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93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docx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部分内容。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②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③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④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

生长的影响。

①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②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

 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③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

④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

(三)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⑴新教材将老教材中第八章内容分解成第十、第十一两个单元,老教材中的第二节、第三节部分内容合并成课题一,但是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

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

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

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

⑷浓H2SO4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改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⑸新教材中关于溶液的导电性知识没有设立专题来介绍,只是利用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酸和碱的通性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

(6)新教材除了加强实验所占的比重以外,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这个实验既应用了所学的知识——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

【单元目标聚集】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③     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④     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⑤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⑥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①     学习研究酸(碱)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根据酸(碱)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②     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③     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②     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     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扫描】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酸、碱的化学性质

2、中和反应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与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个活动与探究、十个实验、一个分组实验、二个课外实验、一个调查与研究。

课题1中的活动探究内容:

(1)用植物的花自制指示剂的探究活动

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花或果实;要叮嘱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公共场所等地的花。

建议用白月季、红月季、鸡冠花、白菊花、白菜叶、红玫瑰、山芋花、水果萝卜等。

不用胡萝卜等。

有些指示剂要现制现用,放置一段时间可能被氧化而影响指示剂的变色效果。

 

(2)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探究

关于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是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内容,而且实验安全、耗时少,我们建议可再重现前面的实验,而不是通过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做稀硫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实验时,可用水浴加热。

学生充分讨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最后归纳小结盐酸、硫酸等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碱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

此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只有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直观认识,我们建议补充学生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

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然后类推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

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内,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塞上导管下端绑有彩色气球单孔橡皮塞。

课题1中的实验内容:

(1)[实验10-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由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10-2]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教师介绍并演示闻气味的方法,比较生活中闻气味的方法与实验闻气味的方法不同,再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实验10-3]浓硫酸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实验物品应放在玻璃片上进行实验。

(4)[实验10-4]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5)[实验10-5]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由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切勿用手拿)

(6)[实验10-6]氢氧化钙的性质。

(7)[实验10-7]导电性实验,建议用并联装置。

课题2中的活动探究内容是:

对冼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的探究

建议学生收集自己的头发样品或同学、家人等健康的头发样品,不主张学生到理发店收集头发样品,防止疾病传播。

并提前30分钟将头发伸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

观察头发时可以用普通手柄式放大镜。

(物理实验室借用)

课题2中的实验内容:

(1)[实验10-8]中和反应。

建议当溶液恰好变成无色后,再逐滴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红色,这样重复操作一次,也能让学生真实地理解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了。

对于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我们认为无须用过多的语言来讲述,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实验10-9][实验10-10]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在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带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实验前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时,要注意比对的时间(一般30秒以内)。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二课时

课题2    二课时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课时

单元复习及检测    二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运用学生熟悉的事件或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归纳出酸、碱分别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运用好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的腐蚀性及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4、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尽量选用学生自带的生活用品,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课题名称

教学设想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学生初学酸碱知识时既有兴奋之情,又有畏惧心理(知道酸和碱都有腐蚀性),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做实验,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酸碱的性质。

研究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联系,做到具体形象与符号抽象结合。

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学习、对比的编排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一意图。

第一课时

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

播放录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再现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我们建议给学生讲清溶液的酸碱性与酸溶液、碱溶液的关系。

第二课时

从讨论实验室贮存浓酸好还是贮存稀酸好,这个问题引入新课,为了便于学生有条理的学习,我们建议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先学习浓硫酸稀释、腐蚀性,学生小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对比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将用途放到最后学习。

利用实验探究并归纳出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从金属与酸(盐酸和稀硫酸)、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充分讨论出反应后的生成物各有什么共同之处,为引出盐的概念打下伏笔。

  

第三课时

从学生熟悉的食品包装袋内的生石灰干燥剂的说明引入新课。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采用对比、推理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是基于它们物理性质相异和化学性质相似。

这样学习既节省时间,又加深对碱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不从电离角度认识酸和碱,因此也未归纳概括酸、碱的“通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酸、碱的水溶液导电性实验分析出导电的原因,再比较盐酸、硫酸化学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从而认识酸、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结构”的观念。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落在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新课的导入上建议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视广告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受所学知识的限制,建议从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讨论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失时机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落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上,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入新课,探究讨论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后简述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时要让学生刚上课时就放进不同pH溶液中,以便于能在课堂上观察到现象。

单元复习

酸、碱及酸碱之间的相互反应及部分规律演绎要求大大降低。

复习时,注意联系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和知识,做一归纳总结和适当的综合训练,使本单元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落实双基并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化学来自于生活,并且是为生产、生活服务,而人类的一切活动行为又产生于化学。

因此,在教学时应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面对活生生的学生,课堂教学更多渗透些人文思想,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加人性化。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跟酸和碱溶液作用显示的不同颜色,并会用其检验溶液酸碱性。

2、能说出常见酸(盐酸和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以及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方法。

3、初步总结酸溶液具有的一些相似化学性质,并能写出一些常见的金属、金属氧化物与常见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

1、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2、酸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酸碱指示剂

自主学习: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变化呢?

2、什么叫酸碱指示剂?

它们与不同性质的溶液有什么颜色变化?

合作交流:

填写课本第49页表格

精讲点拨:

1、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酸碱指示剂。

它们与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见下表:

3、另外,生活中某些植物的花汁遇酸、碱溶液也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利用它们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二、常见的酸

自主学习

课本第50页至51页

合作交流

完成下表: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打开

瓶盖

现象

原因

气味

敞口

久置

现象

原因

精讲点拨: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

因此,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某地一大学生用浓硫酸泼熊的报道,播放有关浓硫酸毁容的电视画面。

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木棒蘸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布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结论或原因

启发

合作交流:

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

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52页图10-5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精讲点拨:

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

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P52页后看我演示。

三、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并完成课本第53页表格

精讲点拨: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发生反应。

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1、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

2、提出问题:

酸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H+、H2O、和酸根离子)能使指示剂变色?

探究过程:

①在第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H2O___________。

②在第二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NaCl溶液(中性),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Cl-___________。

③在第三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HCl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H+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酸溶液中的___________能使指示剂变色。

3、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稀释的时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________,溶液由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盐酸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4个小烧杯里分别盛放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盐酸               B.蔗糖溶液

C.浓硫酸               D.浓硝酸

6、下列各组反应时,能放出氢气的是(  )

A.锌粒和浓H2SO4B.镁带和稀HNO3

C.铜片和稀HNO3D.铁屑和盐酸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碱的通性和原因。

3、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

常见碱性质和碱的通性

学习难点:

碱的通性和原因。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常用的碱有哪些?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什么?

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3、什么叫做潮解?

氢氧化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4、酸、碱的组成各是怎样的?

为什么酸、碱都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合作交流:

1、各小组根据实验桌上摆放的仪器和药品,动手实验,经讨论交流后完成如下表格:

实验

现象

分析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2、各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完成如下表格:

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3、写出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并根据以上两个反应写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精讲点拨:

1、氢氧化钠是色,固体,溶于水,溶解时热量,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做、、。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还会和起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3、氢氧化钙是色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氢氧化钙俗称、,它可以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取,方程式为:

4、因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注意:

1、必须是可溶性的碱,其水溶液才能与酸碱指示剂起反应,不溶性的碱,例:

Cu(OH)2不能2、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2)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例: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补充:

SO2+H2O=H2SO3SO3+H2O=H2SO4)

(3)碱能与酸发生反应,这既是酸的通性,也是碱的通性。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有何感悟?

还有哪些疑惑?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1、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火碱B生石灰C熟石灰D烧碱

2、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大理石D澄清石灰水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是()

ACa(OH)2BMg(OH)2CNaClDH2SO4

4、下列气体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COBCO2CSO2DHCl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的是()

ABaCl2BHClCNaOHDCaCO3

6、常温下,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氧化钙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钙B盐酸C水D碳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C用苛性钠干燥氧气、氮气等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8、下列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的是()

ACaO+HCl---BCu(OH)2+H2SO4---

CNaOH+HCl---DCO2+Ca(OH)2---

9、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氧元素B氢元素C氮元素D金属元素

10、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食盐

生石灰

稀硫酸

A

B

C

D

二、填空题

1、农业上既用它来降低土壤的酸性,也用它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既能在工业上用它除去金属表面的锈,又存在于人的胃液里帮助消化,这种物质的名称是。

2、如何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学习难点:

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中和反应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酸有哪些性质?

碱有哪些性质?

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猜想:

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合作交流:

1、上述实验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钾分别是由什么离子构成?

 

精讲点拨

1、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

2、和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