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3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docx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

附件1

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方案

为做好林业鼠(兔)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成效,减少灾害损失,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所指的林业害鼠(兔)主要指可对林木、林地造成危害的害鼠和害兔。

根据林业害鼠(兔)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将林业害鼠(兔)划分为三类:

地下鼠类、地上鼠(兔)类、野兔类。

其中,地下鼠类主要包括中华鼢鼠、甘肃鼢鼠、高原鼢鼠、东北鼢鼠等;地上鼠(兔)类主要包括平鼠鼠、姬鼠、田鼠、绒鼠、沙鼠、跳鼠、鼠兔等;野兔类主要包括草兔、东北兔、雪兔、灰尾兔、塔里木兔、华南兔等。

二、监测调查

(一)调查时间。

根据害鼠(兔)的活动习性,可在春季和秋季的防治季节开始前开展调查。

(二)调查地选取。

调查地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

重点选取新造林地、未成林地、中幼龄林地,以及退耕还林地、荒漠林地等易遭受害鼠(兔)危害的林地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1.线路踏查。

根据调查区域地理地貌,设定具有代表性的线路进行目测调查,确定发生危害范围和危害情况,发现鼠(兔)危害的应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详查。

2.标准地调查。

(1)标准地设置。

根据线路踏查情况,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林型,设置面积为1公顷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小于1公顷应全部调查,1—5公顷的设置1个标准地,5—lO公顷的设置2个标准地,10公顷以上的,每10公顷,增设1个标准地(沙鼠类和野兔类每20公顷,增设1个标准地)。

标准地面积应不少于总调查面积的5%。

(2)标准地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内沿对角线路随机选取100株样树,调查林木的被啃食株率和死亡株率。

3.种群密度调查。

根据害鼠(兔)捕获率和种群发生密度,预测害鼠(兔)发生趋势。

(1)地下鼠类。

采取土丘系数法和切洞堵洞法进行。

土丘系数法:

统计标准地内的新土丘数。

根据土丘挖开洞道,间隔24小时进行检查,凡封洞者即为有效洞。

在有效洞布箭,弓箭(地箭)与洞口的距离为切开的洞口直径的2倍。

一昼夜检查一次,及时重设弓箭(地箭),连续捕杀48小时。

然后统计捕获的害鼠数量,计算出土丘系数和捕获率。

根据公式l计算得出土丘系数。

在各种立地类型标准地内分别统计土丘数,乘以土丘系数,得出害鼠的种群密度。

捕获率可作为害鼠密度的相对指标。

种群密度和捕获率计算方法见公式2和公式3。

土丘系数=实捕害鼠数/土丘数

(1)

害鼠种群密度(只/h㎡)=标准地内害鼠数/标准地面积

(2)

摘获率=[捕获害鼠数/(设置弓箭数×捕鼠昼夜数)]×100%(3)

切洞堵洞法:

在土丘不明显的情况下,利用害鼠(主要为鼢鼠类)的堵洞习性采取切洞堵洞法进行调查。

具体方法如下:

在标准地内对怀疑有害鼠活动的洞道开切100个洞口(每亩切开6~7个洞口,不包括废弃洞,不足100个者按实际切洞数计算),在切洞一昼夜后调查堵洞数,凡堵洞者即为有效洞口。

采取弓箭(地箭)射杀和挖捕相结合的方法捕获害鼠,以实捕害鼠数与有效洞口数相比较,得出相关系数。

再以有效洞口数乘以相关系数即可得出种群密度。

(2)地上鼠(兔)类。

沙鼠类:

在标准地内,先将发现的所有洞口堵死,然后在洞口附近以当地沙鼠喜食的饵料(如新鲜葫芦卜或葵花籽)为食饵,距洞口10—15厘米处布设鼠铗,每块标准地布设100个。

24小时后分别统计堵洞数、有效洞数、百铗日捕获数,并计算百铗捕获率和鼠口密度。

其他种类:

选择害鼠(兔)喜食的食料当作食饵,在每块标准地内将IOO个中号板铗按间距5米、行距20米的平行线,或按Z字形、棋盘式等方式顺势布放。

间隔24小时后再进行检查,并用空铗替换已捕获鼠(兔)的捕鼠铗;48小时后将全部捕鼠铗收回,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收铗时间延长至72小时,并间隔12小时检查1次:

(3)野兔类。

野兔一般采取目测法或丝套法进行调查。

其中,目测法是在调查地内行走l公里时目测视野30米内所发现的野兔数量;丝套法是在标准地内用人工安放lOO个丝套捕捉到的野兔数量。

(四)危害等级划分。

根据林木死亡株率、林木被啃食株率的调查结果,确定危害程度,即轻度、中度和重度。

同时,也可用害鼠(兔)捕获率确定危害程度。

受害等级见表1-3。

林业鼠(兔)害成灾以林木死亡株率、林木被啃食株率、捕获率达到中度以上危害等级为标准。

表1林木死亡株率划分受害等级表

单位:

种类

害鼠(兔)

<10

10—15

>15

表2林木被啃食株率划分受害等级表

单位:

%

种类

害鼠(兔)

<25

25—35

>35

沙鼠类

<30

30—60

>60

 

表3捕获率划分受害等级表

单位:

种类

调查时间

地下鼠类

(每公顷数量)

<5

5-15

>15

地上鼠(兔)类

(百铗曰数、百笼日数)

沙鼠类

春季

<3

3-5

>5

秋季

<5

5-15

>15

其他种类

春季

<1

1-15

>15

秋季

<5

5-15

>15

野兔类

(行走l公里目测数)

10-25

25-30

>30

三、防治时间与对策

(一)防治作业时间。

1.地下鼠类和地上鼠(兔)类宜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防治;野兔类宜选择在入冬至初春时防治。

2.新造林地(退耕还林地)宜选择在造林前进行防治;末成林地和已成林地宜选择在早春雪化后或霜降上冻后及降雪前进行防治。

(二)防治对策。

根据林业鼠(兔)害发生发展规律,按照“分区治理,分类施策”的原则,加强灾情监测,强化预防措施,加大营造林、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突出飞机防治,提高应急能力,严格化学药荆使用,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生态环境污染,全面、科学、有效地控制林业鼠(兔)害危害。

1.轻度发生区。

以预防为主。

通过营林措施防治鼠(兔)危害;提供有利于鼠(兔)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存条件;通过采取封山育林、禁猎、禁捕等措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鼠(兔)类的天敌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此外,还可以辅以树干防护、驱避忌食保护等措施防止鼠(兔)对林木造成危害。

2.中度发生区。

以控制鼠(兔)种群密度为主。

通过采取生物、物理、驱避、营林等防治措施,降低鼠(兔)种群密度,减轻危害损失。

3.重度发生区。

以杀灭和控制鼠(兔)种群密度为主。

通过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仅限于成灾后的应急防治使用)和物理器械捕杀,辅以生物、驱避等措施,全面实施防治,压低种群密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林木资源损失。

其中,对野兔类可采取人工、物理器械限时限量捕杀的措施,快速降低种群密度,避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林业鼠(兔)不同危害程度发生区对应的防治措施见表4。

危害程度

轻度发生区

孛度发生区

重度发生区

突发灾情

防治措施

营造林措施

天敌招引与保护

树干防护

驱避忌食保护

营造林措施

天敌招引与保护

生物制剂控制

器械捕杀

树干防护

驱避忌食保护

营造林措施

天敌招引与保护

生物制剂控制

器械捕杀

树干防护

驱避忌食保护

化学药剂灭杀

化学药剂灭杀

器械捕杀

树干防护

驱避忌食保护

四、技术措施

(一)营造林措施。

1.树种选择。

营造林时可选择栽植害鼠(兔)厌食树种,并采取多树种栽植方式营造混交林。

其中,西北地区宜选择沙棘、拧条等种类,在姬鼠和平鼠鼠种类密度较高的地区宜选择落叶松等种类。

2.造林整地。

可结合鱼鳞坑(直径0.6米×深0.7米,适合于丘陵及山地)整地进行深翻,破坏害鼠(兔)栖息环境,并合理密植以促进郁闭成林;地下鼠和野兔活动区可实行深坑栽植(长3.O米×宽0.8米×深0.7米,适合于平缓地区,每坑内栽植3-5棵幼树),或挖掘防鼠阻隔沟(宽0.5米x深0.8米)。

3.营林管护。

科学实施抚育措施,及时清除林内灌木、藤蔓植物和枝桠、梢头、倒木等物,破坏害鼠(兔)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4.其他措施。

在害鼠(兔)危害较重的地区,可在造林地边缘种植一定数量的鼠(兔)喜食的非靶标树种,达到保护造林树种的目的。

在造林时可在栽种苗木上施用防啃剂或拒避剂,防治林业鼠(兔)害啃食。

在害鼠(兔)危害高峰期可通过提供应急食物,降低危害程度。

(二)生物措施。

l.天敌招引与保护。

(1)招引并保护猫头鹰、雕、蛇、黄鼬、艾虎、狐狸等害鼠(兔)天敌,并实行禁捕、禁猎措施。

(2)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枝柴堆或者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

其中,石堆直径1.0-2.O米,高度0.8米左右,石堆数量每公顷垒积1个;枝柴堆直径1-2米,高1.2-1.5米,每公顷2-3个。

(3)布设招引架(栖息架)、人工鸟巢或者直接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招引猛禽,每平方公里布设1个。

其中,招引架(栖息架)呈T形,立杆高5.0-6.O米、立杆顶部直径0.06-0.1米、埋地下1.0米深并用沥青等措施进行防腐处理,顶部横杆直径0.05-0.1米、长0.6一1.0米、用三角形支撑;人工鸟巢可根据天敌鸟类个体大小设计成鸟窝状巢或鸟箱,将鸟窝状巢或鸟箱固定在立杆顶部。

(4)人工饲养和野放狐狸、蛇等害鼠(兔)天敌。

2.生物制剂控制。

使用生物灭鼠荆和不育剂等生物制剂防治,控制害鼠(兔)种群长期保持在低密度。

(三)物理措施。

1.器械捕杀。

(1)地下鼠类可使用地箭,弓形铗、钢丝套等器械捕杀。

(2)地上鼠类可布设捕鼠笼、捕鼠铗等器械捕杀。

(3)对野兔可在其活动路径上人工安放丝套、捕兔器等进行捕捉。

2.树干防护。

(1)在树干部环套0.8米高的金属防护网或塑料管,防止啃食树干。

(2)涂抹泥沙或者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涂抹和捆扎高度约0.5米。

(3)在树苗或树干上套置柳条筐、笼等防护套具,避免害鼠和野兔啃食树干。

3.驱避忌食。

(l)造林前使用拒避剂和抗旱驱鼠剂等对书中种籽进行搅拌。

(2)造林时使用拒避剂和抗旱驱鼠剂等对树根浸蘸、浇灌、喷施处理。

(3)造林后用防啃剂、拒避剂等进行树干涂抹。

(四)化学药剂措施。

在林业害鼠(兔)小面积成灾时,可使用溴敌隆、敌鼠钠盐等化学药剂进行局部应急防治。

五、防效检查

(一)检查内容。

以林木死亡株率、林木被啃食株率确定防治成效。

(二)检查时间。

根据不同防治措施确定检查时间。

其中,营造林措施、生物措施,以及树干防护、驱避忌食措施在第二年春季进行防效检查;器械捕杀、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在防治作业后的1个月内进行检查。

采取现场地块抽查方式进行防效检查。

抽查方法可参照“监测调查”中“调查方法”的内容。

防治前、后进行调查的标准地应是同一地块。

(三)检查结果评价。

防治成效以达到轻度危害标准为合格。

防治效果不合格的,应重新进行防治。

 

附表2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林业鼠(兔)害防治药剂种类名单

序号

药剂类型

药剂名称

备注

一、禁止使用种类

1

胃毒剂

磷化锌

2

灭鼠灵

3

肉毒素

4

五氯酚钠

5

驱避剂

滴滴涕

二、限制使用种类

6

胃毒剂

溴敌隆

仅限于在林业鼠(兔)小面积灾害应急防治时使用

7

敌鼠钠盐

8

杀鼠醚

9

溴鼠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