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96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docx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

预防接种常见问答

目录

第一部分预防接种常见问题

1.预防接种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预防接种单位有资质保障吗?

如何查询到哪里有预防接种单位?

3.什么是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4.预防接种证如何办理?

有何用途?

5.宝宝是否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6.带宝宝去接种疫苗,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7.宝宝外出时到那里接种疫苗?

8.宝宝在本地没有户口,可以接种吗?

是否需要回老家接种?

9.为什么入托、入学前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10.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11.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12.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

13.预防接种前需要进行常规筛查?

第二部分疫苗可预防疾病

一、脊灰疫苗转换策略调整

1.什么是脊灰疫苗转换?

2.为什么要使用bOPV替换tOPV?

3.为什么我国实行1剂IPV+3剂OPV的免疫程序?

4.接种IPV和bOPV是否要收费?

5.碰到脊灰疫苗临时短缺,怎么办?

二、乙肝防控知识

1.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2.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3.HBsAg阳性母亲能否用母乳喂养宝宝?

4.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5.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检测抗体吗?

6.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是未出现抗体,怎么办?

7.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需要定期加强接种吗?

8.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如何预防乙肝?

三、麻疹防控知识

1.什么是麻疹?

2.麻疹是怎么传播的?

3.麻疹有哪些症状表现?

4.麻疹的危害?

5.如何科学预防麻疹?

四、水痘防控知识

1.水痘的症状

2.水痘的危害

3.水痘的传播方式

4.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

5.水痘疫苗的效果

6.如果已经接触过水痘病人,接种水痘疫苗还有效吗?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1.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3.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谁来报告?

如何开展监测?

4.假如发生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谁来调查诊断或鉴定?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补偿?

6.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投诉或反映情况?

第一部分预防接种常见问题

1.预防接种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相关的法律法规有:

《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和《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等。

这些法律法规均可在网上搜索查阅。

2.预防接种单位有资质保障吗?

如何查询到哪里有预防接种单位?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负责接种疫苗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二是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三是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对于具备以上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其承担预防接种工作,还需明确其责任区域。

目前,我省负责预防接种的单位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可通过各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疾控中心官网或XX地图中查找具体的接种单位的名称、地址、咨询电话、开诊时间等信息。

3.什么是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自我省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来,在现行对全省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

另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也属于第一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家长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接种。

这类疫苗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

4.预防接种证如何办理?

有何用途?

全省使用统一的《广东省儿童预防接种证》。

在儿童出生后,监护人应及时在产科办理预防接种证,如未能在产科办理,应在一个月内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每次预防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接种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做好记录。

接种证遗失的,应及时到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

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

可以使接种医生和家长掌握儿童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每个宝宝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

这个证就像身份证一样对宝宝十分重要。

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免疫程序完成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宝宝要及时补种。

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接种证明。

5.宝宝是否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而免疫程序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来制定的。

不同疫苗的初种时间、接种剂次、接种间隔都不同。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尽可能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

在规定日期后推迟几天接种不影响免疫效果,但提前接种可能会降低免疫效果,因此不能提前接种。

6.带宝宝去接种疫苗,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接种前,家长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要带上宝宝的预防接种证,不要折叠、损坏,以便接种门诊打印或登记接种信息。

②给宝宝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

③保证宝宝的饮食和正常休息,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晕针。

接种当天,家长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咨询了解宝宝将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能预防什么病,有哪些接种禁忌,接种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②一定要如实告诉接种医生宝宝健康状况,详细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签署意见。

如宝宝患病史,有无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史,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反应情况,宝宝及其家人的免疫系统是否有问题,近期是否使用过免疫球蛋白或输血,现在是否有发热或出疹、拉肚子等,以便医生判断是否给宝宝接种疫苗。

接种后,家长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

因为罕见的过敏性休克通常发生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30分钟(个别1~2小时)。

②让宝宝适当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卫生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

③回家途中及回家后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

少数宝宝在数小时内会有低热,局部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如宝宝出现一些严重的反应症状,有高烧、全身皮疹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7.宝宝外出时到那里接种疫苗?

如因故迁移、外出或寄居他地时,宝宝未完成规定的接种程序,可带接种证到现居住地的接种门诊继续完成规定疫苗的接种。

在移居住地接种第一类疫苗,同样是免费的。

作为家长,应对自己的宝宝负责,有义务保证自己的宝宝及时接种疫苗。

因此,当宝宝外出时,应主动到移居住地接种门诊去接种疫苗。

8.宝宝在本地没有户口,可以接种吗?

是否需要回老家接种?

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有没有本地户口,均可以在现居住地接种,不必回老家接种。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

9.为什么入托、入学前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一旦有孩子患传染病,容易造成校内的暴发流行。

对入园、入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情况查验和疫苗补种,可以为在校的孩子们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10.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急性疾病: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

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

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

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

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

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

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

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

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神经系统疾患:

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11.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

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异常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12.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

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

另外一种情况为偶合发病,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仍会发病。

13.预防接种前需要进行常规筛查?

每种疫苗的禁忌不尽相同,并有其特殊禁忌;接种时只能通过询问或简单体检判断一般禁忌,不可能对所有禁忌进行筛查,而且筛查费用昂贵;国际上不推荐接种前对所有禁忌进行常规筛查。

第二部分疫苗可预防疾病

一、脊灰疫苗转换策略调整

1.什么是脊灰疫苗转换?

为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病例、VAPP(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和VD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需要从使用OPV(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改变为使用IPV(脊灰灭活疫苗)。

我国采取逐步替换策略,2016年5月1日开始,我国在常规免疫中停用tOPV(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启用bOPV(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接种1剂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bOPV。

2.为什么要使用bOPV替换tOPV?

脊灰病毒包括Ⅰ型、Ⅱ型和III型。

全球已于1999年消除Ⅱ型脊灰野病毒,目前脊灰野病毒病例主要是由Ⅰ型引起。

2000-2014年全球共发生VDPV病例771例,其中Ⅱ型VDPV病例达679例(占88%)。

Ⅱ型VDPV在一些国家发生暴发流行,其症状与脊灰野病毒导致的病例相似。

另外VAPP病例中Ⅱ型占较高比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Ⅱ型VAPP病例占4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消灭脊灰,不仅要消灭脊灰野病毒病例,而且也要消灭VAPP和VDPV病例。

目前已无Ⅱ型脊灰野病毒病例,而OPV中Ⅱ型组成部分容易导致VDPV病例,引起暴发流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停用OPV中Ⅱ型组成部分,用bOPV替代tOPV。

3.为什么我国实行1剂IPV+3剂OPV的免疫程序?

首先,IPV和OPV一起使用对儿童起到的保护效果更佳。

IPV可减少VAPP和VDPV病例发生,而OPV能够提供更强的肠道保护力,可有效阻断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传播。

其次,考虑全球消灭脊灰还未结束,我国为防止输入脊灰野病毒传播,需要建立牢固的脊灰肠道免疫,因此不推荐全程接种IPV,而是需要在接种1剂次IPV后,尽早接种OPV。

最后,根据全球消灭脊灰趋势,我国需要引入至少1剂IPV的接种。

4.接种IPV和bOPV是否要收费?

按照“知情、免费”的原则,为适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脊灰疫苗,即脊灰疫苗转换后,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首剂IPV,第2、3、4剂免费接种bOPV。

若受种者监护人主动要求接种含脊灰灭活疫苗成分的第二类疫苗,应当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

5.碰到脊灰疫苗临时短缺,怎么办?

如脊灰灭活疫苗(IPV)临时短缺,可自愿自费接种含IPV成分的第二类疫苗,也可以先接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

如bOPV暂时短缺,可先完成第一剂次IPV的接种,待bOPV恢复供应后补种相应剂次。

二、乙肝防控知识

1.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建议所有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者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婴幼儿和青少年儿童,婴幼儿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高危及重点人群,包括医务人员、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者、艾滋病感染者、吸毒者、男同性恋、乙肝以外的其他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血液透析者等;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且无乙肝感染史的人群。

2.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但在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

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

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3.HBsAg阳性母亲能否用母乳喂养宝宝?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4.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存在经皮肤和黏膜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

包括静脉吸毒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

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

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多性伴者及性伴为HBsAg阳性者。

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

如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

其他人群:

如乙肝以外的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乙肝病毒高发区的居住者及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HIV阳性者。

5.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检测抗体吗?

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

高危人群应考虑开展接种后抗体检测,在接种完最后一剂次(即第三剂次)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

6.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是未出现抗体,怎么办?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接种者体内可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

但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原因,少数接种者对疫苗接种无应答(抗-HBs<10IU/L)。

对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剂次;对3剂次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剂次,并于第2次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成人可接种一剂次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7.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需要定期加强接种吗?

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剂次乙肝疫苗后,约95%以上的婴幼儿都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乙肝疫苗接种后具有很好的长期保护效果,目前尚不需考虑加强免疫。

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8.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如何预防乙肝?

建议对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标志物均为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三、麻疹防控知识

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在我省发病高峰为4~7月份,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

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麻疹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严重者可致死。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

麻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麻疹病人在出疹前后4天均有传染性,接种2剂含麻疹成份疫苗后99%的人可获得免疫力。

2.麻疹是怎么传播的?

麻疹病毒主要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

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

因此,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另外,它还可伴随眼结膜感染。

3.麻疹有哪些症状表现?

患麻疹后,典型病例表现为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

临床经过一般为:

感染麻疹病毒后一般经过10~14天(最长21天)出现症状。

早期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结膜炎、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疹间皮肤正常,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等。

同时伴有高热,体温可达40--40.5℃,此期常伴有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间相同,即先出先退、后出后退;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肺炎、脑炎、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4.麻疹的危害?

麻疹的主要危害是患病后的并发症,主要的有支气管炎、肺炎、神经系统病变等。

由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严重者需行气管切开术,否则可窒息死亡。

神经系统主要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格-巴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等。

这些并发症常表现为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极少数幸存下来者,会留下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5.如何科学预防麻疹?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目前对儿童实施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

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未罹患麻疹且既往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15岁及以上人群,推荐接种1剂次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5)彻底清洁麻疹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

(6)患者在出疹后的4日内不应上学或上班,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四、水痘防控知识

1.水痘的症状

水痘是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低热、皮肤上分批出现皮疹,可伴随有轻微的全身症状。

水痘的皮损常相继分批出现和成熟,首先出现斑丘疹(持续数小时),继而发展为水泡(约持续3-4天),最后留下颗粒型结痂。

各时期的皮损可同时存在,身体遮盖部位比暴露部位皮损更多;头皮、腋窝、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多见;刺激部位如有晒斑、尿布湿疹更易出现。

轻型、非典型患者有时皮损很少,不易发现。

儿童期的水痘病例大多数病情都比较轻,成人水痘却往往病情较重。

对于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来说,水痘可能是致命性疾病。

感染后,病毒潜伏于神经中枢,大约10%-20%的病例在以后会出现沿神经“皮节”分布、成簇状的疼痛的小疱疹,即带状疱疹。

大多数带状疱疹发生在50岁以上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2.水痘的危害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儿童的症状一般较轻微,但可能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因皮肤损害继发细菌感染、脱水、肺炎、及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瑞氏综合征)等,继发细菌感染可造成面部疤痕,或引起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怀孕早期感染可能出现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怀孕后头20周内感染偶尔会造成新生儿出现异常;成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水痘痊愈感染后病毒潜伏会进入机体,病毒进入体内后会潜藏在神经节里,疲劳、衰老、免疫抑制等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多年以后可能发作,表现为带状疱疹。

3.水痘的传播方式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人传人:

①直接接触,水痘患者飞沫、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水疱液,或呼吸道分泌物的空气传播;②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新近被感染者水泡和粘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天,平均为14~16天。

水痘患者出疹前1~2天到所有皮损结痂期间均具有传染性。

免疫力低下的进行性水痘病人可能在新的皮肤损害出现的整个时期内都有传染性。

水痘皮损形成的结痂不具有传染性。

4.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

(1)1-12岁儿童

推荐接种两剂次。

12-24月龄接种第1剂,满4岁接种第2剂。

已接种过1剂、年龄为4-12岁者,应接种第2剂,两剂间隔时间至少3个月。

(2)具有以下指征的13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2剂次,2剂间隔至少4周

与高危重症病人密切接触者(如医疗卫生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家庭内接触者);

有高度暴露或传播风险的人群(如在集体单位居住者或工作人员,包括监狱羁押及工作人员、学生、教师、托幼机构人员、军人、外来青工等,与儿童和孕妇共同生活的人);

未怀孕的育龄妇女(育龄妇女接种该疫苗后3个月内避免怀孕)。

5.水痘疫苗的效果

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超过95%。

1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约为60%-90%,尽管部分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仍然会感染水痘,但临床表现通常较轻,皮损比较少(一般不超过50个),很少出现发热,病情恢复也比较快。

接种疫苗也可以避免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比自然感染水痘病毒安全很多。

6.如果已经接触过水痘病人,接种水痘疫苗还有效吗?

暴露后3天内,甚至延长到5天内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推荐易感者暴露后接种水痘疫苗。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1.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预防接种仅有很少人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2.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二是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三是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四是受种者在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