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62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为减小舷内吊杆稳索张力,其下系结点应尽量系在舷墙低令上,也就是舱口中部或偏前。

●装卸货吊杆布置调整应由值班驾驶员负责。

●降落双吊杆首先应解开保险稳索。

●落吊杆时将吊杆降落在支架上,并使其受力后,首先应扣上铁箍。

●双杆作业时为了避免吊杆后仰或失控,稳索下端系结点不应布置过低。

(指的是舷外杆稳索)

●克令吊

●克令吊吊钩放最低时卷筒上至少应留有约3圈钢丝。

●克令吊传动装置失灵应该将货物及吊臂放下,慢慢松开电机刹车。

●克令吊限制吊货钩组合进入吊臂头的组件是差动型限位。

接近吊臂2m时候自动停止。

●起重机最大安全负荷SWL110%。

●克令吊横倾不超过5°

,纵倾不超过2°

天热启动轴流风机。

●吊臂起仰角大于27°

●V型重吊

●船上普遍采用双摆式V型重吊,回转角不宜超过60°

,否则吊杆失控。

●吊杆头部有嵌入式滑轮减少吊杆轴向压力。

●用重吊吊装大件避免横倾超过8°

●双千斤索轻型单吊杆和V型重吊杆都没有稳索。

●重吊仰角控制25°

~75°

●普通型重型吊杆与轻型吊杆主要不同点:

1,吊杆根部直接安装在甲板或专用平台上2吊杆头部用嵌入式滑轮轴环装置和绞辘3吊货索和千斤索均用滑车组。

●普通重型吊杆绞车4部。

●V型重吊吊货钩升降速度主要决定于吊货绞车的数量。

●普通重型吊杆装置中,吊货索用滑车组队吊杆轴向压力无影响,千斤索张力有影响。

●V型吊杆倒换舱口,吊杆仰角最好放在85°

●航行时候固定吊杆,仰角82°

(与垂向夹角8°

●重型吊杆(除V型外)回转角不应大于80°

●重型吊杆现场指挥大副和水手长。

●V型重吊在进行吊货旋转时,吊杆头未超过船舷,船舶横倾角不得超过8°

超过船舷,船舶横倾角不超过12°

●吊杆轴线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1500起重机臂架轴线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1000.

●吊钩最大耗蚀超过原尺寸10%,直径6%。

●起货设备全面检查周期4年。

静索钢丝绳应涂油漆,每6个月重涂一次。

●液压起重机全部试验负荷不应小于1.1SWL。

●起重设备进行吊重试验时,悬挂时间不少于5分钟。

●经检查合格后起重设备活动零部件应具有钢印+试验证明书。

●吊杆装置进行吊重试验,重型吊杆应放置在与水平约成25°

的仰角位置,轻吊杆15°

位置。

●钢丝绳在其10倍于直径的长度内,发现有5%钢丝断裂或整股断裂,必须换新。

●安全工作负荷≤196kN(20t)实验负荷应为安全工作负荷的1.25倍

●196KN(20t)<安全工作负荷≤490kN(50t)实验负荷是SWL+49KN

●安全工作负荷≥490kN(50t)实验负荷为安全负荷的1.1倍。

⏹规范对平板龙骨的要求是_Ⅱ.首至尾宽度保持不变;

旁桁材

⏹散装货船与矿砂船较多采用的内底边板结构形式是上倾式

⏹普通干货船较多采用的内底边板结构形式下倾式

⏹上甲板货舱口围板的作用一般围板在甲板上的高度应不小于600mm。

⏹按规定,舭肘板所开圆形减轻孔孔缘任何地方的板宽均应不小于舭肘板宽度的1/3

⏹平板龙骨在船长范围内Ⅱ.保持宽度不变;

Ⅲ.厚度随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距首垂线0.2L以前区域的双层底内,旁桁材间距应不大于3个肋距

⏹规范规定船底平板龙骨的厚度为不得小于船底板厚度加2mm

⏹对双层底内为燃油舱的区域,其内底板的厚度应不小于8mm

⏹Ⅰ.机舱区域包括主机座、锅炉座、推力轴承座下的每个肋位处均应设置实肋板;

Ⅱ.距首垂线0.2L以前区域每隔一个肋位设置实肋板;

Ⅲ.除“Ⅰ”和“Ⅱ”以外的其余区域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3.6m。

⏹当船长大于200m,船底纵骨应穿过_水密肋板。

⏹平板龙骨是船底结构中的重要强力构件,因此应在船长范围内保持宽度不变

⏹强度大的舷墙是强力舷墙,在在木材船上设置

⏹肋骨编号方法是

⏹Ⅱ.以尾垂线为“0”号,对全船肋骨进行编号;

Ⅲ.以船中为“0”号,对全船肋骨进行编号。

⏹舷墙和栏杆的高度应不小于1000mm;

栏杆的最低一根横杆高度应不超过230mm。

⏹肋骨编号方法是:

以舵杆中心线为0号,向首为正,向尾为负

⏹按规范规定,肋骨的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000mm

⏹曲折式内底边板的最大特点是可提高船舶的抗沉性

⏹按规定,肋骨或舷侧纵骨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0m

⏹一般舱口围板在甲板上面的高度应不小于600mm

⏹舱口围板的高度是按舱口盖的计算压头得出的,按规范规定(除经CCS批准外),其最小高度应不小于450mm

⏹横骨架式甲板结构中采用强横梁,而纵骨架式甲板结构中采用普通横梁

⏹规范规定强力甲板(包括端部甲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6mm

⏹梁拱的取值范围一般在船宽的1/100~1/50之间。

⏹一般首舷弧是尾舷弧的2倍

⏹船中处的舷弧数值为0

⏹最有利于散装货船及矿砂船卸货的对称槽型舱壁是有底登梯形

⏹船舶最重要的一道水密横舱壁是首尖舱舱壁

⏹尾机型万吨级船按规定需设置6道水密横舱壁

⏹防撞舱壁位于_______货舱与机舱之间

⏹对舷侧为横骨架式的首尖舱区域,其加强方法有

⏹Ⅰ.设置垂向间距不大于2m的强胸横梁;

Ⅱ.在强胸横梁处设置舷侧纵桁;

Ⅲ.设置升高肋板

⏹首柱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

⏹Ⅰ.钢板焊接首柱;

Ⅱ.铸钢首柱;

Ⅲ.混合型首柱。

⏹尾尖舱肋骨间距应不大于600mm

⏹“首部结构”通常指距首垂线0.25倍船长处至船首前端的结构。

⏹斜肋骨是指在船的首尾端成放射状设置的肋骨

⏹强胸横梁属于不大于2m;

不大于2.5m的首尾结构构件

⏹横梁垂向间距分别为_对舷侧为横骨架式的首、尾尖舱应设置的强胸

⏹“B级分隔”可分为二个等级

⏹420℃加热至750℃时,既不燃烧也不发生足量的易燃蒸气的材料称作不燃材料

⏹任一起居处所用“A”级或“B”级分隔的各个处所的面积不得超过50m2

⏹耐火试验至结束时能防止最初30min;

火焰通过

⏹耐火分隔中的乙级分隔分为2个等级

⏹耐火分隔中的C级分隔为1个等级。

⏹.“主竖区”系指船体、上层建筑及甲板室以_“A级分隔”分成的区段

⏹任何起居处所和服务处所允许使用的可燃贴面的厚度不应超过2.5mm

⏹构成主竖区的舱壁必须满足A级分隔要求。

⏹.防火建造的“其他等效材料”是指经标准耐火试验规定的曝火时间后,在结构性和完整性上与钢具有同等的效能

⏹“不燃材料”是指将某种材料加热至_750°

⏹客船船体、上层建筑及甲板室应以_______分隔为若干个主竖区;

各主竖区在任何甲板上的平均长度一般不超过________米。

甲级;

40

⏹不属于船体基本结构图的图纸是横剖面图

⏹习惯上外板展开图仅绘制右舷外板展开图

⏹船图上的基本图线有粗细之分,一般细线只有粗线的1/3

⏹申请订货或备料的主要依据的图纸是外板展开图

⏹反映了船体纵、横构件的布置和结构情况的图纸是_基本结构图

⏹外板展开图是由船壳外板沿基线横向展开而成,在图上每块钢板的特点是

⏹宽度是其实际宽度长度是其在基线上的投影长

⏹.一般放在总布置图上方的图是右舷侧视图

⏹B级冰区加强中间肋骨的垂向设置范围为压载水线以下1000;

_mm至满载水线以上_1000_mm处,其两端不必连接。

⏹对采用B级冰区加强的船舶,如不设置中间肋骨,则肋骨间距应为船中部肋骨间距的60%,但应不大于500mm。

⏹B级冰区加强船舶的钢板焊接首柱自满载水线以上600mm处以下部分的板厚应为规范值的1.1倍但不必大于25mm。

⏹舭龙骨一般焊接在与舭部外板连接的覆板上

⏹船底塞一般在船底,每一双层底分舱中舱底一般设有二个船底塞

⏹机舱和轴隧间舱壁上应设置符合规定的滑动式水密门

⏹轴隧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推进器轴

⏹机器处所的燃油管及其阀件的制造材料可用钢或认可材料

⏹平面舱壁抵抗横向压力的能力较对称槽形舱壁弱

⏹每台动力舱底泵应能通过所需的排水总管用不小于__2__m/s的速度抽水。

⏹有关舱底水管系应满足的要求

⏹Ⅰ.确保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一舷横倾小于5°

时,均能排干污水;

Ⅱ.至少配备两台动力舱底泵;

◆除机器处所和轴隧外的其他舱室舱底水吸入管开口端的滤网箱网孔直径应不大于10mm

◆轴隧舱底水支管内径一般应不小于50mm

◆除轴隧舱底水支管外,一般舱底水支管内径应不小于65mm

◆双层底各油水舱空气管下口置于前部角落的内底板下。

◆双层底舱空气管上口应升高至舱壁甲板以上

◆调驳阀箱属于压载管系。

◆空气管的作用是给油水舱通气

◆机舱和轴隧内的测量管上口升至花钢板以上

◆当压载舱长度超过35m时,则应在压载舱前后端各设置一个吸口

◆压载管系中排出舷外的排水阀为单向阀;

,在压载水管通过防撞舱壁处设置的阀为截止阀。

◆同时具有空气管和测量管的管系是压载管系

◆普通船舶的空气管内径不得小于50mm

◆而油船的空气管内径不得小于100mm

◆延伸至干舷甲板上及上层建筑甲板上的空气管,其可能进水处离甲板的高度应分别不小于

◆760;

450mm

◆位于开敞的干舷甲板和后升高甲板及在距首垂线L/4以前的开敞的上层建筑甲板上的通风筒,其甲板以上的围板高度应不小于900mm

◆位于距首垂线0.25L以后的开敞的上层建筑甲板上的通风筒,其甲板以上的围板高度应不小于760mm。

◆通风管不得穿过舱壁甲板以下的水密舱壁

◆常用于水柜或油柜上,并设有滤网的通风筒是鹅颈式

◆通风管系中的通风筒口应设在开敞甲板上

◆通风筒口应尽量远离排气管口、天窗和升降口等处

◆水灭火系统组成部分中的甲板管系平时不可用于用其向压载舱灌装压载水

◆为防止海水倒灌,甲板排水管系在所有开口排至舷外的排水管下口处均设有止回阀

◆按规范规定,甲板排水管系起源于非封闭处所的任何水平面上的泄水孔和排水管,不论是在干舷甲板以下大于_600_mm处或在夏季载重水线以上小于450_mm处穿过外板,均应在外板处设置止回阀。

◆使用克令吊时,船舶纵倾一般不应超过2°

◆回转式起重机使用前需打开水密门以便检查通风,天气热时需启动轴流风机

◆克令吊旋转手柄放在零位左右空档位置即_电机转子为自由状态

◆克令吊使用时应_吊钩放到最低时卷筒上至少应留有约4圈钢丝

◆起重机的吊钩放至最低位置时,卷筒上应有钢丝绳不少于3圈

◆克令吊吊臂最低放置角为8°

◆克令吊传动装置失灵时,应将货物及吊臂放下,慢慢松开电机刹车

◆起重机最大安全工作负荷的载荷指示器应能在载荷达110%SWL时自动切断运转动力。

◆起货机工作时,当吊货索放足后,主卷筒上至少留有4圈余量

◆据单吊杆受力计算公式,吊杆轴向压力R与仰角无关,与滑轮数m有关

◆吊杆按结构和使用形式不同可分为①轻型单吊杆;

②轻型双吊杆;

③普通重型吊杆;

④“V”型重吊

◆单吊杆轴向压力R随a/H变大、吊货滑车组滑轮数m减少而变大

◆、在单吊杆受力分析中求解吊杆轴向压力R的公式为R=L/H[Q]+Q'

◆单杆受力分析时为了计算方便,吊钩、滑车组的重量一般取安全工作负荷的5%

◆在轻型单吊杆受力过程中,如不考虑吊杆自重和滑轮摩擦,吊杆的轴向压力R与千斤索的受力T无关

◆吊杆在单杆作业时,在同样载荷条件下,吊杆的轴向压力R主要取决于吊杆长度与支悬高度之比(L/H)吊杆在单杆作业时,在同样载荷条件下,吊杆轴向压力R与吊货滑车组的滑轮数目m近似成反比

◆双杆作业时,为减少舷内吊杆稳索张力,其下系结点应尽量_系在舷墙地令上

◆双杆作业,为减少稳索对舷外吊杆的轴向压力,布置时其系结点应尽量向后和提高

◆双杆作业布置对舷外吊杆稳索的系结点应尽量向后,并使吊杆与稳索的水平夹角大于20°

◆装卸货期间,双吊杆的调整应注意的是

◆①由值班驾驶员指挥值班水手进行调整作业;

②舷内吊杆不宜过低;

③稳索的布置力求加大与吊杆的水平夹角;

◆安全工作负荷小于19.6kN的双吊杆作业,在吊货索夹角为120°

,其连接点距舷墙或货舱口围板上缘高度应不小于5m

◆双杆作业时,吊杆发生回跳(吊杆上仰)是和边稳索与吊杆的夹角如太小则有关

◆双吊杆作业时,伸向舷外吊杆的仰角一般以45°

为好。

◆双杆作业时两根吊货索的夹角不得超过120°

◆从双吊杆作业受力分析中可以得出,适当提高稳索在甲板上的系结点,可以使吊杆所受轴向压力减少

◆在轻型吊杆装置中,吊货索采用滑车组对吊杆轴向压力有影响,对千斤索张力无影响

◆双杆作业,舷内吊杆(大关)的布置是据舱内货物位置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最小仰角应大于15°

◆双杆作业舷内吊杆头的布置位置是根据舱内货物位置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最大仰角应

◆小于75°

◆双杆作业时,两根吊货索的夹角大于120°

,会使

◆①稳索的受力急剧增大;

②顶攀的张力急剧增大;

③吊货索的水平分力急剧增大;

◆双杆作业,舷外吊杆水平投影与船舶首尾中心线的夹角最宜在45~65°

◆重型单吊杆吊货索的力端从吊货滑车组动滑车引出,经过吊杆头部所设的嵌入滑轮和桅肩上的导向滑车引向重吊专用的起货机,目的是减少吊杆的轴向压力和千斤索的张力

◆重型吊杆是指安全工作负荷大于98kN的吊杆装置和吊杆式起重机。

◆Ⅴ型重吊与其他重吊比较,其主要优点为①改善操纵性能;

②增加起重能力;

③可兼顾前后舱的起货任务;

◆重型吊杆与轻型吊杆千斤索张力计算公式相差值为过嵌入滑轮后吊货索张力Q1'

在吊杆头部设置嵌入滑轮,桅杆上设置吊货索导向滑车其最终作用是

◆减少吊杆轴向压力和千斤索张力

◆Ⅴ型重吊在吊重旋转中,当吊杆头超过船舷时,船舶横倾一般应不超过_12°

◆Ⅴ型重吊利用短拉索绞收来倒换舱口时,吊杆仰角最好先放在85°

◆Ⅴ型重吊依靠吊货滑车组来倒换舱口时,吊杆仰角最好先放在86°

~88°

◆普通重型单吊杆操纵摆动稳索使用的起货绞车是2部

◆Ⅴ型重吊的回转角不应超过60°

◆V型重吊使用双吊货滑车组时,能吊起设计的全部安全工作负荷

◆Ⅴ型重吊吊货钩升降速度主要决定于吊货绞车的数量

◆如果只开动一部起货绞车则吊货钩升降速度为减至一半

◆Ⅴ型重吊的吊杆旋转仰角应小于75°

◆用重吊吊装大件货时,应避免船舶横倾超过8°

◆起货设备全面检查的周期为________年4

◆起货设备销轴最大耗蚀不得超过原直径的6%

◆起重机作旋转、变幅、升降等限位装置试验,目的是检验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可靠性

◆吊杆轴线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1500

◆吊杆臂架轴线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1000

◆新造吊货钩钩尖间距为10cm,经使用后如吊货钩钩尖间距超过11.5cm_时,则不能使用

◆吊货钩钩尖开口部分的原间距为20cm,当吊货钩钩尖开口处间距超过_23cm_时必须换新

◆起货设备活动零部件的耳环、链环、栓环、拉板,吊钩等的最大耗蚀超过原尺寸10%_慢速升降重物,销轴最大耗蚀超过原有直径的;

6%__,或有裂纹,显著变形等,不允许继续使用。

◆吊货钩钩尖开口原为30mm,其开口伸长至________以上时必须换新34.5mm

◆吊杆轴线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_1/1500;

,臂架轴线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1000

◆一起重设备其试验负荷为245kN,则其SWL应等于196.0kN。

245÷

1.25=196

◆吊杆装置进行吊重试验时,轻型吊杆应放置在与水平约成15度_的仰角位置。

◆对液压式起重机如起升全部试验负荷不现实时

◆则可按规定减少试验负荷,但不应少于_1.1SWL

◆吊杆装置进行吊重试验时,重型吊杆仰角应放置在与水平成25°

夹角

◆对需作双杆操作的轻型吊杆装置应进行双杆试验,其试验负荷应为安全工作负荷(SWL)的1.25倍

◆起重设备进行吊重试验时,吊钩挂上试验负荷吊离甲板后保持悬挂时间应不少于5min

◆安全工作负荷为78.4kN的吊杆,在进行试验时,其试验负荷应为98.0kN

◆当起货设备安全工作负荷196kN<SWL≤490kN时,其试验负荷应为SWL+49

◆起重设备活动零部件中单饼滑车(包括有绳眼的单饼滑车)的验证负荷为4SWL

◆起重设备活动零部件中多饼滑车(SWL≤245kN)的验证负荷为2SWL

◆轻型吊杆的试验负荷应为安全工作负荷的1.25倍

◆当起重设备安全工作负荷SWL>490KN时,其试验负荷应为SWL×

1.1

◆吊杆装置单杆经保持悬挂试验认为合格后,尚应进行慢速升降重物试验

◆对需作双杆操作的吊杆装置,经单杆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双杆联合操作试验

◆吊杆式起重机在保持悬挂试验认为合格后,还应进行

◆①慢速升降重物试验;

②绞车的制动试验;

③连同试验负荷进行慢速变幅试验;

④连同试验负荷进行回转试验

◆起重机在进行负荷试验前,首先应作空载试验

●1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称为主要构件包括舷侧纵桁与甲板纵桁和强肋骨与强横梁次要构件

●一般是指板的扶强构件次要构件包括肋骨与纵骨横梁与舱壁扶强材。

●2船体强度指船体具有承受和抵抗使其变形诸力的能力。

总纵弯曲强度指船体抵抗总纵弯曲应

●力和剪切应力作用的能力。

大风浪中航行当船长L等于波长时船体最易出现中拱中垂变形。

●引起船体发生总弯曲的主要原因是沿着船长方向每一点上重力和浮力不平衡造成的。

最大剪力发生

●在距首尾两端1/4L。

弯曲力矩和剪力值向首尾两端接近时将逐渐减少。

为保证船体固有的强度最

●大限度地减轻中拱、中垂及扭转变形必须注意接舱容比合理配载、控制船速、注意调整纵向摇摆。

●船体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强度、定性和刚度。

船体发生扭转变形的时机是船舶斜浪航行时

●首尾装载对中心线左右不对称时。

●3船体需要加强的部位有首部、尾部、上甲板。

●4船体骨架形式有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

●5纵骨架式结构是纵向构件排列密而小横向构件排列疏而大。

优点是纵向强度大、船体重量

轻。

缺点是舱容利用率低装卸不便。

甲板和船体外板可以做得薄一些。

适用大型船舶。

对于横骨架按纵骨架的对立面对于混合骨架按“较”思考。

●6平板龙骨是外板中的“K”列板。

船长范围宽度不变。

●7船壳外板简称外板由平板龙骨、船底列板、舭列板、舷侧外板、舷顶列板组成。

外板在

●船中0.4L范围内厚度最大。

船体外板用若干列板组成的目的是可减少沿船长方向上焊接的数量、可

●根据船体上下位置的受力情况来调整列板的厚度。

舷顶列板应加厚加厚的主要原因是舷顶列板是

●承受总纵变矩最大的一列板。

首尾舷侧列板较薄。

●外板的排列顺序是自平板龙骨K列板为基准分别向左右将各列板依次编号为AB

●CD„„至舷顶列板为止。

编号为“SF6”表示右舷F列第6块板“SC2”表示右舷C列第2块板

●PD8表示左舷D列第8块板

●8甲板板的排列在首尾中心线上的一行为K行。

舱口边至舷边的甲板板钢板的长边沿船长方

●向布置。

普通货船的强力甲板即主甲板是上层连续甲板强力甲板是指在船中0.5L区域内长度

●不小于0.15L的上层建筑甲板。

在船中0.4L区域内厚度最大并保持相同。

对多层甲板而言强力

●甲板最厚。

船体受总纵弯曲应力时受力最大的一层甲板最小厚度应不小于6mm。

最上一层首尾

●统长甲板一般称为上甲板。

最上一层首尾统长甲板的首要要求是保证水密。

油船的干舷甲板就是主甲板。

●甲板边板必须连续且其厚度也是上甲板中最厚的一列板的主要原因是甲板边板在上甲板中受力

●最大、容易被甲板积水腐蚀。

●9梁拱是甲板的横向曲度其作用是增加甲板强度、增加保留浮力和便于甲板排水。

梁拱的取

●值范围一般在船宽的1/100~1/150之间。

舷弧是甲板的纵向曲度其作用是减少甲板上浪、便于甲板

●排水、使船体外形美观、增加保留浮力、便于甲板作业。

一般首舷弧是尾舷弧的2倍船中处的舷

●弧数值为0。

●10舱口围板作用保证人员安全、防止海水入浸、增加舱口区域的结构强度。

最小高度应不小

于450mm。

●舱口角隅处设计成抛物线形、椭圆形、圆形加强方法有将舱口围板下伸超过甲板将

●围板分成两部块分别焊接在甲板开口边缘的上下面并在下面用菱形面板加强。

货舱口组成部分

的是端梁、纵向围板、水平加强筋。

●舱口围板的高度依据《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确定、纵向舱口围板的下部与甲板纵桁

●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兼作用甲板纵桁的一部分。

●11水密横舱壁上伸到达的连续甲板是舱壁甲板

●12支柱支撑甲板骨架保持船体竖向形状上下端应位于船体骨架的交叉节点处对需载运

●大件货的货舱可采用悬臂梁结构形式来代替支柱。

●13船底外板与内底板之间的空间为双层底

●作用是增强船体总纵强度和船底局部强度、用作油

●水舱并可调整船舶吃水、增加船舶抗沉能力和承受负载

●14实肋板上有许多孔其作用是双层底空气流通、双层底油和水流通、减轻结构重量

●15因水密肋板可能会受单面水的压力故其厚度比实肋板厚度增加2mm但一般不必大于15mm.

●对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而言设置实肋板的规定是至少每隔4个肋距且间距不大于3.2m距

●首垂线0.2L以前区域应在每个肋位上机舱、锅炉座及推力轴承座下应在每下肋位上设置实肋板。

●实肋板上所开人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双层底高度的50%且其位置在船长方向上应尽量按直线排

●列以便人员出入。

●16舭肘板的宽度和高度相等又称污水沟三角形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