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5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docx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2.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

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答案:

C

w.w.w.k.s.5.u.c.o.m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09天津卷)3.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答案:

A

解析: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蛋白质的合成,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只是使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水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蛋清中加入NaCl是使蛋白质析出,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

所以A正确。

(09浙江卷)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

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

C

解析:

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

所以C不正确。

(09广东卷)2.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A.没有载体参与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D.为主动运输

答案:

D

解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否是是

据表可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所以选择D。

(09辽宁、宁夏卷)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解析:

液泡膜是一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积累大量的离子。

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防止质壁分离。

(09海南卷)5.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答案:

B

(09广东卷)31.(8分)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作用,为细胞提供。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

(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的特性。

答案:

(1)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等知识点,由图可看出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葡萄糖下降,尿素是细胞中脱氨基作用后的产物,通过细胞代谢生成,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主要作用分别为合成蛋白质和呼吸供能,因为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不会排到细胞外,一旦在细胞外检测到,必然是膜受损,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酶与ATP

(09重庆卷)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析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答案:

C

解析:

只有在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可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根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DNA复制和转录的时候DNA的解旋酶。

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09广东卷)3.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含有羧基

答案:

D

解析:

能在常温下分解淀粉的,是酶。

酶在高温下才会变性失活,A项不对;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所以B项不对;酶具有专一性特异性,能催化分解的不能催化合成,C项不对。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羧基,D项对。

(09江苏卷)22.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

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

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可以大量产生所用酶的有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

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要将其分解需要纤维素酶,麦麸、棉籽壳、木屑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所以生长在上述三种成分的黑曲霉,平菇、木酶肯定能产生纤维素酶,所以可以利用。

而乳酸菌的培养基为酸奶,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含纤维素,所以乳酸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

(09辽宁、宁夏卷)2.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答案:

B

解析:

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当反应温度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错误。

(09上海卷)12.将刚采摘的乱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答案:

D

解析: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09海南卷)2.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溶菌酶

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答案:

B

(09全国卷Ⅰ)31.(10分)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由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科选用的方法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

(2)A

(3)适当降低温度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低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后硬度的变化与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变化一致与果胶质水解产物变化相反,可见,其硬度的降低与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有关,而纤维素的降解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果胶的降解与果胶酶的活性有关。

(2)A品种在成熟后,其硬度变化比较小,应耐贮运。

(3)从

(1)的分析可以看出:

果实成熟采摘后要减缓变软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适当降低温度,从而延缓果实软化。

(4)采摘后要使果实提前成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适当提高贮存的温度或用乙烯处理。

(5)果实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是因为叶绿素转变成了其他色素,从而含量降低。

(09全国卷Ⅰ)32.(11分)

已知,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

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产生的快慢。

(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l3的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加FeCl3溶液的试管在此温度下,FeCl3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解析:

该题要同时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现象:

3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2)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释放最快的是加酶溶液的试管,其次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再次是加蒸馏水的试管,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将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由于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释放O2最快的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

(09全国卷Ⅱ)32.(14分)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

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甲+—+—

×××××

×××××

×××××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32.(14分)

答案:

(1)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甲+—+—

乙—+—+

丙+——+

丁—++—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解析:

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下

溶液

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

甲+—+—

乙—+—+

丙+——+

丁—++—

(2)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4)结论:

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光合作用

(09浙江卷)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分解成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

D

解析:

无氧时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零下低温环境会使细胞中的水结冰,破坏水果的营养成分,达不到保鲜的目的。

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生成在线粒体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ATP中的化学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能、光能等);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呼吸消耗),以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故D正确。

(09广东理基)40.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浓度过低B.浓度过高

C.浓度过低D.浓度过高

答案:

C

解析:

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消耗了大量的CO2,引起暗反应的原料不足,致使光合速率仍然较低。

(09广东理基)43.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叶片均分4块,置于不同的试管中,按下表进行实验,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

试管编号①②③④

实验

处理CO2溶液++++

光照白光蓝光红光绿光

碘液++++

注:

“+”表示具有该条件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

将叶片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是进行饥饿处理,消耗掉有机物,然后用不同的光照射,进行光合作用,用碘液处理看有机物产生的多少,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所以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④号管。

(09广东文基)70.从高等植物叶片中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其中呈橙黄色的是

A.叶绿素aB.叶绿素bC.胡萝卜素D.叶黄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种类,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黄素:

黄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

(09北京卷)4.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mg?

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C.CO2浓度大于360mg?

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提供了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A和B选项可以从图中分析直接得出;从图上看,当外界CO2浓度很低时,玉米(C4植物)可以固定CO2,而小麦(C3植物)几乎不能固定CO2,即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当CO2浓度大于360mg?

L-1后,玉米仍然在固定CO2,只是CO2固定量不再随外界CO2浓度上升而变化,所以C选项错误。

(09上海卷)2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

B.只要提供,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光照下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不需要O2,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需要丙酮酸和O2。

(09海南卷)1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

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答案:

B

(09海南卷)1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答案:

C

、(09全国卷Ⅱ)31.(8分)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

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面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

答案:

(1)A

(2)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

(1)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

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09安徽卷)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09江苏卷)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浓度下降引起的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干旱其光和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下降,所以A正确;图甲中光和速率下降时间在第2天,图乙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第4天,所以B正确;从图乙看出实验2-4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所以C错误;实验2-4天,由于干旱叶片气孔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可能会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

(09山东卷)26.(15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

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____________。

供作物__________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

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_,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

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营养液的配方)选择

(2)主动运输根变黑(烂根)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

(3)增大光照强度CO2浓度遮光红(蓝紫)

(4)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平均分成若干组

②配置对应组数的系列浓度梯度的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