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16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docx

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配餐作业精

配餐作业(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7·山东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记载: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瓦由无沙粘土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根据“蒸令气上”知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项正确;硝石(KNO3灼烧时火焰为紫色,朴

△硝(Na2SO4灼烧时火焰为黄色,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C项正确;该过程发生反应:

HgS=====Hg+S、Hg+S===HgS,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答案D

2.(2017·包头一中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解析“水乳交融”是物理上的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火上浇油”体现油的燃烧反应,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蛋白质遇高温发生变性,发生化学变化;B项正确;“水滴石穿”原理:

石头大多由大理石(即碳酸钙构成,其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随着水流溶解,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溶解和结晶过程还在进行,只是二者的反应速率相等,表面上看是一个静态过程,D项正确。

答案C

3.(2017·山西垣曲中学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当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解析A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正确;B项,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C项,当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氢氧化铁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钠溶液不会,错误;D项,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比表面积较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答案C

4.(2017·海南海口一中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解析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A项正确;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能完全电离,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项错误;根据分散系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项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两类,D项错误。

答案A

5.(2017·佛山一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C.HF、CH3CH2OH、Na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解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HCOOH、Cu2(OH2CO3分别是酸、盐,故A项错误;依据酸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分为几元酸,HCOOH是一元酸,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故B项错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项错误;氧化性酸一般是含氧酸,是指酸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的中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HClO、HNO3、浓H2SO4都具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7·湖南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白液、漂白粉都是混合物,均可用于消毒

B.0.1mol·L-1NaHCO3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Na+、Cl-、SO2-4、Fe3+

C.NH4Cl、HCl中均含共价键,二者均为共价化合物

D.棉织品和毛织品中组成元素相同且均属有机物

解析漂白液是指含NaCl和NaClO的水溶液,漂白粉是Ca(OH2、CaCl2、Ca(ClO2的混合物,两者均为混合物,又NaClO、Ca(ClO2具有强氧化性,故两者均能用于消毒,A项正确。

由于H+能与HCO-3发生反应,Fe3+能与HCO-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故NaHCO3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Fe3+,B项错误。

NH4Cl为离子化合物,C项错误。

棉织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毛织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答案A

7.(2017·陕西西安八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CuSO4·5H2O都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NaHSO4是酸

D.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析HD是单质,A项错误;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将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B项错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NaHSO4属于盐,C项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答案D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氨水②重水③明矾④纯碱⑤天然气

⑥氧气⑦漂白粉⑧铝热剂

A.①④⑤⑦

B.②③④⑥

C.②④⑦⑧

D.③⑤⑥⑧

解析氨水、天然气、漂白粉、铝热剂是混合物,其他都是纯净物。

答案B

9.(2017·绵阳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液氯、冰水混合物均为纯净物

B.NO2、CO、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C.OH与CH2OH互为同系物

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液氯、冰水都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微粒,因此均为纯净物,A项正确;只有CO2为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苯酚属于酚类物质,而苯甲醇属于醇类物质,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C项错误;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化合物,淀粉、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A

10.(2017·湘中名校联考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解析A424B项,各种物质分类无误,正确;C项,NaCl是钠盐但是不是硫酸盐,错误;D项,(NH42SO4

是铵盐但是不是盐酸盐,错误。

答案B

11.运用树状分类法对下列9种物质进行分类,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进行分类(将各物质序号填入相应方框中,并在相应空格处作答。

(2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从外观上很难进行区分,你认为可通过什么实验来区分?

(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10种物质中的强酸强碱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铜、二氧化碳、氯化铵、熟石灰、碳酸钙、醋酸、金刚石属于纯净物,其中二氧化碳、氯化铵、熟石灰、碳酸钙、醋酸属于化合物,铜、金刚石属于单质。

氯化铵、熟石灰、碳酸钙、醋酸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2鉴别胶体和溶液时可利用丁达尔效应:

分别取样并用可见光束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氢氧化铁胶体。

(3上述10种物质中的强碱是熟石灰,强酸是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Ca(OH2===Ca(NO32+2H2O。

答案(1③④⑥⑦⑨②⑩电解质非电解质④⑥⑦⑨③

(2分别取样并用可见光束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氢氧化铁胶体

(32HNO3+Ca(OH2===Ca(NO32+2H2O

12.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

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解析(1根据题中图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

催化剂

(32CO+2NO=====

N2+2CO2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B组·重点选做题

13.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HI稀溶液,边滴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黄色。

(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此小题主要考查Fe(OH3沉淀的制备原理。

(2此题主要考查Fe(OH3胶体的制法。

(3由胶体和溶液的性质不同,可据丁达尔效应将二者区别。

(4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能使Fe(OH3胶体聚沉,H使Fe(OH3沉淀溶解,生成的Fe又能氧化I生成I2;而HCl只能使Fe(OH3先聚沉再溶解。

分析④时的关键在于Cl比I还原性弱,Cl不能还原Fe,故导致现象不同。

解题中常见错因:

仅把HI当作“电解质”;仅把HI当作“酸”;忽略了I的还原性。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黄(1FeCl3+3NaOH===3NaCl+Fe(OH3↓复分解(2红褐(3乙胶体和溶液(4①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②Fe(OH3+3H===Fe+3H2O③有I2生成2Fe+2I===I2+2Fe④①②14.物质A~E均含同种元素,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除A~E外的其他物质已略去:

3+-2++3+----3+3+--+6

(1写出相应物质的类别:

B类别(2在以上反应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和⑦的离子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框图中所示转化关系,可得出D为氧化铜,E为硫酸铜,A为铜,B为氯化铜,C为氢氧化铜。

答案(1B类别(2①②⑦③④⑤(3CuO+2H===Cu+H2OFe+Cu===Cu+Fe2+2++2+CDC碱D氧化物盐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