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46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docx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刘广宁

摘要:

流行语的产生是流行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流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年轻群体。

大学校园作为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的一大批年轻人的所在地,也必然会成为产生流行语的一片肥厚土壤,校园文化是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流行语就成了校园流行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关键词:

校园流行语类型来源产生方式大学生

当代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跨越。

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信息化的现代化社会已经形成,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日益多元化。

这种需求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自由与解放,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现象,其中流行语的大量产生便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景象。

流行语的产生是流行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流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年轻群体。

大学校园作为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的一大批年轻人的所在地,也必然会成为产生流行语的一片肥厚土壤,校园文化是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流行语就成了校园流行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所谓校园流行语是社会方言的一种,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在校园广为使用的词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创作产生现在以成为流行语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大学生这一群体除了年轻、叛逆、有朝气、想象力丰富之外,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

对于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很强,创造能力,分析能力也十分突出,对待各种不同的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新的流行语的创造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另外,大学与社会的逐渐融合。

大学校园这个曾被喻为“象牙塔”的所在,其实早已不是什么“世外桃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化浪潮的席卷,校园文化已不在那么单纯,在这么多种文化的影响下,现在的大学更像是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意义的地方。

而校园流行语在社会的广为流传,正是上述独特校园文化与社会各种文化结合的一个重要表征。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类型分析

汉语中词及其以上的语言单位都能独立运用,并能表达丰富的意义。

这一特点使得人们在指称或表现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想时,在表达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校园也在这个多元化氛围的笼罩之下,这就使得那些本来就不喜欢拘束的青年人,思想上更加活跃开放,语言上更加追新出奇,他们喜欢用更多的不受约束的形式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将这种渴望纷纷付诸于具体化的言语变革之中,这就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流行语。

1.校园流行语中表现形式多样有的表现为单个词语或短语,有的写成句子,有的则编成大段的民谣或改编文学作品,有的以数字的形式出现,有的则用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而以上这些表现形式当中较为短小的词或短语的形式最为流行,在流行语中占绝大多数。

这与词语自身的一些特征有关。

如简练、形象、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极易在年轻人中得到共鸣而流传,有了这些特征,人们在创制使用流行语时往往会感到得心应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

“郁闷”(无聊、苦闷,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恶搞”(对某件事或人的恶作剧,2006年网络最为流行的词语)、“断臂”(同性恋,源自电影《断臂山》)、“草根”(无名之人)、“校草”(学校里长的漂亮的男生)、“被挂、被卡”(考试不及格)、“重修专业户”(经常重修的学生)、“豆芽科”(无用的学科)、“表酱子”(不要这样子)、“不爽”(不舒服,不愉快)、“枪手”(替考者)、“套牢”(被不如意的婚姻羁绊)、“解套”(离婚)、“可爱”(可怜没人爱)、“天才”(天生蠢材)、“偶像”(呕吐的对象)、“后起之秀”(最后起床的人;班级成绩后几名)、“引进外姿”(找到外国女朋友)、“美女”(霉女)、“九三学社”(早上九点起床,下午三点起床)、“补充能源”(吃夜宵)、“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特困生”(爱睡觉的学生)、“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等。

2.句子是比词和短语大一级的语言单位。

它在使用时表达的含义要丰富的多,往往能够表达出词和短语无法表达的复杂的深层含义,但是句子一般比较长,在学生们轻松活泼的交际场合用起来似乎少了一份灵动性,因而并不常用,这样的例子有: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

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他可能是鸟人。

“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男人的谎言可骗女人一夜,女人的谎言可骗男人一生。

3.以民谣或诗词的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两种形式在校园流行语中被十分巧妙的运用,给单调的校园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这两种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某些校园生活的现实,为我们进行校园流行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

“找到工作的人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正在找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中文系,投笔从‘融’;历史系,谈‘股’论‘金’;医学系,精益求‘金’;外文系,西游取‘金’”。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上课瞌睡过度,眼皮打架无数,实在忍不住,误入梦境深处,呼噜呼噜,惊醒同学全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教室昨夜又用功,考试不堪回首课堂中。

“书如山,题如海,求学之舟往哪摆?

汗透背,泪成灰,红×满卷,错题成堆。

累!

累!

累!

“分依旧,人空瘦,只见骨头不见肉。

心有愧,我是谁?

满脸憔悴,一身疲惫。

睡!

睡!

睡!

4.还有一种以数字形式出现的流行语。

这种流行语运用数字谐音法,完成和实现表达意义的任务与功能。

它的出现与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数字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

“521”(我爱你)、“532”(我想你)、“584”(我发誓)、“1573”(一往情深)、“246”(饿死了)、“837”(别生气)“886”(拜拜了)、“741”(气死你)、“98”(走吧)、“95”(找我)、“02746”(你恶心死了)、“1414”(意思意思)、“5252”(我饿我饿)、“5454”(我是我是)、“5776”(我出去了)、“9494”(就是就是)、“55646”(我无聊死了)、“59420”(我就是爱你)、“1314159”(一生一事跟你走)、“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事)。

5.至于英文形式或英汉夹杂的流行语,数量相对要少一些。

这样的例子有:

“Rubbish”(垃圾)、“Yeah”(时髦、潮流)、“Yeepee”(妙哇)、“UFO”(不明飞行物)、“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GDP”(国内生产总值)、“MBA”(工商管理硕士)、“IT”(信息技术)、“ND”(网络规划)、“EQ”(情商)、“IQ”(智商)、“Titanic”(浪漫)、“So”(这么)、“shopping”(购物)、“in”(新潮、时尚、流行、另类)、“MyGod”(我的上帝)、“copy”(复制)、“party”(派队)、“hacker”(黑客)、“I服了you”、“小case”、“真cool”、“who怕who”、“一起去hi”、“卡拉OK”、“T恤”、“PK一下”、“happy一下”等等。

二、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及产生方式

(一)来源

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非常广泛,因为校园是一个专门学习知识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这也就为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广阔的空间。

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校园生活;传播媒体。

1.校园生活。

这些词语有的是从一些学科中曲解、仿拟得来的,是一些对校园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感悟。

如:

“软着路”(考试60分及格;物理术语)、“潜水艇”(比喻低水平的人、低于水平线的;物理术语)、“白菜”(美丽漂亮的女生;生物术语)、“白萝卜”(很平常的人;生物术语)、“皮肤健康”(某人脸皮厚;生物术语)、“内切圆”(正好合乎某人心意;数学术语)、“垃圾股”(另人厌恶的不理想的恋爱对象;经济术语)、“绩优股”(理想的有发展潜力的恋爱对象;经济术语)、“崩盘”(恋爱告吹或解除;经济术语)、“286”(某人行动迟缓;计算机术语)、“内存”(某人的知识水平;计算机术语)、“死机”(做某事是因思维障碍等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计算机术语)、“鸳鸯蝴蝶派”(恋爱中的同学;文学术语)、“山水派”(热衷于游山玩水的同学;文学术语)、“花间派”(交友不专的人;文学术语)等等。

2.源于大众传媒。

这类词多取自电视、电影、小品、广告、网络、报纸、流行歌曲、文学作品等。

具有相当强的时尚性,使用的频率、数量都很多,在学校和社会上都很有人气。

如:

“饿的神啊”、“低调、低调”、“人不能无耻到‘某某’地步”(来自电视);“某某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素质,注意你的素质”、“BMW”(原为宝马汽车标志,电影中改为‘别摸我’)、“我顶你个肺”、“你侮辱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智商”(来自电影);“相当地”、“忽悠,接着忽悠”、“我的心啊,拔凉拔凉的”(来自小品);“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学生的最低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闪亮登场”、“想唱就唱”(来自广告);“恶搞”、“美眉”、“灌水”、“恐龙”(来自网络);“你不是我的冤家派来玩我的吧”、“有招想去,没招死去”(来自流行音乐);“我是某某我怕谁”、“玩的就是心跳”、“你以为你是谁”(来自文学作品)等等。

(二)产生方式

校园流行语不仅来源广泛,产生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三种,即语音手段、语法手段和语义手段。

1.语音手段。

这种构词方法使用频率较高这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有关。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它在形、音、义方面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这就为改变某些字词的读音,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提供了可能。

一些流行语的产生,用的是谐音法,即利用某些词语读音相似的特点,在不改变原词本意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流行语。

这样的流行语往往具有更多的幽默、诙谐意味。

如“大虾”代“大侠”,“屁兔”代“PII”,“克林顿”代“家里蹲”(指下岗)“,米国”代“美国”,“偶”代“我”,“瘟酒吧”代“WINDOWS98”,“斑竹”、“板猪”代“版主”等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同音法,即直接借用某个词语的读音,相应地改变字形,使得语义随字形的改变而改变。

如“韩流”,指韩国传来的时尚潮流,这个词源于“寒流”,二者都是固有的单音节语素,按偏正式构词方式产生的。

“韩”、“寒”语音形式上相同,字形相异,意义上本无直接关联,但是当使用“韩流”时,却会让人联想到本体词“寒流”,从而产生一种新鲜生动、意象丰盛的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体现在音译外来词上,这是一种用汉字直接音译外语词的方法,既方便又省力,给人一种直观感,是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最简洁的途径之一。

大量“借词”流行语在校园中的涌现,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现实,即:

如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普遍、频繁,中国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使得形形色色的外国文化蜂拥而入,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比如,校园流行词语“酷”,就是从英文“cool”音译过来的,它的本意是“冷”。

“cool”初期指一种冷峻的、反主流的标新立异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形象、行为或时尚,后来扩大到赞美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

cool一词传入中国后,成为校园流行语中最火爆的一个。

因为它很符合年轻人那种“另类”的、爱走极端的心理特征,往往几句“太酷了”、“酷毙了”、“酷惨了”,便表达出了一种对某人某事羡慕到极点的心情。

这类词还有“剖丝”(pose)、“秀”(show)、“托福”(TOEFL)、“迪高”(disco)、“拍拖”(pattern)、“烘焙鸡”(home-page)、“伊妹儿”(E-mail)等。

这些带有异国情调而又颇具汉语特色的流行语的使用,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所持的宽容、接纳的心态。

2.语义手段。

汉语词语的语义具有概括性、多义性、模糊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性,说话者可以拆解某些语义,加入自己的想象,组合成诙谐、幽默的新意义。

如可以使用“正义反用”的方法,将本来是正面的、赞美人的词语在理解的时候加入某些语义成分,使之成为一种反面的、嘲弄人的话语。

这样的校园流行语有:

把“天才”解释为“天生的蠢才”,把“偶像”说成“呕吐的对象”,把“神童”讲成“神经病儿童”,“中奖”变成了“课堂上被老师提问”,“好白”改成了“好白痴”,把“蛋白质”、“冒号”、这样的中性概念说成“笨蛋、白痴加神经质”、“冒充病号”等等。

也可以使用“反义正用”的方法,把反面的、不好的词语解释为正面的、好的词语。

如“讨人厌”可以故意诠释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此外,可以使用引申法。

即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开去,产生一种新的含义,这种意义与原意有一定的关联性,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如“家庭妇男”(由包办家中所有家务的男性,引申为事业上无所建树的男性)、“煲电话粥”(花很长时间打电话聊天)、“红色消费”(公款消费)、“灰色消费”(虽不甚正当但不违法的公款消费)、“感性消费”(出于某种感情上的要求或心理上的认同而花钱购买商品)、“罐头笑声”(预录的、千篇一律的笑声)、“炒网吧”、“炒帝国”(玩帝国游戏,一种电脑游戏)。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语义相像的词语直接借用过来,这种方法不需要添加任何词语成分。

如直接用饮料牌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娃哈哈”、“芬达”等来作为祝福语。

3.语法手段。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没有印欧语那样丰富的形态变化,因而语法便成了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

在校园流行语的构造方面,语法手段构词常用的有缩略法和仿词派生法两种。

缩略法。

通常用得最多,之所以如此,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开放性、高效率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和实际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使用的语言能够以简洁、明快、易懂的形式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缩略语的使用,恰好适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

同时,缩略语言简意赅,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音节,说起来既省力又有一种力度感,很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采用缩略法的前提是,被缩略的原词语必须为大家所熟悉,在省去某些形式成分后,仍然保留着该词的原义,让人一听就明白。

这一方法的使用,往往使多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双音节都单音节化,以追求发音时的一种简洁、生动。

如用许多单音节形容词来形容比较概括、模糊而又颇具感性的直觉,就显得简明、率直、有力,因而被广泛使用。

这样的例子有:

“菜”。

从网络流行名词“菜鸟”而来,“菜鸟”本指入门级电脑用户,于是“菜”就具有了“差、差劲”的意思;“面”。

由“面瓜”省略而来,因为这种瓜的瓜质是软绵绵的,所以“面”指软弱、怯懦或无能;“潮”。

是“新潮”的省略语,指时髦,“爽”是“爽快”、“清爽”的省略语,指舒服、过瘾、带劲儿等;“媚”。

是“柔媚”、“娇媚”的省略,指女孩子长得甜或很嗲;“火”。

由“火爆”省略而来,指气氛、场面十分热烈;“逊”。

是“逊色”的省略,指差劲;“巴”。

是“下里巴人”的省,指土气、不入时、低贱。

此外,“火”、“牛”、“炫”、“派”等也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校园流行词语。

仿词派生法。

这种方法用得也比较多。

它是产生新词语的一种最便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概括新事物、表达新思想的需求。

如校园里长期流行“黑客”一词,“客”是汉语中固定的表人类后缀,指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种专长的人。

根据“X客”的构词方式,出现了“骇客”、“红客”、“闪客”、“奇客”等流行语。

再如,由“白痴”产生了“花痴”、“机痴”、“睡痴”、“玩痴”、“自习痴”等;由“酒吧”仿制派生出了“网吧”、“迪吧”、“水吧”、“陶吧”、“琴吧”、“画吧”、“影吧”、“书吧”、“球吧”、“说吧”等等。

汉语的语法构词手段非常丰富。

汉语的语素多是单音节的,通常是由有意义的汉字来标记的;语素组词非常自由,即使是最新的概念,也能由常见的字(语素)随意组合成词来表达。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了表现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人们可以从别的词语中把某些字(语素)抽取出来,随心所欲地创造各种新词,这使得汉字(语素)构词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淑”字以前用在女孩身上,有“淑女”之称,现在“淑”字可以转移修饰对象,温文尔雅的男孩也可以称之为“淑男”。

而过去用来形容男孩子的“辣”字,现在也可用来形容泼辣,男性化的女孩,于是出现了“辣妹”。

类似的例子还有“家庭妇男”、、“快餐文化”(像吃快餐一样的文化,因快速炮制而显得粗糙)、“美食文化”(讲究吃得精美的文化生活)、“靓汤”(美味的汤)、“吹浪”(发廊或美发厅中将顾客的头发吹作乘风破浪式)、“骨感”(瘦削)、“碟鼠”(成天搜罗影像碟片及软件光盘的碟片爱好者)等等。

这些“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构词方法的使用,鲜明地体现了造词者思维的活跃。

三、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与功能

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

所以,校园流行语除了具有来源广泛,产生方式,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外,它还具有自己特有的特征。

在功能上校园流行语虽然是一种“大学生特有的口语”,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也是人们日常交际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它的基本功能还是一种交际功能。

同时,在校园里它还有一定的反映功能。

(一)逆反性与宣泄功能

“逆反性是校园流行语最根本的特点,是大学生对所处现实环境不满的一种宣泄。

”这类流行语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则提供了一条学习之外张扬个性和发泄情绪、放松心情的途径,体现出相当复杂的人生态度。

从内容上看,它体现出:

对现行教育制度应试教育的不满;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玩世不恭、游戏学习、游戏人生的态度。

例如: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多一分浪费,少一分受罪,及格万岁!

考试复考试,死记加硬背,最后考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题海战术,不死也残废。

双手紧握钢笔尖,横眉冷对考试卷,英雄不怕考零分,勇往直前交白卷。

从形式上看,它体现为各种标新立异的表达方式,表现出这一社会群体的聪明智慧、创新能力以及反传统、反规范的意识,常用比喻、仿拟、别解、拆字、意外接续等手法。

例如:

“原子弹”(肥胖的人)“他‘内存’不够”(用计算机内存信息的容量喻指人的知识量和知识水平)“卧谈会”(通常指躺在床上聊天,自“座谈会”仿拟而来)“神童”(神经病儿童)“明星”(明天的灾星)“竹本一郎”(笨蛋一个)怎么办?

→凉拌!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是故意的。

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的心里没有你。

(以上最后三例为“意外接续”,即先造成错觉,再说出实话,以戏弄他人为目的。

(二)交往性与沟通功能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有强烈的交友意识,希望提高社会交往和开放自我的认识。

”因为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校园流行语的通行使得大学生之间亲密无间,容易造成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提供交流上的方便,提高社会交往和开放自我的认识,当他们使用诸如“笨蛋、白痴、变态”等贬义词语时,并没有什么恶意,而是一种在他们看来相当平等的、正常的交际用语;我可以这样称呼你,你也可以这样称呼我,大家彼此称呼,无伤大雅。

当大学生们彼此用“圈内人”才通行的话语进行交流时,他们在心理上自然获得一种满足。

因为只有我们这个群体才能这样说,才敢这样说。

这种彼此认同与彼此欣赏,使得年轻的心灵在言语行为上趋于一致。

(三)情趣性与调试功能

与调适功能情趣性是校园流行语主要特点,“用语生动风趣,语气比较调侃,起到娱乐、消遣的作用,”大学生流行语的生动表述相对于紧

成熟行为的预期,也就是说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一些幼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再因为是孩子而可以获得社会的谅解。

这些变化都在促使大学生要完成将新的身体特征、新的能力、新的感情、新的角色和新的责任与自身的成人身份整合起来,发现、形成和接纳一个新的自我。

而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他们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以外的心理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机会,转型期的社会也没有提供强势的社会价值观念可以让他们无条件的去接受,因此,我们就看到了疯狂的、逆反的、迷惘的、苦闷的看不到自己的大学生,这实际上是因为对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可以选择的新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知所措后的自我角色混乱。

比之以前的大学生,当下的大学生失去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层保护,将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加之学习,人际关系和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因此,当我们看到大学生们所做的那些“疯狂”的事情时,也不必太过震惊。

总的来说,所有的“疯狂”都是成长的烦恼,都是试图从这些“疯狂”中找到自己的笨拙的尝试。

也是由于被抱大、宠大、考大而致使某些心理发展的任务没有完成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参考资料:

[1]、《健康医生》2004年11月第四期

[2]、杨文全:

《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新疆大学学报》,2002年6期

[3]、《东西南北大学生》2006校园流行语锋线排行TOP8

[4]、《修辞学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期

[5]、夏中华:

《修辞学论文集(第九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王德春李月松:

《修辞学论文集(第十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大学生流行语该找方向了》,出自2001年4月11日《北京青年报》

[8]、《抒怡心理咨询》,2002年9月15日

[9]、《校园流行语夫子也疯狂》,1997年5月第1期《中国时报》第13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