之间插入一个内天井。

(2)混合式综上所述,近代,我国图书馆建筑常采用混合式平面布置,即大多数房间仍以走廊式为主要分层布置,在个别区段则按套间式布置,如门厅→目录厅出纳台→书库,有时,又根据功能需要布置一个以大空间为主的大厅式,如多功能厅周围绕以休息厅、接待室、讲台、机房、小储存间等,还有在主体大楼与裙房之间脱开,中间设庭院或天井。

4建筑空间的组合

(1)中型图书馆主要用房的组成和功能关系应合理;

(2)本馆主要组成用房应满足方便的活动路线;

(3)空间组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读者借还书的过程要简单、方便和快速,以及阅览室的环境要安静、舒适。

②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要内外有别、互不干扰。

图书馆对外服务部分即为读者活动场所,如书籍借还、报刊阅读、资料复印、以及多功能厅的活动等。

而内业工作,是指采购、编目、加工,一直到书卡典藏入库,这应与读者区明显隔开。

③处理好“静”与“闹”的关系一要保证读者学习环境的安静,尤其是各师生阅览室,读者在内停留时间长,要刻苦钻研、深思阅读,应清静、安宁、富有浓郁的学习气氛。

而书籍借还、期刊装订、资料复印、多功能厅观众活动以及休息和集散等处均属于“闹”区,应与上述“静”区适当分层、隔离。

④处理好“过矮、过高”与“正常“空间高度的关系——这是图书馆建筑的特点,又是其设计的难点。

五建筑设计各阶段主要问题及详细进度

1。

方案草图阶段(比例不限,可用单线条表示)

本阶段要求完成建筑设计的方案草图。

参照下面提出的三个平面示意图参考方案,学生可根据任务书的要求,通过参观实习,学习有关资料,经过对方案的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定一个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调整,作出平面草图,然后,提交指导教师批改审定。

方案阶段的具体任务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本建筑物在总图上的具体位置,主入口朝向,主楼与裙房的布局。

(2)根据各用房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要求,先分区(主楼区、裙房区),再分上、下层后分段(先分左、右边,再分南、北朝向)。

按活动路线安排各房间的具体位置,同时考虑室内主楼梯、室外疏散梯、载人电梯以及书籍提升设备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安排。

(3)初步定出主楼框架柱网的布置,以及各用房房间的墙身和走廊等具体位置。

(4)在总图场地位置的选择和建筑平面的布局中,均要同时考虑到建筑体型和立面形式2扩初底图阶段

从此图开始,务必要用制图仪器,按比例绘制图样,是为以后正式图纸打下基础。

本图具体做法:

在指导教师披阅的方案草图基础上,再次修改、补充和调整,直到正式方案完成。

各图样的绘制方法和具体要求详见国家制图标准及参阅第一章有关部分。

3正式图阶段

根据教师批阅后的底图,由学生自己修改更正,然后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铅笔、按比例绘制正式图三张。

(不得用描图纸、针管笔绘制)。

4编写建筑设计说明书

检查、修改、完善正图后,根据设计任务书中具体要求,编写说明书,另用纸张书写成文,装订成册。

(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