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14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5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能力方面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

3

五、教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章引言

〖章引言〗大家请认真看P15的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引言。

阅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引言

〖问〗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答:

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

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

(答:

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

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

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

〖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思考“问题探讨”的问题并回答。

答如左。

设疑激趣

温旧学新

 

一、减数分裂

〖问〗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

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

强调:

(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

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

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其特点。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讲述:

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

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

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

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

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2个染单体组成(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

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强调: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NA)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

人呢?

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

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

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

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

〖提示〗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提问:

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

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总结:

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板书总结过程)。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着丝点分裂

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

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

 

染色体2N2NN2NNN

DNA2C4C4C2C2CCC

 

强调:

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阅读P16~P17

 

(答:

有丝分裂。

(答:

间期。

 

(答:

四个。

)(答:

23个。

思考:

联会与四分体时期染色体的区别

 

思考完成〖旁栏思考题3〗

 

(答:

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师生共同总结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反馈效果

 

反馈效果

第2课时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讲述: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其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

(示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并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

提问:

请同学们将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处?

(答: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

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时会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这种现象称为交叉互换,容易引起生物的变异。

(指示课本中减数分裂图解相应处,教师粗略介绍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思考讨论并回答。

比较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温故知新

 

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减Ⅱ或生殖细胞

不有丝

色有配对

体偶数同源染色体有减Ⅰ

无减Ⅱ

 

总结对比,得出规则

实验:

P21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实验,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第3课时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模型建构

 

(二)、受精作用

 

讨论一1.代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2.4条。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2条。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双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4.2个。

2个。

讨论二1.每个配子都含有两种颜色的染色体。

2.4种。

3.8种。

提问:

生物的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

那么,这些成熟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生物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答:

通过受精作用形成。

提问:

什么是受精作用?

(答:

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请学生看教材彩图2-7,设想受精的具体过程,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描述。

(答:

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提问:

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的数目出现什么变化?

(答: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提问: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学们现在是否真正明白了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意思了?

(答:

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

受精后,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到了一个细胞中,它们就成对存在了。

所以,关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受精后,受精卵迅速地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由此开始了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总结: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图解(教师从成体开始边讲边板画逐步展

示)。

同学们已经知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通过受精作用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对于生物个体而言,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提问:

那为什么同样双亲的后代会呈现多样性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所以必然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提问:

这种多样性对于生物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此外,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由此也可看出,生物的各种变化无论有多复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学生已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模型建构并思考回答“讨论”的问题

 

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性。

 

认同物质的规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技能训练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条)

8

8

8

16

8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

细胞类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染色体数目(条)

8

8

4

4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学生画图填表格

培养学生以所学以画图形式表现出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6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是: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或生活中提炼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亲自动手来探究,并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体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

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本节教学建议用3课时完成,其中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用2课时。

第1课时

一、减数分裂

1.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氛围。

本节继续沿着科学发现史的历程进行研究。

继遗传因子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并根据预测和观察证实了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要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据此,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先请学生根据本节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

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如:

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

(2)教师通过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

”“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

”等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

(3)然后教师可介绍减数分裂发现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

2.通过学生的模拟活动和思考来突破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正确认识。

精子形成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建议将第二小节“模型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有丝分裂)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探究体会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

进行“模型建构”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自己猜想的配子形成过程。

期待学生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如题图所示的配子。

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的细胞分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明如何能形成如图所示的配子细胞。

(5)请学生尝试归纳形成配子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

第2课时

第1课时主要是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对减数分裂感性认识。

本课时应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对感性知识的理性概括。

1.继续上节学生的模型建构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

对照建构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此时还应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并与自己建构的模型比较,思考图解的合理性。

(2)在此基础上,教师依照书中图解讲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包括:

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不再复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

着重讲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

(3)再请学生利用模型,边模拟边用生物学术语讲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

2.在模拟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

(1)请学生归纳减数分裂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图解”,然后对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3.结合参考图示(图14和图15)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以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图14 高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几个时期示意图

A.精巢管顶端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 D.精子细胞 E.精子

图15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第3课时

二、受精作用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解决配子多样性的问题,但无论从思维的逻辑上还是从事实来说,都必须先解决为什么会出现受精作用。

因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从生活实际提炼出问题引发思考。

可以用人的染色体组型图,也可以从本节题图引出问题,如“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先引导学生关注配子多样性的现象,再让学生研究配子多样性的来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

”这段文字,结合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思考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的原因。

(2)回忆教材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照片及示意图,思考这与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3)继续模型建构活动,在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学生完成“模型建构”中“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及讨论”,计算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数目。

尝试模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某部位发生交叉互换。

归纳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3.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受精作用”部分的教材内容,理解受精作用的意义。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配子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的区别在于:

(1)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2)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二)旁栏思考题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不复制。

2.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4.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卵原细胞会分裂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极体。

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会分裂成一个含细胞质多的卵细胞和一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也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两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

最后三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

(三)想像空间

不一样。

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的头部除了细胞核外,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

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含少量DNA(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也含少量DNA),对生物的遗传也有影响。

(四)实验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五)模型建构

讨论一

1.代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2.4条。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2条。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双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4.2个。

2个。

讨论二

1.每个配子都含有两种颜色的染色体。

2.4种。

3.8种。

(六)技能训练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条)

8

8

8

16

8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

细胞类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染色体数目(条)

8

8

4

4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七)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

(1)√;

(2)×;(3)×;(4)×。

2.B。

3.D。

4.

(1)①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②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③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细胞中a与a′,b与b′,c与c′,d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

⑤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