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50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0519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docx

010519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3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包括了金属板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外贴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遇水膨胀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外涂防水涂料施工工艺标准等六个子分项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施工缝;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2.基本规定

2.1施工缝是防水混凝土的薄弱部位之一,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和顶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宜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底板和顶板只允许留垂直施工缝,留在结构上的变形缝或后浇带缝处。

图2.2—l水平施工缝构造图

(a)凸缝(b)阶梯缝(c)平直缝

l一止水带或止水片

2.2墙体一般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垂直施工缝,如必须留设,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后浇带缝处。

水平施工缝应留在距离底板面不小于300mm处,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以下150~300处,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施工缝不得留在剪力、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墙交接处。

墙体水平施工缝应做成如图2.2—1、2.2—2所示的企口缝、高低缝、平缝、平缝加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等。

图2.2—2水平施工缝构造图

(a)遇水膨胀止水条

(b)外贴防水层

(c)中埋止水带

防水基本构造

(一)

防水基本构造

(二)

防水基本构造(三)

1—浇混凝土;

2—遇水膨胀止水条;

3—后浇混凝土

外贴止水带L≥150

外涂防水涂料L=200

外抹防水砂浆L=200

1—先浇混凝土;

2—外贴防水层;

3—后浇混凝土

钢板止水带L≥100

橡胶止水带L≥125

刚边橡胶止水带L≥120

1—先浇混凝土;

2—中埋止水带;

3—后浇混凝土

2.3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⑵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⑶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

⑷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2.4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时,接缝处用电弧焊封闭焊接;采用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时应用热融或胶结。

如墙体采用垂直施工缝时,亦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或后浇带缝处,一般留平缝埋设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橡胶止水带或钢板止水片,以延长渗漏路线。

2.5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及要求

3.1.1技术准备

3.1.1.1施工缝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3.1.1.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施工缝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3.1.1.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

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3.1.1.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施工缝的做法、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施工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3.1.1.5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1.2技术要求

3.1.2.1施工缝应在先浇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再实施后浇混凝土施工;必要时施工缝临边设置膨胀带,膨胀剂和外加剂掺量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性能要求。

3.1.2.2模板应严密、稳固、混凝土施工时不得漏浆与变形。

3.1.2.3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设置膨胀带时不得少于28d。

3.1.3质量要求

3.1.3.1混凝土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混凝土密实度。

3.1.3.2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

3.1.3.3施工缝的施工应注意界面的清理及止水条、止水带的保护,并保证防水功能技术措施的落实。

严禁施工缝处有渗漏现象。

3.2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混凝土

3.2.1.1所使用的混凝土应有配合比报告单。

施工缝临边设置膨胀带时,应采用比施工缝先、后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满足强度要求及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其坍落度宜尽可能小一些。

商品混凝土应有“混凝土开盘鉴定证明”。

3.2.1.2水泥:

应用32.5MPa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3.2.1.3石子:

碎石应满足试配强度要求且检验结果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外,后浇带混凝土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5~31.5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吸水率不应大于1.5%。

3.2.1.4砂:

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外,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3.2.1.5拌合用水:

应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的水源。

3.2.1.6其他:

外加剂等材料均应有合格证,且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缝临边设置膨胀带时,其混凝土膨胀剂的物理性能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表5.2.8的要求。

粉煤灰:

应用Ⅱ级以上。

外加剂:

必须用合格一等品。

3.2.2防水材料

3.2.2.1防水材料、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等材料均应有合格证,且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2.2中埋式止水钢板宜用3mm厚400mm宽的折形钢板条。

橡胶外贴式止水带宜用300×8型,但外墙宜用400×8型。

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3.2.2.3遇水膨胀止水条有10000mm×20mm×10mm、10000mm×30mm×10mm、5000mm×30mm×20mm等几种规格。

选用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自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膨胀剂措施;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50208—2002附录A中寻A.0.5的要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3.2.3钢丝网:

宜采用密目钢丝网和30×30型钢丝网,两种钢丝网配套使用。

3.3主要机具

3.3.1自拌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筒、天平、插人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3.2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筒、插人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3.3其他机具:

电焊机、剪刀、榔头等。

3.4作业条件

3.4.1施工缝的留置

3.4.1.1施工缝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完毕。

3.4.1.2施工缝的型式见图2.2-1、2.2-2,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落实。

3.4.2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

3.4.2.1施工缝先浇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松散混凝土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砂浆。

地下室底板施工缝施工时不得有积水。

3.4.2.2施工缝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已将钢筋调整平直。

3.4.2.3施工缝的模板已封闭严密,且应保证混凝土施工后新旧混凝土没有明显的接搓。

3.4.2.4已将止水条或止水带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4.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4.1.1施工缝的留置

4.1.1.1地下室底板施工缝留置:

地下室底板防水层施工→底板底层钢筋绑扎→施工缝先浇筑一侧钢板止水带下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400mm)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混凝土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焊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施工缝先浇混凝土施工→施工缝处混凝土余浆清理→施工缝先浇筑混凝土养护→施工缝处盖模板保护钢筋防止弯折

注:

若采用止水条时,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保证混凝土侧面平整密实,以使止水条与混凝土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

4.1.1.2地下室外墙施工缝留置:

外墙常规钢筋施工→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处柱分离箍筋焊接(见图4.1-1)→焊短钢筋头于止水钢板上和剪力墙竖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混凝土一侧→封剪力墙外模,并加固牢固→施工缝先浇混凝土浇筑→先浇混凝土养护

4.1.1.3楼板面后浇带施工:

施工缝模板支承(应独立支撑)→楼板钢筋绑扎→焊短钢筋应于板面筋和底板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混凝土一侧→施工缝先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混凝土余浆清理→先浇混凝土养护→施工缝盖模板保护钢筋防止弯折

 

图4.1—1止水钢板处箍筋做法

1—外墙;2—止水钢板;3—箍筋分离;4—柱或暗柱;5—两侧箍筋与钢板焊接

图4.1—2施工缝梁侧支模图

1—钢筋头;2—钢丝网片

4.1.2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

4.1.2.1地下室底板后浇混凝土浇筑:

凿毛并清洗混凝土界面→钢筋除锈、调整→抽出施工缝处积水→安装止水条或止水带→

混凝土界面放置与同强度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后浇混凝土施工→后浇混凝土养护

4.1.2.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混凝土浇筑

清理先浇混凝土界面→钢筋作锈、调直→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若采用钢板止水带则无此项)→封后浇混凝土模板,并加固牢固→浇水湿润模板→后浇混凝土浇筑

4.1.2.3楼板面后浇混凝土浇筑

清理先浇混凝土界面→检查原有模板的严密性与可靠性→调整后浇钢筋并除锈→浇筑后浇混凝土→后浇混凝土养护

4.2操作工艺

4.2.1地下室底板施工缝的施工构造参照后浇带做法,如同图2.2-2水平施工缝构造图(只不过迎水面水压不同)。

4.2.2施工缝先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再施工,设计规定除外。

4.2.3施工缝混凝土施工前,施工缝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严格保护,严防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式止水带。

4.2.4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临边设置膨胀带时,不得少于28d。

4.2.5施工缝的接缝处理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4.1.26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3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与接缝表面密贴;

4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

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4.2.6施工缝模板应严密、稳固、混凝土施工时不得漏浆与变形。

混凝土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混凝土密实度。

4.2.7施工缝的施工应注意界面的清理及止水条、止水带的保护,并保证防水功能技术措施的落实。

严禁后浇带处有渗漏现象。

5.质量标准

5.1主控项目

5.1.1施工缝所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和中埋式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1.2施工缝、埋设件等细部做法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若设计无要求时,可选用本工艺标准中的一种,经设计确认后施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1.3混凝土必须内实外光,对出现的缺陷应有书面处理方案或措施,并保存处理记录。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5.2一般项目

5.2.1施工缝处的模板必须稳固、密封、平整,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的成型几何尺寸。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2.2施工缝处的钢筋必须除锈干净,位置正确,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5.2.3止水条、止水条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5.2.4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6.成品保护

6.1施工缝先后浇筑完毕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临边设置膨胀带时,不得少于28d),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6.2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其他作业。

6.3施工缝混凝土未浇筑前宜有保护钢筋的措施,可用模板盖住钢筋,防止地下室大梁和设备基础施工缝处有积水锈蚀钢筋,应预留截面为350mm×350mm,深度比梁或基础底标高低250mm的小积水坑,以便可用潜水泵及时把积水抽出。

7.安全、环保措施

7.1安全措施

7.1.1施工用机具设备维修、保养、试运转处于良好状态,电源能满足施工需要。

7.1.2对有电器设备的地下工程,应采取安全措施,保障人身安全。

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7.1.3施工现场若有深坑或深井的,亦应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施工人员坠人受伤。

7.1.4基层和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积水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

7.1.5搭设好必要的浇筑脚手运输道,经检查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

7.2环保措施

7.2.1后浇混凝土施工温度应低于先浇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并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

7.2.2施工时对已浇混凝土结构要采取保护措施。

8.质量记录

8.1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及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8.2混凝土施工记录、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记录表、混凝土养护情况记录表。

8.3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混凝土试块抗渗强度报告)、预拌混凝土出场合格证。

8.4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带、膨胀剂和防水材料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8.5混凝土施工缝施工检查记录、施工缝隐蔽检查记录。

8.6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表。

8.7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记录表。

8.8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