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63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docx

星火教育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

星火教育:

初中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

”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

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

下面星火教育小编个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

“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

“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

“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

“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1)古今对照法。

也称远近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

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2)中外对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

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

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3)比早法。

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

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4)比晚法。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

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三类,推导式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

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

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

也可互相推。

 

(1)前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推导。

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2)后推法。

从基点数向后推导。

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3)双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

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第四类,联想式

 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相关联想法。

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

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

 

(2)相似联想法。

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3)相对联想法。

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4)巧合联想法。

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

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

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

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

同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

黑奴制、农奴制,广义上都属奴隶制。

同是指向奴隶制,又是同一年,这种巧合,也为记忆提供了方便。

历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

公元7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

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朝鲜等“一衣带水”的邻国。

公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进入封建社会,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亚洲另一个大国:

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现伊斯兰教,促进了各部落统一,向封建社会过渡,也是在七世纪。

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5)反思联想法。

有些历史年代,相互本无联系,分别屑中国史和世界史。

但我们可以把同一年代发生的事件,通过“再思”加工,进行联想。

如公元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二者全然无关,但作为“复习”、“反思”,联想一番,对记忆是有益的。

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举行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与此几乎同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960年(只差两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宋王朝建立。

两个皇帝,中外对照,时间大体相当。

 为记忆某些历史年代,还可进行多方位联想。

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汉政府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

这个年代很重要。

怎么记?

“119”,火警。

反击匈奴,十万火急,不算太牵强。

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这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359”怎么记?

党史里有个“大生产运动”、王震359旅开进南泥湾。

其实,商鞅与359旅风马牛不相及,实在牵强,但实际证明,它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6)同月联想法。

对另一些历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记忆。

请看下列几组年代:

 这些“合二而一”的记忆,都是因为月份相同。

这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容易形成某种史实联想,便于理解教材。

 另外,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连续有四件事发生在六月份,它们是:

 1839年6月--虎门销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2年6月--陈化成在吴淞阵亡。

 两个月后,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将这些同月份的年代组合在一起,便于记忆重大史实的全过程。

  一、口诀记忆法

  记忆战国七雄就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两句口诀,即记住了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又记住了他们各自的方位。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的国王用口诀“1649,查理便走,1793路易升天”。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了路易十六。

  二、化简记忆法

  “上海七君子”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可化简为:

“沈章邹李沙史王”。

《天津条约》可记住“公开行贿”。

“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贿”(和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三、形象记忆和谐音记忆配合法

  如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定的《辛丑条约》丧权辱国,内容归纳为“前进宾馆。

(一)要清政府赔款(“钱”与“前”谐音)

(二)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抗(“禁”与“进”谐音)(三)允许外国驻兵(“兵”与“宾”谐音)(四)修建史馆,划租界(馆)。

这样《辛丑条约》的内容就可以简单记为“前进宾馆”。

  四、特征记忆法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有:

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的护国运动、1917年的护法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通过观察发现,这五个年代的数字呈等差数列,都差2年,抓住了时间特征,便于记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事件:

1789—1794—1799—1804,都差5年,就记住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的时间、拿破仑的“雾月政变”、拿破仑加冕称帝的时间。

  五、中外联系记忆法

  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开始时间1640年,可联想中国近代史开始时间1840年,两者正好相差200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自然是中国在后,因为中国近代落伍了。

  1689年的事件:

英国有《权利法案》、俄国有彼得大帝改革、中国历史有《尼布楚条约》

  六、比较记忆法

  比较是加深理解、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是真正认知历史的方法之一。

如:

同属于资产阶级改革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1861年改革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结局比较;中国现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任务、领导阶级、革命前途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比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七、短时效应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科学的给学生一段较短的时间,让其思考,分析解决某个问题,并取得高效的教学现象。

如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给定5分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目标性强,注意力集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大部分学生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出现,争先恐后去学,定能加快记忆,有的甚至想出短时高效的方法,并向其他学生介绍。

  历史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因此如果考生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解答灵活开放的试题也是很困难的。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很多学生把准确记忆理解为死记硬背,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

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能学得轻松,考得愉快,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