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66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9日)

  回良玉

  《人民日报》(2010年08月20日05版)

  

  同志们,朋友们: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对这起发生在高原地带、三江源头的强烈地震,举国震惊和悲痛、举世瞩目和关切。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奋力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这里,我们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大力支持抗震救灾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抗震救灾期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同情、提供宝贵支持。

在这里,我们代表中国政府,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他们默哀。

  同志们、朋友们!

  这次玉树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浅,震中距人口密集城镇近、破坏力强。

主震震级达里氏级,最高烈度9度强,震源深度14公里,余震3000多次。

灾区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约1000平方公里,有万人受灾、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多元。

受灾最重的结古镇,平房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

通往结古镇的主要通道214国道多处断裂沉陷、桥涵坍塌,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这次玉树抗震救灾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在灾难救援史上是罕见的。

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救援队伍高原病多发;灾区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救灾人员物资运送极为困难;受灾区域集中、地带狭窄,大规模救援行动难以展开。

但是,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

千难万险消磨不掉我们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千山万水阻挡不住我们救援同胞的坚定脚步。

我们迅速组织开展了一场在高原高寒地带进行的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

我们最大程度搜救了被困群众,坚持把救人作为首要任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搜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紧急转移被困群众万人,抢救压埋人员2008人。

我们最快速度救治了伤病人员,迅速向灾区调派医疗队伍,所有伤病群众都得到及时救治,地震当日果断决策实行全部重症伤员转运治疗并在72小时内完成,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我们最大可能安置了受灾群众,紧急调运大批救灾物资,地震次日国务院制定了临时救助政策,万人领到生活补助,万人领取了救灾口粮,万人领取了转移安置补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灾后无大疫,切实做到了让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病及时能医。

同时,优先解决临时校舍问题,灾后36天内所有学校全部复课,高考顺利进行,并在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的前提下,安排3535名灾区学生在省内转移就学、5074名中学生转移到省外就学。

震后第七天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表达对玉树地震罹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我们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紧急抢修因灾损毁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震后3小时玉树机场恢复通航,24小时基本恢复了交通、通信,48小时基本解决了通电问题;切实做好余震监测防范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转移受威胁人员,避免了新的人员伤亡;尽快恢复灾区商业、邮政、金融等服务网点,支持农牧民开展生产自救;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灾区保持人心安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我们及时客观公布了抗震救灾有关信息,紧急启动应急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发布震情灾情和人员搜救、医疗防疫、受灾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抢修、捐赠资金物资接收和分配使用等情况,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我们迅速扎实展开了恢复重建,灾后第二天即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前期准备工作,迅速完成灾害损失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制定国务院关于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意见,编制完成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灾区废墟清理,组织实施对口援建。

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顽强奋斗,重建家园,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次玉树强烈地震,再次让世人认识到什么是山崩地裂、山摇地动,也再次让世人领略了什么是顶天立地、感天动地,见证了人间大爱、生命坚强、人民伟大。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留存人心,有很多舍生忘死的事迹让人铭记,有很多大爱大义的善行感动百姓。

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国抗震救灾史上新的壮丽篇章,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上耸立起又一座巍峨丰碑!

  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同灾区人民心心相连。

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提前回国指导抗震救灾。

温家宝总理立即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出部署安排。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依法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于当日赶到灾区,组织协调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结合玉树灾区特点,迅速排出抢险救援的时间表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时间表;科学就近选派适应高原环境的救援队伍,科学组织运用先进技术装备,科学划定救援片区,科学安排重症伤员转移治疗,科学规划灾后恢复重建,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抗震救灾的速度、效率和效果。

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生命至上的理念和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品格,生动展现了党和政府危难时刻强大的领导力和驾驭力,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

  危急关头,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成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青海省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紧急投入抗震救灾。

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带领群众抢救被困人员、安置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家园。

广大共产党员危难之际牢记使命,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

特别是灾区基层的很多党员干部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拼着性命工作,以心血、汗水和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灾区人民在强震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失去家园的时候没有悲观消沉,坚强不屈、守望相助,在残垣断壁之间、碎石瓦砾之中,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奋力开展自救、互救,用压不垮、震不倒、摧不折的精神,集聚成“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的强大力量。

  危急关头,我们的人民军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6000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3700多名公安民警和消防边防官兵、27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1400多名专业救援队员,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

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坚强毅力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冲破千难万险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

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人人奋勇争先,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

人民子弟兵用赤胆忠诚、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不愧为国之柱石,不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危急关头,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合力。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所有中华儿女的目光就一起投向玉树,忧心如焚、感同身受、竭力相助,奏响了“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的时代强音。

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全力支援灾区。

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各条战线都在为抗震救灾作出贡献,中华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坚韧努力,战胜了又一场重大灾害、经受住了又一个重大考验。

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是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政治制度优势的大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防灾减灾能力的大提升。

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必将极大地激励灾区人民用汗水重铸新的生活、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进取、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