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03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1.我们不做李自成——毛主席进京“赶考”答卷(教学引导案例)

背景资料:

1644年3月19日,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经过16年的浴血奋战后,一举攻入北京,明皇帝朱由检(崇祯)在煤山(景山)自缢身亡。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明政权,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占领北京城后,他们对形势的重大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数十万起义军滋生着和平麻痹思想,他们军纪废弛,生活腐化。

起义军遭到吴三桂和清兵的联合夹击,李自成最终率领起义军仓皇离开了北京,向山西、陕西转移。

5月4日,在察看地形时,遭到地主武装的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

16年的奋斗取得的胜利,换来的是转瞬之间的惨败。

在李自成攻进北京300年的纪念日,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篇史学论文,阐述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以后,部分首领腐化,内部发生宗派斗争,最后导致彻底失败的过程,发表在1944年3月19日至22日的重庆的《新华日报》上。

毛主席十分重视李自成的教训,1944年他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学习文件,要全党引以为鉴。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事说:

“我们去进京赶考。

”周恩来说:

“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毛主席接着说:

“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主席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主席进京以后考得怎样?

交了份什么样的答卷?

答卷一:

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主席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

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置些新衣裤,毛主席却说:

“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进了北京城,毛主席成了国家主席,可以说是权力无上了,要做几件像样的衣服又算得什么!

但毛主席没有这样做。

他又说:

“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

”“没有条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

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的事!

”他依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勤俭节约的作风,一身布衣平民装。

1949年4月,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接见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

在接见张澜前,他吩咐卫士李银桥说:

“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点的衣服换换。

李银桥在毛主席的家当中选了又选,就是找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

李银桥说:

“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毛主席劝慰说:

“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

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张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

”就这样,毛主席穿着补丁衣服会见了张澜,又会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等知名人士。

进京以后,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他和他们一样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一样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而艰苦奋斗。

据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从1953年到1962年,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

毛主席1976年逝世后,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

在毛主席日常生活用品的存物中,有打了70多个补丁的睡衣,打了50多个补丁的毛巾被,有打了大块大块补丁的内衣内裤,有接长和加肥的棉毛衫、毛衣毛裤,有补了又补的被单和棉纱长袜子,还有连鞋匠都不愿修理的旧拖鞋等。

答卷二:

不收受礼品

在湖北省东北部山区有一座海拔1200多米高的云丹山,山麓一带自古出产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的优质稻米,由于状似葡萄,当地百姓称之为“水葡萄”米。

唐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把这种米作为“贡米”,只有皇室家族才能享用,新中国成立后,当地贫苦农民翻身分得了田地,也种出了“水葡萄”米,过上了幸福生活。

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恩情,1951年10月,当地贫苦农民怀着对毛主席的深情厚意,把50公斤“水葡萄”米寄往北京,送给毛主席。

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他们收到了毛主席委托中央办公厅寄来的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令人激动的信,信中说:

“……钱寄上,以后再不要向中央领导人寄赠任何物资,这是我们党纪所不能容许的......”

中央回信的消息传出后,当地群众奔走相告,无不为人民领袖毛主席的无私胸怀和高尚品德所感动。

答卷三:

正人先正己

1949年9月上旬,程星龄(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一位小同学,曾协助程潜、陈明仁两位将军举行长沙起义,对湖南和平解放作出过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出任过湖南省副省长)随程潜、陈明仁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待。

会议前一天,程星龄特意去中南海拜会毛主席。

走进毛主席的居室“菊香书屋”,程星龄感到十分惊讶!

他见毛主席的住所陈设十分筒陋,便忍不住对毛主席说:

“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创业时期艰苦朴素的本色,是使国家民族兴旺的根本,但我这小同学却感到你这办公室里,连幅字画、连盆鲜花都没有,就有些与这“菊香书屋’之名不副了。

”毛主席听了大笑说“我刚到这里时,盆花很多,简直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小花园。

你说这行吗?

我们共产党人打天下,是为劳苦大众翻身,不是图自己享受,与李自成、国民党不同的也在此。

所以我说,过去我管不着,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这么多的花了。

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还会有工人、农民代表来。

他们来了,要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漂亮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

向我看齐,养成这种风气就不好了。

当领导的一定要带好头,不然,上梁不正下梁歪!

” 

摆几盆鲜花虽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从这些生活小事上也可以看到毛主席身居高位,一尘不染的品德。

毛主席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家教,要求子女不搞特殊。

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时,毛主席只邀请了几个开国元老吃顿便饭,而且饭菜还是毛岸英、刘思齐自己操办的。

新房是机关里的一间普通的平房,床上只有两条被子。

其中一条还是儿媳从娘家带来的嫁妆。

毛主席给儿子唯一的新婚礼物只是一件他穿过的大衣。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上大学后,都是在学校寄宿就餐,只有星期六才回家。

学校离家很远,天黑才能走回来,卫士长李银桥担心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有时便瞒着毛主席让卫士开着车子去学校接。

这事让毛主席知道后,严肃批评卫士说:

“以后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们自己骑车或搭汽车回来。

答卷四:

不搞裙带关系

旧中国官场上搞裙带关系已是司空见惯,“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

毛主席进京以后,首先破了这条官场上千百年来破不了的常规。

毛万才是毛主席的堂弟,1937年10月从韶山来到延安参加革命,毛主席收留了他,安排他进了延安解放印刷厂当学徒。

后来,毛万才为学文化先后到陕北公学、抗大二分校学习。

毕业后深入敌后做“生意”,为物资匮乏的边区组织货源。

他改名换姓,以商人身份出没于西安古城大街小巷,奔波于西安一延安的路上,把布匹、食盐、药品以及牛、羊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延安。

后来,他又转到解放军后勤卫生部门工作,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他当过战士,也当过会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万才转业到了辽宁省阜新市发电厂一公司工资科当科员(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

但他妻子没有工作,一家几口靠供给制发的一点食物,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不得已,毛万才将自己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写信告诉了三哥毛主席。

毛主席给他回了信,并寄给他300万元钱(旧人民币,1万元折合现人民币1元)。

毛万才用这些钱还掉了旧账,然后添置了一件御寒的皮大衣、毛毯,还买了块手表。

“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后,人们见毛万才突然“发”了,怀疑他利用当会计之便搞贪污,便将毛万才隔离审查。

毛万才不得不“招供”钱是三哥给的,并以信为证,人们这才知道毛万才与毛主席的特殊关系,并一致称赞说:

毛万才真不错,不以领袖亲戚自居,不打领袖牌子要名利。

在毛主席在世的年代,毛万才当的最大的官是抚顺市市政公司预制厂党支部书记。

一直到80年代初,他这个“三八”式干部才当上了抚顺市政协常委。

文运昌是毛主席二舅的儿子,是毛主席的表兄,1910年毛主席去湘乡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文运昌是引荐人和担保人,并积极向毛主席推荐《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对毛主席接触新思想起过重要作用。

1950年初,毛主席的另一表兄弟文南松写信给他,要他出面给胞兄文运昌介绍个工作。

毛主席给文南松回了信,信中写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

就这么一个表兄,毛主席也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谋取一官半职。

解放初期,毛主席外祖家的亲戚和学友,经常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

有的从北京回到湘乡后,摆架子,神气起来。

毛主席知道这一情况后,1954年4月写信给湘乡县石城乡政府。

信中说:

“我的亲戚唐家坨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以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从政府管,这是不对的。

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

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

答卷五:

说到做到

1949年3月,毛主席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说: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一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敌人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党内确实出现了这样一些人!

他们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于是贪污腐化起来。

对这些腐败分子,毛主席履行了他的诺言,给予了严肃惩处。

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都是30年代初参加革命的老干部。

他们在国民党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艰难的8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中,都曾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过英勇斗争,建立过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一年时间,刘青山、张子善便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下腐化起来。

他们利用职权,先后贪污国家救济粮、治河专款、地方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及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共计171.6272亿元(旧人民币,1万元折合现人民币1元)。

案件揭发后,华北局将案件情况和如何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的问题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

毛主席看了华北局的报告后立即批示:

“这件事给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提出了警告,必须认真对待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必须当作大斗争处理。

”当时,党内有人出来想找毛主席说情,认为刘、张虽错误严重,当判重刑,但考虑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可否给他们一个改造机会,不枪毙。

毛主席知道后说:

正因为他们两人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错误的干部。

于是刘青山、张子善被处以极刑,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开国第一刀”。

这“开国第一刀”表明了毛主席反腐倡廉,不做李自成的决心。

这一刀震动了全国,也震惊了全世界,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教益和深思。

(潘列荣:

我们不做李自成——毛主席进京“赶考”答卷,《党史博览》1997年11期)

案例思考:

1.毛主席为什么极其重视李自成的历史教训?

2.毛主席提出的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分析点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

领导、管理和建设国家的艰巨任务,党自身地位和条件的变化,都使党面临新的更严峻的考验,迫切要求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本案例反映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开头就将执政党建设放在一切党务工作的首位,始终强调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务必坚持“党要管党”。

几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执政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掌好权,用好权,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按“长官意志”办事;坚持“立党为公”,而不是“以权谋私”。

为此,还必须防止那些思想不纯,抱着“升官发财”目的的人挤进党的队伍。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尤其要警惕国内外敌人用“打进来、拉出去”的办法或“和平演变”的策略,使共产党蜕化变质,从而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经受新的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2.富翁当村官带村民致富(课堂讨论案例)

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17日,浙江三门县挂帘村新村建设开工奠基仪式如期举行。

在前来参加奠基的人群中,人们没有见到村委会主任何小川。

其实,何小川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为了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他已经足足奋斗了大半生。

而此时,身患前列腺癌的何小川正躺在三门县医院的病房里。

他曾试图说服医生让他回到村里看一看,那怕只有几分钟,但是,医生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三门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潘毅燕:

造血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破坏以后,对他的生命来说是属于是倒计时的情况。

何小川是土生土长的挂帘村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曾在县岙口塘苗圃场有着一份事业编制的体面工作。

1979年的一天,挂帘村的几位村民找到何小川,希望他这个见过世面的人能回到家乡带着父老乡亲奔奔小康。

其实,何小川心里明白:

挂帘村地处深山区,村民只能靠种番薯为生,没有资源、没有人才,就连一条下山的路也没有,尽管如此,他还是辞去了工作,回到了村里。

上任后的何小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民们修了一条17华里的机耕路。

他希望村民们把番薯加工成粉丝后尽快地运出去,换回钱和必要的生产资料。

可是两年下来,村民们收入的增长并不大。

群众致富无路,集体帐上没钱,想做的事无法实现,何小川坐不住了。

于是,他决定带着儿子离开村子先出去闯荡几年挣些钱。

何小川的儿子何建华:

(我爸说)整个村子要想富起来的话,首先自己要富起来,自己都富不起来,怎么帮群众去富呢?

刚刚进入商海的何小川并不懂得怎样赚钱,他和儿子就在自己亲戚开的一家汽车配件厂当起了工人,不长时间,何小川就在这叮叮当当的机器声中,看到了汽车配件巨大的市场潜力。

1986年,49岁的何小川,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标准件厂。

一晃十年的光景,何小川的企业越办越大,到了1996年,他就已经拥有了千万资产,这时,他又开始想挂帘村的事了。

三门县挂帘村党支部书记何昌寒:

(我说)你最好回挂帘村去,把村庄搞上几年,把几个大的任务、咱们一起搞定。

当何小川把回村的想法和家人一讲,却立刻遭到了反对。

因为在家人眼里,年迈的老人人应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

何小川的儿子何建华:

都很反对,我做了很多的工作,叔叔和姐姐都说过,说服他的思想,说服不了。

一个星期后,何小川把企业交给了儿子打理,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家乡,住进了这幢破旧的老房子,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离开挂帘村。

上任后,他一个星期就分好了村里的地,两个月就接通了自来水,七个月就把当年的那条机耕路修成了水泥路。

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民何金贵:

村子里面的事情,没有他都做不好。

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民何昌浪:

工作这么好,(我们)都信任他,都赞成他(做得)好。

其实,在何小川心里,拔掉村里的穷根才是他的最终目标。

经过多方考察后,何小川决定利用挂帘村的自然优势兴建茶园。

茶树长成后,无偿承包给村民,10年内,茶园的收入全部归承包者所有,最后归还集体。

打这之后,茶树就成了家家户户的摇钱树。

许多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听说这一消息后,也都纷纷返回了挂帘村。

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民何草:

出去打工差不多有七八年了,后来发现我们村子里茶叶发展的比较好,就回来做茶叶,现在搞得蛮好的,一年也有个三、四万。

何小川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连续三届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可毕竟是近70岁的人了,没日没夜地操劳,让他的身体日渐消瘦,可对于何小川来说,他心中酝酿的另一件大事比自己的身体更为重要。

挂帘村临山而建,每到雨季村里几乎年年出现塌方、泥石流,2007年,浙江省把这里确定为地质灾害点。

其实,何小川心里早有打算,他要把挂帘村整体搬迁,这将是有史以来挂帘村最大的一项工程。

可偏偏就在这时,何小川却晕倒在了新村选址的山路上。

经检查发现,何小川已经患上了前列腺癌。

在医生的一再劝说下,何小川接受了睾丸切除手术,可术后不久,他却背着医生悄悄返回了挂帘村。

何小川的女儿何雪华:

他非要来,到这里想建房子,想把房子搞好,我们说他,他都不听,反正我也没办法了,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们都……(擦眼泪)

不久,新村址选定了,规划也完成了。

为解决开工资金不足的问题,何小川又从家里又拿出了80多万元,宁静的大山里终于响起了推土机隆隆的轰鸣。

2008年8月3日,何小川病倒了,医生们说,自从他被查出患上了前列腺癌,已经先后九次住院,又九次溜掉,这一次,他再也走不动了。

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外二病区护士陈巧红:

那天,我去查病房的时候,发现何大伯好像迷迷糊糊地说,自己的村里,挂帘村的房子这个事情还没有弄完。

挂帘村的新村开工奠基仪式这天,病重的何小川已经无法下床了,为了满足他的心愿,家人特意用DV拍下了奠基时的录像。

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民邵易鸯:

接下来房子就要进入施工阶段了,我最担心的还是何小川的身体。

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民何贤:

希望何主任早日康复,回到我们身边。

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委会主任何小川:

到这时候,我心里面想得到,力用不到,为什么说力用不到。

这病拖着,(工作)无法开展。

我如果好了,就马上要到上面去看看。

2009年12月21日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的四天后,何小川带着他无限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挂帘村,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临终前,何小川曾嘱托家人,将他的骨灰一半葬在村里,一半撒在挂帘村的大山上。

从农家汉子到千万富翁、再到深山村官--这就是何小川73年的人生道路。

从一穷二白到种茶致富、再到建设新村--这就是挂帘村走向富裕的发展轨迹。

案例讨论:

1.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委会主任何小川是怎样带领村民致富的?

2.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3.因为他,我们又按了三回红手印(课堂讨论案例)

背景资料:

6年前,沈浩来到小岗村,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

干实事、能吃苦。

我记得,他在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当时,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我们都盼着改成水泥路。

一开始,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可一算账,最少也得五十多万。

考虑钱太多,沈浩把我们找在一起商量,定下来由村里租机械、群众出工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里人挣些工钱。

修路的那些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

有一次,看到刚拌好的水泥浆漏在模子外面,他生怕浪费了,一时找不到铁锹,他就把袖子一挽,双手插进水泥里,一捧一捧地铺到了路面上,弄得浑身都是泥浆,手上也烧起了泡……这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等路修好了,我们一算账,整整省下了20万。

这次修路是小岗村大包干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劳动,村民们通过这件事看出来:

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沈浩知道,光凭种粮食很难让大家致富,必须发展养殖业和现代农业。

他千方百计引进了上海大龙公司的养猪项目,采取公司带农户的形式,发动小岗村民养猪。

记得那是2004年的4月18号,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大龙公司董事长汤卫平亲自押车,送来了100多头小猪。

看着这活蹦乱跳的小猪崽,想到这引进的第一家企业给小岗村带来的美好前景,沈浩高兴极了,他抱起小猪就一只一只往猪圈里送,根本不顾身上沾满了猪屎猪尿。

汤董事长说:

我养了这么多年猪,还从来没这样抱过呢。

跟沈书记合作干事,我放心!

在场的村民们更是觉得,这位城里来的干部真是把自己当成了小岗人哪!

沈浩时刻都惦记我们老百姓,谁家有个难事、急事,他心里都有一本账。

小岗人都说,有困难,找沈浩!

其实,往往不等你去找他,他就会来找你。

2005年夏天,有一个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

沈浩马上想到徐庆山一家,还住在三间危房里。

他一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摸把雨伞就往外冲。

一路上,天又黑,路又滑,深一脚,浅一脚,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

一进门,看见屋里到处漏雨,房顶上的泥灰“哗啦、哗啦”直往下掉。

沈浩跑到床边,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冲着正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喊道:

“还不快走!

”他帮着徐庆山把要用的东西一趟趟搬到村委会,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一家暂时住下来。

忙活了大半夜,雨水、汗水混在一起,浑身都湿透了,才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

因为这件事,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

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

年底,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了。

这一年的春节,26户村民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徐庆山一家也在村里的帮助下,住上了两层小楼。

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拐棍头子擗了,沈浩怕她不小心摔着,一直记着这事,回合肥时专门给她买了一个新的。

老大娘说:

“我以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给我送来了。

这拐棍拄着踏实!

沈浩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群众也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2007年大年三十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邱世兰老人站在门口,忙问大娘有什么事?

老人说要请他吃顿年饭,沈浩一听放心了,但不想给大娘添麻烦,连忙说:

“老人家,你的心意我领了,饭就不吃了。

”大娘说,我可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你不去可不行。

老人备下了鸡鱼肉蛋,请外甥媳妇帮忙,做了一顿她这辈子最丰盛的年饭。

沈浩怀着感激的心情,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

等他匆匆赶回合肥,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9点多钟了,他的妻子、女儿还有那90多岁的老母亲,还坐在饭桌前,眼巴巴地等着他呢。

将心比心,乡亲们渐渐觉得已离不开这个省城来的干部了。

转眼间,沈浩到我们小岗快3年了。

这3年里,他带着我们修通了道路,建起了住宅小区,盖起了农贸市场,全村的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5000元。

他还对小岗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小岗眼看着就要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了。

这时候,3年选派期快满,沈书记就要回城了。

说实话,我们这些“大包干”带头人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却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

怕啥呢?

怕沈浩走哇!

小岗的发展正在关键时期,他怎么能走呢?

我们急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凑在一起合计,说什么也要把他留下来!

大家都相信我,也知道沈浩信任我,要我去找沈书记。

那天下午,我找到他就说:

“沈浩,你不能走!

”沈浩先是一愣,接着递给我一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根。

他抽了两口,叹了口气对我说:

“老金子,我真的想回家了。

来小岗这三年,我与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女儿跟我也不亲了。

还有啊,我有些工作没做到家,觉得对不起你们……”听他这么一说,我握着他的手说:

“沈浩,这些年,你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

可是,小岗正在大变样,你要真走了,我们怎么办?

我们都想好了,一定要把你留下来。

”就这样,我们村98户当家人,按下红手印,向组织上提出请求,硬是把他留在了小岗村。

这一留又是3年,眼看沈浩的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了。

在一次会上,我试探着问他:

“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

”沈浩大大咧咧地笑着说:

“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

”于是,2009年9月24号,我们186户当家人又一次按下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我们离不开的沈书记,竟这样悄悄地走了。

大伙含着悲痛,第三次按下红手印,请求把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村。

去年11月8号,我们小岗人,流着眼泪,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里。

那天晚上,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场。

沈浩呀!

现在,我家每年收入好几万,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从心里感激你。

我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