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29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5 大小:1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5页
亲,该文档总共1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使用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主动查工具书的习惯和学习做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准备常用工具书。

预习要求看图了解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使学生明白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1、师讲汪得净读书不做笔记的故事。

2、生听后讨论:

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4、教师小结:

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观看插图,让学生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上的学生在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

老师在干什么?

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2)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

态度怎样?

(3)园形特写图上有什么?

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

在干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

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要工整;笔记要做在专用的卡片上等等)

(3)第2页下面的2幅图和第3页上面的3幅图,都是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1)摘抄。

(精彩词句)

(2)编写提纲。

(概括主要内容)

(3)写读后感受。

三、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常识。

1、先观察第4页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教师小结。

3、然后观察第5页上部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教师小结。

6、最后观察第5页中间和下面的两面三刀幅图,说说这两面三刀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举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工具书。

7、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四、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他不理解“温馨”这个词语的意思,用上了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准确地理解了这信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本上摘抄了这个词语的解释。

五、作业:

1、利用工具书预习第一课。

2、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式读书笔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带好准备的读书笔记。

预习要求做好一篇写感受是式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展示家庭作业中优秀的读书笔记。

二、引导学生尝试做读书笔记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3)摘抄重点词句,读后感以三言两语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教师巡视指导,多做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所做的读书笔记。

三、教师小结。

四、训练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浩hàn”这个词语,要求查出“hàn”的字形和这个词语的意思。

2、出示:

“洋溢”这个词语中的“溢”怎么读?

它的意思是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在字典里查找的?

3、学生动手查工具书。

4、总结评比。

五、总结全课,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

本学期中,班级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六、作业:

1、坚持写读书笔记。

2、今后阅读中养成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师恩难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多音字“正”。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师恩”一词,使学生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感恩老师。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怀念、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作家刘绍棠相关资料。

预习要求自习生字新词,读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从幼儿园到现在,是老师一直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会使你难忘?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师恩难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了他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介绍作者刘绍棠。

二、初读全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

听读课文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解课文时编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出示自学要求:

(1)老师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读通句子,要求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纸张牵手姥姥炊烟 歇脚 念叨 恍如 惊醒滋润拐杖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娓娓动听 恭恭敬敬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诲

(2)交流预习时有关词语的理解。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3-7)

2、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意,并说说理由。

3.全班交流:

请各小组1号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

一(1-2 )写“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学会本课生字的写法,教师作简单辅导。

“歇”的左半边的写法要注意。

2、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七、作业:

1、辨别组词。

杖(   )幼(   )编(   )诲(   )

仗(   )幻(  )遍(   )悔(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连续说话,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 娓娓动听)

亲身到了那个地方。

(身临其境)

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戛然而止)

把人带到美好的境地。

(引人入胜)

用十年的时间能培育一棵树成材,用百年的时间才能造就一代人。

表示培育人的工程是艰巨的。

(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3、收集一些赞颂老师的名言、故事。

1、师恩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感恩老师。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怀念、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

预习要求多读课文,收集一些赞颂老师的名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字练习。

身( )其境  ( )人入胜(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生难忘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2)。

1、读一读。

2、想一想:

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3-7)。

1、那么课文是怎样来写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呢?

(学生自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交流。

A.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他最后给一年级上课。

田老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B.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1) 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田老师说的生动,使人爱听。

(2)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3)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

(4)故事讲到“八枝、九枝、十枝”就可以了,为什么讲下面的内容?

(能够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

(5)总结;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给我们上课,故事很形象,很有教育意义,讲得也很动听。

直接说明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教学很有艺术性。

C.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的意思是?

说明了什么?

D.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也说明了什么?

E.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引人入胜的意思是?

这更加说明了什么?

(2)这里把故事比作春雨,滋润着我,也就是作者把自己比作了花、草、树木,春天是这些花、草、树木生长的季节,而春雨能够使花草树木更快地生长。

这说明了什么?

3、感情朗读第二段,体会。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

文中哪些词语反应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

3、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

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

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首赞美之歌。

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4、这时的老师已经退休在家,背也驼了,人也老了,成了普通的一个老人。

如果我遇到了这个老人,我会说些什么呢?

5、他们谈着谈着,作者心中就涌起了感情的波涛,他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3、总结全文。

六、拓展阅读

2、陶校长的演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陶行知生平,初步了解演讲常识。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新词。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学难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搜集陶行知的相关资料。

预习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大家都渴望进步,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2、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3、师: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

陶校长是谁?

演讲是怎么回事?

给谁演讲?

内容是什么?

4、演讲: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演讲稿是议论文中的一种。

师介绍演讲的特点:

A.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B.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C.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今天,著名教育家陶先生,陶校长要来给大家做个演讲,你了解他吗?

5、介绍陶行知:

(出示课件)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创办了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

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这篇演讲稿是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同学们做的“每天四问”的演讲,以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主学习

自由默读课文,不会读的一些字特别要看清,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把生词读正确。

(2)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联系上下文交流词语意思。

(4)想想陶行知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2号同学集中大家意见。

4、全班交流:

请各小组同学分别汇报讨论结果。

(1)出示生字词。

问题否则锻炼 堡垒 集体鞭策 

承担 值勤 源泉 激励 道德 既然

请各小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正音。

(2)指名朗读,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3)请同学交流分段和段意。

指名交流:

陶行知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分别指名读2——5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4)填充概括段意。

(集体讨论)

(适当提示)

第一段:

(1)开门见山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

第二段:

(2—5)分别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原因)。

第三段:

(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作业练习:

完成填空练习。

(1)陶校长的演讲首先开门见山,告诉同学们和大家谈(),叫做()。

(2)“四问”是指()、()、()、()。

(3)“四问”分别是问:

()、()、()、(),因为()。

陶校长分别提出的要求是()

2、陶校长的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通过探究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演讲稿进行演讲。

教学难点学习演讲,让学生学会自省。

教学准备搜集陶行知的相关资料。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大意。

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相机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指名读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从哪些方面来讲的?

2、交流:

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1)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健康是生命之本”?

(2)试着结合事例具体地说说“健康是生命之本”?

(3)指导朗读。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引读: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5、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

6、理清层次:

先问什么?

再说为什么这样问?

最后说怎么办?

三、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默读,思考:

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

2、小组交流讨论

(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

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1)问什么?

(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2)为什么问?

出示:

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该怎么做?

出示: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3、练习演讲,用上下列词语: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四、学习演讲问“工作”、问“道德”部分

1、回顾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

(1)整体把握:

问什么?

为什么问?

怎么办?

(2)结合具体事例帮助理解,加深印象。

2、学生自主朗读感悟,小组讨论交流。

“问工作”部分

(1)问什么?

(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2)为什么要问?

该怎么做?

出示“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3、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问道德”部分

(1)问什么?

(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2)为什么要问?

该怎么做?

(3)理解重点语句:

“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公德——公共道德私德——个人的品德修养)

(4)为什么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结合实例理解“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六、实践拓展:

抓住陶行知的两句名言,感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七、练习演讲。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寻隐者不遇》,了解诗意和有关词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从《寻隐者不遇》描写的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搜集、阅读贾岛的诗。

预习要求读读诗歌,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你们游览过大山吗?

谁能给大家背背?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题,释题。

寻:

寻找,寻访。

隐者:

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

碰见,遇上。

寻隐者不遇:

诗人去访问独居大山林里的人却没有遇见。

3、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

诗人为什么没遇上?

有没有问问其他人?

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字音到位。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

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第3声。

2、练习朗读古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

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的意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理解字、词意:

童子:

小徒弟;师:

老师;此山:

这群山; 言:

说。

(2)由“言师采药去”,想象诗人会问什么?

(3)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帮助学生想象诗人与童子对话时的情景,体会诗人询问时的轻松自然、亲切随和和童子的天真可爱、对答如流。

(4)指导感情朗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理解字、词意:

云深:

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

(2)根据童子所回答的这句话,推测一下刚才诗人问了什么?

(你师父在哪里采药?

能帮我找他吗?

你为什么连师父都找不到呢?

(3)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帮助学生想象诗人与童子对话的语言及各自的语气、神态,体会诗人的饶有兴趣和童子的活泼淘气。

(4)指导感情朗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扮演诗人和“童子”,尝试表演一下对话。

4、诗人虽然没有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会是什么心情?

他会怎样做?

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五、背诵古诗。

六、作业。

1、抄写古诗及诗意。

2、看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先练说,再写下来。

3、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所见》,了解诗意和有关词义,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会写骑、振、蝉等3个字。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预习要求读读诗歌,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挖掘积累,激发兴趣。

 1、诵读自己积累的古诗,比比谁背得又多又好。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所见》。

二、整体感受,读准古诗。

1、板书课题:

所见。

齐读

2、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袁枚:

浙江钱塘人。

著有《小苍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3、自由读诗,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读)想想袁枚都看见了什么?

4、指导朗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理解字、词意:

林樾:

茂密的树林;振:

振动;

(2)牧童在干什么?

他当时的神态如何?

怎么看出来?

此时,他的心情怎样?

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3)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帮助学生推想牧童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充满着朝气与活力,也可以看出林中的宁静。

(4)指导朗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过渡:

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

为什么却“闭口”呢?

2、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理解字、词意:

意欲:

心想;鸣蝉:

正在鸣叫的知了。

(2)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

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

想象牧童的动作:

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

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

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

指名表演。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引导学生品悟诗意,做小结。

(1)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2)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