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16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docWord下载.docx

以项目投资为例:

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项目信息(专业性)

法规信息(涉外法律)

市场信息(传统、网络)

团队信息(核心成员)

其他信息(政策、专项管理等)

(2)完备信息与不完备信息——从信息数量与质量结合的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

对于解决问题,不仅了解发生的概率,而且能够把握发生的结果,此为完备信息状态。

若只知其一,则为不完备信息状态。

或称:

完美信息与不完美信息。

以机构招聘为例:

招聘方:

既要看应聘者的简历,又要检验应聘者的能力。

应聘方:

既要知道招聘的是什么岗位,又要了解招聘的岗位数量。

既要“自知之明”,又要了解竞争对手

(3)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的均衡性,考察信息状态。

对于当事人双方,彼此了解的信息数量相等,信息质量一致,则双方处于对称信息状态。

反之,双方处于不对称信息状态。

或称,均衡信息与非均衡信息。

例子:

“保研”——一个基于对称信息的诉求与博弈的经典例子

校方:

要求保研学生提供足够的证明,以确定其“优秀生”的身份。

学生:

希望得到尽可能详尽的关于学校或专业以及“竞争对手”的足够信息。

小结:

1.不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具有普遍意义。

2.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人们交易活动的产生及其可能的收益。

3.非对称信息状态产生的原因:

人们认识与活动的局限;

社会的专业分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3)确定信息与不确定信息——从信息质量的角度,考察信息的属性特征。

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不存在不定因素,此时处于确定信息状态。

反之,如果存在不定因素信息,则此时为不确定信息状态。

不确定信息的四种基本形态:

1.事件要素的不确定性;

2.事件过程的不确定性;

3.事件环境的不确定性;

4.事件结果的不确定性。

1.不确定性及其不确定信息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的核心范畴之一。

2.不确定性是企业利润的基础。

3.不确定性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外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之外的不确定性;

内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之内的不确定性。

举例分析——从“学生贷款”,看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

 1、贷款读书是一条有效的助学途径。

——中西方皆如此!

 2、在我国,金融机构有经营险。

——还款的不确定性

 3、全社会呼吁“信用体系”!

毕业生“毁约”带来的思考:

——16%的毕业生曾有过毁约的经历

——尾款问题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相同点:

从信息内容的角度,考察信息的属性特征。

公共信息——市场参与者能够共享的公开信息。

私人信息——个别的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

特征:

公共信息:

公开、公众、公益。

私人信息:

个人所有、相对封闭、个人受益。

公共信息对经济运行的制约:

增加,可能会减少市场交易机会,影响常规的市场秩序;

增加,经营者难于找到市场机会,无法实现企业利润。

私人信息的基本评价:

普遍性,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

收益性,能够给个人带来实惠;

局限性,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

举例分析:

公共信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公司股票所有人的知情权;

国家法规制度的规定性。

私人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或个人):

知识产权;

个人隐私权。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1)官僚制度下的信息运行模式

1官僚制度是指建立在职权关系基础上的组织管理体系。

2典型代表:

政府行为、公司管理系统。

3信息运行特点:

直线性;

单向性;

强制性

(2)市场制度下的信息运行模式

1市场制度是指协调市场活动、配置市场资源、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及其体系。

市场交易:

等价交换;

企业经营:

市场规则配置资源;

国际贸易:

全球经济一体化。

分散性;

多方向;

协商性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博弈论:

是研究决策主体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行为,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也称对策论。

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十个基本要素)

(1)参与人:

指博弈中的决策主体。

——行为目的:

自身利益最大化;

——行为条件:

存在行为集合;

存在偏好函数。

——不做决策的参与人,视为环境参数。

如:

竞选。

行为集合:

纲领、行动、日程、团队等;

偏好函数:

说些什么——承诺;

做些什么——行动。

(2)行动:

指参与方在某时点进行决策的具体行为,包括决策的形式和内容等决策变量。

——行动组合:

决策主体的行动有特定的组合要件,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行动顺序:

不同决策主体的行动顺序将影响最终的行为结果。

(3)信息:

指参与方关于决策行为对手、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

——信息集:

在特定时刻,对于做出决策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信息环境:

信息条件。

完全信息——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完美信息——发生概率与结果皆确定(完备信息)。

(4)共同知识:

指所有参与人都了解的知识或规则。

——理想状态:

“所有人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的知识。

——现实情况:

达成“一致信念”,即认同。

(5)战略:

指参与方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完整的行动计划。

——不同的指导思想,有相应的战略及其战略组合,比如,进攻或防守。

——完整的行动计划(规划),将体现其设计思想和意图,比如,“方案”的制定。

(6)战略空间:

指决策参与方的全部战略(解决方案)的集合,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组合。

——如田忌赛马的战略空间

(7)收益:

指在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方得到的确定的(或预期的)效用水平。

又称支付或报酬。

——个人收益最大化,是决策人的基本出发点。

——博弈过程存在着收益函数:

一方的收益取决于另一方的战略

(8)收益矩阵:

指每个参与方个人收益所组成的、以矩阵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

——不同的信息条件,有不同的决策选择。

——不同的游戏规则,限定不同的决策选择。

——比如,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9)均衡:

指所有参与方自主选择的、并可以接受的最优战略组合。

——均衡状态:

所有参与方都不再改变战略时的相对稳定状况。

——存在占优战略均衡:

占优均衡(劣势方无奈的选择结果)。

(10)结果:

指博弈的最后结局,也是研究博弈活动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如:

均衡战略组合;

均衡支付(收益)组合。

——结果通常是决策参与方期望达到的理想效果(与实际会有出入)

——“胜”与“负”、“成功”与“失败”的思考。

7.何为信息成本?

运用肯尼思·

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信息成本指的是行为主体用于信息活动的支付或付出,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搜集成本、制作成本和交易成本。

搜集信息的成本

——体现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如,正常渠道:

购买;

非正常渠道:

窃取;

制作信息产品的成本

——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

——如,设计、制作、成品;

交易过程发生的信息成本。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一般交易活动的信息成本。

——例如,信息产品流通、律师服务、市场监控;

——二是专指信息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

——例如,广告投入、营销管理、竞争对手;

信息成本的特征,从信息作为投入要素的角度:

(肯尼思·

阿罗的观点)

1行为主体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投入。

例如,所学专业、关系资源

2信息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本成本(不可逆投资)如,硬件投入、技术投入

3不同领域的信息成本是不相同的。

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经营与文化教育。

4信息成本与信息的使用规模无关。

高固定成本、低复制成本:

边际成本为零(p58,图4-3)如,数据库、影视剧。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价格信息搜寻理论,由斯蒂格勒(J.Stigler)最早提出。

1价格信息是分散的

2搜寻是获得价格信息的直接方法

3搜寻是有成本的(时间和鞋底)

e.g.网上购物的时候,商品及价格分散在各个网站,登录每个网站去查看价格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这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因而诞生了一批用于比较价格的网站,比如“盒子比价网”、“慢慢买”网等。

9.何为信息租?

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信息租:

指为了获得信息产品、消除信息不对称所付出的代价或支付的费用。

评价:

——客观存在的;

——可以牟利的;

——从交易关系看,是一种商品;

——从产权关系看,是一种资源。

信息寻租:

人们寻求并获得信息租的行为及其过程,就是信息寻租。

两大类别:

(1)良性寻租与恶性寻租

——寻租行为使自己获利、他人受损;

——寻租行为使自己获利、他人受惠。

中国足球“打黑”

(2)直接信息寻租与间接信息寻租

——直接信息寻租:

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获利;

——间接信息寻租:

经营者利用信息披露提高自身价值,间接获利。

信息披露的不良行为:

延迟信息披露、虚假信息披露、模糊信息披露、选择对己有利的信息披露。

解决:

通过制度建设进行控制:

经济、法律。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之一是信息资源丰裕指数,乌家培、陈禹、谢康等在其著述中提出:

采用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的测度方法,定量计算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信息资源的储备与发展能力。

计算方法: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R=R1+R2。

其中R1为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为信息资源发展潜力,且R2=S1+S2,S1为信息资源储备能力,S2代表信息资源处理能力。

其中,R1为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且R1=P1+P2+P3+P4/M

其中,P1代表数据库数量;

P2代表专利和商标数量;

P3代表图书报刊出版数量;

P4代表视听产品生产数量;

M代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人口总量

R2为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且R2=S1+S2

其中,S1为信息资源储备能力

且S1=Q1+Q2+Q3+Q4+Q5+Q6/M

其中,Q1代表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绝对数、普及率、用户数),

Q2代表文化设施拥有量(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

Q3代表新闻设施拥有量(电台、电视台),

Q4代表娱乐设施拥有量(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电视机拥有量),

Q5代表邮电设施拥有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

Q6代表通信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量)。

M代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人口总量

S2代表信息资源处理能力

且S2=T1+T2+T3+T4+T5/M

其中,T1代表识字人数(或识字率),

T2代表在校人数(或教育机构普及率),

T3代表科研人员数(或机构普及率),

T4代表政府部门人数,

T5代表咨询机构人数。

M代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人口总量

问题:

王则柯(中山大学教授)认为此方法不妥。

质疑如下,

在Q1中,究竟是使用绝对数、普及率、还是用户数?

——模糊!

在Q4中,1家电影院+10000台电视机=10001与2家电影院+3家剧院+1个体育馆+9995台电视机=10001——有可比性吗?

我们关注的问题:

●数据库、专利、商标、图书报刊、视听产品的数量,能否反映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计算机、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台、电视台、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电视机数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量,能否反映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

●识字人数、在校人数、科研人员数、政府部门人数、咨询机构人数,能否反映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

●信息资源储备能力+信息资源处理能力=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信息资源生产能力+信息资源发展潜力=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回答这些问题的先决条件:

确认上述这些“科目”是否为“信息资源”!

评价: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建立在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基础上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不是一个完善的测度模型,其统计数据源本身就存在着局限性。

但是,模型的精确性应以可操作性为前提,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可以在一定层面、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准确地测度信息资源的内在发展。

(摘自乌家培谢康王明明编著的《信息经济学》)

该模型从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与发展潜力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该模型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新特性,缺少反映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发展情况的指标,而且某些指标缺乏明确界定和统一,以及测度方法不尽科学合理等。

(摘自改进该模型的一篇期刊论文)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

指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方与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方,相互博弈达成的合同法律关系。

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双方签定合同时,代理方隐蔽特征信息而形成的、对委托方不利的选择及其约定。

逆向选择“发生在那些具有最高风险的人最有可能购买保险的时候”。

核心问题:

——信息不对称:

代理方具有优势

——代理方隐蔽信息:

选择有利于代理方

——委托方必须收集信息:

受制于监督成本,委托方身处两难

问题分析:

二手车市场中的“柠檬市场”现象,即,卖方要把次品卖出好价钱:

典型的逆向选择!

(与“优质优价”相悖!

达成交易的理想条件

A、市场上好车多于次车;

B、购买者急需购车;

C、价格极具吸引力。

结论:

“柠檬市场”是低效率的市场!

如何改进: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道德风险(moralhazard):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双方签定合同后,代理方不按合同约定,采取隐蔽行为,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不道德行为及其后果。

主要问题:

A、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

B、代理人具有违约的倾向与可能;

C、委托人的监管成本过高。

结果:

利益冲突,风险增加。

若干思考:

A、委托人的思路:

代理人是否称职——是否尽力——是否奉公——是否敬业……

B、代理人的思路:

个人收益是否最大——企业收益与个人收益是否相关、相关程度如何——个人付出能否最小——能否躲避监管……

核心问题:

利益冲突(目标函数差异)

结论:

一对矛盾,可通过制度安排解决

委托代理关系的保障体系

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建立激励机制(这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问题)

即,在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委托人在可以观测到的信息基础上,选择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

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二:

控制代理成本(代理人风险控制)

——监管成本;

——担保成本;

——剩余损失。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时,市场机制不会自己达到帕累托最优。

市场失灵:

垄断、恶性竞争,所以政府应对市场适当干预。

政府纠正失灵的四大优势——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交易成本

——征税权:

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区域市场、行业间及产业内的企业“均衡”“和谐”地发展。

——禁止权:

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干预(禁止)企业的不法行为。

——处罚权:

政府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处罚权,鼓励积极的市场活动,惩罚消极或不法的市场行为。

——节省交易成本:

相对于比较分散和自发的“市场调节”,政府的市场调节行为“交易成本”低、效率高

13.应用A.M.Spense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市场信号:

是指“那些可以被其他市场参加者观察,且在市场上传递信息的个体的行为和特征。

斯彭斯(A.M.Spense)于1972年最早提出,并应用在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基本观点:

教育程度与工作能力相关,市场信号通常表现在产品、消费者、厂商、中介、政府以及相互关系等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之中。

理论概述:

A、市场信号经历四个阶段:

显示=>

传递=>

误差=>

甄别

B、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失真”!

C、基于上述原因,信号传递的结果,必须予以甄别。

D、在四个阶段中,“信息需求”是传递质量的核心检验标准。

市场信号理论主要包括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两大方面:

——信号传递(Signalingmodel)指通过可观察的行为传递商品价值或质量的确切信息。

(信息优势方先行动……)

——信号甄别(Screeningmodel)指通过不同的合同甄别真实信息。

(信息劣势方先行动……)

斯彭斯在其《市场信号:

雇佣过程中的信号传递》中开创性地研究了将教育水平作为“信号传递”的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以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问题。

斯彭斯(斯宾塞)信号传递模型的基本观点: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雇佣能力的不对称,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

●雇主在无法区别高生产率与低生产率的雇员时,无论是高能力的人还是低能力的人得到的是平均工资。

●高能力的人希望主动向雇佣方发出信号,使他们同低能力的人区分开来,使自己的工资与劳动效率相称。

●教育程度可以向雇主传递有关雇员能力的信息。

具备信息的应聘者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示意自己的能力,而雇主根据这一信号便可区别不同能力的人。

(“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成反比”…)

●厂商以教育为基础发放工资有利可图,因为它能吸引更高能力的人。

市场信号的价值——市场信号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

①承诺:

保修、保换、保退……如:

二手车市场

②品牌:

无形资产的信号价值创品牌或保品牌:

意识、行为、效果

③文凭:

重要的劳动力市场信号——“名校效应”

结论:

信号显示与信号甄别同样重要!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密封第二价格拍卖(第二价格拍卖),也称“维克瑞拍卖”:

在这种拍卖中,竞买者以密封的形式独立出价,商品也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

但是,获胜者支付的是所有投标价格中的第二高价。

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illiamVickrey教授于1961年提出的竞拍方法,解决了如何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条件下,最有效率地配置资源的问题。

积极方面:

第一,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投标者之间的不对称、错误的评估、战略错误,使得“最高价”或者说第一价格拍卖方法的结果不是最优。

第二,在第二价格拍卖法中,投标者的最好竞拍策略就是依照自己对标的物的评价而给出标价,因此不管是从个人收益还是从整体资源配置考虑,它使得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出价情况、投标策略和整体市场评估变得多余。

每个投标者只需要将他的努力和注意力放在从自身方面评价商品价值上,因此大量节省了脑力劳动和费用支出。

这种节约可以导致更好的资源配置,并增加可被买卖双方分享的总收益。

因为投标者的信息搜寻费用减少了,收益就增加,这就会吸引更多人参与竞标,对卖者而言也可能产生更高的价格。

消极方面:

维克瑞的结论只有在其假设条件下才是成立的。

维克里认为,在第二价格拍卖法中,投标人的出价由他对拍卖商品的估价决定,而估价则产生于投标者各自相互独立的概率分布函数。

由于每个投标人对拍卖商品的估价是与其他竞买者的相独立,所以就算知道竞争对手对该商品的估价,投标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对竞拍品的评价,从而也不必要去搜集其他信息。

但是在大多数竞拍中,投标者的估价极有可能会受到其他竞争对手估价的影响,或者说投标者估价的概率分布函数可能不是完全独立的。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形成期:

产品单一,企业很少,销路不畅,成本较高,知名度低

成长期:

产出增长率提高,产值和收入在GDP占一定比重,总资产和就业人数增多,消费支出增多

成熟期:

企业强盛,生产能力接近饱和,市场需求也接近饱和,支柱地位形成,产值和利税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衰退期:

生产能力过剩,利润率下降,出现企业退出现象,整个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产业出现较大波动。

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

规律一:

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出现的原因

——信息产业依赖于知识和智力资本;

——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快;

——核心技术具有垄断性;

——产品形成行业标准;

规律一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应给予大力支持;

——企业自身应有危机感;

——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重视营销,供给推动需求;

规律二:

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

——回溯效应:

信息产业促进了科技和教育产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推动硅提炼等产业。

——旁侧效应:

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金融、法律、地产等产业,出现规模效应。

——前向效应:

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并推动各部门的发展路向。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

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梯度:

表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以及经济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及其过程。

反映了区域不平衡发展中的经济发展规律,并由此可能产生更大的区域经济差异。

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

指信息技术、信息部门或信息产业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的转移过程。

影响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因素(p132):

技术:

资本:

人才:

市场:

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