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1844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时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但是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围绕课后思考题“为什么人们称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来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自由读书,勾画体现李时珍伟大的词语句子,思考,讨论,交流。

可以说,给了学生较大的自学、讨论、思考的空间,但是在反馈时,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究其原因,是那个“伟大”限制了学生,把学生吓住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很难把握,学生很难把李时珍的一些具体行为马上与伟大联系起来,他们看到的是从小立志学医,处处留心学习、为了编书不畏艰辛,踏遍名山,访遍众人,亲口品尝药物的李时珍,而不是“伟大”这两个抽象的字。

老师却要他们把这些都归纳到“伟大”上来,真是难为了孩子们。

因此,教师不得不费劲地把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牵到“伟大”上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慢慢地也被牵走了。

  另一位老师的课没有把“伟大”提出来,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处处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

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

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上课开始,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线装本的《本草纲目》并简要介绍,那本古朴的年代久远的书和教师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正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恰到好处地问: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去看看当年李时珍是怎样编这本书的?

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调动起来。

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反复读,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这样的学习要求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特征,,便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每个孩子在自己能力所及都会有所体验,有所感受,由于有情感的投入,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论是自学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很投入。

反馈时,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情绪高昂。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或引导对比,品析语言,或引导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

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李时珍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

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通过读书,上网了解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焕发青春的中国中医的有关知识。

  这两节课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学的过程。

第一节课漠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节课的教学,正是顺应了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并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

第一节课

  着重于认知性,第二节课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本草纲目》等正是积累文化,带领学生和李时珍一起去感受编书的历程就是积淀一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