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5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题练含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淸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近视(填“近视”或“远视”).

题型之二 热学实验

1.(2016•黔东南州)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填“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第6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2016·

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BC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 吸 热(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 液 态,在G点是 固 态(均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 相同 的酒精灯加热(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 不同 的(填“相同”或“不同”).

物质

熔化时间/min

9

4

3.(2016•百色)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是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此时的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2kg,则实验中0~3min内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5.04×

103J.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烧杯中的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0.45×

10-3kg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7×

107J/kg].

4.(2016•绥化)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质量相同.(填“体积”或“质量”)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200

20

6

45

色拉油

75

(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min水吸收的热量为2.1×

104J.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1.9×

103J/(kg•℃).(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5.(2015·

莆田)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

示,则水的沸点为98℃,当时的大气压低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水的质量较大(或:

酒精灯火焰较小,答案不唯一).

题型之三 力学实验

1.(2016•岳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实验乙、丙可知: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书包背带做得扁而宽可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P丁(填“>”“<“或“=”)

2.(2014·

乐山)徐亮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圆柱体的重力G=6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F浮=5

N;

(3)比较(b)、(c)两图可得:

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比较c、d图可得:

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5)徐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F-h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4N.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跟液体密度有关.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液=0.8×

103kg/m3.

3.(2016•德州)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强有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此小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压力/N

接触面种类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木板

1.5

2

毛巾

2.8

3

12

5.6

(1)实验1、2、3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由实验1、2可验证猜想B(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接着小强在毛巾表面上,进行第4次实验,如图4所示,使木块水平匀速直线移动了15cm,则绳子自由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30cm,若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则表中序号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5N(不计滑轮组重力).

4.(2016•包头)某同学准备用弾簧测力计、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来测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如图甲所示,木块所受的重力为0.6N.

(3)如图乙所示,将滑轮的轴固定在吸盘的挂钧上,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木块栓住,通过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4N,如果不计摩擦和细线重,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0N,木块的密度为0.6×

103kg/m3.(ρ水=1.0×

103kg/m3)

(4)如果将图丙烧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2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0.8×

103kg/m3.

5.(2015•广元)某校物理学习小组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于是他们选用了重10N的物体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三次实验:

(1)通过比较甲、乙两图,可以验证他们的猜想,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好动脑筋的同学们在甲装置木板右端又垫了一个木块,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前他们分析得出:

“由于斜面不是光滑的,沿斜面向上拉物体,必定要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一定受摩擦力影响.然后他们又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在光滑程度一样而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上匀速直线拉动物体,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物重G/N

上升高度

h/m

拉力

F/N

移动距离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较缓

5.0

0.10

1.6

0.50

0.80

63%

较陡

0.15

2.2

0.75

1.10

68%

最陡

0.25

3.2

1.25

1.60

78%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

斜面越缓越 省 力(填“省”或“费”).

②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或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6.(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2.4,编号②处数据应为83.3%.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16•河南)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的.

钢球

钢球下摆

高度/cm

木块滑行

距离/cm

30

40

58

60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甲同学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8.(2016•自贡)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A、B、C多个,要研究其与B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而改变B因素,从而进行研究.

(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一:

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二:

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验证猜想一的小组应按图1、3或2、4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

(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一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二的小组应按图1、2或3、4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二是正确(正确/错误)的.

(3)请你为该班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尽量让滑轮组满负荷工作(提升可以提升的最大物重)、在转轴上加润滑油、减轻动滑轮的自重等.

9.(2016•钦州)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高右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杠杆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重新平衡,得到如表中的实验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5

10

15

8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两种结论:

①F1+l1=F2+l2;

②F1l1=F2l2.你认为正确的是第②(填“①”或“②”)种结论,实验4中的阻力臂是5cm.

(3)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左端20cm处挂2个50g的钩码,而在杠杆的右端10cm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测力计的读数F=2N;

如果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读数F′>F(填“>”、“<”、“=”),g取10N/kg.

(4)杠杆在图乙的水平位置平衡后,用手使杠杆缓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丙)后松手,杠杆能(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

10.(2015·

重庆)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

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

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2.6

2.5

2.4

2.3

(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0.1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1.3×

103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200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

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5)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

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420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11.(2014•眉山)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台面上分别铺上不同材料,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a、b、c.

(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 初速度相同 .

(2)若水平面上铺的材料种类是毛巾、木板、棉布,则标记c是小车在 木板 表面下停下的位置.

(3)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4)若在水平面铺上同种材料,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则还可以探究小车 ②④ 的关系(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①重力势能与质量;

②重力势能与高度;

③动能与质量;

④动能与速度.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转换法 .

12.(2015·

枣庄)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或动能与物体质量有关,动能与质量成正比);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或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

不能;

理由;

木块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

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a)和3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b)和2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

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题型之四 电学实验

1.(2014•内江)在“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需要:

(1)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把金属丝拉直,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

(2)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将金属丝紧密的并排绕制成一个线圈,由图1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0001 m,金属丝的直径为 7.3×

10﹣4 m,进而算出它的横截面积.

(3)测量金属丝的电阻:

在实验室提供了一下器材:

A.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20Ω);

B.电流表A1(量程0~150mA,内阻为10Ω);

C.电流表A2(量程0~20mA,内阻30Ω);

D.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10kΩ);

E.定值电阻R0,阻值100Ω;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0Ω,额定电流0.2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0~5Ω,额定电流1.0A);

H.学生电源的电压U=6V;

I.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使测量结果精确,测量时电表的示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那么,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是 A1 ,滑动变阻器是 R1 .

②根据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在图2虚线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的最佳电路图,并标明元件符号.

解:

③根据所画的电路图将图3实物图连接起来(没有选用的器材就不要连接).

2.(2016·

厦门)磁感应强度B用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为了探究磁铁外轴线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鹭设计了如图21所示的电路,图甲电源电压6V,R为磁感电阻.其阻值随磁感应强度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22.

(1)当图乙S2断开,图甲S1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0mA.闭合S1和S2,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图甲中电流表的时速逐渐减小,说明磁感电阻R处的磁感应强度B逐渐增大.

(2)闭合S1和S2,滑片P不动,沿电磁铁轴线向左移动磁感电阻R,测出R离电磁铁左端的距离x与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算出R处磁感应强度B的数值如下表.请计算x=5cm时,B=0.4T

x/cm

I/mA

46

B/T

0.68

0.65

0.60

0.51

0.20

(3)综合以上实验可以得出:

电磁铁外轴线上磁感应强度随电磁铁电流增大而增大;

离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越小.

3.(2016•重庆)同学们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功率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V,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额定功率在1﹣1.5W的范围内.

(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电路补充完整.

(2)小杜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B端移动,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同时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将变亮(填“亮”或“暗”).

(3)另一组的小张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2A,电压表的示数是10V,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量程接错,应该接0~15V,实际接了0~3V.

(4)小张同学重新调整电路连接后,继续探究小灯泡在额定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