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医案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47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9A文医案记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A文医案记录.docx

《9A文医案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医案记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A文医案记录.docx

9A文医案记录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朱峰性别:

男出生日期:

1979、7

就诊日期:

2015-01-13初诊发病节气:

小寒

主诉:

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1周

现病史: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舌红,苔黄,脉滑数。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8.5°P94次/分,R19次/分BP13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

心率P9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2015-1-12胸片示双肺下叶肺纹理增粗,呈片状、斑片状炎性浸润;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为15×109/L,中性85%。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找到大量葡萄球菌与脓细胞、痰中白细胞可找到革兰阳性菌。

中医诊断:

咳嗽

证候诊断:

痰热郁肺

西医诊断:

大叶性肺炎

治法: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

清金化痰汤

药物:

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

复诊:

2015-1-19患者自觉咳嗽、咯痰减少,胸闷气喘,气息粗促好转,食欲进步,未曾受凉感冒,胸片示双肺下叶肺纹理增粗,炎性表现较前明显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为5.2×109/L,中性65%。

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

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

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

适用于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

签名:

于立波

2015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董慧性别:

女出生日期:

1969、2

就诊日期:

2015-01-25初诊发病节气:

大寒

主诉:

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6月。

现病史:

患者自述6月前无诱因引起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颈项左转可,右侧转欠利,右上肢上举时麻木减轻,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5°P84次/分,R19次/分BP131/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

心率P8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2015-1-25颈椎CT:

C4/5椎间盘突出。

颈椎R片:

颈椎退行性变。

中医诊断:

项痹病

证候诊断:

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地龙5g川芎15g甘草10g香附15g牛膝20g秦艽15g羌活15g葛根20g桂枝10g五灵脂15g威灵仙10g煎服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配合针灸治疗:

曲池(右)大椎后溪(右)申脉(右)C3-7夹脊穴风池(右)天宗(右)肩井(右)

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

2015-02-1610:

00

患者神清,精神可。

述颈项部级右上肢麻木明显减轻,颈项转侧利,右上肢平举与平时感觉无大碍,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查体:

击顶实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右侧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触痛(+-),霍夫曼氏征均(-),双手握力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心得体会:

能够全面认识、了解项痹病的发生、治疗及愈后,在急性期治疗中对症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以活血通络止痛,平时可适当做颈部保健操(米子),避免长期低头、高枕、受凉。

签名:

于立波

2015年02月17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王海峰性别:

男出生日期:

1956、8

就诊日期:

2015-02-18初诊发病节气:

立春

主诉:

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1年,加重10天

现病史:

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

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

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

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8.6°P90次/分,R23次/分BP145/85mmHg患者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

心率P9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水肿明显。

辅助检查:

2015-02-18血常规及肝功、肾功、离子均示正常。

心电图正常。

中医诊断:

水肿--阴水

证候诊断:

脾阳虚衰

西医诊断:

大叶性肺炎

治法:

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处方:

实脾饮加味

药物:

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

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

2015-2-19患者自觉全身浮肿,下肢肿明显减轻,食欲进步,二便正常。

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

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签名:

于立波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李舒颜性别:

女出生日期:

1976、8

就诊日期:

2015-02-24初诊发病节气:

立春

主诉:

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痛7天。

现病史:

患者自述7天前因劳累引起腰部刺痛伴左下肢麻木,转侧欠利、行走、劳累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症状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7°P78次/分,R18次/分BP124/6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

心率P8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双下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2015-2-21腰椎CT:

L4/5椎间盘突出。

腰椎R片:

腰椎退行性变。

中医诊断:

腰痛病

证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5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2g、廑虫9g、香附9g、没药6g、五灵脂6g、地龙12g、牛膝12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配合针灸治疗:

L3-S12华佗夹脊穴肾腧(左)大肠腧(左)腰阳关秩边(左)委中阿是穴(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

20RR-03-12患者神清,精神可。

述腰部刺痛及左下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转侧可,行走\弯腰劳累时症稍感明显,平卧时症状减轻,睡眠可,纳食可,二便调。

查:

屈颈试验(-),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80°(-)双下肢肌力均正常;4字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心得体会: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经脉以通为常,跌仆挫扭,影响腰部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而痛。

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

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推拿手法疏通腰部肌肉,缓解腰部疼痛症状,并配合自创拉压摇晃手法,使患者更快的减轻痛苦,减少花费,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腰痛病的发生。

签名:

于立波

年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夏丁玲性别:

女出生日期:

1986、8

就诊日期:

2015-03-09初诊发病节气:

惊蛰

主诉:

头痛3日。

现病史:

患者自述3日前因感受风寒而引起头痛,呈紧束感,痛连项背,遇寒加重,得温症状减轻,伴有怕风和身体寒冷,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5°P84次/分,R19次/分BP142/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

心率P8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双手握力正常,双霍夫曼氏征、桡骨膜式征均(-)。

双上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暂缺

中医诊断:

头痛

证候诊断:

外感风邪

西医诊断:

伤风感冒

治法:

疏风散寒止痛

处方:

1、中药川芎茶调散加减,以疏风散寒止痛,整理如下:

川芎15g荆芥12g白芷12g羌活12g甘草9g细辛3g防风12g薄荷15g当归9g黄芪15g干姜9g7副水煎服,日一剂

2、配合针灸治疗。

取百会四神通后顶风池(双)后溪(左)申脉(左)风府(左)列缺(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心得体会:

外感头痛的发生常与感受风邪有关,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故治疗给于针刺配合口服中药综合治疗。

嘱风寒、防外感,饮食清淡。

签名:

2015年03月15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张春雨性别:

女出生日期:

1956、7

就诊日期:

2015-03-25初诊发病节气:

春分

主诉:

颈项部刺痛伴伴头晕25天。

现病史:

患者自述半年前无诱因引起颈项部刺痛伴双上肢麻木,颈项转可,低头、劳累、受凉、活动时症状加重,在外外敷膏药治疗,效果不减轻,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状从前,查:

击顶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侧(-),双侧横突、前中后斜角肌、斜方肌、冈上肌、肩胛提肌触痛(++)。

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5°P87次/分,R21次/分BP156/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

心率87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查: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击顶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侧(-),双侧横突、前中后斜角肌、斜方肌、冈上肌、肩胛提肌触痛(++)。

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1、20RR-03-15颈椎CT:

C4/5C5/6椎间盘突出。

颈椎R片:

颈椎退行性变。

2、经颅多普勒:

1、颈动脉硬化2、大脑左右两侧中动脉、前动脉示供血不平衡,左前动脉血管痉挛。

中医诊断:

项痹病

证候诊断:

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方中当归以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川芎以活血行气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臣药;红花、桃仁、牛膝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共为佐药;党参补元气,使气行则血行;透骨草、细辛、肉桂以舒筋活络为使药。

整理如下:

透骨草10g红花6g桃仁10g当归10g赤芍15g党参10g细辛3g牛膝10g熟地黄15g川芎12g肉桂12g

配合针灸治疗:

C3-7夹脊穴风池(双)天宗(双)肩井(双)曲池(右)大椎肩外俞(双)肩中俞(双)后溪(右)申脉(右)

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

2015-04-16患者神清,精神可。

述颈项部刺痛消失,时感右上肢麻木,颈项转侧利,右上肢平举与平时感觉无大碍,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查体:

击顶实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双侧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触痛(+-),霍夫曼氏征均(-),双手握力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加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心得体会:

能够全面认识、了解项痹病的发生、治疗及愈后,在急性期治疗中对症给与治疗继续给与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加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平时可适当做颈部保健操(米子),避免长期低头、高枕、受凉。

签名:

于立波

2015年04月17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胡清河性别:

男出生日期:

1964、7

就诊日期:

2015-04-13初诊发病节气:

谷雨

主诉: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1月

现病史:

1月前因精神紧张后突发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在某医院诊断为脑出血,经用中西医治疗患者神志清醒,血压恢复正常。

但仍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脉沉细弱。

既往史:

患者有三十余年高血压病史,自服降压药维持血压,但血压时高时低,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5°P94次/分,R19次/分BP165/11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左偏,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

心率P9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左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2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

2015-3-12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中医诊断:

中风--中经络

证候诊断: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

脑出血后遗症,高血压

治法:

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处方:

补阳还五汤

药物:

黄芪240g当归6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6g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

2015-4-29患者言语较前清楚,左侧肢体肌张力仍较高,肌力恢复到4级。

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

患者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瘀血痹阻脑脉,清窍被蒙,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痹阻经脉,故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脉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使用注意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

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签名:

于立波

年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刘冬梅性别:

女出生日期:

1973、1

就诊日期:

2015-04-28初诊发病节气:

谷雨

主诉:

双膝关节交替疼痛4月

现病史:

患者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交替疼痛,上下楼梯痛,下蹲痛,行走打软腿,休息后疼痛稍有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侧髌骨软化症”之诊断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潮热盗汗,无恶心呕吐,饮食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9°P68次/分,R19次/分BP125/7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左偏,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

心率P9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正常,皮温不高,髌骨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浮髌实验(+-),抽屉试验(-),侧方挤压实验(-),研磨试验(-),患肢运动及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

2015-4-28R线检查:

双膝髌骨与股骨髁部间隙变窄,髌骨和股骨髁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

中医诊断:

痹症病

证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

髌骨软化症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补阳还五汤

药物:

水蛭15g土鳖6g丹参6g骨碎补6g白及6g没药6g血竭6g牛膝12g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

2015-05-29经服用本方治疗2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股四头肌,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周后痊愈,复查R线片,双侧髌骨骨小梁增加。

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

髌骨软化症常见于中年女性,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及生活,最苦恼的是每逢下蹲时膝关节疼痛,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

本方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可促进软骨的修复。

方中水蛭、丹参、土鳖虫活血化瘀为主,骨碎补补肾健骨,活血疗伤,白及含有白及胶,可促进修复生长,血竭、没药活血解痉止痛,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补益肝肾,诸药合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及股四头肌训练,治疗髌骨软症疗效显著。

签名:

于立波

年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霍爱民

年月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王淑芬性别:

女出生日期:

1961、10

就诊日期:

2015-05-10初诊发病节气:

立夏

主诉:

腰部刺痛伴双臀部麻痛痛半月天。

现病史:

患者自述半月前因劳累引起腰部刺痛伴左下肢麻木,转侧欠利、行走、劳累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症状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0°P84次/分,R19次/分BP128/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

心率P84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双侧腰椎横突侧线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双下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20RR-05-01腰椎CT:

L4/5L5/S1椎间盘突出。

腰椎R片:

腰椎退行性变。

中医诊断:

腰痛病

证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5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2g、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