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493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75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副斜井掘进作业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节爆破安全技术措施48

第四节锚网支护安全技术措施(在围岩硬度为4~6时采用)52

第五节工作面防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5

第六节工作面电器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5

第七节工作面供电设备安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7

第八节材料运输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8

第九节副斜井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9

第十节 副斜井施工管理60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62

第一节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方法62

第二节各种灾害的自救、互救及组织抢救65

第三节事故处理措施66

第四节避灾路线71

第九章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体系71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1、工程名称

本《作业规程》施工的巷道为副斜井掘进工程。

2、工程的用途

由于原来的副斜井断面较小,顶底板岩性破碎,支护困难,重新进行扩巷作业难度大,安全性差,难以支护,为了保证矿井的辅助运输系统,需重新掘一条副斜井。

副斜井是作为矿井的开拓巷道,是矿井的辅助进风巷道,用作矿井进风和行人、材料矸石运输。

3、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新掘副斜井掘进工程设计长度201m。

服务年限:

13.2年。

4、副斜井的规格

副斜井设计为半圆拱形断面。

掘进断面10.5m2,净断面为8.0m2,净高3.0m,净宽3.0m,砌碹厚度0.3m。

设计长度201米,全岩巷(粘土)掘进。

5、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自2018年7月8日开工,2018年12月12日完工,工期约158天,每月作业25天,实际作业天134天。

第二节编写依据

1、经过审批的设计及批复时间

⑴本掘进工作面施工的依据是《**县**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机械化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

批复时间为2017年3月7日“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县**煤矿30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昭煤复[2017]9号文”。

⑵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关于**县**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新掘副斜井井筒的函》的复函。

2、地质说明书

本掘进工作面所掘进副斜井地质资料的依据是由云南华鹏爱地资源勘查有限公司于二○一二年三月提供的《云南省**县**煤矿生产勘探报告》。

3、矿井瓦斯等级报告

本措施编制依据依据2012年9月由中国矿业大学云南方圆中正工贸有限公司编制的《云南省**县**煤矿开采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报告》和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的《云南省煤矿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證書》,可采煤层2层,所采煤层编号为C5b、C6a煤层,认定该矿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37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5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6.28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57m3/min。

”得出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现瓦斯矿井)的鉴定结论。

4、参考资料

1.《煤矿安全措施》2016年版

2.《井巷工程》

3.《云南省**县**煤矿生产勘探报告》

4.《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第二章地质情况

第一节煤(岩)赋存特征

(一)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及龙潭组(P2l),为一套连续的含煤沉积,含煤层煤线14-25层,从上而下编为C1、C2、C3、C4、C5a、C5b、C5c、C6a、C6b、C6c、C7、C8、C9、C10a、C10b。

长兴组含煤线、薄煤4-7层,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为C1、C2、C3和C4,各煤层均不可采。

煤层总厚度在0.95-1.46m之间,平均厚约1.26m,含煤性较差,含煤系数约为2%。

龙潭组为矿区主要含煤段。

含煤线及煤层10-18层,由上至下有编号的煤层为C5a、C5b、C5c、C6a、C6b、C6c、C7、C8、C9和C10共10层。

其中,C5b煤层和C6a煤层为区内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全区可采,其余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厚度一般0.75-2.76m,不可采煤层厚度一般为0.3-0.5m。

龙潭组煤层累厚7.85-10.25m,平均8.10m,含煤系数约为5-7%,含煤性较长兴组为好;

可采煤层累厚1.53-4.37m,平均3.21m,可采含煤系数平均为2.38%。

(二)可采煤层

本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C5b、C6a煤层两层,均产于龙潭组顶部,各煤层叙述如下:

1、C5b煤层

赋存于龙潭组第三段上部,距龙潭组第三段底界I5标志层煤层36.02m-50.64m;

煤层实际厚度为1.86m-2.29m,平均厚2.02m,为中厚层较稳定煤层。

煤层中含夹矸一般为2-3层,最多为4层。

煤层上部具有一层稳定的夹矸(标志层I3),为灰棕色粗晶高岭石泥岩(以水云母呈结晶片状为特征,貌似粉砂岩),含较多的黄铁矿星点,厚度0.02m-0.04m,区内十分稳定。

其向上0.07m-0.10m有一层黑色隐晶高岭石泥岩,亦是本煤层的辅助标志(标志层I4)。

I3上距顶板0.3m-0.7m,一般0.5m-0.6m,其间距稳定。

另二个夹矸在其下部,均为泥岩。

煤层中上部含少量黄铁矿结核或条带。

该煤层顶板灰色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含海相动物化石,个别处见炭质泥岩的伪顶,时含黄铁和菱铁矿结核。

底板为高岭石泥岩,含黄铁矿结核,隅夹菱铁矿结核,少数有含炭质泥岩的伪底,含植物化石。

2、C6a煤层

上距C5b煤层1.19m-7.32m,煤层实际厚度为0.86m-1.4m,平均厚1.19m,为薄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夹矸0-3层,为黑色高岭石泥岩或炭质泥岩。

该煤层顶板为粘土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隅为细砂岩。

底板为粘土质泥岩少见炭质岩伪底,底板中具有球粒状黄铁矿集合体。

第二节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区域性构造-大擢魁向斜的南翼,地层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3-6°

,平均倾角为5°

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主要有背斜B72一条次级褶曲,构成宽缓、开阔形态,局部地层呈舒缓波状起伏;

区内断层从西向东有:

F414、F413、F411、F417、F403、F385、F404计7条,但对煤层有影响的仅F403一条,其特征如下。

F403逆断层:

南起18′线南端,呈北北东向延伸,经20线出矿界。

走向长1025m,往北交于F403断层,把S70切错,倾向北西,倾角70°

-75°

,往深处稍缓,切断了整个煤系地层,影响深度标高1600以上,铅垂断距约20m。

此条断层是对区内煤层影响最大断层,也是地表断层唯一错断煤层的断层。

另,矿区南部存在滑坡—崩积体,于区内西端的开采巷道中见到,朝西沿滑动面附近巷道掘进25m均见崩塌物即杂乱的岩块夹泥质物,滑动面朝南,倾角56-63°

该层即有岩块整体滑动,又有崩塌堆积,滑坡体由飞仙关组—龙潭组地层组成,把可采煤层错断、滑失,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并结合矿区所处区域构造特征,矿区构造属中等类型。

 

第三节水文地质及其它

(一)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

**煤矿位于国家出资勘探的《云南省**县**矿区煤矿北部井田东段详勘地质报告》西南角的首采区,范围由采矿证矿界批定的7个坐标点内,最低可采标高1500m,最高可采标高2000m,面积2.4547km2。

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以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弱裂隙含水层夹弱岩溶裂隙含水层。

具有小规模短距离一边补给一边径流一边排泄的特点。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特征

矿区位于塘房~泼机河上游左岸。

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ZK1911号钻孔北西边180m处的山峰,标高2038.7m,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矿界西面邓家湾1612.4m,相对高差426.30m,地形切割剧烈,坡陡谷深,属于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地貌区。

矿区中东部高,矿界四周低,总体地形东高西低。

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排泄。

2、地表水特征

矿区地形中间高、四周切割深,坡度较大。

比较大的地表水体泼机河离矿区较远,约2km,还有较厚的隔水层阻隔,地表径流属放射状向外淌,极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下水排泄。

矿区沟谷多为季节性沟谷,旱季干枯或有极小流量。

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

(三)含隔水层

矿区位于**复式向斜北翼东段,轴向北东,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单斜构造,地层倾角3°

~6°

,矿区地层有Q、T1f、T1k、P2c、P2l、P2β、,可采煤层C5b、C6a、赋存于P2l3上部。

根据岩层水文地质特征,赋存条件,组合情况与矿井充水关系等,由新至老划分为相间分布的三个含水层(组)和四个隔水层(组)。

分述如下:

1、第四系(Q)残坡积、滑坡崩塌堆积层孔隙含(透)水层

残坡积层(Qd)在矿区内平均厚度5~20m。

其成分主要是碎石及粘土,该层多透水而不含水,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只有雨季在地势低洼的山麓、谷地出露季节泉水,旱季干枯,对矿井充水影响小。

滑坡崩塌堆积层(Qcl),主要分布于塘房及朱家院子一带,经ZK1814等号钻孔控制,厚度85m~141.60m,由飞仙关组、卡以头组等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鲕状灰岩等的崩塌岩块及角砾夹砂土等组成。

结构松散,钻孔冲洗液全部漏失,岩芯破碎雨季有泉水出露,旱季流量小或干凅,季节性变化较大,透水性较强,局部地势低洼处含孔隙水。

在塘房及朱家院子一带该层直接与煤系地层接融。

该层雨季矿井充水影响大,在此处开采煤矿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2、飞仙关组第二段至第六段(T1f2~6)粉砂岩、泥岩隔水组

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段至第二段,组成高山,坡陡谷深,主要分布在矿区山顶,北部斜坡地带,厚度300~370m。

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条带和薄层生物灰岩。

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占70%左右,而灰岩仅占1%左右,该层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透水性好。

矿区出露季节泉水。

深部钻孔揭露,大部分岩心完整,裂隙细小闭合,无特殊水文地质现象反映,北部井田ZK2004号钻孔进行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97L/s.m,渗透系数0.00283m/d,表明该组地层隔水性能良好,为一套较厚的隔水盖层,可隔绝大气降水下渗补给下伏含水层。

3、飞仙关组(T1f1)第一段鲕状灰岩含水组

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出露于矿区南部山脚,呈条带状,走向东西,厚度50~77m,平均55m。

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质鲕状灰岩,夹灰绿色粉砂岩及细砂岩薄层,鲕状灰岩一般有三层,总厚8~20m,灰岩占25%左右。

地表浅部裂隙溶洞发育,含水较丰富,大部分钻孔施工过程中都漏水,水位突降等现象反映。

深部溶蚀不发育,偶见小溶孔,富水性逐渐变弱。

据南部井田中段抽涌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151~0.375l/s.m,渗透系数0.397~1.81m/d,富水性中等。

该组含水层出露的地势较低,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面积狭窄,接受大气降水较少,该含水组与长兴灰岩含水组之间有较厚的卡以头相对隔水组阻隔,在无断裂构造破坏的情况下,对矿井充水影响甚小。

4、卡以头组(T1k)泥岩、粉砂岩隔水组

三迭系下统卡以头组,位于长兴组之上,厚度42~59m,平均55m,岩性主要是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薄层细砂岩,在地表剪切节理较发育,节理面平直光滑如刀切,地表无泉水出露。

深部大部分钻孔揭露岩心完整,无含水裂隙、无钻孔水位与冲洗液消耗量突变等特殊水文地质现象。

ZK1810孔,对该层浅部进行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167/s.m,渗透系数0.0448m/d,富水性弱;

深部在ZK2205、ZK2204钻孔进行注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014~0.00042l/s.m,平均0.000211l/s.m;

渗透系数0.0000014~0.0006m/d,平均0.000301m/d,富水性极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经计算,上部煤层开采冒落带,裂隙影响带高度只影响到该层下部,该层上部可阻隔上部含水层地下水补给矿井。

5、长兴组(P2c)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粉晶泥质灰岩等含水组

二迭系上统长兴组,该层厚度37~50m,平均厚度42~45m,岩性为泥质灰岩与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灰岩占18%左右,据ZK1606钻孔钻进该层有漏水现象,岩心局部破碎,见少量透水裂隙。

浅部进行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416/s·

m,渗透系数0.307m/d;

灰岩在地表浅部溶蚀裂隙发育,含岩溶裂隙水。

深部ZK2103、ZK2209、ZK2603、ZK2614四个钻孔深部注水试验,单位注水量0.00003~0.0057l/s.m,平均0.00179l/s.m;

渗透系数0.000116~0.0291m/d,平均0.00897m/d,富水性弱。

该含水层覆于龙潭煤系之上,是可采煤层的直接顶板,是矿床开采产生裂隙时,直接补给矿井水源。

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量有限,而且深部裂隙溶洞不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贮存。

富水性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反之则递增。

6、龙潭组(P2l)粉砂质泥岩、泥岩等隔水组

二迭系上统龙潭组,厚度127~154m,主要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在矿区未见出露,浅部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深部ZK1708钻孔在龙潭组及F370断层带合并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32l/s.m,渗透系数0.000052m/d,为相对隔水层。

C6a最下一层采煤层下部地层厚度离P2β顶界大于120m,隔水性较好。

整个龙潭组为相对较好隔水层。

7、峨嵋山组(P2β)玄武岩隔水层

玄武岩,为一套火山喷发岩,厚度大于40~65m,以深灰色致密块状、杏仁状玄武岩为主,顶部有一层3~8m厚的浅灰色凝灰岩。

未出露于矿区。

地表无泉水出露,浅部20~30m风化裂隙发育,含弱风化裂隙潜水。

深部裂隙细小闭合不含水,钻孔无水文地质异常现象反映,该层构成龙潭煤系与下伏茅口灰岩含水层之间厚度较稳定的相对较好隔水岩层。

(四)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本区位于亦水河与乌江上游发源地的分水岭地带,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复式向斜中部。

地下水的特征是,补给区--径流区--又是排泄区,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向深部循环,一部分以泉的形式于露头区低洼处排泄出来,流出矿区。

另一部分贮存向斜地层中部,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径排条件受气候、地形及地质构造控制。

矿区各地层在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部份经短距离径流就近在河谷排泄,少部分沿岩层倾斜方向径流,贮存。

第四系孔隙潜水,矿区主要为残、坡积、滑坡崩堆积层,钻孔揭露厚度5~141.60m,为透水含水层,雨季在冲沟上游出露季节性泉水。

滑坡崩堆积层含一定数量潜水,补径排泄速度快,矿井建在此层必须高度重视滑坡体接受的大暴雨涌入巷道,造成淹井事故。

(五)构造断裂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发现正断层F417、F413两条,逆断层F403、F411、F414、F385、F404五条,共七条,只有F403断层错断煤系地层,对煤层影响较大,其余断层在煤系地层上覆地层产出,对煤层无影响。

北部井田东段在四个钻孔同地层的5条断层进行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32~0.00197l/s.m,平均0.000746l/s.m,说明断层破碎带的富水性与断层围岩的富水性极近或稍小,断层破碎带由于断裂时挤压摩擦,地应力作用,断裂破碎带为泥钙质充填,绞结紧密,断裂破碎带富导水性微弱,起到极对隔水作用。

断层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六)生产巷道的水文地质特征

**煤矿井田范围内,煤层没有露头,没有老窑。

只有比较小规模的**煤矿,建于1997年,采用斜井开采,井口标高1665.32m,主斜井长150m,坡度负25°

,现开采最低标高1575m,巷道总长度约1840m,主巷道落平后标高1600.88m,开拓及巷道控制面积11.44万m2,采空面积约9.15万m2(生产勘探报告储量统计日至今矿方进行采掘活动产生采损,目前采空区面积约30.1万m2),开采C5b煤层,斜井落平后,以平硐走向长壁开采,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开采体系。

矿井充水来源主要为P2c灰岩沿风化裂隙带及断层被破碎带少量涌水,淋水外,巷道帮底未见单点渗水现象。

淋、滴水点多集中在主斜井及风井的进口约100m段,煤系仅局部裂隙密集发育处有少量渗水,裂隙被方解石充填或半充填。

矿井内分级修建水仓,使用水泵抽水,根据访问,旱季流量约4.83L/S,雨季涌水量7.78L/S,季节性变化系数1.61。

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大。

水质类型:

SO42-.HCO3-—(K++Na+).Ca+,矿化度0.712g/l,侵蚀CO21.39mg/l,微弱侵蚀性水,对金属有轻微腐蚀性。

(七)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

矿区位于**复向斜中部,单面山陡坡地带,山峰林立,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起伏急剧,地形极为复杂。

构造形态简单,地形地貌利于大气降水补给,属大气降水补给区,矿床埋藏在当地侵蚀面基准以上,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有较厚的隔水层隔离,一般不会涌入矿井,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0.00179L/s.m。

水文地质类型属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中等类型。

第三章副斜井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副斜井布置

副斜井布置在岩层(粘土)中,副斜井断面设计为半圆拱形断面。

掘进断面10.5m2,净断面为8.0m2,设计长度201米;

副斜井一端出口在地面原主井工业广场,另一端连接+1600m水平中部运输大巷。

新掘副斜井是从地面原主井工业广场掘进,对煤矿原有系统不会造成影响。

图1-1:

副斜井位置关系布置图、支护示意图:

副斜井施工断面图

第二节支护设计

根据副斜井施工图,副斜井的支护采用料石砌碹支护。

为保证副斜井支护质量,副斜井施工采用一次成巷支护形式:

掘进1m巷道后,先用砌碹时使用的拱架并在拱架下打上四根(每架拱架两根)直径不小于20cm的圆木支撑拱架作临时支护,拱架顶上用木板接实顶板,然后才能出渣,随即进行料石砌碹永久支护,先砌墙、再将拱架降到墙体上,取掉背板砌顶,形成永久支护。

副斜井采用料石砌碹,井口至办公楼、职工宿舍楼段砌碹厚度500mm,其余段砌碹厚度300mm,必须满浆满灌,砌鏠紧密。

料石使用石灰石。

第三节 支护工艺

一、支护方式

1、副斜井采用炮掘方式施工,施工顺序为人工打眼→装药→放炮→临时支护→出渣→砌碹永久支护。

2、副斜井施工时视围岩情况确定是否增加砌碹厚度。

当围岩稳定时,砌碹厚度30cm支护;

当围岩松软破碎时,砌碹厚度50cm支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矿部协商后确定。

3、临时支护拱架上部空顶必须使用木板填实,紧贴围岩,空顶距离工作面迎头不大于20cm。

砌碹时先砌墙体,然后砌筑拱顶。

支护方式如图所示:

二、支护形式及材料规格

1.支护形式

副斜井支护形式为人工使用料石砌碹支护,砌碹厚度300mm(井口至职工宿舍楼下为500cm),采用料石砌碹。

满浆满灌,不允许空缝空顶空帮。

三、支护工艺及技术要求

施工顺序:

副斜井施工时先从地面挖明槽开掘井口,然后按17°

角坡度按中腰线向地面下进行开掘,井口位置由技术部门事先标定,掘进201m后,与+1600m水平中部运输大巷连通形成行人、材料矸石运输系统和辅助通风系统,工程施工完成形成新的系统后,原副斜井进行封闭报废(如副斜井位置关系布置平面图所示)。

施工采取一次成巷方式。

安全检查(围岩、瓦斯、顶板、水害、工程质量等)→打眼放炮→扫平巷帮浮岩→打临时支护→出渣→砌碹→收尾整理工程质量→进入下一循环。

(一)砌碹支护工艺及技术要求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a、备齐砌碹施工工具以及有关支护材料。

b、检查并处理工作地点的安全隐患。

c、检查施工所需要的风、水、电。

d、施工前要掩护好风、水、电等管、线设施;

施工设备要安放到规定地点。

e、砌碹前要根据巷道设计要求,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尺寸,进行刷帮、挑顶和拆除临时支护时工作。

凡有碍砌碹的部分者要刷大。

F、砌碹前必须搭设牢固的工作平台.

2、拆除临时支护架腿,砌墙架工字钢梁支护操作顺序

a、检查并处理工作地点的安全隐患。

c、挖底槽砌基础。

d、砌墙壁。

b、临时支护。

e、上钢梁,背顶。

f、检查质量,清理现场。

3、砌墙壁后,拆除临时支架架顶。

砌碹支护的操作顺序

c、搭工作台。

e、刹榨封顶。

d、支护碹胎、砌碹或混凝土浇灌。

f、拆碹胎与模板。

g、检查质量,清理现场。

4、各工序项目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1)挖地槽砌基础:

a、按中腰线和设计尺寸确定地槽位置和深度,并做出标记。

b、用手镐、风镐挖地槽要注意观察抬棚脚窝,防止松动掉脚。

地槽挖完后检查尺寸,排净积水,清底找平。

c、砌基础前根据中腰线检查地槽位置和深度,并挂好基础边线和平线。

d、砌基础时,应先填入30-50毫米厚的铺底砂浆,然后摆放基础石,基础石要平、直、稳、实、灰缝饱满,灰缝大小符合规定要求。

e、浇灌混凝土基础时,应先支好模板,根据中腰线校正,然后再用撑木、拉杆固定模板。

2)砌料石墙:

a、敲帮问顶,清除浮矸,清洗基础面。

b、根据巷道的中腰线先挂好垂线和水平线,按线施工。

c、砌墙时,必须将料石摆正、放平,不平时,应碎石垫平、垫稳,料石的斜面应和巷道的坡度一致。

d、随砌随壁后用碎石充填严实,用片石块充填时,要用砂浆灌实。

e、一次砌筑墙高不得超过1米。

超出部分应待灰浆初凝以后再砌。

f、料石错位要明显,正常情况下错位宽度不得小于料石宽度的1/4。

严禁出现对缝隙、重缝隙。

g、新旧碹的接口处,必须清除煤矸等杂物,并用水泥冲洗干净。

3)若特殊情况需浇筑混凝土墙时:

b、支模板,固定后用中线校正,起拱线用中腰线校正。

c、浇筑混泥土,随浇筑随捣固,并随时对模板进行加固。

d、采用连续浇灌法,在浇灌中如间隔2小时以上必须将上一次混凝土表面处理在麻面,清洗后再铺一层10-20毫米的灰浆。

4)支碹胎:

a、支碹胎前先检查巷道顶板安全情况,脚手架或操作台的稳固情况,碹胎规格质量情况。

b、用水冲洗碹胎和模板。

c、按碹胎间距支架碹胎支架,并支稳支牢。

d、支碹并固定:

用胎腿稳定碹胎时,胎腿和碹胎之间的接口要对齐,并用扒据固定牢固,不能歪扭,必须将胎腿支在实底上。

在用砖或料石垒垛稳定碹胎时,要垒在经找的坚硬底上。

并要保持垛架的稳定、牢靠,与碹胎接触处应垫方木。

e、碹胎的模板应随砌随放(钢筋混凝土碹除外)并摆放平整,外部不平整处,可用木模垫平。

模板的厚度应一致,对接要齐。

对缝应严密、平整、不准漏浆。

5)砌拱:

a、砌碹拱时,必须从两侧起拱线向中心对称砌筑,使碹胎受力均匀。

b、随砌拱随铺好碹板。

c、碹拱料石时要紧贴碹板,大头朝上。

料石安放要平、直、稳、实,不得有单点支撑。

每块料石都要用顶头灰,封口的砌块之间必须用料石模打紧。

d、要随砌随充填。

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填实,随砌随填实;

冒顶过高时,拱后充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