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13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docx

安盛欣煤业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报告

 

山西大同矿区安盛欣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防止自然发火专项设计

 

编制单位:

通风部

2016年5月15日

规程、措施会审签字表

措施名称

矿井防止自然发火专项设计

审批地点

调度会议室

会审时间

编制人

王同国

2016-4-3

审批意见:

同意按本设计贯彻执行,并补充意见如下:

1、矿井施工期间严格按照《矿井初步设计》延接消防洒水管路,并安装好三通阀门;

2、加强日常洒水灭尘工作;

3、及时喷浆封闭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大巷等揭露煤体;

4、每年及时与大同市军事化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总经理

调度室

总工程师

生产技术部

安全副总经理

安全监察部

生产副总经理

机电信息部

机电副总经理

通风部

通风助理

项目部

矿井防止自然发火专项设计

一、矿井概况

1、位置

山西大同矿区安盛欣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张家湾村西北2km处,行政区划隶属大同市南郊区,东距大同市约20km,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2°58′39″~113°00′11″

北纬:

40°07′11″~40°08′16″

井田中心位置地理坐标:

东经:

112°59′28″,北纬:

40°07′43″

2、交通

该矿东距大同市约20km,南距109国道约0.4km,距高山铁路专用线约1km,其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3、瓦斯等级

根据晋煤安发[2007]319号文《关于大同市所属223座矿井2006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原南郊区高山镇陈家窑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4m3/min,CO2绝对涌出量为0.54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4m3/t,CO2相对涌出量为2.34m3/t。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

4、煤尘及自然倾向性

据2009年12月1日由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出具的3、4、8、10、11号煤层煤自然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各煤层煤的自然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级,自然倾向性为容易自然。

各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

5、地温

井田内地温仅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按地温梯度每百m增高3°C,为地温正常区。

本区内矿井均未见有地温异常现象。

二、煤层自然发火原因

在瓦斯矿井和容易自然煤层双重危险的煤层开采中,一方面要防范瓦斯积聚,另一方面又要防治煤层自然。

采空区一旦发火,还要避免可能的瓦斯爆炸威胁,灾害防治的难度很大。

为此,必须首先弄清楚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技术经济合理的、安全有保障的防治措施。

煤的自然过程实质上是煤氧化逐渐加速的过程,煤急剧氧化放出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失时,则煤体温度达到着火温度,煤发生自然。

影响煤层自然发火的因素有内在、地质、开采等。

1、内在因素

煤层自然发火性能主要取决于煤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成分,与煤的变质程度关系很大,变质程度越低,则煤层自然性能越强。

2、地质因素

1)煤层厚度。

一般情况下,煤层越厚,自然发火危险性越大。

2)煤层倾角。

煤层厚倾角越大时,更易自然。

尤其在急倾斜特厚煤层中,自然发火更为严重。

3)地质构造。

在褶曲、断层带附近,煤层及其顶底板常被挤压、牵引而破碎,煤岩层的裂隙增多,易造成串风供氧,更易发生自然。

4)含硫量。

煤中含硫越多,越容易自然。

尤其在高硫煤中,若煤层的直接顶含硫量很高,则自然性能更为严重。

3、开采因素

1)巷道布置与顶板管理。

巷道沿煤层布置时,煤柱多,联络巷多,煤层暴露面积大,封堵困难,易于自然。

采用充填法和垮落法控制顶板时,采空区较为严实,漏风小,故不易自然。

2)漏风条件也直接关系到自然。

漏风大,煤在自热阶段的热量不易积聚,不易发展到自然;漏风小,供氧不足,即使有自热发生也不易发展到自然;只有漏风满足煤从自热发展到自然所需的氧量,又能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积聚,这时才易自然。

三、开采中可采取的安全措施

1、矿井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1)合理的开拓开采部署。

生产实践证明,开采有自然的煤层,正确选择开拓开采方式,对防止煤层自然有决定性作用。

具体地说,尽量简化巷道布置,减少辅助性巷道,采用岩石集中巷和岩石上山,煤层内尽量少布置巷道,减少对煤体的切割。

当巷道沿煤层布置时,应采取措施,尽量将暴露的煤体封闭,减少暴露煤体与空气接触。

每个工作面应尽量在发火期内开采完毕,以利采空区封闭。

2)合理的采煤方法。

长壁式采煤法比短壁式采煤法巷道布置简单,资源回收率高,有利于防止煤层自然。

开采有自然的煤层,应尽量采用长壁采煤法,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煤层顶板易于冒落压实,可减少采空区漏风,有效地防止煤层自然。

3)合理的开采顺序。

对于煤层群为避免上、下煤层开采后的采空区导通后漏风,引起煤层自然,应采用“扒皮”式开采,即先采上部的煤层、再采下部煤层;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相邻段尽量少打联巷。

4)无煤柱开采。

煤层自然发火首先要有破碎的具有自然倾向的煤,无煤柱开采时,则可尽量减少采空区的浮煤和煤柱残煤,减少煤层发火的可能性。

回采工作面采用沿空巷道,采区上山不留煤柱,实行回采工作面跨上山开采,即双翼采区的其中一翼工作面跨过上山30m停采,待另一翼的采煤工作面推进到终采线时,再对残留的煤柱进行回收。

5)保持合理的工作面推进度。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采空区不断冒落且逐渐被压实,采空区漏风也逐渐减少。

实践证明,当工作面推进到某一段距离后,漏风量减少到危险风量以下,此时采空区不会出现煤层自然。

因此,回采工作面保持一个必要的推进度,也是消除采空区自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各地方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采用观测和实测的办法确定其回采工作面速度,如川南地区为防止煤层自然,矿井回采工作面的月推进度为50~60m。

2、矿井通风方面的措施

1)控风防火。

矿井通风也是防灭火的一个重要措施。

矿井通风等积孔过小,负压太大,会造成井下漏风严重,引起煤层自然。

有条件的矿井应采用分区式通风,该系统不但适合于高瓦斯矿井,而且可以降低矿井总风阻,一旦矿井发生火灾,便于控制风流,隔绝火区。

2)均压通风。

采用预防性均压通风方式,回采工作面和相邻巷道之间“两道一线”尽量减少压差,实现均压通风,减少漏风。

如采用“悬空”密闭的措施,即在回采工作面的运输机巷和回风巷中,采用粉煤灰袋或矸石在回采工作面密集支柱后方设0.8~1.2m厚、长5.0m的悬空密闭,每隔30m设1道。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顶板不断冒落,密闭上方的“悬空”被压实,形成隔离带。

这样可以减少采空区漏风,将采空区的“三带”减小,阻止煤层自然.

  3)通风构筑物的设置。

井下风门、调节风门等通风构筑物的设置位置应合理,尽可能设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两道风门采用闭锁装置,不同时打开,避免“负压冲撞”。

3、防灭火措施

1)灌浆防灭火。

根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节省的原则,建立矿井灌浆防灭火系统。

当场地内黄土少,采用黄泥灌浆取土困难时,可采用注凝胶和粉煤灰的防灭火方法。

凝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粉煤灰可直接从邻近的火力发电厂取得,平时采取局部灌浆的方式,当采空区发火时,则采取满灌。

2)阻化剂防灭火。

可以采用机动性喷洒压注工艺系统,对采空区、煤层巷道冒落孔洞、开采线、终采线和煤柱裂隙喷洒、压注阻化剂,覆盖或包裹碎煤,封堵裂隙,阻止煤的氧化,起到防火作用。

3)撒凝胶。

对巷中的联络巷、断层带、工作面切眼、运输巷、回风巷等灌撒凝胶,阻止煤层与空气接触,防止煤层氧化自然。

另外,对发火严重的回采工作面,当工作面推进1个月后,在整个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撒凝胶,形成凝胶隔绝带,对采空区起到封闭作用,可有效阻止采空区浮煤的自然。

4)惰性气体防灭火。

对已经自然发火的回采工作面,采用注入惰性气体使其尽快熄灭。

在封闭自然的回采工作面之前,先注入惰性气体,冲淡采空区中的氧气,再利用快速封闭铁门进行密闭,达到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的目的。

4、监测监控方面的措施

煤层自然一般是由于采空区内浮煤引起,而不是人们能直接看到的工作地点或巷道内。

故煤层自然的监测预报必须根据矿井自然火灾的特点及其防治技术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针对矿井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煤矿专用气相色谱仪,并配备红外线便携式测温仪,对重点防范区域,工班长配备便携式多参数检测器,进行定时、定点、定人的观测和预报。

另外,通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备CO等多种传感器探头,对井下煤层自然进行预测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对自然煤层,必须采取以黄泥灌浆为主、喷洒阻化剂和注凝胶为辅的综合预防煤层自然的防灭火措施。

同时设计采用KYSC-1型井下移动式火灾气体束管采样监测系统对火灾进行监测。

1)对采空区进行预防性灌浆设计《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开采容易自然和自然的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空洞等孔隙采取预防性灌浆等防灭火措施。

预防性灌浆就是将水、浆材按适当比例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输送到可能发生自然的区域,用以防止煤炭自然,是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

(1)灌浆系统

在地面工业场地设集中灌浆站,为全矿灌浆服务,灌浆方法采用随采随灌,即随采煤工作面推进的同时向采空区灌注泥浆。

在灌浆工作中,灌浆与回采保持有适当距离,以免灌浆影响回采工作。

灌浆站建设:

在副斜井场地建2个搅拌池和1个注浆池(注浆池设在较低的水平),池深和直径均为2m,池体用砖砌筑水泥抹面或用钢板焊接,其上固定搅拌器。

搅拌池底部留有出料口,在浆液流入注浆池前设双层过滤筛子(孔径为10mm),注浆池侧面设500mm×500mm×1800mm下液泵坑两个,各安设离心式液下泥砂泵一台。

灌浆站布置如下图所示。

灌浆站布置示意图

(2)灌浆方法

预防性灌浆方法有多种,根据采煤与灌浆先后顺序关系可分为:

采前预灌、随采随灌和采后灌浆。

采前预灌就是在煤未开采之前即对煤层进行灌浆,适用于老空区过多、自然发火严重的矿井;随采随灌就是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的同时向采空区灌浆,主要有钻孔灌浆、埋管灌浆和洒浆,能及时将顶板冒落后的采空区进行灌浆处理;采后灌浆就等回采结束后,将整个采空区封闭起来后进行灌浆。

为了保证及时、简便处理处理自然隐患,设计采用埋管灌浆法。

采用埋管灌浆法,在放顶前沿回风巷在采空区预先铺好灌浆管(一般预埋10~20m钢管),预埋管一端通采空区,一端接胶管,胶管长一般为20~30m,灌浆随工作面的推进,用回柱绞车逐渐牵引灌浆管,牵引一定距离灌一次浆,要求工作面采空区能灌到足够的泥浆。

埋管灌浆示意图

1-预埋注浆管;2-高压胶管;3-灌浆管;4-回柱绞车;5-钢丝绳;6-采空区

(3)灌浆参数的选择

①浆液的水固比选择

泥浆的水固比是反映泥浆浓度的指标,是指泥浆中水与固体浆材的体积之比。

水固比的大小影响着注浆的效果和泥浆的输送。

泥浆的水固比越小,则泥浆浓度越大,其粘度、稳定性和致密性也越大,包裹遗煤隔离氧气的效果也越好,但同时流散范围也越小,输浆管路容易堵塞;水固比大,则输送相同体积的土所用的水量大,包裹和隔绝效果不好,矿井涌水量增加,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灌浆时容易流出而恶化工作面环境。

浆液的水固比应根据泥浆的输送距离、煤层倾角,灌浆方式及灌浆材料和季节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为4:

1,冬季为5:

1。

②日灌浆所需浆材量

式中Q材——日灌浆所需浆材量,m3/d;

m——煤层采高,1.51m;

L——工作面日推进度,7.2m;

H——灌浆区倾斜长度,120m;

C——回采率,95%;

K——灌浆系数,为灌浆材料的固体体积与需要灌浆的采空区容积之比,一般取0.05~0.15,取0.1。

③日制浆用水量

式中Q水1——制浆用水量,m3/d;

δ——水固比,取5。

④日灌浆用水量

式中Q水2——日灌浆用水量,m3/d;

K水——用于冲洗管路防止堵塞的水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10~1.25,取1.2。

⑤日灌浆量

式中Q浆1——日灌浆量,m3/d;

M——泥浆制成率,取0.88;

⑥小时灌浆量

式中:

Q浆2——每小时灌浆量,m3/h;

n——每日灌浆班数,3班/d;

t——每班纯灌浆时间,3.3h/班。

⑦每小时最大灌浆量

考虑到今后生产规模扩大和煤层发火不确定等因素,灌浆主管路按目前所需能力的1.5倍设计,则每小时最大灌浆量为:

式中:

Q浆max——每小时最大灌浆量,m3/h。

需要说明的是:

灌浆系统的灌浆系数、水土比等各项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根据煤层发火情况、输送距离、煤层倾角、灌浆方式及灌浆材料和季节等因素通过实验确定,以确保灌浆效果和生产的安全。

⑧工作制度:

与矿井工作制度相匹配,但需注意以下原则:

灌浆工作是与回采工作紧密配合进行。

设计灌浆为三班灌浆,每天灌浆时间为10h,若矿井自然发火严重,且所需灌浆的工作面较多,宜采用四班灌浆,每天灌浆时间为15h。

(4)灌浆材料的选择

①颗粒要小于2mm,而且细小颗粒(粘土:

≤0.005mm者应占60~70%)要占大部分。

②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比重为:

2.4~2.8t/m3

塑性指数为9~11(亚粘土)

胶体混合物(按MgO含量计)为25~30%:

含砂量为25~30%,(颗粒为0.5~0.25mm以下)

容易脱水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③不含有可燃物

目前常用的灌浆材料有黄土、粉煤灰等。

与黄土相比,粉煤灰的粒度较粗,但体积密度小。

就注浆灭火而言,粉煤灰质轻,颗粒表面具有一定光滑度,容易搅拌成浆,便于管道输送。

注入火区后流动性、稳定性较好;粉煤灰具有一定的火山活性,其密封性能较好;粉煤灰亲水性差,粒度又大于黄土,注浆后浆体达到静态时脱水快,并随着水的泄流带走一部分热量。

因此粉煤灰用于注浆灭火,可以起到隔绝、包裹、降温作用。

另外,使用粉煤灰,既处理了废料,又有利于环保。

(5)灌浆管路的选择

①灌浆管路布置

回采面采空区是该矿灌浆重点区域,因此,灌浆主管路应针对回采面进行铺设,其它地点的灌浆,则根据需要从主管路上分叉连接。

从副斜井由地面灌浆站铺设一趟管路至回采面,管路铺设路线为:

地面灌浆站→副斜井→井底车场→11-2-10层轨道大巷→10号层一采区轨道大巷→10101回采面回风顺槽→工作面

②灌浆管道

主要灌浆干直径是根据管内泥浆的流速来选择。

在设计中,泥浆给定后,先确定泥浆在管道中流动的临界流速,再求出泥浆的实际工作流速,使之大于临界流速即可。

实际工作流速:

式中:

v——管道内泥浆的实际工作流速,m/s;

Q浆max——小时灌浆量,116m3/h;

d——管道内径,取108mm;

该实际工作流速处于临界流速最大值(泥浆钢管的临界流速通常为1~4m/s),可满足工程需要。

地面灌浆管道一般选用铸铁管;井下灌浆管道采用无缝钢管,其钢管直径取108mm;支管直径取75mm;工作面管道直径取4寸胶管。

(6)制浆的主要设备见下表,灌浆系统布置如下图所示:

注浆系统布置示意图

灌浆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1

潜水泵

ZBA-6B

2

2

泥浆搅拌机

自制

3

3

减速器

3

4

下液式泥浆泵

80NYl50-20J

2

5

无缝钢管

D108×4.0

m

1180

6

无缝钢管

D75×4.0

m

500

7

4寸胶管

DN100

m

100

8

供水管(软管)

φ30

m

500

(6)灌浆后防止溃浆、透水事故

①尽量将灌浆预埋管向采空区方向后移;

②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掌握泥浆在管道中的流速,要一边灌浆,一边观察,发现浆液流出,立即停止灌浆,要即时封堵,防止其流入工作面。

同时通过工作面小水泵将泥浆吸出的水排入11-2号层主水仓。

③采下一个回采工作面,应对上一个(紧邻)回采工作面进行探放水。

2)阻化剂防火设计

(1)阻化剂防火原理

阻化剂大都是吸水性很强的溶液,当它们附着在易被氧化的煤体表面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在煤体表面形成了含水液膜,从而阻止了煤与氧的接触,起到了隔氧阻化作用;同时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煤体降温,从而抑制煤的自热和自然,延长自然发火期的作用。

(2)阻化剂选择

①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使用方便,不会大幅增加采煤成本;

②对人、设备及正常生产无影响;

③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附着性;

④阻化率高,阻化寿命长。

目前,我国常使用的阻化剂有水玻璃(Na2O·nSiO2)、氢氧化钙Ca(OH)2、工业CaCl2及卤块(工业MgCl2)等。

其中水玻璃模数n严格要求在1~2之间,且其成本较高,吨煤成本高;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和水混合而成是混浊液,且碱性强,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注液设备的防腐蚀性要求高,又因为其溶液是颗粒悬浮状混浊液,颗粒大小对使用泵和封孔器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而工业CaCl2来源广、供应稳定、成本低,故选用工业CaCl2作为阻化剂。

(3)阻化剂浓度确定

阻化剂浓度的合理性是降低成本、提高阻化效果的重要方面。

根据国内矿井使用效果来看,20%的溶液阻化率较高,阻化效果较好;10%的阻化液也能防火,但阻化率有所下降,因此,阻化剂浓度控制在15%~20%之间,一般不小于10%,可暂定把浓度控制在20%,以后根据实际的阻化效果进行适当调整,并采用重量法进行浓度测定。

(4)阻化剂防火系统选择

目前我国煤矿常用永久式、半永久式和移动式三种喷洒压注系统。

①永久式:

在地面建立永久性的储液池,从储液池铺设一趟管道到采煤工作面上下口。

利用静压或泵加压进行喷洒或压注,适用于井下范围小,采煤工作面距地表较浅的矿井;

②半永久式:

在采区上下山或硐室内设置储液池和注液泵,从注液泵出口到采煤工作面上、下口铺设管道,阻化液从储液池经加压泵输送到工作面平巷,经喷洒软管和喷枪,喷洒在采空区浮煤上;或经软管,注液钻孔,压注于煤体或发热区,可为一个采区或一个区域服务;

③移动式:

储液箱和注液泵安装在平板车上,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平巷中,距工作面30m左右,经过输液管路将阻化剂输送到工作面进行喷洒,该系统工艺简单、施工快、投资小、机动性大。

因此,选用移动式阻化剂喷洒压注系统,在采煤工作面向采空区的遗煤喷洒阻化液防止煤炭自然。

(5)阻化剂防火装备

液压泵是阻化剂防火技术中的关键设备,BH-40/2.5型煤矿用液压泵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携带方便,尤其对于井下自然条件较差,设备和人员运行不方便,难以运进较大设备的地点最为合适。

该泵可用喷枪直接向残煤喷射阻化剂,又可利用雾化喷头喷雾,还可用于向煤体压注阻化剂。

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型式:

煤矿井下轻便型担架式;

外形尺寸:

(长×宽×高)1500×360×450mm;

转速:

700~800r/min;

额定流量:

40L/min;

工作压力:

1~2.5MPa;

电压:

380/660V;

功率:

2.2kW

(6)阻化剂防火工艺

在工作面轨道巷适当位置(尽量靠近工作面)放置两辆矿车作为阻化剂药箱,交换使用,按需浓度(20%)将工业CaCl2倒入1吨矿车内,用临时供水管路按比例加足清水,配成溶液搅拌均匀后,用BH-40/2.5型煤矿用液压泵(置于平板车上)将阻化液沿顺槽和大溜电缆槽下方铺设(每20m安一三通接一截止阀)的φ25mm高压胶管压至工作面,与φ13mm的胶管和喷枪相连。

一台泵配一支喷枪,由专人手持喷枪,从支架间隙向采空区喷洒,每间隔5组支架喷一次,每次喷洒至少6min,流量不小于35L/min。

正常回采期间每班喷洒一次,安排在检修班工作面放顶后进行,如遇停产、过断层、收尾等情况时,必须对采空区加大喷洒频率。

喷洒系统工艺图如下图所示。

移动式喷洒系统工艺图

1-供水管路;2-药液箱;3-吸液管;4-压力表;

5-阻化多用泵;6-高压胶管;7-阀门;8-三通;9-喷枪

(7)阻化剂喷洒量计算

工作面一次喷洒药液量的计算:

式中V——采煤工作面一次喷洒阻化剂的药液量,m3;

K1——易自然部位药液喷洒加量系数,一般取1.2;

K2——采空区遗煤容重(按采区遗煤煤样实测),1.0t/m3;

L——工作面长度,120m;

S——一次喷洒宽带,m;按工作面循环进度考虑,取0.6m;

H——遗煤厚度,m;取0.04m;

A——遗煤吸药量,(在采空区采取煤样,由试验确定),0.047t/t;

γ——阻化液容重,1.05t/m3。

3)凝胶防灭火设计

凝胶防灭火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防灭火技术,该技术集堵漏、降温、阻化、固结水等性能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灌浆、注水的泄漏流失问题;技术工艺及设备与井下有限作业空间等实际条件的适应性,使该技术在灭火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势。

已成为煤矿井下必不可少的防灭火技术之一。

该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a.灭火速度快:

由于胶体独特的灭火性能,其灭火速度很快,通常巷道小范围的火仅需几小时即可扑灭,工作面后方大范围的火也只需几天即可扑灭。

b.安全性好:

胶体在松散煤体内胶凝固化、堵塞漏风通道,故有害气体消失快;在高温下,胶体不会产生大量水蒸汽,不存在水煤气爆炸和水蒸汽伤人危险。

c.火区启封时间短:

注胶灭火工程实施完,不需等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各项指标达到启封条件后还需观察稳定一个月才能启封),即可启封火区。

d.火区复燃性低:

高温区内只要有胶体渗透到的地点都不会复燃。

(1)凝胶材料选择及配比

凝胶由基料、促凝剂和水按比例混合而成。

主料为硅酸钠水溶液、促凝剂为碳酸氢钠。

设计比例:

基料:

促凝剂:

水=10:

4:

86(重量比)。

(2)注凝胶设备

①注胶设备:

NJB-1-80型凝胶泵,见图5-3-5。

该设备是一种用来输送凝胶(水+基料+促凝剂)的泵组,由山西先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开发。

它可自动地将水、基料、促凝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三个出液口输送到用胶地点。

根据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同,凝胶混合液可在十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形成固态胶体,用于煤矿直接灭火和堵漏。

1—防爆电动机2—主泵3—从动皮带轮4—三角皮带5—主动皮带轮6—主泵支承拖板7—无级变速器8—三爪联轴器9—机架10—基料泵11、12—防护罩

凝胶泵结构简图

 

凝胶泵及凝胶

②凝胶泵性能参数

主泵流量:

80L/min;

辅泵流量:

3-8L/min,可无级调节;

压力:

0.5-2.0MPa;

电机功率:

5.5kW;

电机转速:

1440rpm;

整机重量:

220kg;

外形尺寸:

长×宽×高=1100×540×780mm。

③输送胶管

输送胶管规格见下表。

输送胶管规格

主泵井口胶管

主泵井口胶管

辅泵进口胶管

辅泵进口胶管

内径

(mm)

长度

(m)

内径

(mm)

长度

(m)

内径

(mm)

长度

(m)

内径

(mm)

长度

(m)

19~20

≤4

19~20

≤300

32~33

≤6

24~26

≤300

设备连接图

(4)操作步骤

①起动操作

a.首先检查机器各紧固螺丝,不得有松动现象。

b.检查各泵和流量调节器(变速器)油箱内的润滑油,必要时加入各自的润滑油。

泵用润滑油是30~40号机油,变速器用专用的UD润滑油(不可用其它机油代替)。

c.盘车检查各泵能否转动自如。

d.检查电器开关、起动器。

e.检查各输送胶管、接头和过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