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584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尝试教学法课堂操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尝试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有尝试题引路n尝试题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尝试题是根据例题设计的,按照教学需要一般有四种设计方式:

(1)同步尝试题:

它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

(2)变化尝试题:

它与例题的内容、形式、结构有些微变化,难度大致相同;

(3)发展尝试题:

它较例题略有变化,难度也略有提高;

(4)课本尝试题:

它以课本例题作尝试题。

大多数情况下.均采用第一种同步尝试题。

例如:

“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设计如下:

有些教师就用例题作尝试题,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做完尝试题后,立即翻开课本看例题,发现自己做的同课本例题一样,会分外高兴。

这时课本例题起着验证的作用。

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一般应是教材难度不大,估计学生未自学课本也能自行解决的。

有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编出尝试题。

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先演示:

教师一手拿5支红铅笔,弓一手拿3支黄铅笔,然后两手合起来,再拿出2支铅笔送给小朋友。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后编出题目:

“老师有5支红铅章,3支黄铅笔,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多少支?

尝试题出示后,要注意创设尝试的气氛,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

教师可进行启发性的谈话:

“这道题就是这堂课要学习内新知识,谁会做这道题目?

”“教师还没有教,谁敢试一株”“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道题?

”先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转入下一步。

课堂操作方法之三:

怎样指导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

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

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过程。

事实上“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的第一次尝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去解决尝试题。

为了掌握好这一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自学课本”在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

有些教师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往往流于形式,让学生匆匆看书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做尝试题。

由于时间匆忙,多数学生仅能根据例题形式,依样画葫芦去做尝试题,而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不知所措了。

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

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

这里会遇到两个实际问题:

(1)“自学课本”的时间到底安排多长时间?

(2)难度教大,内容又教多的教材,自学课本时间长了,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对第一个问题,自学课本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年级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定。

一般安排3-5分钟左右为宜。

刚开始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还不适应,自学能力较低。

这时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

对第二个问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助课内自学的办法。

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大都在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题并进行思考,课内自学课本时,只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

尝试教学法是用尝试题引路,来诱导学生自学课本,把自生课本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

”“不会算,老师也不教,你们先看看课本上是怎样算的。

”“你们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答案。

但是,老讲这几句话,学生也会倒胃口的。

启发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有时要出其不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2习兴趣。

例如,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的启发谈已“1/2+1/2=2/4=1/2,这样做对吗?

应该怎样做,请你看课本第XX页的内容,你就会知道的!

”教“统计表”时,教师将全班学生的成绩记分单印发给学生,教师的启发谈话:

“分析试卷就要做统计工作,以往都是老师做的,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当一次老师,不会做的请先看课本第XX页的内容后再做。

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

自学课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活动,可是;

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看懂教材。

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看起。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学思考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1力。

“自学课本”如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效果就差。

下面两个教学例子,说明由于对“自学课本”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如教连乘法两步应用题:

第一位教师在出示尝试题后,不作提示不提意见,急于要学生自学课本,又匆匆让学生做尝试题。

结果许多同学错列成:

3X10X2=60(元)。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指导学自学课本,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只是形式上得是连乘法,把已知数连乘起来即可。

因此,做尝试题时照芦画瓢,把已知数按先后的顺序连乘起来了。

第二位教师在学生自学例题前,先布置自学思考题:

①要求出一共卖出多少元,应该先求出什么数量,再求什么数量?

③算式6X12X4中,6X12表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从书中寻找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答案,使学生懂得算式表示的意义。

6X12X4表示:

一箱的价钱X箱数一总价

6X(且2X4)表示:

一个的价钱X一共多少个一总价

由于学生理解了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再做尝试题,学生就很少发生错误。

从以上教学例子看出,“自学课本”这个阶段很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否则会产生两个问题:

(1)学生消极地运用过去尝试练习的“经验”,机械模仿例题做尝试题;

(2)由于学生认知的盲目性很大,会出现思维方向不稳和异向。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去看书尝试,做到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编拟自学思考题要考虑到三个有利:

(1)有利于学生回忆和应用基础知识;

(2)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算理;

(3)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考方法。

所以,编拟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题数要适当,按照解题时的思考顺序来排列。

以下再举几例来进行分析。

(1)小数乘以小数:

可编拟以下3道自学思考题

①算式0.056X0.15中,因数共有几位小数?

算出的积该是几位小数?

②仔细观察竖式,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在点上小数点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③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要求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用坚式做小数乘法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呢?

(2)教学“圆面积”,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①照书上讲的拼,拼成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哪种图形相近?

②在拼时去掉或加上什么没有?

③拼成的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

④拼成的图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3)教学“正比例应用题”(例1),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额中哪两种量成五比例?

为什么?

②这三种量中,谁是定量?

③全要一速度(一定),这个关系式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

④你能总结出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吗?

这里要指出,不是每一次自学课本都要布置思考题,在低年级或教材比较容易时,也可以不布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

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扶着走”。

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

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教师带着学生看书,要详细指导,从哪里看起,怎样依次看,不但看例题,还要看插图。

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

第二种,“领着走”。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

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

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拨。

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浏览梗概——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仔细阅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3)勾划批点——边看边做符号,如在重点句子下面标上“——”,在疑惑处标上“?

”号,也可在书上写写划划,提出问题。

(4)思考问题——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

第三种“自己走”。

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走”。

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

也可边看书边做尝试题,也可先做尝试题再看书。

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时的自学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

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

这种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

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

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自学课本中,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人下一步

课堂操作方法之四:

怎样安排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七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做好准备。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搞好“尝试练习”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主要有:

(1)学生做尝试题正确与否;

(2)错在哪里?

有几种错法?

什么原因?

(3)学生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哪些理解了,哪些还有困难?

(4)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尝试题的情况如何?

困难在哪里?

因此,这一步并不是教师休息片刻的机会,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掌握来自学生的信息。

尝试练习的形式,一般请数名学生(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板演,全班同时练。

板演的结果,最好是有做对(不同方法)的,也有做错的,为后一步学生讨论提供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预先指名板演,有两个缺点:

(1)预先指名板演,可能会出现全做对了,或全做错了,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2)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参看优秀生的板演,产生照抄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缺点,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1)预先不指名板演,让全班学生同时开始练习,教师在桌间巡视,然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几名学生把所做的题目抄写在小黑板上,以便大家讨论。

(2)同上面的办法基本相同,但不是抄写在小黑板上,而是直接写在玻璃板上(每人准备一块像课本大小的玻璃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挑选几块,在投影机上放映出来,提供给学生讨论。

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掌握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尝试练习”除了做尝试题外,根据教材特点,也可动手操作尝试。

例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根据尝试题的要求,先让学生在预先做好的一个大圆上画同心小圆,并用轴对称对折的方法剪下小圆,在操作尝试中悟出道理后,再去做尝试题。

在涉及图形知识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尝试。

课堂操作方法之五:

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后,发现学生有做对的也有做错的,已经了解到了他们理解新知识的情况。

接着教师是否可以讲解了呢?

不行,火候未到,这时,要求学生作进一步尝试,尝试讲算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学生讨论”这一步,要求学生说出算理或解题思路,以验证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通过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法中较难掌握的一步,处理不好,会出现“无话可讲”,讨论不起来,或是叫几个优秀生讲讲,走过场了事。

讨论从哪里着手?

经过反复试验,一般从评议尝试题着手为好。

尝试练习后出现了几种答案,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学生有话可讲,讨论从这里着手就可化难为易了。

判定了谁对谁错,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把讨论引向深人。

运用本节课所教的法则、结论,才能做对尝试题,因此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容易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说出做错的原因,也就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样的讨论,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的确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讨论时,不能“就题论题”,应该联系预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

这种作业评议式的讨论也有各种不同层次,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课堂操作方法之六:

怎样进行教师讲解

教师从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和“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

试用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教师讲解要不要从头讲起

这里的讲解与过去的讲解是不同的,主要是学生的起点不一样。

过去“先讲后练”,学生对新知识不甚了解,教师必须从头讲起。

现在“先练后讲”,学生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当然就不必面面俱到,从头讲起,而是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难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

如果这里还像过去一样,按部就班,从头讲起,那就失去运用尝试教学法的作用,这一点必须注意。

2.教师的讲解是讲例题,还是讲尝试题

有个别教师开始试用时,讲了尝试题不放心,又把例题讲一遍,这样新课教学的时间比过去还要长,变成变相的满堂灌,而尝试题和例题都讲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究竟该讲尝试题还是例题呢?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应该讲尝试题。

这个做法引起大家的争论。

有的教师说,你只讲尝试题,不讲例题,不是把课本丢了吗?

我们从尝试教学法的全过程来看,开始用尝试题引路,看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做尝试题。

学生做的是尝试题,讨论的也是尝试题,当然对尝试题印象深刻,教师接着讲解尝试题是趁热打铁,顺理成章的。

如果教师反过来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就会显得别扭,影响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例题丢开,可以联系例题来讲尝试题。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例题主要是为了讲解某一知识而设计的,可以用这个例题,也可以换一个题,不是固定不变的。

何况尝试题和例题基本上是同类型同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题不就是例题吗?

所以,我认为一般还是讲尝试题。

3.怎样运用作业评议式的讲解

现在是“先练后讲”,由于教师讲解的时间、条件改变了,讲解的内容、要求和形式也要随之改变。

前面已经介绍,“学生讨论”一般采用作业评议式的讨论,教师讲解不必另起炉灶,可以因势利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作业评议式的讲解,是对学生尝试练习中的正例和错例进行评讲,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

做对的道理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做错的原因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因此,这种讲解针对性强,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讲解最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讨论后,急于想知道谁对谁错,为什么做对了,做错的原因又是什么,作业评议正符合学生的需要。

例如,教“三步复合应用题”时,尝试题是:

“一个电视机厂一月份生产彩电1500台,M月份生产的台数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生产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还多500台,三月份生产多少台?

学生有三种解法:

从以上分析看出,第

(2)种解法是错的,缺少一月份的产量。

(l)、(3)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但第(3)种解法比较简便。

第(3)种解法是把一月份产量作为1份,M月份产量就是2份,前两个月的产量就是3份。

这种解法思路清楚,计算简便。

所以,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要弄清数量关系,根据所求问题进行分析。

这种教师讲解的方式可以同学生的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课堂操作方法之七:

怎样设计第二次尝试练习

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

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是依样画葫芦的。

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

为了再试探一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

这一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所帮助,也可以说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专门安排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力措施,能够保证他们尝试成功。

第二次尝试练习题不能同第一次相似,否则就失去第二次尝试的意义。

它一般同例题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

如出三道题,其中一道同例题相仿,一道较例题稍有变化,一道是以前的旧知识。

下面以稍复杂的百分率应用题为例。

尝试题:

学校养鸡场去年养鸡200只,今年养鸡250只,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

第二次尝试题是:

①班级小图书室去年有图书400册,今年有图书500册,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旧知识)

②班级小图书室去年有图书400册,今年有图书500册,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

(同例题相似)

③班级小图书室去年有图书400册,今年比去年增加了500册,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

(稍有变化)

通过上面题组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消除新旧知识相互干扰。

第二次尝试练习后,教师可进行补充讲解。

数学教学基本操作模式的这七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环套一环。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提出问题到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个教学基本程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准备练习以后,出示尝试题,立即吸弓;

住学生,“老师还没有教,你们自己会算吗?

”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引人思考境地。

有了“试一试”的迫切愿望,学生产生了自学课本上例题的需要。

自学课本后,学生找到解答尝试题的线索,又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

尝试练习后,有的学生做对了,有的学生做错了,答案不一样,有疑问就有话讲,让学生议论和争论,又成为学生的需要。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相互议论和争论,这些都是埋伏的“悬念’,此时学生会产生“我这样做对吗”“这道题目到底应该怎样做”的疑问,迫切需要听听老师的讲解。

这正符合学生迫切需要有一个权威评讲来印证自己正误的心理。

因此,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程序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从一个阶段自然发展到另一个阶段。

它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上的逻辑程序的。

尝试教学法的七步基本教学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一步都是可以控制的,互相配合的,反馈信息畅通。

特别要说明的,尝试教学的七步基本教学程序并不是一堂课的全部,它的前面可有揭示课题等,后面还有课堂作业、课堂总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