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93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docx

第03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学习目的和要求〕

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并

且要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发展。

学习本章应了解社会再生产及其

类型,认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对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掌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等

问题。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一、生产和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为了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

活的需要,为此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

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

任何社会生产过程,实际上

都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一次生产过程,每个生产过程都是上一个生

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

从时间的继起和延续来看,各个生产过程都

是相互连续和联结不断的。

所以,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

始地进行的。

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

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二、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因为任

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既包

29

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

与此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

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并

且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

再生产。

这是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

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都无法进

行。

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

地得到维持和发展。

由此可见,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物

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

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

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

品,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

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

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可以追加到

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进行扩大再生

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只能而且必须由简单再生产来提供。

马克思

说:

“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在简单再生产内部生产出来的。

”①

只有在原有的生产规模得到保持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

来,才能使社会生产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

如果连简单再生产都不

能维持,不能提供出追加的物质资料,那就根本谈不到进行扩大再

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在进行扩

大再生产的过程中简单再生产也同时在继续进行,而且如果没有简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0页。

30

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再生产的规模就不可能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

上扩大,因而也就谈不上扩大再生产。

所以,简单再生产总是包含

在扩大再生产之中,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组成部分。

扩大了的再生产总体中,主要的部分是相当于原有生产规模的部

分。

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发展。

四、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

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

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

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

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正如马克思所说:

“如果

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

就是在内涵上扩大。

”①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并不必然排斥生产技

术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

产一般是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生产资

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内涵扩大再生产在扩大再生产中所

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并会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

一、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

展,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逐渐转变为集中的、由社会分工联系

起来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即形成了社会化生产。

随着机器大

①《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2页。

31

工业的出现,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在社会化生产的国民经济整体中,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

质生产领域的所有部门和企业,又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地区经济。

在国

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各个地区之

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的数量表现

和对比,就是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随着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尤其

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及劳动协作关系的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上

述联系日益广泛和紧密,形成各种复杂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实质上是把社会总劳动(包括物

化劳动与活劳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环

节、各地区的反映。

马克思说:

“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

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

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

的。

”①

在一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如果能够自觉地保持国民经济

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则社会总劳动就可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发

挥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与发展。

反之,如果比例关系失调,则会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经

济效益低下,阻碍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二)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类:

1.综合性比例。

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综合性和重大影

响的比例关系,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消费资

料生产部类)的比例。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比例、积累和消费的

比例、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的比例,等等。

2.部门之间的比例。

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非物质资

料生产部门之间、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

32

比例。

如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工农业与交通运输业的比例;工农业

与商业的比例;经济建设部门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

间的比例,等等。

3.部门内部的比例。

如农业部门内部的种植业、林业、渔业、

畜牧业的比例;工业部门内部的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重工业部

门内部的采矿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的比例,等等。

4.地区之间的比例。

如工业地区与农业地区的比例,粮食作

物区与经济作物区的比例,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比例,等等。

5.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如生产与分配、生产与交换。

生产与消费的比例,等等。

二、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总称。

广义的产

业,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

产业结构首先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及其分部门之间的组合构成状况,以及它们

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同样,广义的产业结构,包括非物

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构成在内。

产业结构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型来加以划分。

从狭义的产

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可分为四种类型:

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一个国家的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

来看,可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可

划分为两大部类,即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

部类)和制造消费

资料的部类(第

部类),从而形成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2.农轻重产业结构。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按照其生产的产品

性质不同和生产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部

门。

农业是通过种植和饲养等方式生)“出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轻

工业是通过加工生产方法,主要生产出消费资料;重工业是通过加

工或采掘等方法,主要生产出生产资料;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组合

与构成状况,形成农、轻、重产业结构。

33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是指农业、手工业、以及

18世纪末叶产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如钢铁、纺织、建

筑、汽车制造、能源等生产部门。

新兴产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如

原子能、电子、航天、合成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信息等生产

部门。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组

合与构成状况,形成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

4.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按照主要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

中的密集程度,可将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

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它们的组合与构成状况,形成生

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广义的产业结构,是将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

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通常划分为三次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

的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

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二)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不断深

化,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不同程度上

逐步优化与升级,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趋势,推动着整

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从各种类型的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来看,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

变动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制造生产资料

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农业比重

逐渐下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工业中的轻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传统产

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生产要素

密集度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日趋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第

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34

第三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经济增

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产值)和劳务总

量的产出增长,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量的变化。

经济发展除包含

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如产业结构、就

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等。

此外,经济

发展还包括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提高、文教卫生事业的发

展、生活状况的改善、以及贫困落后状态的减少和消除等等一系列

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质的变化。

所以,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

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

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

现经济的发展。

本书在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

度时,是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角度来考察,有时未将二

者加以严格区分。

二、经济增长速度

任何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

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

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为零或负增

长,社会就很难取得进步。

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

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

它通常以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

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

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

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分部门和行业的所

有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

35

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

一方面从实物形

态考察,社会总产品就是一年当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

费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补偿上一个

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其余部分

用作积累,用以扩大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中的消费资料,一部分用

于补偿已经消耗掉的消费资料,超过补偿的部分除用于满足增加人

口的消费需要外,其余的则用来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

一方面从价值形态考察,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全

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即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在一年中的增长

率,体现着经济的增长速度。

2.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国民收入就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

产资料以后,所剩余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的构成,其实

物形式是从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中扣除生产中所消耗

的生产资料后的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同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耗

资料的总和;其价值形式是由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消耗的活劳动所新

创造的价值,它等于从社会总价值中减去同期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

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价值。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同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一项

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率,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

增长的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特别是一个同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

国民收入的多少,基本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

生活的富裕程度。

3.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常使用的

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的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

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不包

1993年联合由国民核算体系将国民生产总值改称为国民总收入。

36

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

我国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加上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再加上各个非生产部门的工资、利润、利

息、租金、税金等纯收入的价值。

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相联系,还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

标。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有不同之处。

国民生产

总值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凭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但不

包括支付给外国居民凭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而国内生产总值

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即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在本国

国土范围内凭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

居民在国外凭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因此,从国民生产总值中

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就

构成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可通过下列公式来

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凭财产和劳务的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凭财产和劳务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相联系,还有国民生产净值(NNP)指

标,它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耗费(即折旧)后的社会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指标,与我国长

期使用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指标是有区别的。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范围,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且还包括非

物质生产部门,它的价值计算,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价值

(即这些部门的国民收入)加固定资产折旧的价值,而且包括非物

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金)加固

定资产折旧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当前国际上通常使

用的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37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受到诸多社会经济

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

任何一个国家

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这些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经济增

长的主要经济因素有以下一些:

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实现经济有效增长,必须

具备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必要的劳动力后备。

同时应有高素质的劳

动者,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能力、熟练程度、生产经验、文化水

平、思想品德等。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越是发

展,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就越能促

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经济的增长。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从国民经济管理到部门管理,乃至

企业管理,都影响着经济的增长。

特别是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

条件下,加强生产管理、合理组织劳动,是实现经济增长的至关重

要的因素。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生产资料的规模、数量、结构,

从量的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而生产资料的效能、作用、使用效

率,则从质的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

5.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力的作用。

数量

多、质量好、品位高的各种自然资源,以及有利的气候、地理条件

等自然力,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物质条件。

通过有效

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条件,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是否优化与合理,国民经

济的基本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与平衡,体现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

节、各地区的社会总劳动及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从而制约着社会

经济的增长。

协调比例关系和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优化与合理,有

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体现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

质,而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

38

制度。

社会经济制度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一个国家是否采取了

有效的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上述主要经济因素外,还有其他许多

具体的经济因素,乃至一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政策方针。

政治局

势、文化教育、对外关系、国际环境等等,这些因素都对经济增长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在特定情况下会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四、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可采取多种手段,这些手段概括起来有两类,一

类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如生产场地的扩大、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及资本数量的增加等;另一类是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和综

合要素的应用,如科技进步、结构优化、科学管理、规模经营等。

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应地经济增

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

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

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

扩大生产场地、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人等

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

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

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

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

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即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同外延型经济增长不能简单相等同。

外延型增

长固然是数量上的扩张,即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但外延型增长可

以是简单的、单纯的数量扩张,没有质量效益的提高,即属于粗放

型增长;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提高质量效益的数量扩张,

这种外延型增长则属于集约型增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经济增

长方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至今有些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主要依靠增加

39

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十分微弱。

而目前有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已进入主要

采取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60%~70%。

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逐

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当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

济成长新阶段,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

任务。

复习思考题

(1)何为再生产?

它的内容是什么?

(2)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3)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

(4)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6)怎样考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7)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经济增长方式有哪些类型?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