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助读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2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楞伽经助读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楞伽经助读1.docx

《楞伽经助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楞伽经助读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楞伽经助读1.docx

楞伽经助读1

楞伽经助读

《楞伽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在佛教典籍中占有非常特殊地位,历来被禅宗和唯识宗奉为根本教典。

但是,由于广泛流通的刘宋本,翻译过于古朴,现代人读起来颇感困难,鄙人不揣冒昧,拟对教典的文字作个简略释解,以期有益于初读,就教于方家。

若能对钟情《楞伽》者稍有帮助,那就喜出望外了。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御 制

盖闻:

摩罗山顶,既最崇而最严;楞伽城中,实难往而难入。

先佛弘宣之地,曩圣修行之所。

爰有城主,号罗婆那,乘宫殿以谒尊颜,奏乐音而祈妙法。

因鬘峰以表兴,指藏海以明宗。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

广喻幽旨,洞明深义:

不生不灭、非有非无。

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

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

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

混假名之分别,等生死与涅槃。

大慧之问初陈,法王之旨斯发。

一百八义、应实相而离世间;三十九门、破邪见而宣政法。

晓名相之并假;袪妄想之迷衿。

依正智以会真如;悟缘起而归妙理。

境风既息,识浪方澄。

三自性皆空,二无我俱泯。

入如来之藏,游解脱之门。

原此经文,来自西国。

至若——元嘉建号、跋陀之译未弘;延昌纪年、流支之义多舛。

朕,虔思付嘱,情切绍隆。

以久视元年岁次庚子,林钟纪律炎帝司辰,于时,避暑箕峰,观风颖水。

三阳宫内,重出斯经——讨三本之要诠,成七卷之了教。

三藏沙门于阗国僧——实叉难陀大德、大福先寺僧——复礼等。

并名追安远、德契腾兰。

袭龙树之芳猷,探马鸣之秘府。

戒香与觉花齐馥,意珠共性月同圆。

故能了达冲微,发挥奥赜。

以长安四年正月十五日。

缮写云毕。

自惟菲薄言谢圭璋。

顾四辩而多惭。

瞻一乘而罔测。

难违缁俗之请。

强申翰墨之文。

词拙理乖,弥增愧恧。

伏以:

此经微妙,最为希有。

所冀:

破重昏之暗、传灯之句不穷;演流注之功、涌泉之义无尽。

题目品次列于后云。

01盖闻。

[释词]【盖】:

〈名〉1. (形声。

从艸,盍(hé)声。

本义:

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2雨伞3

车篷4容器的盖子5耢:

一种整地的农具6通“阖”(hé)。

门扇.〈动〉1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2引申为胜过、超出3建造4通“害”(hài)。

伤害,杀害.5通“阖”。

关闭.<连>1因为,由于.〈副〉1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2却,则3通“盍”

4何5何不。

〈语气助词〉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

[句译](我)听说、(我)听说过

02摩罗山顶,既最崇而最严;

[释词]【摩罗山】此山在大海中。

高五百由旬。

非神足力。

皆不能到。

【既】〈动〉1(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

本义:

吃罢,吃过)2完毕;完了3食尽。

指日全食或月全食〈副〉1已经2不久;随即<连>1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2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最】〈副〉极,无比的。

假借为“绝”。

表示程度,相当于“极”、“尤”

【崇】山大而高。

高;高大

【严】厉害,程度深,在此可以引申为险峻(〈形〉严庄(严肃庄重))。

【峻严】高峻整肃

[句译]摩罗山顶,是既特别高大、又极其峻严的山峰,

03楞伽城中,实难往而难入。

[释词]【实】:

〈副〉真正地;确实;实在

【往】:

〈动〉本义:

去,到…去

[句译](摩罗山上的)(这座)楞伽(山城),实在是很难到达,很难进去。

04先佛弘宣之地,曩圣修行之所。

[释词]【先】1〈动〉(会意。

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

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

本义:

前进,走在前面);尊崇;重视;首创;开始。

2〈形〉前,时间或次序在前;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首要,根本;〈副〉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3〈名〉当初;先前;先世;祖先;前导;前驱;

【弘】1〈名〉(形声。

从弓。

厶(gōng)声。

本义:

弓声)。

2〈形〉A假借为“宏”。

大的(现多作宏).B广,广大.C宽宏。

3〈动〉A扩大;推广;光大.B宽容

【宣】1〈名〉A形声。

从宀(mián),亘(xuán)声。

“宀”与房屋有关。

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

本义:

帝王的宫殿)B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C帝王的诏书D宣纸的简称[E通“瑄”。

璧玉。

2〈动〉A宣布。

宣读B放掉;漏掉C宣扬;宣传,广泛传播D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E抒写;表白F诵读G明白;了解。

3〈形〉a质地松软b宽大,空敞c骄;骄奢;d明白的;明亮的e宽舒f周遍;普遍

【之】

【曩】nǎng。

〈形〉以往,过去

【圣】〈形〉本义:

通达事理→<名>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所】〈名〉处所;地方

[句译](那里)(是)过去佛弘传宣扬佛法的地方,(是)往昔圣人修行之所在(地点)。

05爰有城主,号罗婆那。

[释词]【爰】

(1)〈语助〉句首语气词助词。

(2)〈连〉乃、于是

【号】〈动〉1宣称,称号2召唤;呼唤3扬言有[多少多少];2〈名〉a名位;名称;称谓b别号。

名、字以外的称谓c记号;标帜d、e、f。

[句译](在这座城里)有一位城主,叫罗婆那。

06乘宫殿以谒尊颜,

[释词]【以】1〈动〉a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

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

用);b使,令。

c凭借;仗恃d认为,以为.e做,从事.

2〈名〉原因,缘故

3〈介〉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

可译为“用”、“拿”。

(二)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

可译为“率领”。

例如…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

可译为“凭着”、“依靠”、“按照”、“论”等。

(四)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可译为“把”。

(五)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

可译为“因为”、“由于”。

(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

可译为“在”。

(七)“以”构成的凝固结构“有以”、“无以”、“以故”、“以此”、“以是”、“是以”等用法:

“有以”、“无以”相当于“有东西(或办法)用来……”或“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

“以故”,相当于“由于这个原故”。

“以是”、“以此”,相当于“由于这个原因”、“根据这种情况”、“用这个东西”。

“是以”,相当于“因此”、“所以”。

4<连>A、和,而——表示并列关系。

B、因为,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C、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d表目的或结果等e同“而”。

【谒】〈动〉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尊颜】尊:

〈形〉庄重;隆重,尊贵;高贵。

颜:

〈名〉1印堂,两眉之间2面容,脸色,脸面,容颜→人,在这里指称佛陀。

[句译](这位罗婆那城主)乘坐着宫殿去拜见尊贵的佛陀。

07奏乐音而祈妙法。

[释词]【奏】〈动〉本义:

奉献,送上

【乐音】乐〈动〉喜悦;愉快。

音〈名〉(指事。

从言含一。

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

本义:

声音)

【而】1.〈名〉(象形。

小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

“而”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

颊毛)。

而,颊毛也。

——《说文》

2.[连]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a表示并列关系b表示递进关系c表示承接关系d表示转折关系e表示假设关系f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3代词4助词5动词

【祈】

[句译]向佛陀奉献上愉快的音乐,祈请佛陀演讲深妙的佛法。

08因鬘峰以表兴,指藏海以明宗。

[释词]【因】〈名〉1、(会意。

从囗(wéi)大。

大,人。

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

本义:

“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原因。

3、机会。

〈动〉1依靠;凭借2沿袭,承袭3连接4顺;顺应5相就;趋赴

〈介〉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的意思。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有“因为……”、“由于……”之类意思。

〈连〉1于是,就2因而

【鬘峰】鬘:

mán。

美好的头发;头发美好的样子

【表】说出来;显现出来

【兴】1〈动〉xīngA(会意。

从舁,从同。

舁(yú),共举;同,同力。

本义:

兴起;起来)B使兴盛;流行C开始办理;创办D推举;选拔E成功F派遣;发动G征发H作I提倡J方言。

许可K宠;惯。

2〈形〉蓬勃发展;兴旺。

3.〈名〉xìngA兴致,情趣B诗歌表现手法之一。

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

又简称兴C情欲D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E

【藏海】

(一)指阿赖耶识。

唯识宗比喻第七末那识为波浪,而以能生起末那识之第八阿赖耶识为能藏之海。

吽字义(大七七·四○六上):

‘藏海常住,七波推转。

(二)以如来藏比喻为海。

秘藏宝钥卷下(大七七·三七○上):

‘藏海息七转之波,蕴落断六贼之害。

【明】1〈形〉A(会意。

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

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

本义:

明亮,清晰明亮)。

B明白,清楚C圣明,明察,明智D明显,明确E明艳,鲜明F明慧,聪明G心地光明H严明I清明,修明J高明K强盛,旺盛L洁净M明快,爽直.

2〈动〉A照亮B点燃,点亮C懂得,了解D阐明,表明E明确F分辨,区分G通“盛”。

受H通“盟”。

结盟。

3〈名〉A松明B白昼,白天C人世,阳世D眼睛,视力E明朝F通“名”。

声名、名誉G通“名”。

名分,地位身分.

4〈副〉公开

【宗】1〈名〉A(会意。

从宀示。

示,神祇,宀,房屋。

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

本义:

宗庙,祖庙)。

B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C宗族;同族D宗派;派别E宗子,即嫡长子F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G生物的种内分类单位H尊祭之神I帝王的庙号。

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J诸侯夏天朝见天子之礼K姓.

2〈动〉A尊崇B尊敬C取法(效法)D归往E归向

3〈量〉

[句译](这部楞伽经)(是)(佛陀)由于(如鬘一般的)(摩罗耶山峰)而起讲的,直指(像深广无际的大海似的)如来藏识,(而)显明(本经)的宗旨——主导思想;主要旨趣。

09所言入楞伽经者。

[释词]【所】〈助〉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短语)

【言】〈动〉本义:

说,说话,讲

【者】〈助〉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句译](我们)所讲的(这部)楞伽经哪,

10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

[释词]【斯】⒈指示代词。

此,这个,这里⒉连词。

就,乃,那么

【乃】〈代〉〈连〉〈副〉,〈动〉是,就是

【玄枢】1.天枢,北斗第一星。

亦泛指北斗星。

2.指把握道的奥义之枢纽。

【理窟】指义理的奥秘。

【妙键】神妙的关键,指佛理开悟之机。

[句译]这(可真)是一切诸佛内心证智的玄妙枢纽,(实在)是一切佛经义理奥秘的绝妙关键。

11广喻幽旨,洞明深义:

[释词]【广】〈形〉广泛:

(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地;大范围地;详细地;大量的

【喻】说明,使人了解

【幽】深邃,深奥【旨】意思;意义,目的,宗旨。

【洞明】洞:

〈形〉透彻地,清楚地。

明:

本义:

明亮,清晰明亮)1明白,清楚2圣明,明察,明智。

洞明:

了解。

[句译](本经)详细地说明了佛法深奥的旨趣,透彻地阐明了佛法深刻的义理。

12不生不灭,非有非无。

[释词]【无】

[句译]万法不生不灭,非有非无,

13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

[释词]【绝】本义:

把丝弄断,引申为断,断绝;割断;切断→破除

【离】〈动〉1离假借为“剺”。

离开;离别。

2断绝;判别。

3违背,背离。

4罗列,陈列。

【之】1〈动〉A(会意。

象艸过屮。

枝茎益大。

本义:

出,生出,滋长)B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2〈代〉A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B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C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3〈助〉的〈〉〈〉

【去来】相对的

【途】〈名〉1(形声。

从辵(chuò),余声。

本义:

道路).2途径;路子

[句译]破除生灭相对的两种见解,远离断与常的两种执着。

14以第一义谛。

得最上妙珍。

[释词]【第一义谛】指最上至深的妙理。

本经云“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

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

言语分别不能显示。

[句译]以第一义谛,得至上至深之佛道;

15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

[释词]【体】亲身体验,领悟

[句译]领悟诸法皆非实有,了知现前境界如幻

16混假名之分别,等生死与涅槃。

[释词]【混】〈形〉1(形声。

从水,昆声。

本义:

水势盛大);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糊涂;胡乱.2〈副〉:

同“浑”①②。

3动:

a混同,混合搀杂;b用武力统一:

混齐(统一;混同);c闹;搅乱;d埋伏,躲藏e冒充f苟且度日;苟且谋取

【等】〈名〉1. (会意。

从竹,寺声。

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

本义:

整齐的简册)。

2.等级;辈分。

3台阶。

4类型;样子。

〈动〉1等同,使一样.2等待,等候。

3推迟。

4区别等次。

5衡量。

〈形〉程度、数量相等

〈助〉1.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2. 列举后煞尾3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副〉一样,同

[句译]混同(消除)对种种虚妄名相的分别,生死与涅槃平等不二。

17大慧之问初陈。

法王之旨斯发。

[释词]【初】

【陈】

【旨】

【斯】

【发】〈动〉1(形声。

本义:

放箭)2阐发

[句译]大慧菩萨的问题刚刚讲完,法王的宗义就发挥起来。

18一百八义。

应实相而离世间。

三十九门。

破邪见而宣政法。

[释词]【三十九门】这指经文的章段(似乎是参考了印度的经疏而大分段落,藏文译本经疏即作三十九章。

)。

【政】正

[句译]经中一百零八义,与实相相应,离开了世俗妄见。

全经三十九章段,破除了邪见,宣扬了正法。

19晓名相之并假。

袪妄想之迷衿。

[释词]【并】一起,全【迷衿】与“迷津”同义,指迷妄的境界

[句译]使人明白了所有名相均为虚妄分别,祛除了妄想心识迷境;铲除了生灭有无两见,不再执著断与常

20依正智以会真如。

悟缘起而归妙理。

[释词]【正智】【以】【会】【真如】【悟】【悟】【缘起】【而】【归】【妙理】

[句译]依靠正智得见真如,领悟缘起之法而重归真理。

21境风既息。

识浪方澄。

[释词]【境】〈名〉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风】1〈名〉本义:

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动〉刮风;起风。

八风:

又叫“世八法”。

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详见《释氏要览·澡静》。

唐王维《能禅师碑》:

“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范成大《偶箴》:

“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复将心奉八风。

”1.称:

各种称赞,各种说好,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拥护,给你赞美,给你欢喜。

2.讥:

冷嘲热讽,厌恶讥嫌,专说无中生有的行为,随便议论你的长短,给你生气,给你烦恼。

3.毁:

言蜚语,毁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你的为人说得一文不值,给你打击,给你阻难。

4.誉:

说你功德,扬你贡献,赞你是菩萨再来,称你是圣贤再世,给你捧场,给你得意。

5.利:

金钱物质,各项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到,给你受利,给你利益。

6.衰:

减损所有,破坏所得,将成的事业忽然垮台,已有的资用忽然失去,给你贫困,给你衰微。

7.苦:

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的因缘困扰生活,恶的境界折磨身心,给你艰难,给你逼迫。

8.乐:

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资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

八风也作四顺四逆,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

当我们愚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

人若是为"称誉"而陶醉,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而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而所迷,人的尊严就会被利乐所葬送;人若是为"衰苦"而折服,人就会为被衰苦所打倒。

“八风吹不动”,虽是出家人追求的高境界,颇不易达到,但红尘中人,若能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倒也有人能企及的。

大画家齐白石,就颇有几分“八风吹不动”的功力,他给自己立了“七戒”:

戒酒、烟、狂喜、悲愤、空想、懒惰、空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曾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从他笔下流动出来许多的人物、山水、花鸟,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

但也有人或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出于嫉妒,给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为此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座右铭: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既】〈动〉完毕;完了〈副〉已经;不久;随即<连>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息】〈动〉停止,停息

【方】本义:

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副〉方才;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澄】〈形〉静,宁静;清澈,透明

[句译]不再为境界所动,诸识波浪才能平静下来

22三自性皆空。

二无我俱泯。

[释词]【三自性】是指“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经中是这样解释的:

“一者虚妄分别字相,二者因缘法体自相,三者第一义谛法体相。

”故又称“三法自体相”。

【皆】〈副〉1会意。

从比,从白。

从“比”,有“并”的意思。

本义:

都,全).。

2通“偕”;一同。

【空】〈形〉〈名〉〈副〉〈动〉

【俱】1〈动〉a(形声。

从人,具声。

本义:

走在一起,在一起)b等同。

2〈副〉a皆;全;都b一起;一同。

【泯】〈动〉(形声。

从水,民声。

本义:

灭,尽)同本义

【泯】〈动〉(形声。

从水,民声)。

本义:

灭,尽。

[句译]三种自性均空,二种无我也没有了,

23入如来之藏。

游解脱之门。

[释词]【之】〈动〉1会意。

象艸过屮。

枝茎益大)。

本义:

出,生出,滋长。

2到…去。

3〈助〉的。

【游】〈名〉

〈动〉1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2结交;交游。

3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4出访。

5出访

〈形〉虚浮不实

[句译]才能悟入如来藏中,度过解脱之门。

24原此经文。

来自西国。

[释词]【原】[名]1(会意。

小篆字形。

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

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

从泉。

本义:

水源,源泉)2“源”的古字。

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3起源;根本;根由4原野

[形]原来;本来;最初的;未加工的

[动]推究;宽恕;赦免

【西国】西:

国:

[句译]推究、考察这部经文,来自西域。

25至若。

[释词]【至若】〈连〉表示提出另一个话题,用在下文的开头,可译为“至于”。

[句译]至于(②连词。

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26元嘉建号。

跋陀之译未弘。

[释词]【元嘉建号】【跋陀】【未】【弘】

[句译]元嘉年间,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楞伽经》,义理未能得到很好地弘扬

27延昌纪年。

流支之义多舛。

[释词]【延昌】【纪年】【流支】【多舛】

[句译]延昌年间,菩提留支的翻译有许多错误。

28朕虔思付嘱。

情切绍隆。

[释词]【朕】【付嘱】【情切】【绍隆】

[句译]朕虔诚地想到佛希望佛法流传的咐嘱,感情真切地希望承继正法并使之光大隆盛。

29以久视元年岁次庚子,钟纪律炎帝司辰。

[释词]【以】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

可译为“在”。

【久视元年】

【岁次】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庚子】

【林钟纪律】农历六月。

林钟是古代十二律之一,十二律与古代农历的月份的对应关系中,林钟是指六月。

【炎帝司辰】夏季。

炎帝:

传说中南方之神,主夏令。

司辰:

主管时令。

[句译]在久视元年(700年),岁次庚子,农历六月,

30于时避暑箕峰。

观风颖水

[释词]【观风】观风察俗。

唐初曾设“观风使”一职。

[句译]这时朕正箕峰避暑,在颖水观风察俗。

31三阳宫内。

重出斯经。

[释词]【重】【出】【斯】

[句译]在三阳宫内重新译出此经,

32讨三本之要诠。

成七卷之了教。

[释词]【要】要点,纲要【诠】1解释2事物的理3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出】

[句译]此次重译汇集了三个本子(《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入楞伽经》及一梵本,见宝臣的注疏)的要义,完成了长达七卷的了义之经。

33三藏沙门于阗国僧实叉难陀大德。

[释词]【三藏沙门】【于阗国】【实叉难陀】【大德】

[句译]三藏沙门于阗国的僧人实叉难陀大德、大福先寺僧人复礼等

34大福先寺僧复礼等。

[释词]【】【】

[句译]大福先寺僧人复礼等,

35并名追安远。

[释词]【并】1〈动〉a(会意。

《说文》:

“从二立。

”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

本义:

并行,并列)

b兼并;并吞c具备(1具有,拥有,有2一切完备;齐备)d通“屏”,“摒”。

排除e相同2〈副〉a全,全都b一起;一齐;同时3<连>a并且,连b和,以及

[句译]都声名远扬可与道安、慧远齐名

36德契腾兰。

[释词]【腾兰】当指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大德

[句译]品德高尚可与摄摩腾、竺法兰相譬

37袭龙树之芳猷。

[释词]【芳猷】fāngyóu。

美德。

猷:

计谋,打算,谋划

[句译]既承袭了龙树的精髓

38探马鸣之秘府。

[释词]【马鸣】【秘府】

[句译]也探寻了马鸣的秘义

39戒香与觉花齐馥。

意珠共性月同圆。

[释词]【意珠】意为如意珠、清净珠、宝珠等,简称“意珠”。

常比喻佛性、智慧。

【性月】佛性如明月。

[句译]持戒精严,觉悟甚高,佛性圆满,智慧已达,

40故能了达冲微。

发挥奥赜。

[释词]【了达】彻悟,通晓【冲微】冲:

此处应取用水浇注之义。

微:

精深,精妙。

冲微:

意译为使精深之义得以彰明,得以清楚地表达出来。

【发挥】阐发,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奥赜】àozé。

指精微的义蕴。

[句译]所以才能如此通达佛法,精深的佛理义蕴得以彰显和淋漓尽致地阐发。

41以长安四年正月十五日。

缮写云毕。

[释词]【以】

【缮写】缮〈动〉1. (形声。

从糸(mì),善声。

本义:

修补;修整)2制造;整治3工整地抄写4编录文籍。

写〈动〉1(形声。

从宀,舃(xì)声。

本义:

移置;放置)2输送3倾吐,倾诉;抒发4传抄地书写(汉以前只用“书”,汉以后“书”与“写”并用)5抄写6仿效;描绘7画8签订9租赁,确定某种出租或雇佣关系

【】【】

[句译]于长安四年(704年)正月十五日,译经完毕。

42自惟菲薄言谢圭璋。

[释词]【惟】本义:

思考;思念【菲薄】鄙陋(粗俗浅薄)。

指德才等。

常用为自谦之词【言谢】言,本义:

说,说话。

谢,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圭璋】圭: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璋:

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

圭璋:

借两种贵重玉器来比喻有用的人才,在此指两位主要的译经大德。

[句译](我)自己粗俗浅薄,(但是),(我)(还是必须)说(非常)感谢译经的大德们。

43顾四辩而多惭。

[释词]【顾】回头看,泛指看【四辩】梵语catasrah!

pratisam!

vidah!

略作四无碍、四解、四辩。

即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

均以智慧为本质,故称为四无碍智;就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就言语表达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辩。

又此为化度众生之法,故亦称四化法。

【而】<连>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此地是表示承接关系【多】〈副〉多么【惭】本义:

羞愧:

惭怍cánzu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