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178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图像常见题型,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和抽象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图像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归纳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收获喜悦,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从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图像中图形信息的提取、加工和应用

六、教学方式:

讨论、交流、讲解、归纳、比较、图示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图像题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化学平衡题更是主要以图像的形式呈现。

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探讨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化学平衡图像的重要性。

明确学习内容,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

【预习展示】

调动学生主动性,请某组一同学讲解例1的答案和图像分析的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补充完善。

例1、反应mA(g)+nB(g)pC(g)+qD(g)

A的含量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判断:

m+np+q(>

=<

某组一学生讲解例1的答案和图像分析的过程:

答案:

m+n<

p+q(>

图像分析的过程:

1、先看横、纵坐标(面)表示的意义。

2、再看线的变化趋势。

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补充完善。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每位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到来自周围的学习信息,广开思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2、可逆反应mA(g)+nB(g)pC(g)+qD(g)A的转化率在不同的压强(P1、P2)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求:

P1P2(>

某组一学生讲解例2的答案和图像分析的过程:

P1>

P2

m+n<

p+q

1、看面和线的变化趋势

2、看特殊的点

3、看量的大小多少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正确熟练的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例3、可逆反应mA(g)+nB(g)pC(g)+qD(g)C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在不同压强下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正反应是反应(放热、吸热)

m+np+q(>

=<

某组一学生讲解例3的答案和图像分析的过程: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m+n>

p+q

1、看面、线的变化、量的大小

2、作辅助线(衡压线、恒温线)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补充完善。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正确熟练的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三题的图像分析,同学们对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座位前后四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先说出自己对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的看法,最后小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并写出讨论的结果。

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交流、发表有关见解,记录讨论结果。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规律总结】

平衡图像题解题方法:

(1)看懂图像:

①看面:

即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②看线:

即看图像中线的走向及变化趋势;

③看点:

研究图像中的起点、拐点、交叉点极值点、终点等意义;

④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大小。

(2)联想规律:

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推理判断:

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隐含信息),再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判断作出答案

技巧:

“先拐先平,数值大”:

含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先到达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大或压强较高。

“定一议二”:

在含量与温度、压强变化图像中,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完善讨论的结果,进一步

体会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

解题技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体会到从合作、交流中获得收获的喜悦。

【实战演练】

1、合成氨反应:

N2+3H22NH3△H<

0。

图中t1到t4时刻表示反应平衡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指出t1到t4时刻分别改变什么条件?

认真思考,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推理判断。

学生讲解

t1~t2

V(逆)渐变增大,V(正)突变

条件:

增大反应物浓度

t2~t3

V(正)V(逆)都突变减小

降温

t3~t4V(正)V(逆)都突变增大

加压

t4~t5

V(正)=V(逆)都增大,平衡不移动

使用催化剂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以及时间—速率图中的“渐变”、“突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2B(g)3C(g)+D(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曲线b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A的浓度

B.缩小容器的容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认真思考,应用解题方法和技巧,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推理判断。

BC

分析:

b→a时间缩短,速率加快

b→a转化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握图像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正确熟练的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3、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mA(g)+nB(g)qC(g)△H,图中为不同温度(T)、不同压强(p)下,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由图分析并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

A、T1<

T2,p1>

p2,m+n>

q,△H>

0

B、T1>

T2,p1<

q,△H<

C、T1<

p2,m+n<

D、T1>

D

温度压强同时改变

定一议二

学生进一步体会温度、压强同时改变的解题方法—“定一议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H0(>

△H<

0

交点V正=V逆

平衡点

升温,V逆>

V正平衡逆向移动,逆向吸热,正向放热

学生依据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规律、方法,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进而深化理解。

【能力提升】

高考链接(2006)5、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H<

0,673K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AD

a→b浓度减小,速率减慢

c点为交点,浓度相等,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

d、e两点浓度不再变化,达平衡状态。

让学生体验高考题,积累经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学习小结】

学生回顾、归纳总结,认真思考,积极发表有关见解。

课堂总结由学生去完成,有意识的增加学生评价的成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

八、板书设计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mA(g)+nB(g)pC(g)+qD(g)mA(g)+nB(g)pC(g)+qD(g)mA(g)+nB(g)pC(g)+qD(g)

m+np+qP1P2正反应是反应

m+np+qm+np+q

(1)看面看线看点看量的大小作辅助线

(2)联想规律先拐先平定一议二

(3)推理判断

九、教学反思

以“自学预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检测反馈”的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本课学生参与面广,思考问题、提问质疑、总结规律和练习巩固等环节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