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57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9的溶液中:

Na+、Fe3+、

,SCN-

B.含有大量S2O32-的溶液中:

H+、K+、

、Al3+

C.0.1mol•L-1的NH4Cl溶液中:

Li+、Ba2+、CH3COO-、OH-

D.某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

Na+、I-、Cl-、Mg2+

2.某废催化剂含SiO2、ZnS、CuS及少量的Fe3O4。

某实验小组以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滤液1中是否含有Fe2+,可以选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

B.步骤②操作中,应先加6%H2O2,然后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1.0mol/LH2SO4

C.滤渣1成分是SiO2和CuS,滤渣2成分只有SiO2

D.步骤①操作中,生成的气体需用NaOH溶液或CuSO4溶液吸收

3.向含有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

Fe2++2Fe3++8OH-==Fe3O4(胶体)+4H2O

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

5.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

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

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持续被氧化

6.我国宋代《开宝木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

“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指()

A.铁粉B.氯化铁C.冰醋酸D.醋酸亚铁

7.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

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通入过量Cl2:

Fe2+、H+、NH4+、Cl–、SO42–

B.加入少量NaClO溶液:

NH4+、Fe2+、H+、SO42–、ClO–

C.加入过量NaOH溶液:

Na+、Fe2+、NH4+、SO42–、OH–

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

Na+、SO42–、Cl–、ClO–、OH–

8.已知如下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

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作还原剂B.实验②中

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9.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

,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

的物质的量为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发生的反应为

,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D.

浓度为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水呈中性,可用于灭火B.

钠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冶炼部分金属

C.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D.小苏打具有碱性,可用于焙制糕点

11.将1.12g铁粉加入25mL2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B.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2.下列化合物既能用金属与氯气化合制备,又能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备的是()

A.MgCl2B.CuCl2C.FeCl3D.FeCl2

13.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

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说明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14.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A.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

B.Fe3Cl8可以改写为FeCl2·2FeCl3,推出Fe3I8可以改写为FeI2·2FeI3

C.NH3的沸点高于PH3,推出CH4沸点高于SiH4

D.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15.下列图示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进行定容

B.实验室制备NO

C.制备氢氧化亚铁

D.收集SO2,并吸收多余的SO2

二、综合题

16.H、C、N、O、Mg、Al、Si、Cl、Fe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元素。

(1)S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C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MgCl2中包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

(2)用“>”、“<”或“=”填空:

酸性

金属性

离子半径

H2CO3_HNO3

Fe_____Al

O2-_____Al3+

(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以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C.单位时间内3molH-H键断裂,同时6molN-H键也断裂

D.c(N2)∶c(H2)∶c(NH3)=1∶3∶2

(4)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

17.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微粒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FeB.Fe2+C.Fe3+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此过程中_______是还原剂(填“维生素C”或“Fe3+”)。

(3)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的现象是:

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___________色,最后变成_________色。

(4)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将铜箔腐蚀,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8.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Fe2+

Fe3+

FeO42-(高铁酸根离子)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______nm。

(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

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

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

(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

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生成1molNa2FeO4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D3.D4.D5.C6.D7.D8.A9.A10.C11.C12.A13.A14.A15.B

16.第三周期第IVA族

离子键<<>BC

17.B维生素C灰绿红褐2Fe3++Cu=2Fe2++Cu2+

18.1-1002FeCl3+Cu=2FeCl2+CuCl2KSCNFe(OH)33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