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12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docx

武汉大学马哲历年期末试题

武汉大学2003—2004学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A卷)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            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爱因斯坦指出: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全部科学的总汇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设想无运动的物质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物质的运动D.否认静止的存在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此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别的物质

7.“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持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

9.规律是指()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的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划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1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运动是指()

A.物体的位置移动B.物体分子的运动

C.社会历史的变迁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3.时间和空间是()

A.人们把握世界的两种维度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

14.在学习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6.阶级的实质是()

A.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专政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D.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

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1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A.选择的自主性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20.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

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请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B.坚持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E.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哲学、宗教B.物理学、数学

C.逻辑学、思维科学D.小说、诗歌

E.政治、法律思想

3.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

A.分析和综合B.情感、意志、欲望

C.幻想、灵感、直觉D.归纳和演绎

E.猜测、顿悟、想象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E.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E.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6.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否极泰来,月盈则亏

E.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7.“时势造英雄”的观点说明()

A.英雄是时代的产物B.英雄是随意的产物

C.历史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D.英雄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E.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

8.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过程

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C.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发展过程

D.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毫无区别

E.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9.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

A.把自己仅仅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

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10.人类解放就是()

A.实现绝对的自由B.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C.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D.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

E.实现共产主义

三、辨析题:

(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课教师:

杨姿芳学生所在专业:

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水务工程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材料1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十六大报告指出: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⒈结合唯物史观有关原理,说明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10分)

⒉具体分析材料2的现实意义。

(10分)

五、论述题(共1小题,20分)

人的活动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对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有什么意义?

 

 

任课教师:

黄沁茗学生所在专业: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

四、材料题(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材料1:

德谟克利特: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拉美特里:

“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

朱熹: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心外无义。

心外无善。

问题1:

以上是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请根据这些看法,说出他们所从属的基本哲学派别和哲学形态,并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

材料2:

“社会——不管形式如何——是什么呢?

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我们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创造的。

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

问题2: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请根据这些观点,概括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特点,并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20分)。

论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及现实指导意义

 

任课教师:

苏优良学生所在专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4-6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8班)、电子信息类(4-5班)、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一阴一阳谓之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必有阴阳”。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

1、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5分)

2、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原理;(10分)

3、说明此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5分)

五、论述题: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20分)

1、运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一切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

(10分)

2、论述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并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

(10分)

 

任课教师:

刘化学生所在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类(1-5班)、信息安全、遥感科学与技术(1-3班)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材料1: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2: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请: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评析材料2中的合理思想。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20分)

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任课教师:

胡建兰、张本林学生所在专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检验、护理学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材料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官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的质疑该如何回答?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两题任选作1题,20分)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任课教师:

李光宽学生所在专业:

动力机械学院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4分)

材料1: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的空话。

材料2:

远古时代的人们就已经接触到了光现象,后来人们又逐渐感知到光现象的丰富多样性,除各种可见光之外,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紫外光等。

但是,直到近百年来,因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才逐渐揭示了光现象的本质是电磁辐射,认识到光在运动中贯穿着微粒性与波动性……

问题:

1、在材料1,即恩格斯的这段话里,他明言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5分)

2、从他这段话意思看,他下文会试图进一步加以说明(或力图避免人们误解)的又会是什么?

(6分)

3、材料2叙述了人类对光现象的认识历程,请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加以评述,并讲出一个人们对之有类似认识历程的人文或社会现象。

(13分)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16分)

试结合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及法律与道德特点,谈谈你对法治与德治关系的看法。

 

 

 任课教师:

李云峰、龚玉敏   学生所在专业:

水利水电学院(1-3班、7-10班)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材料1:

“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又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

材料2: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前提在于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大势。

”——胡锦涛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方面的原理?

(8分)

2、从以上材料分析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

(6分)

3、以上材料的论述有何现实意义?

(6分)

五、论述题:

(要求紧扣题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联系实际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运动与静止间关系,并说明相对静止是必要的。

(10分)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用此原理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10分)

 

任课教师:

沈云龙学生所在专业:

法学院(社会学系)、药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8分)

材料1:

由于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证实总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可能彻底证实自己的认识,也就不可能获得什么真理。

如果我们强行称它为真理,就会犯了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与其这样,不如干脆称之为假定,因为假定同样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并且它可以更好地提醒我们,在坚持假定的同时,保持着对假定的高度警惕,因而能更好地避免错误。

请你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来评述这段话12分

材料2: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和人口因素等,而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量毕竟有限,以我们现在对资源的需求速度,地球上已经探明的储量在不远的将来会被消耗殆尽。

除非发现新的储量或者找到其他的替代品,否则随着可用资源的日益枯竭,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放慢,甚至趋于停滞。

因此在一定的科技水平和资源下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人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

其次,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

如果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政府和政治家就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因此,任何官员在其任期内,都会有为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而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倾向。

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社会沟通对话机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成为一个没有退路的尖锐的政治问题。

一旦没有退路,而又没有思维方式的解放,对发展经济无条件地赞成,那么,就可能使中国在面对国际资源纷争和摩擦的时候,容易出现极端的思路和言行,政治家的选择空间也就可能非常狭窄,那么,中国就不能不思考这些严峻的问题:

中国需要为水而战?

为石油而战?

为铁矿石而战吗?

……如果这样,那么这比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本身又能好多少呢?

如果我们承认增长的极限,就必须未雨绸缪,事先预计到增长极限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乃至安全上的冲击与后果。

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就不能不掂量自己长远的利益和代价。

因此我们必须节约资源,发展科技,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甚至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

1、请你列举本题第一段话所反映出的主要的唯物史观观点。

3分

2、请你列举本题第二段话所反映出的主要的唯物史观观点。

3分

3、请评述科技在人类发展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4分

4、你认为罗马俱乐部展望的悲观前景会在我国出现吗?

为什么?

6分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12分)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

 

 

 

 

任课教师:

万冬宝、张健柏学生所在专业:

资源与环境学院、测绘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班)、电子信息类(1-3班)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20分)

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语法》) 

材料3: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中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4分)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8分)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8分)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两题任选作1题,20分)

1.      试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

2.      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阐述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任课教师:

夏桂明学生所在专业: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数理经济金融基地班、保险学、会计学、市场营销、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

共2题26分)

1、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14分)

材料1: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

材料2:

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胡适说:

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2、请运用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下列漫画(12分)

 

五、论述题(要求理论结合实际,观点正确,思路清晰。

14分)

德国学者莱辛有一句名言: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请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理解及从中受到的启示。

 

 

 

 

 

 

 

 

 

任课教师:

张晓红、夏建国、冉苒

学生所在专业:

法学、水利类(4-6班)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

共24分)

材料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为什么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阐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材料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为什么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五、论述题(要求理论结合实际,观点正确,思路清晰。

16分)

1、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来说明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8分)。

2、试说明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性(8分)。

 

任课教师:

向德忠

学生所在专业:

软件工程(4-6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15分)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④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

(以上均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问题:

1.创新在实践和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创新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