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36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实验内容7

数据处理9

实验分析11

实验误差12

实验心得13

参考文献14

原始数据15

报告摘要

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反映透镜特性的一个主要参量是焦距,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性质(大小、虚实、倒立)。

对于薄透镜焦距测量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透镜光心及焦点(像点)定位的准确度。

本实验在光具座上采用共轭法测量了3种凸透镜的焦距,以便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光路调节技术,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正确使用光学仪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左右逼近法,同轴等高,共轭法,自准法,物距像距法,误差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3.熟悉光学实验的操作规则;

4.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5.进一步熟悉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实验仪器

光具座:

光具座所配之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与射灯光源。

凸透镜:

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平面反射镜,光源,像屏,观察屏。

实验原理

1.薄透镜成像公式

当透镜的厚度远比其焦距小的多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可表示为:

式中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为透镜的焦距,U、V和f均从透镜的光心O点算起。

并且规定U恒取正值;

当物和像在透镜异侧时,V为正值;

在透镜同侧时,V为负值。

对凸透镜f为正值,对凹透镜f为负值。

2.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

自准法

如图所示,将物AB放在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由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透镜的前焦平面上,得到一个大小与原物相同的倒立实像A´

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f。

(2)物距像距法(U>

f)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将在另一侧成一实像,只要在光具座上分别测出物体、透镜及像的位置,就可得到物距和像距,把物距和像距代入下式得:

由上式可算出透镜的焦距f。

(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可知,当U=V=2f时,f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小)。

(3)共轭法

如图所示,固定物与像屏的间距为D(D>

4f),当凸透镜在物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像屏上可以成一个大像和一个小像,这就是物像共轭。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得知:

U1=V2;

 U2=V1(因为透镜的焦距一定)若透镜在两次成像时的位移为d,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

由      

   

得:

(1)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D和d,就可计算出焦距f。

实验内容

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薄透镜成像公式仅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才成立。

对于几个光学元件构成的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是光学测量的先决条件,对几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光路,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才能满足近轴光线的要求。

习惯上把各光学元件主光轴的重合称为同轴等高。

本实验要求光轴与光具座的导轨平行,调节分两步进行:

(1)粗调

将安装在光具座上的所有光学元件沿导轨靠拢在一起,用眼睛仔细观察,使各元件的中心等高,且与导轨垂直。

(2)细调

对单个透镜可以利用成像的共轭原理进行调整。

实验时,为使物的中心、像的中心和透镜光心达到“同轴等高”要求,只要在透镜移动过程中,大像中心和小像中心重合就可以了。

对于多个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则应先调节好与一个透镜的共轴,不再变动,再逐个加入其余透镜进行调节,直到所有光学元件都共轴为止。

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取物屏,像屏距离D>

4f,固定物屏和像屏,然后对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

移动凸透镜,当屏上成清晰放大实像时,记录凸透镜位置X1;

移动凸透镜当屏上成清晰缩小实像时,记录凸透镜位置X2,则两次成像透镜移动的距离为d=|X2-X1|。

记录物屏和像屏之间距离D,根据

(1)式求出f,重复测量4次,

实验相关图片

原理图

数据处理

凸透镜(参考数据f=200mm)物屏位置X0:

1.12cm像屏位置x3:

91.80cm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X1左㎝

37.95

38.10

38.90

38.66

38.82

X1右㎝

38.52

39.18

39.35

38.40

38.94

平均值1

38.24

38.64

39.13

38.53

38.88

X2左

58.72

59.00

58.60

58.68

X2右

59.22

59.28

58.80

58.90

59.24

平均值2

58.97

59.14

58.70

58.75

58.91

1.12㎝  取:

=0.05㎝

 

  

==(91.80-1.12)cm=90.68cm

    

  

          

  

 

  

   

u

测量结果为:

=

实验分析

1、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有什么优点?

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为对于可以精确测量的量D和d的测量,避免了测量U和V时,由于估计透镜光心位置不准带来的误差。

a:

在用物距像距法测焦距时,很难确定屏在哪个位置时的像最清晰。

而使用共轭法时就好得多,它是先把光源与光屏都固定在光具座上,再把凸透镜放在中间,前后移动它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是我们会发现当透镜的位置稍有变化时,屏上像的清晰程度就有较大的变化。

b:

使用物距相距法,由于光心的位置不确定,会照成物距和像距都测不准确,从而测出的焦距误差很大,而使用共轭法,只需要测量凸透镜的移动的距离,光心的具体位置是无关紧要的。

2、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D>

4f

U>

0v>

实验误差

1、系统误差

(1)景深、焦深、像差和色差,这些都会导致成像不清楚而导致的误差。

(2)凸透镜,平面镜的损坏

2、偶然误差

(1)人眼对清晰像位置判断不确定

(2)读取直尺上的数据所产生的误差

(3)底座没有固定好,而影响了读数

实验心得

透镜像差的影响我们在考察薄透镜时,常把它看作理想的光具组,即同心光束经透镜后仍为同心光束,像与物几何上完全相似.实际上,只有近轴的单色光成像才近似满足上述关系.否则就得不到理想的像.透镜的这种性质就是像差,在不同的问题中各种像差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我们实验中所用的普通透镜像差较大,其中对焦距测量影响较大的有色差、球差、畸变等,这些影响使焦距的测量精度受到限制.从这次的设计性实验中,我收获的是谨慎求学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汲取他人的想法来未自己的实验做好理论上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基础物理实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网页:

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

[3]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教案

原始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