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10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x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撰写于1997年,参与杭州第十四中学课题(省规划课题)

“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思考与研究的成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就是根据这一要求而提出的。

一、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的含义和目标

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是针对教师队伍的结构而言的,整体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优化是指个体的素质结构和群体的构成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达到理想的状态。

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应包括二方面的含义:

(一)教师个体素质结构的优化

教师的个体素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高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有优良的品质。

优化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使广大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和决心,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关心爱护学生,工作中有全局观,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乐于助人,勇挑重担,工作主动、负责,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2)教师的业务素质。

“学高为师”,教师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业务素质的优化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要“专”,不仅要达到应有的学历水平,还必须了解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和问题;在“专”的基础上还应做到“博”,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边缘学科的发展状况。

其次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掌握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并能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处理教材科学,能针对实际设计教学方法,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有特色。

再次要有较强的教育能力,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修养,胜任班主任工作,善于针对实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热爱学生,全面负责,转化后进生效果显著,课堂教学中能自觉渗透德育,师生关系融洽。

(3)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向“学者型”、“科研型”的方向发展,教育科研素质也就成了教师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他们的教育思想;学习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如教育哲学、教育学、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通过学习掌握新信息,吸收新成果,从而形成新观念、新思想;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一点教育统计学、教育研究方法学,掌握教育科研的性质、任务、方法、步骤,在某种意义上,方法的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再次要积极投身教改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改实践中培养科研能力。

(二)教师群体结构的优化

教师的群体结构包括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个性结构等,教师群体结构的优化就是指这几方面结构的合理、协调。

(1)年龄结构。

合理的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该是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比例基本协调。

这样即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后继有人、延续发展,有利于优良校风的发展,也便于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从而形成一支经验丰富、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2)学历结构。

理想的教师群体的学历结构是: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在数量构成上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学科带头人是“领头羊”,引导着群体的发展方向,骨干教师是中坚,推动着群体的不断进步,普通教师是基础,决定了群体的发展。

这样的结构使得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能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因此,这是一种动力型的结构。

(3)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应与学历结构协调。

为培养跨世纪学校接班人、学科带头人,必须让中青年骨干教师享有与其能力、学历、成果相应的职称,只有这样的职称结构才有利于最充分地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风气,把职称结构也建设成动力型的结构。

(4)个性结构。

这里的个性是指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

优化教师群体的个性结构就是要促使学校教师在教学上追求个性特色,学校总的教学氛围应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创造性。

为此,学校要鼓励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创造自己的特色,反对以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教师的做法,在教师的选择上尽量避免“近亲繁殖”现象。

教师个体素质的优化与教师群体结构的优化是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二个侧面,二者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的目的在于建设起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工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如下:

(一)从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看,终生教育的潮流要求教师接受“贯穿一生的教育”。

当代世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知识爆炸”是对这一现状的形象描写。

在当代,科学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从发明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知识陈旧的周期大大缩短。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面对这个世界,集中一段时间接受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在他整个一生的职业活动中都可保持其价值的“管用一生教育”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贯穿一生的教育”,每个人都必须一生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即“终生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处于这一形势中的教师,要使自己的步伐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不致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落伍,也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信息,不断地充实、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树立终生教育观,教师个体应有终生学习观,这是当代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即使是受过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其知识和技能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在实际教育教学岗位上,才能不断地发现自身素质上的缺陷和不足,“贯穿一生的学习和教育”为教师的自我完善创造了条件。

(二)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发展,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加突出全面性和整体性,注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教学模式上更加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使学生的兴趣及个性差异都能得到和谐发展,这必然对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课程、教材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依据新大纲编写的新教材即将启用,新大纲与新教材突出了素质要求,更加重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且有很强的改革性。

要适应课程、教材的改革发展趋势,教师必须一专多能,至少要能胜任一门必修课,胜任一门选修课,还要具有指导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海等地已经提出了部分高中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全部初中教师达到本科水平的本世纪教师培养目标,这无疑表明了,教师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将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一级重点中学应该有一流的师资,学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和队伍优化。

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应努力创造一流的教育。

一流教育的关键是有一流的师资。

几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校的教师队伍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兴办一流教育的需要。

从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看,与一流师资的要求尚存在以下差距:

1.就教师群体思想道德素质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已经形成,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于本职工作是主流,但也存在少数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功利主义思想,追求“金钱”的倾向扭曲了少数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务正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2.从教师群体的构成状况看,我校教师队伍由三代人构成:

第一代是文革前的毕业生,他们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大部分已接近退休年龄,且不少人知识趋于老化,在精力上、知识上,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甚适应;第二代35-50岁左右,这批教师由于历史原因,人数较少,且部分人专业基础相对弱了些,虽其中多数人经过刻苦努力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但在教师群体中,仍给人以“塌腰”的感觉,造成了年龄、职称及学历上青黄不接的现象;35岁以下的第三代教师,他们的知识面广,但大多数人由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限制,要达到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须进一步提高。

由于这部分人在学校中占70%强,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显得特别重要和繁重。

这三代人绝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

因此,优化教师队伍,对这三代教师都必须进行继续教育。

3.在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方面,我校的现状与一流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教学质量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但还形不成教学上的小循环态势,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正常的教学;教育科研则刚刚起步,科研水平尚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状况中,与一级重点中学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改变这种状况,缩小差距,有待于教师队伍素质的大幅度的提高。

十四中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在素质教育中有所作为。

而学校的发展则取决于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这所具有近百年校史的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工作跟上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国民的全面发展;科技的发展、科技的竞争,对人才的规格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国力的竞争,则更进一步要求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一切都导致了社会、国家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要求教育不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要有超前的意识,为未来培养人才,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要求教师既要立足于现在,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即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并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始至终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师德高尚,有开放精神和现代意识,是学生的榜样、楷模;身心健康,行为规范化,语言、仪表美化,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通过自己健康的行为,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会对教师品质、素质的这一系列要求是不可能一次性地在学校教育中完成的,而需要教师在一生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接受教育。

教师培养人的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也决定了学校必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三、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途径

(一)着力提高教师的成熟度

教师的成熟度是在一般意义成熟的基础上所达到的职业成熟,是教师在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品质方面所达到的对教师工作的适应程度。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教师群体的结构不够合理。

青年教师占多数,且很大一部分为近几年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要改变这种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必须化大力气提高教师的成熟度。

一位成熟的教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稳定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自我意识,独立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掌握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技能,这些能力的形成,是教师在从学校培养到工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等一连串的环节中连续地、分阶段地造就的。

着力提高教师的成熟度,需要学校在师范院校提高素质起点的基础上,继之以持续的、阶段性的在职培训进修,使教师在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和反复内化中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熟度,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二)优化教师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的职能和作用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这显然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思想。

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在事业上有奉献精神,无条件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树立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主体教育、终生教育的教育观。

⑵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能正确处理并协调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其它教育因素的关系等。

⑶健康的人格。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教师的健康人格表现为:

热爱学生,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必要的忍耐力和自制力等。

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过程,而学校有责任制定规范,加强教育,明确要求,树立榜样,鼓励和促进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非智力因素。

(三)发展教师的智力因素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师职能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们急需要补充以下专业知识。

⑴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有关边缘学科知识,还应学一点距自己专业较远的学科的ABC。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文理兼通,一主多副,形成“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以适应STS课程改革的趋势。

⑵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如电化教育的知识、电脑和多媒体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⑶必要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教师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必须的。

⑷基本的心理知识和心理保健、咨询能力。

在现实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有增加的趋势,在传统教育中,对此都作为品德问题,把它们纳入德育工作之中去,这与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

心理上的问题必须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所以教师应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能,能担负起一定的心理医生的职能。

⑸一般的美学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加强美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地发展,美育是重要途径。

在学科教学及教育中自觉渗透美育,是培养具有高雅情趣的人所必须的,所以有必要在教师中普及美学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专业知识的扩充与提高,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这些内容纳入教师培养计划之中,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完善,使其智力因素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四)注重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处于“战略先行”的地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素质、激发工作热忱、培养学者型的教师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教师参与科研,能帮助教师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教育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这有利于形成教师创造性劳动态度,是激发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育科研是保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迅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捷径。

教师参与科研,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变。

教育实践中理性意识的增强,也就是教育行为的自觉性和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的提高,同时意味着盲目的、冲动的、短视的、无效的教育行为的减少。

所以,优化教师队伍,教育科研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五)加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为管理的民主化与管理的法制化两个方面。

1.管理的民主化

管理的民主化指教育管理中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因素。

首先在管理中要关心教师的需要,引导和激发教师的高层次需求,协调好教师个人需要和学校集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两者兼顾和统一。

其次在教师的使用上要坚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特有的优势,让每个教师都能在最能发挥个性特长的岗位上心情愉快地工作。

再次,严格要求与建立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相结合。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关心教师生活,注意消除和避免教师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心理。

第四,学校决策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领导要密切联系群众,率先垂范。

2.管理的法制化

这里的法制化是广义的,主要是指健全管理制度,完美激励机制。

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和政策,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较为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师的行为有规可遵,有章可循;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师教育工作行为的科学的测量和价值评估,并及时反馈,激励和引导教师作出自我调控,修正教育工作行为,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和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评价的诊断功能、指导功能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其激励机制的作用。

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形成一个正确的导向,形成良好的校风,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激发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功力,从制度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实现。

四、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校实际出发,我们实施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基本思路是: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抓好师德建设;二、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继续教育,打实业务基础;三、努力创造良好条件,培养优秀的跨世纪教育教学骨干;四、开展教育科研,全方位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五、健全各项管理和考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能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最终达到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概括起来就是:

坚持方向,加强基础,培养骨干,提高水平,完善机制,优化队伍。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抓好师德建设。

1.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

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建设。

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⑵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

培养教师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⑶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思想建设。

主要使教师树立三种教育思想观念:

一是主体教育思想。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中讲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是终身教育思想。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

在教学中把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以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和谐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目标。

⑷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法制观念建设。

要求教师掌握“四法一纲一规范”的精神实质,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①学习内容。

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现代教育理论专著及有关文章等。

②学习方法。

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理论知识和学习先进经验相结合;本校组织学习与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相结合;学习与适当的活动、检查相结合。

③健全学习制度。

做到学习时间保证、内容落实、组织措施到位,有计划、有检查、出效果。

⑵抓典型,树榜样。

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树教师身边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引导作用,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

⑶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处、室及工会、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特色,积极主动地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

⑷建章立制,规范教师行为。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法规的内容、师德规范的要求等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师的言行有章可遵、有规可循。

⑸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工会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和团组织的助手作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继续教育,打实业务基础。

1.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原则。

⑴坚持“三为主”原则,即以在职为主、业余为主和自学为主。

学校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有自我进修和提高的时间,鼓励教师挤时间学习。

⑵从教师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

如对刚上岗从教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对已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分别提出不同的基本功培训或继续教育要求。

⑶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围绕教学、服务于教育,有助于本人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2.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教学基本功即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表达能力、板书能力、教材处理能力、评课说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能力及本学科教学必须具备的一些其它能力。

⑵教育基本功主要指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班级组织和班集体建设的技术和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技能和方法、掌握并运用心理卫生心理教育知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方法、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能力等。

⑶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学科教学的影响、了解并掌握德育的发展趋势及新观点、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专业知识和前沿问题、了解并能运用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研究的新成果、一般的生产劳动知识技能和基本的美育知识等。

3.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⑴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⑵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完成暑假作业并进行基本功考核的制度。

组织青年教师自学,定内容、定时间、定进度,促进他们自我提高。

⑶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活动效率。

通过教研活动强化教材研究、教法研究,组织教学观摩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⑷请进来,走出去。

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邀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开阔教师眼界,加强横向联系,促进校际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⑸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

(三)努力创造良好条件,培养优秀的跨世纪教育教学骨干。

教育教学骨干是整个教师队伍的“领头羊”,起着示范、榜样的重要作用。

而那些学科带头人所起的“名师效应”,则对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

所以,我们要抓紧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1.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条件和要求。

⑴教育能力强,胜任班主任工作。

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所带班级获校级“文明班级”荣誉;教书育人相辅相成,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⑵教学基本功扎实,胜任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

教学质量优良,教学成绩居同等学校中上水平;胜任备课组长工作。

⑶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工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能承担有关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能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其质量相当于校A级。

⑸能胜任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并能带出成熟的青年教师。

作为学科带头人,则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业务水平高;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教有特色;是本学科的权威,在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⑵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能主持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的论文须在省级学术性报刊上发表;能吸收边缘学科的有关知识;是大家公认的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⑶有较强的组织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