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252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docx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

尝试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

话题之一尝试教学法---五步六层次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即学生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尔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可分为五步六层次进行,所以尝试教学法也可以叫"五步六层次教学法"。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第一步:

出示尝试题。

第二步:

自学课本。

第三步:

尝试练习。

第四步:

学生讨论。

第五步:

教师讲解。

四.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

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基本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

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

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

只要花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第一步:

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

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

 课本例题:

"一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第五册)

 尝试题:

"批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试着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思考一番,这时就转入了第二步。

 第二步:

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时,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

阅读课本前,教师可预先提一些思考性问题作指导。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1〉分母不同怎么办?

〈2〉为什么要通分?

有什么道理?

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

学生可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

这样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

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

尝试练习。

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

学生练习时,还可以继续看书上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

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了第四步。

 第四步:

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作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

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

在评讲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在尝试讲算理了。

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尝试算、尝试讲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

这时听教师讲解又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

火候已到,就转入第五步。

 第五步:

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

这里教师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

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

教师的讲解,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四.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要了解差生的情况。

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可以重点补充讲解,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步可以说"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练习效率,应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静地在课堂里完成作业,这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布置作业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为优秀生另外准备"超产题"。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特别对差生,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课内补课"的效果特好。

六.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并不是课的结束,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练习,发现了困难,需要得到解决。

同时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业,到底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再重点归纳小结。

由于学生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练习,再听教师归纳小结,体会就更深了,这能起到画龙点睛。

所以,应该安排这一步,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这样一堂课的安排就善始善终了。

尝试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用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这样就能充分安挥教科书的作用;尝试练习后,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最后教师讲解,保证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这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样把这四方面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保证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话题之二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三字十二条”

三字”:

趣、实、活。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

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

“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境界,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十二条:

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

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

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

“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忖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

“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

”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

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

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

我的信条是: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

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

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为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了好多年,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是一上课学生还是被动?

就是因为采用先讲后练的传统模式,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怎能主动起来呢!

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

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喧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而创造精神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

参与有两种:

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

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

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

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

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学生讨论过程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

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把我置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新世纪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

“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

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起初多采用同桌二人议论的办法;以后可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4~6人为宜。

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

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

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

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担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

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相反会使学生厌烦。

学生课堂纪委焕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

只有从教师嘴巴上省下时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第九条,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具体操作方法:

1.当堂巡回批改。

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

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2.学生自我校对。

3.学生互批自纠。

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

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

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学生能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新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新世纪数学教育中心将广泛应用。

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

“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

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

我的观点是,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

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学仍坚持“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差生跟不上,只能过着挨骂的日子。

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

分层教学包括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等,其中主要是分层练习。

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差”。

以上十二条是互相联系的,形成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系统。

话题之三“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一:

“三步复合应用题”根据课本中的例题要求,设计准备题和尝试题。

例题:

 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准备题:

农机厂计划造100台抽水机,已经造了40台,剩下的要4天完成,平均每天要造多少台?

尝试题:

农机厂计划造100台抽水机,已经造了5天,平均每天造8台,剩下的要4天完成,平均每天要造多少台?

分析:

 在导入新课时,先出示准备题,这是旧知识,学生解答后再出示尝试题,引导学生分析准备题与尝试题的异同点,“已经造了40台”变换成“已经造了5天,平均每天造8台”(这里就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这样从准备题过度到尝试题,揭示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案例二:

“连乘法两步应用题”

例 题:

一个商店运来4箱保温瓶,每箱是12个,每个保温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两种方法解答)

尝试题:

学校买了3盒花皮球,每盒10个,每个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第一位教师在出示尝试题后,不做提示不提意见,急于要学生自学课本,又匆匆让学生做尝试题。

结果许多同学错列成:

3×10×2=60(元)。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只是形式上懂得是连乘,把已知数按先后的顺序连乘起来了。

第二位教师在学生自学例题前,先布置自学思考题:

①要求出一共卖出多少元,应该先求出什么数量,再求出什么数量?

②算式6×12×4中,6×12表示什么?

③算式6×(12×4)中,12×4表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答案,使学生懂得算式表示的意义。

    6×12×4表示:

一箱的价钱×箱数=总价

6×(12×4)表示:

一个得价钱×一共多少个=总价

由于学生理解了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再做尝试题,学生就很少发生错误。

案例三:

教学“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开始口算42-8=34,并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3,而不是4.随后把口算题42-8的减数改为18,变为:

42-18作为尝试题,学生笔算尝试,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4242

-18-18

——————

2434

教师指出:

都是42-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一个得数对呢?

此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新旧知识的矛盾,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

由于这一问题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所以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全班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操作尝试,形成表象,在数位表下面摆出42根小棒(4捆零2根)。

引导思考:

从42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想出办法。

)学生自学课本并尝试练习,紧接着我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评议,摆小棒操作时,从整捆的小棒中打开一捆(10根)和2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从12根中去掉8根剩4根,再从剩下3捆中去掉1捆还剩2捆。

从而得出:

42减18得24是正确的结论。

学生的动手操作尝试,为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其表象,促进了“物化”向“内化”的过度。

然后借助表象突破难点,知道42-18=24的笔算方法。

“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上就少了1”的道理。

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借助学生操作的表象,两次回忆摆小棒的有关过程,由拿小棒的方法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象作为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联想、推理、过渡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最后,再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尝试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尝试获得成功。

案例四:

“按比例分配”活动单

活动一:

理解“按比例分配”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尝试题:

一块地800平方米,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面积的比是5︰3,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1.分析题中的信息,理解“按比例分配”数量之间的关系。

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可先尝试再看书;也可先看书再尝试解决)

3.在小组内交流你对按比例分配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动二:

提高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变式拓展:

题组)

一块地800平方米,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鲜花面积的比是5︰3︰2,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鲜花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蓓蕾幼儿园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

张阿姨准备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

每个班各应分得多少块?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比是3︰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1.自主研究上面题组中的信息,与尝试题比较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2.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将三道题的解决过程写在活动单上。

4.同座交换批阅(或小组长批阅)。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帮助错误的同学共同分析原因,形成正确认识。

活动三: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3。

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小组长指派组员口头列式不解答。

2.将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改为“1︰2”“1︰1”,小组长指名口头列式不计算。

3.想一想:

按“1︰1”分配就是怎样分?

你能学着用一个关系图表示它与按比例分配之间的关系吗?

4.在小组内交流你本堂课的收获。

课堂检测。

(略)

细细品味,运用“尝试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在彰显尝试教学法特点的同时,还有如下特点:

1.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功效。

利用“尝试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因小组合作有“活动单”这一载体,学生什么时候合作、怎样合作、合作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由于小组的合作,小组成员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一种方法习得两种甚至于多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新知的认识程度,由于有组员之间的相互讲解,学生可以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理解深刻,小组合作的功效得到放大。

2.教师的功效得到彰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利用“尝试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表面上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课堂教学当然少不了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新知的易混处促使学生明晰、在知识的生长处催促学生拔节、在能力培养处保促学生攀升,总之一句话,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运用“尝试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的生成许多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很难预设的,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双丰收。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个性的张扬、能力的提高。

利用“尝试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以及按群体规则办事的习惯等等;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变得更大方、更自信,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强了,协调群体之间问题的能力更足了。

4.有利于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将补差落实在课堂之中。

利用“尝试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因教师要加强对各组的考核,将小组成员共同提高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甚至与组长内定一堂课中学困生代表小组交流的次数作为一项重要的权重系数,这样小组成员共同提高就成为各组的共同目标。

同时,因不时的要进行小组交流,如在交流时出现错误,各小组成员要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可以促进学困生的提高。

另外,课堂检测因一定要在课内完成并交老师(或小组长)批阅,这样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可以将补差落实到实处。

话题之四互动交流质疑解难

一、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这是尝试教学法区别于旧教学法的最大特点。

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没有探索精神,也不大会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尝试教学法把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结合起来了。

  二、尝试教学法与发现教学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发现教学法是国外介绍来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一般做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

尝试教学法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尝试练习,自己去发现解题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尝试教学法与发现教学法是一致的。

  国外的发现教学法强调儿童的个人发现,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科书的作用。

认为不管多么高深的原理,只要教学方法得当,都能由儿童自己去发现。

同时,由于没有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一般教师不易掌握。

  尝试教学法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的。

它用尝试题引路,诱使学生自学课本,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尝试练习后,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作为形成概念的基础;最后教师讲解,保证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

 三、应用尝试教学法为什么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凡应用过尝试教学法的教师,大都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