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16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Word格式.docx

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此后发病率不断下降,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病率在200/10万~600/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数在150万例至500万例之间。

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并开始建立冷链系统,麻疹发病下降更为显著,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之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下降了近99%。

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对儿童执行8月龄和7周岁两剂次免疫方案,此后报告发病率在4/10万~12/10万之间波动。

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的目标、提高了麻疹疫苗的接种普及率,当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4.5/10万,此后每年报告病例数为6万~10万例左右。

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由于统计方式发生变化,200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水平较上年增加近一倍,达9.5/10万,同年全国麻疹疫苗第2剂次免疫程序由7周岁提前至18月龄~2周岁接种,疫苗剂量由原来的0.2ml/剂次调整为0.5ml/剂次。

2006年,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将麻疹发病率降到0.1/10万以下,消除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接近10/10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疹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为实现该目标,更为了有效保护我国民众特别是儿童的健康与生命,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其中包括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同时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

实施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之后,2009年全国麻疹发病大幅下降,报告病例52461例,发病率达到3.9/10万,每10000例病例中仅有7例死亡,为历史最低水平,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将麻疹发病率降至0.1/10万以下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3、为什么能够消除麻疹?

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

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

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

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的。

4、什么是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5、我的孩子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这次还需要接种么?

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但这也根据受种者

年龄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无应答(或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

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8月龄接种首剂时约为85%,也就是说100个受种儿童有85个会产生免疫力,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

完成2剂次接种者,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

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麻疹局部暴发。

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

而且,即使个体没有产生抗体,通过强化免疫建立起来的人群免疫屏障也会对孩子们产生保护作用。

强化免疫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补种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免疫史不详或未完成2剂次免疫的人群尤为必要,因此国际上在开展强化免疫时,通常不考虑目标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

因此,除具有接种禁忌证的人群外,其他目标人群都应该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强化免疫期间接种麻疹疫苗。

需要强调的两点是:

首先,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第二,接种麻疹疫苗既是对个体的保护也是对群体的保护,未接种者发病会影响周围其它人的健康。

只有人群免疫力达到很高水平,才有可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彻底消除麻疹的危害。

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虑个体及群体疾病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取的利民举措。

家长有权利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预防麻疹的机会,同时也有义务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保护我国儿童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扰作出贡献。

当然,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知情同意,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证等情况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

6如果我的孩子已经得过麻疹了,还用接种么?

如果是经实验室确诊得过了麻疹,理论上不需要再接种麻疹疫苗。

但很多情况下,麻疹的诊断是医生临床诊断,未经实验室的严格病毒检测,也可能是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被当做麻疹。

所以,就本次强化免疫而言,建议您的孩子再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7、为什么这两年频繁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活动?

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郑重承诺。

近年来,我县根据全省的统一安排,先后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急接种、查漏补种活动,但因时间不统一、范围各不同、对象有差异,人口流动大,以及小范围强化免疫活动声势小、工作落实难度大,相对削弱了强化免疫短期内在人群中建立有效持久的免疫屏障、全面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作用。

因此,为了加速消除麻疹进程,省卫生厅决定统一在全省范围内和重点地区对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系列活动,一举解决多年累积的易感人群问题,建立起高水平的全人群免疫屏障。

8、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收费么?

麻疹疫苗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儿童家长不收取任何费用,疫苗及注射器费用均由国家财政负担。

9、麻疹疫苗剂量是多少?

目标儿童人群无论其既往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0.5毫升)麻疹疫苗。

10、我的孩子在本地没有户口,可以接种吗?

是否需要回老家接种?

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有没有本地户口,均可以在现居住地接种,不必回老家接种。

11、家长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如何接种?

当儿童家长在外务工时,可由其他儿童监护人带领儿童去居住地接种单位按时接种疫苗。

12、对于特殊情况的孩子,能否上门接种?

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上门接种?

向谁申请?

手续是怎样的?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入户接种有明确规定:

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用入户巡回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当实施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工作时,接种人员也可根据当地接种方案的安排,开展上门接种或查漏补种。

13、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是什么?

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务必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14、我的孩子是过敏体质,能不能接种?

如果您的孩子对麻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过敏则不能接种。

如果对麻疹疫苗所含成分不过敏且无其它禁忌证,通常可以接种,需注意加强观察。

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接种。

对过敏物不详的过敏体质者,由于存在对麻疹疫苗过敏的可能性,请家长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前仔细核实过敏史,再决定是否接种麻疹疫苗。

具体情况也可咨询接种人员。

15、我的孩子有慢性疾病,能不能接种?

若您的孩子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或处在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时都不能接种。

轻度慢性病或慢性病患者稳定期可以接种麻疹疫苗,但应排除其他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

16、我的孩子免疫功能低下,能不能接种?

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后,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均会增加,因此明确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一般而言,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如经常患感冒、肺炎等),家长借此可大致判断孩子是否免疫功能低下,必要时可到医院做免疫功能检查。

17、我的孩子有神经系统疾患,能不能接种?

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本次强化免疫中不能接种。

18、我的孩子之前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很剧烈,能不能接种?

如果您的孩子既往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如麻疹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曾发生异常反应,则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以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曾有一般反应的儿童,恢复后可以接种;

如果儿童接种非麻疹成分疫苗后曾发生不良反应,接种麻疹疫苗不一定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只要不属于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通常可以接种。

19、接种疫苗对人体都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一般反应,通常1-2天内便会自愈,必要时对症治疗也可完全恢复;

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极为罕见,一旦怀疑及时就医也可康复。

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20、如果我的孩子处于发热期/过敏期,错过了强化免疫,如何补种?

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强化免疫集中接种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

但对麻疹疫苗过敏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21、我的孩子刚刚接种过其他疫苗,可否马上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如需与其它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麻疹疫苗不可与其它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

麻疹疫苗与其它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一个月再接种。

22、接种两剂次麻疹疫苗至少应间隔多长时间?

为了保证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接种两剂次麻疹疫苗之间至少间隔1个月。

23、接种后,我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为什么孩子接种后会产生不良反应?

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

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

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

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

(2)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

(3)极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

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

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24、如果我的孩子发生不良反应,我该怎么办?

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

请家长在接种时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

25、接种疫苗之后,孩子以前的病(如肺炎)会复发吗?

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通常不会导致以前的疾病复发或者加重,但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除外,这些严重神经系统疾患属于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之一。

26、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会不会对我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会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不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27、假如发生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谁做出最权威的结论?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我国法律规定,接种任何疫苗(包括麻疹疫苗)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通常由县级疾控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

对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判断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否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结论。

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有争议时,可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市级、省级医学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

省级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8、什么是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这种疾病发作,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但并无实质关联。

当受种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自身或其家长对病史并不了解或未向接种医生提供病史),接种时巧合发病(急性复发或加重),也属于偶合症,此时预防接种可能是基础疾病的刺激因素,但疫苗本身不是基础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

例如,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但比较罕见。

预防接种后突发死亡可能与受种者本身潜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有关,或因窒息、感染等因素造成。

麻疹疫苗接种后偶合症所涉疾病的发生概率取决于疫苗的接种率及所涉疾病在受种人群中的基础发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