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86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docx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爱好兴趣、性格特征、天资、能力、和孩子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喜忧,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

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呼唤,做一个大小孩去了解、去感受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内心都希望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要做的是适时引导、鼓励。

“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在对付“精神受摧残的、心中充满怨恨"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建议:

必须找到和孩子共同的兴趣,那样他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怀,我们才能了解需要了解的东西。

所有的一切的基点缘于一个字:

爱。

只有对孩子的深深地热爱,才能使我们坚持下去,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宝藏、都是天使,需要我们开发,需要我们无私的帮助。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老师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1~5章后感

能在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小教室里,能把班里大多来自移民美国的家庭,家境贫困,英文也只是他们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的孩子培养成毕业后继续就读于全美顶尖学校,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创下这奇迹,改变这些平庸孩子一生命运的便是雷夫·艾思奎斯——一位享誉全美的小学教师。

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一切成就,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成功无捷径——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试错,以及大量努力得来的”。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好老师就是教师奇迹的创造者”,而他那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话便是对一位卓越老师的诠释。

教师如果离开了学生,离开了教室,还谈什么教育?

如果不比别人付出更大的牺牲,没有勇气学着去尝试各种错误,以及把错误的方法减少和杜绝然后达到确的方法,不通过大量的努力怎能换来成功,怎能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好老师。

所以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如果想荣获“好老师”的美称,必须要有:

一、“牺牲”精神——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

他每天都是提前一个半小时(6:

30)到校为孩子辅导数学(做算数,解应用题等);放弃休息和午餐时间,教孩子学弹吉他;放学后(3:

00)直到下午5点钟,和四五十个孩子一起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每周都有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星期六都在上课;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照常工作。

这些都是他的无偿劳动。

还有他每年都要带领全班同学外出旅游一周,这使得本来就所剩无几的时间又再次被瓜分,不但花费他不少时间还要为筹集经费而筋疲力尽,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

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牺牲了独自享乐的时光、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牺牲了照妻顾儿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是什么使雷夫甘愿为此付出比别人那么多?

牺牲那么多?

是他对教师这项职业的执着追求、执着的热爱!

与雷夫相比,自己花在教育事业上的时间与精力是那么的可怜。

有时候还要抱怨学校里怎有那么多的事,一件还没忙完又来一件,接踵而来。

对个别学生的辅导虽也是占用自己的下课或下班后的额外时间,但却难以做到像雷夫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断。

虽我也常在下班后批改在白天没时间批完的作业,且用心记下学生错误多的题目,并思考错其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确切理解、完全纠正;认真准备明天的课和计划明天要完成的任务。

这样的无偿加班,本以为自己做的一切虽不是最好,那么出色,但我已经尽力去做了,已经尽职了。

但这一切在他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我有雷夫付出那么多的无偿劳动吗?

他还在每周末每假期不停的无偿工作,我有雷夫为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牺牲那么多吗?

包括颇丰的收入、一去不复返的健康乃至无价的青春——全然没有。

二、敢于“试错”——有自己的理想,不随大流

在他的书上弥漫着且向我们传播着这样一种思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必随大流”。

的确,他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且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原先的他,可以在一个只有300名学生的类似于贵族学校任教职,如果选择循规蹈矩,做个听话的员工,也可以过上足够舒适的日子。

但他不愿被束缚,他有自己的理想,他想打破陈规旧习,实行有自己个性的教育方式。

也许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疯子,他的这一套教学方式被人视为荒唐的方案;但是他坚持走着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即使是伤痕累累,也义无反顾。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及和我一样的年轻教师。

我们之中有不少人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也是满腔热情,带上自己的理想与创意,想在教育之路上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一个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教师。

刚开始可能会“初出牛犊,不怕虎穴”,但时间一长,这条常伴有绊脚石与荆棘的艰险之路就难以坚持走下去,会显得力不从心,最后只好中途放弃……

因此很佩服雷夫老师的有理想,敢作为,坚持走着自己的路。

一直以来,我都是随大流的老师之一,因为尽管起初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在意别人的眼光,领导的、同事的、家长的、学生的意见,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介意别人的看法,所以总让自己的决定与坚持付诸东流。

不随大流,我首先要让自己的思想沉淀,继而进行理性的思考。

三、大量努力——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

雷夫老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得的,而是靠“牺牲”、“试错”,以及大量努力得来的。

他把“成功无捷径”立为自己的座右铭,不仅如此,他让孩子们树立了这个信念。

在他记录的他与孩子们在第56号教室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中,哪一次欢喜的背后、成功的背后不是经历一次次挫败,通过一次次的努力而得来的。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借书事件。

为了能让孩子们读文学名著点燃其阅读激情,他想尽各种办法去借书,最后,终于得到了所用想要的书,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其中他要承担着各种风险与压力。

自己在教学中虽也认认真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但相比之下,就逊色多了。

我没有像雷夫那种为激起孩子的阅读热情,爱上文学而所付出的努力,没有为完成带领孩子外出旅游而所做的努力。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挫折,而我有时候缺乏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缺乏这种不把困难克服,不把敌人打到绝不放弃的决心与毅力。

打个比方:

如果你想提高班级的及格率,转化学困生,那就必有付出“大量努力”的准备。

因为他们成为学困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其中包含着各种因素,想转化他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打一场持久战,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这是雷夫对自己成为一名卓越老师的做出总结与经验,从他一路走来,从他在这第56号教室创下的奇迹,我们目睹了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与坚定无比的信念以及对孩子的爱。

正是因为有这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正如书本后面雷夫自己所说的“一切为了孩子”,做任何事都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他清楚“孩子真正想要让的是什么”,并做他们的指路灯。

他让学生真正理解成功无捷径的意义,并“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

在他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对他们每个人都要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因为他觉得“我们的期望值孩子们的表现”。

只要揭开第一层面纱,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了。

而揭开第一层面纱的真是我们教师自己。

不仅如此,他还关心孩子的未来,因此从学生现在读小学起,他的工作就是“为使孩子们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而做准备”。

在他身上还体现出做一名卓越老师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有内涵。

他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不但是专才还是通才。

首先他喜爱文学,所以他让孩子们走进莎士比亚等名人著作,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莎士比亚的歌剧,所以孩子们也喜欢和他一起阅读;其次他热爱音乐,所以他弹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们才会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学吉他;再次他擅长数学,所以才会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让她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到成功的快乐。

还有他通自然、历史、政治……正因为雷夫老师有一桶水,所以他才能为不同孩子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让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可能。

相比之下,真是自行惭愧:

自己的知识面真是太狭隘了,也没有专长。

这样就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培养兴趣与爱好。

我们知道,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他们往往更爱倾慕于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老师,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的建立也深受老师的影响。

所以作为刚上岗的我们,学好知识应该是前提,充实自己的头脑应该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除此之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多向师傅或前辈们请教,多思考,勤反思。

试错——反思——总结,以此不断提升、完善自己,我想这是自己最应该做的吧!

爱从何处来

李镇西说: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但爱并不等于教育,爱还需要方法和技巧;苏霍母林斯基说:

要把整个的心灵全部献给孩子;陶行知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几位教育家都共同强调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之爱与其他的爱区别在哪里呢?

我认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连动物都会,而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就是教育之爱,就是大爱。

作为老师,如何才能做到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呢?

也就是说,老师的教育之爱从哪里来呢?

它不可能从天上落下来,也不可能从地里冒出来,更不可能与生俱来,唯有从阅读中来。

教育之爱需要老师具有醇阔的胸怀,需要老师具有广袤的视野,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素养,需要老师具有理性的思维。

而这些都必须从阅读中来。

为什么呢?

第一阅读可以使老师具有醇阔的胸怀。

老子曰:

飂兮若无止,憺兮其若海。

其实,比大海更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增广贤文》说:

宰相肚里好撑船,公侯头上堪走马。

自古及今,能做到公侯宰相这类高官的,靠的是“学而优则仕”,靠的是饱读诗书,靠的是大量阅读。

第二阅读可以使老师具有广袤的视野。

俗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老子曰: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一般而言,经典名著大都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大都是对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大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故经常阅读之,必能开阔视野。

第三阅读可以使老师具有较高的素养。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

爱读书之人,其坏都坏不到哪里去。

《增广贤文》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

现实生活中,大凡有素养之人,必定是喜欢阅读之人。

一个人素养的高低是无法伪装的,观其言行举止皆可知其一二。

第四阅读可以使老师具有理性的思维。

喜欢阅读就意味着能经常与伟人圣人名人成功人士对话交流。

能撰写经典名著之人,必定是一个思维理性之人,经常与之打交道,日积月累之后,阅读之人也定能思维理性,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老师,要有这个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积极融入,要主动参与,要做好迎接教育大变革的充分准备。

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与不断地记录。

唯有此,才不至于被教育改革所淘汰。

老师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一起来读书吧!

像呼吸一样自由的阅读

——读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很喜欢闫学老师,曾经读过她的《牵到河边的马》,于是在进到思考乐书店的时候,她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吸引了我。

翻开书,其中一枚精致的书签跃入眼帘,那是一句多么贴心的文字: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无数诚实的灵魂在互相寻找,互相渴望,在宁静的夜里倾听对方的声音。

”于是也渴望着在这样美妙的情愫下,探寻一次次关于阅读的爱与怕。

洁净的纸页翻动,带着文字的芳香,我看到一个江南景致里的读书人。

那个坐在湖畔,低头默默而读的人;那个倚着明窗,凝神淡淡而诵的人,一定是她了。

在她那里,阅读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滋养着的不仅仅是丰厚的学识,不仅仅是精深的专业素养,还有一颗明亮的恬静的心。

生命的河流里涌动着的幸福,因了这阅读,变得更加充盈和饱满。

前行,带着这样的幸福和自足。

她如此骄傲地行走在路上。

于是有了她对自己这样的描述:

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奔跑是一生的最爱……伴着书香,行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不是要到达哪里,而是要享受一路上的美景,创造更多更美的故事。

书中的那句话一直在: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有这样的阅读生活,我越发的相信:

阅读融进生命,前行的心态才会自然,姿态才会优美。

也在读教育的某些专著,更多的是希望从中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于是常常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品到其中的真谛。

跟随着闫学老师,再一次走进这一本本著作,才豁然发现自己功利性的阅读亵渎了先哲们的教育智慧。

闫老师的阅读用刘良华老师的话说:

她做了精致的笔记,在欣赏与感叹之外,她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个人化理解。

在这样的文字中我读懂了她的欣赏与感叹“阅读这些温暖的文字,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朗读出声,抑或在久久的静默中泪湿眼睫。

悲悯的情怀,心灵的关切,人性的尊重,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只要你从事教育,只要你是教师,你就不能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不能不读他的这本灯塔似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怀着对教育的爱去读,怀着对先哲的敬意去读,捧着一颗谦卑的心去读,教育阅读才会有如涌的思绪,才能激起一次次透彻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徜徉其中,跨越时空,我们依然可以做先哲的学生。

从苏霍姆林斯基到夸美纽斯,从杜威到陶行知,闫学老师选其精髓娓娓道来,既让人心生羡慕又让人有了更多阅读的勇气和欲望。

期间的句子“教育是一种力量。

”“教育是一种信仰。

”铿锵有力,伴着深邃的感思,把一个个教育先哲的智慧再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面对先哲,我们的叩问显得如此重要,真挚的面对,透过聆听他们的声音,直视自我内心的虚无和瑕疵,于是我们更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和教育的力量。

需要重读,一遍一遍的,把阅读当作与先哲的对话,然后从中汲取力量,改变自身。

循着闫老师的阅读,我来到更广阔的田野,竟有一种想奔跑、想欢跳的冲动……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能没有细腻的情感,而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有时是温润我们的心,有时是刺痛我们的心。

不管是温润还是刺痛,都让我们保持着对教育的敏感,对孩子存留着最质朴的情怀。

闫老师是个容易感动的人,读泰戈尔的诗,她也像捧起第一次的茉莉,跟着诗人回到美好的童年;和着诗句,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看到儿童那单纯澄亮的心。

读《我心中的风琴声》,我跟着她为末钟的童心之痛而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谜,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最美好的期许,只是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一些做法是那么“荒唐”,殊不知荒唐的正是我们自己。

这样的文字里让我明白了她所说的“怕”,怕的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曾经或者还要多少次无视孩子的心灵体验,自以为是的刺痛孩子的心。

因为懂得,所以悲悯。

因为有了这种怕,当我们走近孩子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因为这种怕,当我们给孩子说话的时候变得和风细雨;因为这种怕,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顽劣的孩童时变得从容智慧……

这样的改变首先从“怕”开始。

怕,意味着一种由衷的责任和爱,成人世界里的东西多么需要澄澈一些啊,面对孩子,保存我们的温情和悲悯,或许是最底线的要求。

在孩子面前,我们的爱不是挂在口头的许诺,也不是不厌其烦的逼迫,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闫老师的阅读让我窥到一丝成长的秘密。

阅读童书,感受童心,真的是我们贴近孩子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

除了这样的书籍阅读,当我们面对学生,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对他们的观察与体悟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啊。

正是有了这样的阅读,教育者才会保持着敏感之心悲悯之心。

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自然地想起这样的句子:

书籍是梦想的翅膀,更是实践的臂膀。

闫老师的成长之路上,阅读成为最坚实的基础,就像肥沃的土壤一般,培植出专业的精深和师道的崇高。

有很多老师的着眼点放在了不断的实践上,这本无可厚非。

可只关注到自身的教学技术,却缺乏阅读的支撑,往往出现“急芽子”的状况,猛长几年,然后销声匿迹。

因为空空的技术训练,让教育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一下子将自己定格在了最底层。

没有阅读的实践注定会停留在浅层次,思考——阅读——实践,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注入活力。

要想把教育融进生命,阅读必须也随着进入我们的血液才可以。

用闫老师的话说“读书,有时候就是在感受一种人生况味。

有的温暖,有的悲凉,有的汪洋恣肆,有的无可言说。

而这,正是生命的全部。

”我甚至在想,我们的一种成长途径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

广泛的阅读唤醒自我——细腻的写作反思自我——精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我。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敏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谈专业发展或许更有意义。

读闫学老师的阅读随笔,有一种认识在心里涌动:

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从直抵心灵的阅读开始。

教育蕴含在很多的著作当中,然而能够让人愿意静下心来细读的,却总是很少。

或许这是因为我们怀着功利的思想去读的缘故吧,兴趣与雅致尽失,生出满腔的唐突与敷衍。

读这本书,我看到一个名师的阅读心路,她的阅读是直抵内心深处的,有反思有追问,更有淡淡的愁丝丝的忧。

这种爱与怕的矛盾正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因为阅读,自己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滞下来,心灵一直浸润在经典之中。

阅读的体验用文字来讲述,让自己始终享受着思想的情感的愉悦。

这样的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与作者的交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

文字划过,我们的思考也落在了白净的纸页上,可能那只是星星点点的感悟,不过,足矣,有时一本书能够留给我们一句话就可以温暖我们的一生。

在这样的记录与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开始喜欢上自己的文字,喜欢了去阅读更多的书,走在去远方的路上会更踏实。

闫老师的阅读,是如此的精致,细细品,慢慢嚼,一句话都会产生无尽的思绪。

这样的解读是种享受,与作者默默对话,与时空静静相对,看似孤独的人儿,内心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幸福啊!

读着闫老师的书,我想象着她写笔记的样子,那一刻文字成为她思想深处的精灵,跳跃着汇成一首浪漫而深情的教育诗……

在阅读的世界里像闫老师那样,静静地漫步在书的海洋,如呼吸般自由地阅读着,在生命的旅途中坚守着自己的孤独和宁静,品味着属于自己内心精神的幸福。

与闫老师一样,我也喜欢上了美国抒情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句:

有另外一种孤独

许多人至死没有领略过

不是由于缺少朋友

也不是环境和运气使然

有时是天性

有时是思想

它降临到谁身上

谁的富足就无法

用通常的数字来衡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